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Nature: 湖南大學又發正刊, 接近肖特基-莫特極限!

2021-01-08 網易

2018-05-17 09:26:43 來源: 知社學術圈

舉報

  研究者另闢蹊徑,通過轉移原子級平整的金屬電極的方法,避免化學紊亂、界面費米能級被釘住的現象。

  半導體層與金屬間的界面損失一直都是困擾高性能新型光電器件的重要問題,而常規的能帶計算往往嚴重低估了界面肖特基勢壘的不利影響。今日,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Approaching the Schottky-Mott limit in van der Waals metal-semiconductor junctions」的文章,第一作者是湖南大學劉淵教授(中組部青年千人),通訊作者是UCLA段鑲鋒、黃昱教授。這是湖南大學和UCLA近來的又一力作。

  

  界面修飾一直被認為最有效的降低界面損失、提高器件性能的手段,而段鑲鋒教授科研團隊另闢蹊徑,通過轉移原子級平整的金屬電極的方法,避免化學紊亂、界面費米能級被釘住的現象,近乎完美的接近肖特基-莫特極限勢壘極限高度,實現了電學性能的大幅提升。

  

  如下圖,該團隊首次通過實驗驗證,傳統的蒸鍍金屬電極極易讓界面出現嚴重的費米能級被釘住的現象;而通過轉移金屬電極的方法,界面處肖特基勢壘僅依賴相應金屬功函數,嚴格服從理論計算的肖特基-莫特規律。

  

  基於此,研究人員以二硫化鉬作為研究體系,利用該方法製備電子和光電器件,實現室溫下的電子、空穴遷移率高達260cm2/Vs和175cm2/Vs的場效應電晶體,以及開路電壓高達1.02V的單層二硫化鉬光電二極體。

  

  二硫化鉬電晶體轉移曲線

  

  非對稱電極二硫化鉬光電二極體

  近年來,半導體行業總是籠罩在摩爾定律難以為繼的陰霾之下,而這些獨特的器件製備方法、新型的材料器件結構都為開闢未來先進電子和光電子應用前進道路提供更多可能。

  ===================================================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今日Nature Nano: 中國團隊自組裝拓撲保護鐵電納米島,調控疇壁...
    2009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Ramesh組發現在絕緣的鐵電材料中,其疇壁具有一定的電荷傳輸能力,賦予了未來鐵電存儲器新的信息讀取方式。這極大激發了人們對鐵電疇壁的研究興趣,世界各地研究小組利用透射電鏡和掃描探針等顯微技術,相繼取得一系列關於鐵電疇壁結構及其導電行為的研究突破。
  • 湖南大學等《Nature》發文!作者曾為該校發表第一篇Science
    近日,湖南大學段曦東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段鑲鋒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合作報導了一種可利用金屬性過渡金屬硫化物和半導體性過渡金屬硫化物製備二維範德瓦爾斯異質結構陣列的通用合成方法,相關研究成果以題為「General synthesis
  • 肖特基二極體原理_肖特基二極體作用
    肖特基二極體原理   肖特基二極體是貴金屬(金、銀、鋁、鉑等)A為正極,以N型半導體B為負極,利用二者接觸面上形成的勢壘具有整流特性而製成的金屬-半導體器件。通過調整結構參數,N型基片和陽極金屬之間便形成肖特基勢壘,如圖所示。當在肖特基勢壘兩端加上正向偏壓(陽極金屬接電源正極,N型基片接電源負極)時,肖特基勢壘層變窄,其內阻變小;反之,若在肖特基勢壘兩端加上反向偏壓時,肖特基勢壘層則變寬,其內阻變大。
  • 莫特絕緣體中難以捉摸的原子級磁性「信號」被揭曉!
    現在來自波士頓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一組研究人員,在探索莫特(Mott)絕緣體的屬性時,揭示了這種獨特材料從絕緣體轉變為金屬時難以捉摸的原子尺度磁信號,該研究團隊現在在《自然物理》上發表了其研究發現。
  • 石家莊鐵道大學首篇《Nature》:在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文章的第一作者是華威大學Ming-Min Yang,華威大學Ming-Min Yang及Marin Alexe為本文的通訊作者。石家莊鐵道大學為該研究成果的第二作者單位。這是該校參與的研究成果首次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上,為石家莊鐵道大學建校70周年獻上一份厚禮。
  • 肖特基二極體的選型參考
    打開APP 肖特基二極體的選型參考 發表於 2017-10-23 17:30:14 以肖特基二極體為   (一)看外觀:   1. 印字: 現在肖特基二極體都是雷射印字, 具有無毒,環保,字體清晰,永不磨損的特點。 油印的翻新機率大,有毒,不環保。建議不用   .2. 腳位: 標準器件腳長,都是有一定標準的。請參考資料。 如果腳偏短,有可能是二次打磨。建議不用。   3.
  • Nature、Science! mK極低溫納米精度位移臺在二維材料、石墨烯等...
    公司已為全世界科學家生產了4000多套位移系統,用戶遍及全球著名的研究所和大學。它生產的位移器設計緊湊,體積極小,種類包括線性XYZ線性位移器、大角度傾角位移器、360度旋轉位移器和納米精度掃描器。這種超導性被認為會在以Hubbard模型描述的摻雜莫特絕緣體中出現。近期,美國和中國的國際科研團隊合作在nature上報導了在ABC-三層石墨烯(TLG)以及六方氮化硼(hBN)摩爾超晶格中發現可調超導性特徵。研究人員通過施加垂直位移場,發現ABC-TLG/hBN超晶格在20K的溫度下表現出莫特絕緣態。進一步通過冷卻操作發現,在溫度低於1K時,該異質結的超導獨特特性開始出現。
  • 中國科大在自旋軌道耦合莫特絕緣體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何俊峰研究組與國內外同行合作,對自旋軌道耦合莫特絕緣體展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使用高分辨角分辨光電子能譜,首次在電子摻雜自旋軌道耦合莫特絕緣體(Sr2IrO發現和理解摻雜莫特絕緣體產生的奇異量子現象是凝聚態物理研究中的核心問題。摻雜莫特絕緣體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
  • 當材料內部電子相互作用時,會產生新的物理行為,如莫特絕緣體!
    當材料內部的電子相互作用時,會產生新的物理行為,如莫特(Mott)絕緣體行為、非傳統超導行為和量子自旋液體行為。當電子被限制在較低維度(如二維平面)時,這些效應可能會變得更強。受這些觀察結果的啟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史丹福大學和世界各地其他大學的科學家開展了一項研究,研究了二維1T-TaSe2的獨特行為,其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物理學》上。
  • 肖特基二極體應用_肖特基二極體應用電路_肖特基二極體在數字電路...
    肖特基二極體是德國科學家肖特基(Schottky)1938年發明的。   肖特基二極體的內部結構   肖特基(Schottky)二極體也稱肖特基勢壘二極體(簡稱SBD),是由金屬與半導體接觸形成的勢壘層為基礎製成的二極體如圖 1所示,其主要特點是正嚮導通壓降小(約0.45V),反向恢復時間短和開關損耗小,是一種低功耗、超高速半導體器件。
  • 湖南大學論文抄襲是怎麼回事?湖南大學正調查涉事研究生
    近日來關於湖南大學論文抄襲的事件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據了解事情的起因是雲南財經大學一名教師在網上舉報,在2019年3月21日完成博士論文後,經查重發現與湖南大學劉夢潔同學2018年4月的碩士論文累計重複15626字。
  • Nature/Science盤點:三月材料領域重大進展
    、Yu Huang、湖南大學Lei Liao(共同通訊)等人道了一種電化學分子嵌入方法,用於一類新的穩定超晶格,其中單分子原子晶體與分子層交替。   文獻連結:Monolayer atomic crystal molecular superlattices(Nature, 2018, DOI:10.1038/nature25774)   材料牛資訊詳戳:段鑲鋒攜手湖南大學再發Nature:單層原子晶體分子超晶格   2
  • 深度挖掘肖特基二極體應用要點
    肖特基二極體廣泛應用於開關電源中,每一個從事電子行業的人都有聽過肖特基,但我們是否真正了解,肖特基內部結構、應用範圍以及為什麼肖特基廣泛應用於高頻開關電源中?
  • 肖特基二極體
    肖特基二極體是貴金屬(金、銀、鋁、鉑等)A為正極,以N型半導體B為負極,利用二者接觸面上形成的勢壘具有整流特性而製成的金屬-半導體器件。因為N型半導體中存在著大量的電子,貴金屬中僅有極少量的自由電子,所以電子便從濃度高的B中向濃度低的A中擴散。顯然,金屬A中沒有空穴,也就不存在空穴自A向B的擴散運動。
  • 在1T-TaS2材料中發現的能帶絕緣體到莫特絕緣體相變
    有些觀點認為,局域庫倫相互作用使半填充能帶發生莫特相變,在費米能附近打開能隙,形成莫特絕緣體;而另外一些觀點認為,半滿能帶可以發生皮爾斯相變,每兩層相鄰的TaS2層配對,形成雙層結構,從而使得費米能附近電子剛好變為偶數,形成滿帶的能帶絕緣體。
  • 上月惠普剛發完Nature,今日三星也發Nature了
    時隔不久,今日另一企業三星也在Nature上發表重要成果,以下是本次文章介紹:最優的雙發光層藍光QD-LED的EQE高達20.2%,接近理論極限,亮度為88900 cd m-2,100 cd m−2時工作壽命T50=15850 h。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791-x
  • 氧化鎵溝槽肖特基勢壘二極體具有超低洩漏
    美國康奈爾大學和日本的新型晶體技術公司近期聲稱單斜形β-多晶型氧化鎵(β-Ga2O3)肖特基勢壘二極體(SBD)具有最低的洩漏電流。在相對較高的擊穿電壓1232V下,顯示出低的洩漏電流密度小於1μA·cm-2。該器件採用溝槽結構製作鰭片,側壁上有金屬 - 絕緣體 - 半導體(MIS)疊層,以減少表面場效應,抑制反向偏壓下的洩漏。
  • 湖南大學段曦東教授在Nature發表研究成果:二維異質結構陣列的通用...
    來源:湖南大學官網 近日,湖南大學段曦東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段鑲鋒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合作報導了一種可利用金屬性過渡金屬硫化物和半導體性過渡金屬硫化物製備二維範德瓦爾斯異質結構陣列的通用合成方法,相關研究成果以題為「General synthesis of two-dimensional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arrays
  • 直到2015年武漢大學才斬獲第一篇《nature》
    頭版首頁的論文2020年3月11日,世界頂級科技期刊《nature》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袁聲軍教授與國內外研究團隊關於石墨烯氣體通透極限的最新研究成果,武漢大學用頭版首頁的新聞做了報導,雖然石墨烯屬於非常熱度高的材料學科,但是該篇論文並不是屬於材料化工領域灌水的應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