NASA Swift任務追蹤了星際彗星失水情況

2020-12-05 cnBeta

美國宇航局日前宣布,其尼爾-蓋赫雷斯-斯威夫特天文臺首次追蹤到一顆星際彗星在接近太陽並繞行太陽時的失水情況。斯威夫特天文臺觀測到的2I/Borisov彗星是2019年末首次確認的星際彗星,2I/Borisov彗星當時正在太陽系內旅行。2I/Borisov彗星是繼奧姆阿莫亞彗星穿越太陽系兩年後,第二顆已知的星際訪客彗星,由業餘天文學家根納季-鮑裡索夫發現。

這顆彗星的早期發現為多個空間和地面觀測站提供了詳細的後續觀測時間。在10月,人們發現了彗星存在水。當這顆彗星接近太陽時,彗星表面的冰凍物質,如二氧化碳,開始變暖並開始轉化為氣體。當彗星在距離太陽2.3億英裡以內時,水開始汽化,科學家們能夠用紫外線測量到它的波動。

陽光會使水分子破裂,產生的碎片之一是羥基,這是一種由一個氧原子和一個氫原子組成的分子。斯威夫特利用紫外/光學望遠鏡探測到了羥基發出的紫外光指紋。研究人員在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期間,利用Swift對2I/Borisov彗星進行了6次觀測,並注意在11月1日至12月1日期間,彗星產生的羥基,也就是失水數量增加了50%。

該團隊表示,在活動高峰期,彗星每秒流失8加侖水,這足以在大約10秒內裝滿一個浴缸。在整個太陽系之旅中,這顆彗星損失了近610億加侖的水。有趣的是,隨著彗星遠離太陽,它的水分流失速度比之前觀測到的任何彗星都要快。

這可能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包括表面侵蝕、公轉變化和碎裂等。水量的測量結果幫助科學家計算出了這顆彗星的最小尺寸,直徑僅不到半英裡。在其最接近太陽的時候,大約55%的表面由積極脫落的材料構成。

相關焦點

  • 《星際戰甲》彗星任務節點位置分享 水星彗星任務節點介紹
    導 讀 《星際戰甲》新手都需要完成一系列的星球樞紐任務才能開啟下一個星球的地圖,但是遊戲中對萌新的任務指引是在差強人意
  • 第二顆星際彗星含有外星水
    上圖是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2I/Borisov彗星圖片,這是第二個被確認進入太陽系的星際物體。圖片來源:NASA、ESA和J.DePasquale (STScI)天文學家發現新跡象,表明2I/Borisov彗星正從星際空間飛向太陽
  • 新發現的彗星很可能是一個「星際旅行者」
    它被認為是一個潛在的星際天體,並將靠近於離地球1億9千萬英裡(合3億公裡)遠的地點。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加州理工學院空氣推進實驗室(JPL-Caltech)) 本周,一顆新發現的彗星著實令天文學團體興奮,因為它看上去來自於太陽系以外。
  • 新發現的彗星很可能是一個「星際旅行者」,它來源於哪裡?
    這幅圖片描繪了彗星C/2019 Q4的軌跡。它被認為是一個潛在的星際天體,並將靠近於離地球1億9千萬英裡(合3億公裡)遠的地點。儘管目前對彗星C/2019 Q4是否是星際天體尚無官方結論,但如果這真的是星際天體,它將是第二個被探測到的星際天體——第一個星際天體Oumuamua在2017年十月被發現並獲得確認。C/2019 Q4這顆新彗星正在抵近太陽的路上,但它將停留在比火星更遠的軌道上,它距離地球最近的距離約為1億9千萬英裡(合3億公裡)。
  • 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小天體蘊藏的大奧秘
    我們太陽系最小的天體——小行星,彗星和流星——蘊藏著大驚喜。小行星,彗星以及一些從它們發出的彗星是我們的太陽系在46億年前形成的遺留產物。當行星和衛星在數千萬年間經歷了變化,但許多這些「小個子」的冰、巖石和金屬並沒有。它們很像記錄著行星演化的化石記錄。目前有 791,384顆已知小行星和3,559顆已知彗星。
  • 《星際戰甲》火星樞紐任務怎麼做 火星樞紐任務完成攻略
    導 讀 剛遊玩《星際戰甲》的玩家,在地球中暢爽的刷了一輪任務後,就需要到達下一個星球——火星。
  • 首個星際訪客「奧陌陌」其實是彗星
    但現今的研究表明,其終究只是一顆彗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7年10月底宣布,「奧陌陌」是人類檢測到的「拜訪」太陽系的星際天體,也是迄今所發現的第一個此類天體。該星由夏威夷哈雷阿卡拉天文臺首次發現,隨後歐空局(ESA)也進行了證實。
  • 經過幾光年的旅行之後,在我們太陽系中,應該有隱藏的星際彗星!
    在經過幾光年的旅行之後,應該有隱藏在我們太陽系中的星際彗星。蘇黎世大學天體物理學家、NCCR行星成員湯姆·漢茲(Tom Hands)表示:也許我們已經看到了一顆彗星,但認為它是太陽系中形成的一顆「正常」彗星。幾個世紀以來,彗星一直令人類著迷,這些奇異的物體是從哪裡來的?
  • 對第二位星際訪客SAY HI
    第二位「星際訪客」 2I/Borisov 鮑裡索夫彗星正在向太陽系腹地疾駛,12月8日,它將越過近日點,12月28日,越過近地點。
  • 25年前彗星撞擊木星事件,為地球敲響警鐘!
    NASA360出品 彗星,是由凍結氣體、巖石和灰塵混雜而成並且進行繞日運動的宇宙雪球,是對行星體造成破壞的其中一類物體。小行星----是另一類會對行星體造成破壞的物體,它是太陽系形成後殘餘的無氣石狀物質。6月30日國際小行星日,我們回顧具有歷史意義的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事件,這件事讓我們意識到尋找潛在星際撞擊的重要性。
  • 星際來客奧陌陌·彗星還是小行星?
    星際來客奧陌陌·奇異的形狀)講到, 2017年10月19日,夏威夷大學的Pan-STARRS1望遠鏡觀測到了一顆來自太陽系外的星際來客,幾何反照率(0.04)更是和彗星非常相似,也就是光譜特徵不僅沒有體現出什麼與眾不同之處,而且還和很多彗星很像!
  • 又發現一個從其他太陽系,跑到我們太陽系的星際天體!這次是彗星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包括貝爾法斯特皇后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有了一個歷史性的發現,在一顆從另一顆恆星系統中漂泊到我們太陽系的彗星中檢測到了氣體分子。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能夠在星際物體中探測到這種類型的物質。
  • 又發現一個從其他太陽系,跑到我們太陽系的星際天體,這次是彗星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包括貝爾法斯特皇后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有了一個歷史性的發現,在一顆從另一顆恆星系統中漂泊到我們太陽系的彗星中檢測到了氣體分子。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能夠在星際物體中探測到這種類型的物質。
  • 如何保衛地球,讓我們看看25年前彗星撞擊木星事件
    圖解:25年前,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撞擊木星,這是人類第一次目睹星際大碰撞-----並且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我們之前看過太陽系內發生撞擊留下的證據,但是沒有親眼目睹過撞擊發生的過程。NASA360出品彗星,是由凍結氣體、巖石和灰塵混雜而成並且進行繞日運動的宇宙雪球,是對行星體造成破壞的其中一類物體。小行星----是另一類會對行星體造成破壞的物體,它是太陽系形成後殘餘的無氣石狀物質。6月30日國際小行星日,我們回顧具有歷史意義的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事件,這件事讓我們意識到尋找潛在星際撞擊的重要性。
  • NASA毅力號直播攻略來了!萬字長文詳解火星任務
    直播地址:https://www.youtube.com/nasa7 月 30 日,太平洋夏令時間凌晨 4 點/美國東部夏令時間上午 7 點,即北京時間 7 月 30 日下午 7 點,NASA 將進行發射任務實時報導,直播地址:https://www.youtube.com/nasahttps://twitter.com
  • 彗星蓬鬆多孔?未來的星際探索者必須知曉的事
    當羅塞塔彗星探測器繞著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的運行軌跡而行時,它就將無線電波傳輸回澳大利亞的新諾爾恰地面站。根據隨著時間變化的信號波長,科學家就能測量到探測器速度的每一次微小的變化。由此,天文學家們就能分析出到底是什麼在影響彗星的運動速度。可能是重力、太陽風,甚至是你能想到的——組成彗星內部結構的成分。
  • 美媒:研究表明地球生命形成的必要物質或來自於彗星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彗星是數十億年前把磷等關鍵物質帶往地球的宇宙信使。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1月15日報導,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學研究所研究員維克託·裡維利亞說:「大約40億年前,地球上出現生命,但我們仍然不知道生命得以形成的過程。」為了確定磷是如何到達地球的,科學家們需要重新追蹤它穿越太空的旅程。
  • NASA選定新任務,研究巨型太陽離子爆成因
    了解風暴如何影響星際空間有助於保護太空飛行器以及太空人。——被稱作太陽離子風暴——進入星際空間。,此外這還有助於我們了解太陽如何影響星際空間,「尼克·福克斯表示,他是NASA下屬的太陽物理學部門主任。這六個獨立的飛行器還將共同協作來首次繪製由太陽延伸到星際空間的磁場圖像。
  • 萬字詳解NASA毅力號火星任務:尋找生命,開啟往返火星第一步
    2020 年有短短幾周時間,太陽、地球和火星成一條直線,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距離最短,不到 5400 萬公裡,是火星探測器發射的最佳時機,如果錯過這種情況直到 2022 年才會再次出現。
  • NASA新工具幫助人們追蹤Mars 2020飛行情況
    如果你是屬於那種等不及的人或想在該火星任務開始時了解到每一條新的信息那麼現在有一種辦法可以幫你實時追蹤任務進展--並且它還附帶了太空飛行器和周圍太陽系的3D模型。當然,人們可以在上面追蹤行星,另外也可以通過雙擊地圖上的任何太空硬體來追蹤它們的旅程,像帕克太陽探測器、TESS宇宙飛船、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