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些人又無知又認真?

2020-12-06 明白

你要相信,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一批人,不僅無知,而且認真。

甚至可以賭上自己的命。

不用擔心,我們要說的是友邦人士,不是天朝子民。

2020年,2月23日,美國。

一個叫麥克·修斯的人,為了證明地球是平的,自己造火箭,發射,卒。

享年64歲。

科學頻道在推特上表示:

「在這個艱難的時期,我們為修斯的家人以及朋友致哀,這始終是他夢想的一次升空,科學頻道將會在那記住他的旅程。」

麥克·修斯又被稱為「瘋狂的麥克·修斯」,為了證明地平論,他曾經多次發射火箭,又多次受傷。圖片來源:www.latimes.com

這並不是麥克第一次建造火箭以嘗試證明地平論。

早在2014年1月,他建造了自己的第一艘火箭,並第一次嘗試載人飛行。不幸的是,這次的飛行幾乎完全失敗,他也脊柱受傷,被送往醫院。

但他並沒有放棄,他認為這些失敗是由於設備的不足。於是在2016年他發起籌款,並在籌得7875美元後,在2018年再次嘗試第二次發射。

然而,第二次發射仍然在半道迫降,但是麥克卻覺得自己已經成功了。他認為火箭不再向上飛是因為碰到了地球的穹頂。

今年是他的第三次嘗試,也是最後一次。他想飛得再高點。未果。

麥克同志獻出生命的理論,俗稱地平論。這個理論相信,地球不是圓的,乃是宇宙中的一塊飛餅。

你會不會納悶:還有人相信這?還這麼認真?

01 地平論的擁躉

相信地平論的人還真不少。

2018年,美國的YouGov調查網站在其180萬註冊會員中抽取了1萬多成年人,對他們做調查詢問。YouGov將結果做了加權分析,以體現美國實際人口構成。

在被調查的人中,有16%的人都不相信地球是球體,而有2%的人認為地球一定是平的。如今的美國人口是3.27億,這也就意味著,在美國可能有600萬左右的人都相信著地平論。

這是個龐大的數字。

或許你認為這龐大數字背後只是一群烏合之眾,他們或許只是鬧著玩的。

但是,真不是鬧著玩的。他們還組建了一個協會,叫「平坦地球研究協會」。

他們是認真的。

協會入會,每人都需要交納12美元的會員費。會員還在各個社交媒體上積極建立頁面與頻道。

2017年的11月份,這個協會組織了第一屆地平研討會,參會需要249美元費用,有500多人付款參與了這一活動。

這個協會的成員可絕不是一群沒讀過書的文盲,有的成員還是社會各界的翹楚,有相當的影響力。比如,NBA球星歐文就曾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表示,他堅信地球是平的;另外一個NBA巨星奧尼爾也認同;而說唱界富豪B.O.B也認真地表示,地球一定是平的。他還和美國著名的天文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公開在推特開戰,爭論此事。

地平論學會每年都有不少的年輕人參與其中,他們的生活與大部分人毫無差異。在他們的想像中,地球是平的,就像一個餅一樣。圖片來源:lpr.com

不僅是美國,中國也有許多地平論的支持者,他們經常在網絡上討論和交流關於地平論的種種意見。

在我們的認知中,地球不是球形嗎?為什麼這些人會相信地球是平的呢?

簡單來說,他們認為,地球像是個煎餅,世界都平攤在其中。

在這個餅的周圍有一圈冰牆圍繞著,避免海洋裡的水流出去,這也就是南極。地球外面有一個像鍋一樣扣著的穹頂,保護大氣不被洩露。

與此同時,月亮和太陽都是球體,但它們並沒有現代科學所說的那麼大,它們僅僅是兩個距離地球1600千米的小球,圍繞著這塊大餅不停的旋轉。由於太陽軌道的高度遠近,形成了四季和晝夜。

地平論的宇宙模型與現代科學宇宙模型大相逕庭,顯得頗為奇幻。來源:class.ef.com

此外,他們還認為,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也不可信。我們所感受到的重力,只不過是地球這塊圓餅依照著9.8m/s2的加速度向上運動,才給人以重力的印象。

根據方位等距投影(Azimuthal equidistant projection)製作的地圖,地平論組織用這種方式建立的自己的地球模型。實際上,這種方法在許多領域都被使用,聯合國的標誌也是用的這種方法。來源:Amazon.com

這樣的理論在我們看來似乎根本無法成為科學解釋,更不要說為人信服了。

那地平論的支持者們到底有哪些依據呢?

02 地平論的理由

首先當然是眼見為實。

科學理論讓許多人覺得太虛無縹緲,而唯有親眼見到才能證明是真。一些人認為,既然誰都沒見過地球的全貌,那麼地球是否是球形還有待商榷。

在這樣的信念下,一些簡單而又能親眼目睹的實驗俘獲了人們的心。

早在現代地平論起源時,人們就是用親眼所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的。

1865年,一本名為《探究性天文學:地球不是一個球》的16頁小冊子出版 ,作者是一位英國原教旨主義者,名為塞繆爾·羅博瑟姆(Samuel Rowbotham)。

羅博瑟姆一直都堅持自己的傳統信仰,對《聖經》深信不疑,所以對當時發展起來的科學研究也不以為然。雖然有人說他是個發明家,但是他發明的東西如今已經不太能考證了;也有傳言說他並未讀過幾年書,只靠著自己巧舌如簧發家致富。

從亞里斯多德時代起,人們就已經注意到,如果我們在海岸上看遙遠的船隻,就會先看見船的桅杆,然後慢慢看見船身,最後才會看到一整隻船。這是因為地球是圓的。

但在這本小冊子中,羅博瑟姆寫了這樣一個實驗:

他在英國東部一條筆直的運河上,拿著望遠鏡看10公裡以外的船隻。按照計算,這隻船應該在羅博瑟姆視野下方7米,他應該完全看不到這艘船。

就在這個時候,奇蹟發生了:羅博瑟姆在望遠鏡裡看到了船隻的全貌。於是,他得出了他的結論:地球不是一個球。

如果地球是球體,那麼我們必然看不到船隻的身影,於是羅博瑟姆堅信:地球是平的。隨後他就在文章中建立了他的地平論世界觀。

當然,大部分人看到實驗結論都會產生質疑:實驗本身是否會有誤差?河床與海平面的角度如何?河水表面的空氣對光線的折射又是否會對望遠鏡有幹擾?望遠鏡的位置、船隻的位置是否都精確無誤?

19世紀的實驗是否有誤差已經不可考證。不過,羅博瑟姆的這個實驗成了地平論者最愛引用的論據之一,用來證明地球不是圓的。

那麼,羅博瑟姆到底是不是對的?

驗證的方法很簡單,重複實驗即可。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專門派人採訪地平論,並記錄下科學家重複實驗的結果。在一個大湖裡,船上放一面有著不同顏色條紋的旗幟。很明顯,隨著船隻越走越遠,旗幟下方的條紋就開始沒入地平線無法觀測。

這個現象只有一個解釋:

地球是圓的,有曲率。

國家地理雜誌記錄下的這起實驗,地平論者亦在場。 圖片來源:國家地理雜誌。

但是,地平論的支持者只是皺了皺眉頭,立刻辯解說:這是熱空氣的鍋。

好吧,我們假設當天特別熱,導致水面溫度與空氣溫度有有一定差異,冷空氣比熱空氣的密度更大。這個時候,光線就會發生折射。但是,船反射的光線到眼睛裡,是從密度大的介質到密度小的介質,折射角小於入射角,船隻會出現在實際位置的上方,不是下方。

也就是說,即使熱空氣產生光線變化,也不能為地平論辯護。

假設地平論成立,那麼折射原理圖也不能為其辯護。

|其實,又無知又認真的人是無法駁倒的。

地平論者就是如此。

03 「科學的反駁」沒用

地平論支持者似乎很喜歡簡單實驗,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

有地平論支持者認為,如果地球是圓的,那麼飛機頭要一直向下,才能飛到目的地,否則飛機豈不是飛出地球去了。於是,他們做了相關的實驗,證明飛機頭並非向下變化著角度,而是平穩飛行的,似乎這就證明了地球是平的。

但實際上,飛機飛行的航線從來都不是直線,而是帶有一定的曲率,這就是為了吻合地球的弧度,讓航線裡程更短。飛機上的人感受不到飛機的顛簸,這是因為飛機飛行的原理實際上非常複雜,並不是像開車一樣直接向上或向下。

所有航線都會因為其距離而有不同的曲率。 圖片來自flyrdm.com

但即便這樣的解釋擺在眼前,相信地平論的人始終不接受,他們認為,這些航線只是地球說的自欺欺人,其實按照地平論的航線也可以完美飛行。

可實際上,飛機航線和燃料比例是十分精確的,稍有不慎就會搭上性命,完全不存在為了理論而強行實踐的情況。

球星奧尼爾還曾舉過一個例子強行辯駁:

「這就是事實,地球就是平的。……我可以一直開著車從東海岸一直到新海岸,中間並沒有那麼大的起起伏伏啊。」

是的,我們感覺不到地球是個球體,但這絕不是因為地球是平的。

原因有二,一是由於我們大腦和視覺神經的影響,讓我們覺得自己的頭是始終朝上的;二是地球的直徑非常大,讓我們很難去用肉眼看出地球的曲率。

不僅如此,萬有引力使得地球給我們的力始終指向地心,讓我們在地球每個地方的體驗都差別不大。

解釋到這種份上,地平論的支持者還是有辦法辯解:萬有引力是不存在的呀。

按照這樣的說法,如果不承認萬有引力,那麼地平論支持者親眼所見的事實也會互相打臉。

比如,如果沒有萬有引力,日月為什麼會圍繞著地球運動?

木星的衛星又為什麼繞著木星運動?

八大行星的運動方式又該如何解釋?

再比如,如果沒有萬有引力,那麼衛星如何發射?

GPS如何定位?我們豈不是沒辦法訂外賣、收快遞?

這與我們日常生活的經驗大相逕庭。

再者,如果把重力定義為地球加速向上運動的慣性力,那麼地球加速運動的動力源是什麼?地球難不成是個永動機?

還有,地球如果一直以一定的加速度向上運動,那總有一天會超過光速的,這顯然不可想像。

地平論的支持者一直秉持著眼見為實的信條,但是如果地球真的是平的,那許多我們能夠看到的現象又該怎麼解釋?

比如說,在地球上的不同緯度可以看見不同的恆星,但如果地球是張餅,那這個現象就不可能存在;而且,還有極晝極夜現象、地球的磁場都無法用地平論解釋。

許多現代科學實驗都已經證明地球論的正確性,比如傅科擺證明了地球是旋轉的,卡文迪許實驗證明萬有引力的存在……

這些實驗現象都證明了地球說,而且是科學地證明——可重複實驗。

另外,現在科學技術的發展,讓人人類可以捕獲衛星圖片,作為地球論最為直接的證據。

這些難道不是鐵證如山嗎?

面對種種證據,地平論的支持者搬出了對付邏輯的大殺器——陰謀論。

第一屆地平研討會受邀嘉賓戴爾·馬博(Darryle Marble)就說:

「我們都被騙了……進入了這個完全的陰謀當中。」

04 地平論帶來的陰謀論

大多數地平論支持者認為,人們都被騙了。

在他們的眼中:傅科擺是因為擺繩上裝有磁鐵、所有的太空人都是演員、飛行員都要進行嚴格的洗腦、衛星圖像都是PS和電影特效的結果……

當然,在地平論的團體中,這些騙局也有千差萬別的解釋。

一些人認為,美國政府如今宣揚地球論這個謊言,目的是掩蓋美蘇爭霸的歷史遺留問題。

我們都知道,自從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後,美蘇的太空競賽就開始了,之後兩國的航天設備越來越多。隨著阿波羅登月成功,陸陸續續拍攝到一些地球的照片,這也是地球是球形的最強有力證據。

1968年的《地出》是由阿波羅8號的太空人威廉·安德斯拍攝,但是地平論支持者認為這是假的。圖片來源:wikipedia

但是地平論的支持者認為,阿波羅登月工程是在攝影棚中拍攝的,以此來宣傳美國國力強盛,增強民眾消滅蘇聯的信心。

還有人通過攝影技術來還原阿波羅登月影片的全過程,他們認為,阿波羅登月的照片和視頻無非就是好萊塢的視覺魔術。要不然,為什麼自從阿波羅登月後,再也沒有人類登上月球呢?

他們還認為,當時冷戰的輿論造勢、軍備競賽是需要大量資金的,所謂登月計劃的經費都填了這個空子。如今,雖然一切太空技術都是假的,但是現在的美國政府還得為了填滿上一代政客畫下的大餅,不斷製造虛假影像。這樣的虛假影像對現任政客們不無好處:它可以讓政客們隨意貪圖納稅人的錢,而不用解釋這些錢到底去了哪裡,反正太空突破是需要許多錢的。

當然,另一些支持者不認同這樣的陰謀論,他們認為僅僅美國一家是無法隱瞞這麼大的秘密。這個世界真正的統治者是各個國家背後的財閥家族。

這些家族力圖通過愚弄全世界的人,來維護自己的統治。聯合國的標誌與地平論的想像驚人相似,就是因為這些家族早就明白地球的真相,而我們大多數人都生活在他們所建造的現代科學謊言中。

聯合國的標誌與地平論的模型驚人相似,這成為地平論所主張的陰謀論的一大憑據。圖片來源:besthqwallpapers.com

按照這樣的解釋,那是不是說世界上所有的科學家、教師和政府人員都是騙子呢?

這未免有些太離譜了。

地平論支持者解釋道,雖然世界上涉及科學與宇宙探索的每個研究都需要成千上萬的員工合作,要麼就是這些人不知道真相,要麼就是他們都被收買了。

可問題是,大多數的科研人員和政府人員都沒有參與進來,他們都從未說謊。

地平論的支持者認為,這些人也被「蒙蔽」了,基層政府人員、科研人員工資微薄,也不是都知道事情的真相。

這樣的陰謀論還不是這些人相信地平論的全部理由,甚至還有人認為,南極條約的組成國其實是個巨大的邪惡組織,他們派遣軍隊在南極駐紮。如果遇到探尋真相的地平論冒險者,便就地斬殺。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前往南極的探險隊都有去無回的原因。

他們提出這些陰謀論,當然不是說說而已,他們早已用陰謀論為自己網羅了整個世界。

文章最開始提到的麥克·修斯就是實驗驗證者之一,他使用民用載人火箭,試圖飛往高空,打破政府的謊言。

麥克·修斯在一次採訪中說:

「很多人都說我瘋了。但是也有人說,麥克,你有可能會改變世界。」

但他最終沒能獲得成功。

他死了,除了寥寥幾條新聞,世界照常運轉,沒被改變。

05 兩個世界

一些地平論者一直都在強調,99%的公共常識都是有問題的,這些都是政府要讓你相信的。所以,如果你沒有看見這些「常識」的直接經驗,就不能相信它。

在地平論者的世界裡,他們才是追求事實真相的勇士。

而對於相信現代科學的主流世界來說,這些地平論者則是一群無比可笑的人物。不少人嘲笑道:「他們的腦袋是平的」、「他們還生活在原始社會」……

地球只有一個地球,就是經過人類嚴密觀測、論證的地球,雖然人類沒有全部掌握關於地球的所有事實,但地球是圓的。

世界有兩個世界。

地平論的世界,光怪陸離,這些無知的人越認真,他們的世界越古怪。

為什麼這些人又無知又認真?

很難說得清楚。

在地平論的例子裡,我們或許還能看到一股精神。當這種精神造出麥克·修斯這樣的烈士時,我們還會為他們的精神嘆口氣,搖搖頭。

在其他更多的例子裡,如果偏偏是一些無知、認真的人,自以為真理在握,又掌握了決定多數人生活的權利,並且堅定的相信外面每時每刻都在醞釀針對他們的陰謀,這時該怎麼辦?

天涼好個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無知的人那麼自大?搞笑諾貝爾獎:讓這個笨賊告訴你答案
    可事實上,不管多不靠譜的事情,世界上總有五分之一的人會相信。這也涉及到了另一個概念——五分之一法則。也就是說,你信以為真的知識,也有可能只是謠言。如果你用這些知識去反駁別人的觀點,甚至去說服別人,是不是也是陷入了達克效應呢?
  • 笛卡爾:無知與美德
    在《方法談》中,他提出他所謂的「臨時道德」 ——une morale provision;但是他告訴布爾曼,他這樣做僅僅是「考慮到像學究那樣的人們;不這樣的話,他們就會說他是一個沒有任何宗教或信仰的人,並且想用自己的方法顛覆他們」 。在笛卡爾或者他的讀者懷疑自己的所有信念並探求重建它們的基礎時,遵循這種臨時道德是應該的。因為,在此期間,他不得不行動,並因此需要指導。
  • 什麼是無知?什麼是無為?(國學)
    《道德經》第三章,是後人對老子產生誤解的一個重要來源,主要和這一章中「無知」和「無為」的提出有關。「常使民無知無欲」,有的人評論為老子這是在為統治階級服務,是「愚民政策」。「無為」,則讓人認為老子思想消極,且認為是老子本人懷才不遇,所以才提出「無為」的不積極進取的思想主張。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到底什麼是「無知」,什麼是「無為」?
  • 什麼是「元無知」?就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那種無知
    這種無知,在我們的青少年時代,在考場上,經常折磨我們。而成年進入社會之後,更要命的「元無知」來了。這種無知,可以稱之為叫「搜索無知」。谷歌或者百度的搜索框就放在那裡,人類的大部分成型知識,你都可以通過搜索找到。但是你在搜索框裡搜索什麼呢?鍵入一個什麼詞,成為你的第一個起點呢?如果這個時候,大腦一片空白,這就是「元無知」的狀態。這不是今天才有的現象。《知識大遷移》這本書裡舉了一個例子。
  • 一個人的無知,到底有多可怕
    我想,無知並且還不自知,是這世上最可怕的東西了,而這種人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這樣的人就像那陰溝裡的石頭,又臭又硬,永遠待在那狹隘的世界裡,靠著那僅有的一點認知過活,不願意接受新鮮的血液,固步自封,可憐又可悲。
  • 梁文道:反智的最大問題不是無知,而是以無知為榮
    為什麼有美國人給自己注射消毒液?美國也一直很流行這類不相信科學的陰謀論,川普所說的話並非只是他個人的狂想,而是美國真的有一批主張這種論調的人。為什麼會有人主張此類論調?這一方面要說到反科學者的思維究竟是怎麼來的,另一方面這種主張其實也是非常政治性的。
  • 無知是最大的智慧:蘇格拉底提問法
    在生活中,每個人的認知都受制於自身的信念的束縛。比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大千世界一定有一個萬能的上帝,否則你如何解釋世界會運行得如此之好,等等。這些都是信念而不是事實。這些信念未經證實,只是我們相信它們是真實的。面對這些信念或觀念,我們是全盤接受還是理性質疑?蘇格拉底會幫你搞定這個問題。
  • 《天醒之路》:路平顯然可以是第一個,為什麼要假裝無知?
    在流行的《天醒之路》中,有一種現象:英雄路平是一個醒過來的人,有六個靈魂。他可以是第一個,但每次當著大家的面,尤其是他自己的師兄師弟的面,他都有一副無知的樣子。此外,路平的無知和懶惰常常使大師兄無助和憤怒。一些師兄同一個學校的師弟嘲笑路平會變成一團爛泥。為什麼路平假裝無知?
  • 為什麼越成功的人越努力?這個效應告訴你,認識無知是有知第一步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你仔細觀察,你可能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那些經常抱怨命運、羨慕別人的人,往往是遊手好閒,安於現狀,相反,那些被嫉妒和成功的人總是試圖提高自己。根據這一現象,美國貝爾電話電報公司實驗室的著名科學家、衛星通信之父約翰·皮爾斯(john pierce)提出了著名的皮爾斯定理,旨在告訴人們,要彌補這一不足,必須有自知之明,看清自己的缺點,只有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無知時,我們才能取得進步。古希臘神廟裡的一位神諭說蘇格拉底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蘇格拉底知道後,他說道:「我只知道我什麼都不知道。」
  • 那時涉世未深,年少無知的人,現在是否領悟了
    那時涉世未深的我們,年少無知,現在是否領悟了?當別人驚詫我們為什麼會變得如此之快時,我們也許自己都回答不上了來,真正的答案也不好意思跟別人說。這一切我們都可以倒背如流,有時候也會想,要是考試考這些,那我肯定會考滿分,說不定還有附加分。我們甚至還會去嘗試下他喜歡的東西。親愛的,那對方呢,他是怎麼想你的?這個問題,我們無法避免的會想到。這時候,我們通常會看對方平常是怎麼對你的。
  • 《道德經》淺薄的人喋喋不休,無知的人誇誇其談,唯智者知之不言
    人之所以長了兩隻耳朵一張嘴巴,就是要人多聽少說。這個道理許多人都瞭然於心,可在生活中卻很難將之知行合一。到了一定的年紀總喜歡賣弄自己的經驗,給一些年輕的男女講道理。,豈不知世上只有《道德經》淺薄的人喋喋不休,無知的人誇誇其談,唯智者知之不言老子在《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就專門為此告誡世人:快三十來還一事無成,定是不知《道德經》中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 為什麼幹得差的人很容易離職,而認真負責的人離職時會被刁難
    為什麼幹得差的人很容易離職,而認真負責的人離職時會被刁難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平時工作吊兒郎當、調皮搗蛋的員工,離職辦手續的時候,非常順利,幾乎沒有遇到什麼阻力,即便是他有還欠公司的,只要不是太多太大的,一般都會忽略的。
  • 「反智主義」比無知可怕一萬倍
    (圖片來源:網絡)無知是客觀存在的狀態,指一個人在某個領域缺乏相關知識。我們所有人都會有無知狀態,即便兩院院士、諾獎得主,所知所學與人類知識總體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無知並不必然導致反智,相反,它還是求知慾的前提。知道自己的知識有欠缺,才會去學習。
  • 坤鵬論:一無所知的無知之知 認知的最高境界
    一、真正的智慧來自內心,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我願意用自己一生的成就去換取與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賈伯斯有一天,德爾斐阿波羅神殿的女祭祀說:「蘇格拉底是世間最聰明的人。」蘇格拉底聽聞此言頗為詫異,明明自己對正義、善、美一無所知,為什么女祭司卻稱讚聰慧呢?
  • 解讀《人類簡史》10、科學革命——承認自己無知的革命
    為什麼500年前的人類會如此固步自封呢?對的,沒有錯。科學革命,其實不是知識的革命,而是無知的革命。真正讓科學革命起步的偉大發現,就是發現我們對於最重要的問題其實毫無所知。而對於像是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或者是儒家思想這些前現代知識體系來說,他們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所有重要的知識都已經為人或者為神所知。
  • 為什麼說人定勝天是無知和幼稚的?
    關於大洪水的記錄,柏拉圖寫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話,他在提瑪烏斯的對話錄當中寫道,現在這些文明都是在什麼也沒有的情況下建立起來的。周期性的洪水毀滅了一個又一個文明,只留下一些不識字和不懂文化的人,新的文明就只能在無知中開始,你們就像小孩子一樣不知道久遠以前發生了什麼,你們只記得一次洪水,然而大洪水卻不止一次。
  • 《叫我第一名》:用知識打敗無知
    如果,你在電影院觀看電影,或是在圖書館裡認真閱讀時,忽然聽到一連串的奇怪叫聲,你會皺起眉頭,感覺反感嗎?如果,和你工作的同事,時不時地抽動自己的脖子,或是碰倒桌上的書本時,你會疏遠他或是和老闆抱怨嗎?如果,自己孩子的老師一邊上課一邊發出怪聲,你會讓自己的孩子換個班級嗎?
  • 靠「黑大陸」博眼球,某些臺灣人請收起無知與偏見
    【兩岸快評第175期】日前,臺灣的財經名嘴黃世聰在節目上先是斷言「大陸人連榨菜都吃不起」,後來又語出驚人「大陸人經濟不好,借酒消愁」。這是繼有些人認為。大陸「吃不起茶葉蛋言」論之後,又一次的對大陸的無知和偏見。
  • 無知不可怕,還秀優越就沒必要了!
    無知不可怕,還秀優越就沒必要了!在春季賽的揭幕戰,FPX對戰IG的比賽中,LWX可以說是3把都選了女槍,雖然說打出的效果不是那麼的好,一方面是IG的新輔助南風的布隆。另外一方面就是在IG這個陣容下,其實女槍能發揮的作用真的不大!
  • TG丨我們比我們以為的更無知
    但如果我們想要了解無知,對自己的無知有所了解大概算是個不錯的開始。我們不僅僅要提及那些我們覺得自己了解、最後卻證實並非如此的事物,事實上,我們還要以那些我們認為是正確的事作為開端,簡單一點的,比如,地球不是平的。我問過班裡的學生多少人知道地球是個球體,幾乎所有人都舉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