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抗癌史:人類從來就沒有停止對癌症探索的腳步

2020-12-07 騰訊網

著名主持人李詠在經歷了17個月的抗癌治療以後,在美國去世的消息一經曝出,震驚媒體圈。人們又開始對健康、癌症與抗癌新一輪的關注和討論。

毫無疑問,癌症是目前奪走人們生命的主要罪魁禍首之一,許多人談癌色變。而從 19 世紀中葉開始進行癌症手術,到 2017 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的第一個癌症基因治療,大半個世紀(70 餘年)以來,人類努力抗爭癌症的腳步從未停止過。今天我們就以一種編年體的方式和大家一起回顧一下人類與癌症 130 多年的抗爭史。

我們知道,手術是治療絕大多數腫瘤的主要手段,而在全身麻醉出現之前,人類對手術的開展極其有限。畢竟,能承受「刮骨療毒」之痛的人只是極少數。自從全身麻醉出現並廣泛推廣應用後,外科手術領域才真正是打開了發展的大門,本文就從這之後講起。

1884 年 腫瘤根治手術的誕生

在先前單純切除腫瘤組織的嘗試中,醫學研究者發現,腫瘤患者術後很快就復發了,這令當時的人很費解,直到美國巴爾的摩的外科醫生 William Halsted 開創了一種新的手術方式來切除乳腺癌——乳腺癌根治術[1]。

他第一次提出了根治手術的概念:在切除腫瘤的同時,切除一定的周圍組織,有助於減少疾病復發。這一概念仍然是今天很多癌症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1903 年 腫瘤放射治療的出現

在居裡夫人發現鐳五年後,俄羅斯的醫生們首次使用這种放射性元素成功治療了兩名皮膚癌患者[2]。在隨後的幾十年中,放射治療廣泛用於治療各種癌症,包括宮頸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和其他腫瘤。

在最初的幾十年裡,醫生們採用了一種被稱為近距離放射療法的方法,將小塊的放射性物質植入腫瘤內部或旁邊,近距離向癌細胞傳遞放射。近距離放射治療仍然是當今癌症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已經可以更精確地靶向腫瘤細胞,同時使健康組織不受傷害。

1943 年 巴氏試驗用於宮頸癌篩查,可顯著降低宮頸癌死亡率

巴氏試驗以其發明者 George Papanicolaou 命名。這種篩查方法可以使醫生能夠發現宮頸癌癌前病變並早期治療[3]。

自 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巴氏試驗的廣泛使用將宮頸癌死亡率降低近 70%。

1947 年 小兒白血病首次獲得緩解

波士頓兒童醫院的醫生 Sidney Farber 使用氨基蝶呤在一名 4 歲女孩中實現了小兒白血病的第一次部分緩解[4]。

在此之前,急性白血病患兒通常在被診斷幾周內死亡。雖然這種緩解到後來被證明是暫時的,但它們為數十年來治癒數千名患者的療法鋪平了道路,使大多數兒童癌症患者能夠過上健康的生活。

1949 第一種化療藥物被批准用於癌症

在進行臨床試驗之後,美國 FDA 批准將氮芥用於治療霍奇金淋巴瘤[5]。氮芥,也被稱為芥子氣,原本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生化武器。它通過稱為改變腫瘤 DNA 結構,從而殺死癌細胞。它的發現促使化療迅速進展,並且該藥物今天仍然在霍奇金淋巴瘤的聯合化療中有重要價值。

1958 年 開創性使用「聯合化療」治癒白血病

美國科學家發現聯合化療,即多種化療藥物同時使用,可以使兒童和成人急性白血病得到緩解[6]。改發現為目前所有化療方案奠定了理論基礎。調整藥物組合,劑量和時間安排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療效,同時將副作用降至最低。

1959 年 證實吸菸與癌症有關,戒菸運動開始

在 20 世紀 50 年代,研究發現吸菸是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肺癌[7]。後來,吸菸也被確定為胰腺癌的主要原因,並且二手菸對非吸菸者的健康也會構成威脅。 菸草控制和戒菸很快成為減少全球肺癌死亡率的最重要策略。

1960 年 「費城染色體」與靶向藥物

美國費城的研究人員發現,當兩條染色體的一部分出現位置轉換時(費城染色體),會導致一種特定的白血病[8]。 它後來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癌症靶向治療藥物的靶點,即伊馬替尼,用於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和其他癌症。

1970 年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前列腺癌及其他癌症

研究表明,與手術切除前列腺和周圍組織相比,一種稱為近距離放療的方法延長了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命。 在這種方法中,將微小的放射粒子直接植入前列腺中,高劑量的輻射直接遞送至腫瘤,同時使前列腺之外的健康組織相對不受影響[9]。

前面講到,近距離放射治療自 20 世紀早期就已開始使用,但在廣泛採用外部光束輻射後不再普遍使用。而此時,憑藉精確定位,該方法再次成為前列腺癌,宮頸癌和其他癌症治療的核心部分。

1971 年 創傷更小的乳房切除術用於早期乳腺癌

雖然乳腺癌根治手術已被常規用於治療乳腺癌,但是創傷更小的乳房切除術(僅取出乳房組織,而不是取出乳房,胸壁肌肉和腋下淋巴結)被證實對早期乳腺癌患者同樣有效[10]。

該手術減輕了手術後的疼痛並加速了患者的康復,並為未來保留乳房的手術鋪平了道路。

1967 年 結直腸癌篩查顯著降低死亡率

結腸直腸癌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在 1967 年,糞便隱血試驗(FOBT)被作為結腸直腸癌的篩查試驗[11]。 這種簡單而便宜的工具可以檢測出大便中是否存在血液,這是癌症或癌前病變(稱為息肉)可能存在的跡象。

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兩種新的篩查技術:乙狀結腸鏡和結腸鏡檢查使醫生能夠使用小型照相機檢查結腸。 這些方法的廣泛使得可通過手術治癒的癌前息肉和早期癌症發現率提高。

1974 年 CT 掃描提供了更清晰的腫瘤圖像

CT 掃描使醫生能夠評估許多其他類型腫瘤的大小,形狀和位置[12],並且仔細地靶向放射和手術以殺傷腫瘤而不傷害健康組織。

1975 年 輔助化療增加了早期乳腺癌的治癒率

術後化療,又稱輔助化療,延長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命[13]。到今天,約有九分之一的早期乳腺癌女性在診斷五年後仍然活著。

1981 年 B肝疫苗的使用降低肝癌發生率

B肝是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1991 年,美國開始對所有B型肝炎患兒進行常規免疫接種,到 2007 年,15 歲以下兒童急性B型肝炎病例數下降 98%。隨著時間的推移,預計常規疫苗接種可以顯著降低全球成人肝癌發病率[14]。

1990 年 腹腔鏡手術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手術創傷和恢復時間

從 20 世紀 90 年代開始,腹腔鏡手術開始代替一些癌症的傳統開放手術,包括腎癌,前列腺癌和結腸直腸癌。這種新方法可以讓病人恢復得更快,體驗更少的痛苦,而不會犧牲有效性[15]。

1997 年 預防性手術有助於預防高風險女性的乳腺癌和卵巢癌

在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研究人員發現有特定基因突變的女性發生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顯著增加。在有這種突變的女性中,切除卵巢和輸卵管可將乳腺癌的風險降低 51%,使卵巢癌和輸卵管癌的風險降低 79%[16]。

1998 年 新輔助化療的誕生

新輔助化療,即在手術前進行化療,可以使三分之二以上患有晚期乳腺腫瘤的女性接受保乳手術,而不是全乳房切除術[17]。 新輔助化療的目標是縮小腫瘤,以便手術切除。新輔助療法後來被證明有益於直腸癌和其他癌症患者。

2003 年 科學家解碼人類基因組

科學家們宣布已經成功繪製出人類基因組圖譜。這標誌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這是全球科學家 13 年努力的結果,為研究促進癌症的遺傳缺陷以及篩選治療疾病的新方法鋪平了道路[18]。

2013 年 CAR-T 療法治療腫瘤

CAR-T 療法通過對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進行基因修飾,回輸患者體內後靶向殺傷腫瘤細胞[19]。

2014 年 FDA 批准免疫療法用於黑色素瘤

FDA 加速批准兩種免疫治療藥物用於晚期黑色素瘤患者,這類患者不能通過手術切除,且不再對其他治療產生反應。隨後的研究表明,這些治療方法可以使多達 40% 的患者的腫瘤縮小,並延長了生存期[20]。

2017 年 基因治療

FDA 批准的第一個基因療法:CAR-T 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21]。這種「生物療法」只需給患者使用一次。因為 CAR-T 細胞繼續在患者體內繁殖,所以 CAR-T 細胞的抗癌效果持續存在,甚至可以隨著時間增加。

結語

從 1884 年至 2017 年,130 多年來人類對癌症的認識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對抗癌症的手段也從最初的無可奈何,到如今的手術、放療、化療、生物免疫治療、基因治療等多種有效措施。儘管目前許多癌症依然治療效果較差,但醫學的進步與發展速度令人震驚,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癌症一定能成為可徹底治癒的疾病。

本文轉載自微信號「普外時間」。

編輯:程培訓

參考文獻

[1]. Halsted WS. I. The Results of Radical Operations for the Cure of Carcinoma of the Breast[J]. Annals of surgery. 1907;46(1):1-19.

[2]. Brady LW, Micaily B, Miyamoto CT, Heilmann HP, Montemaggi P. Innovations in brachytherapy in gynecologic oncology[J]. Cancer. 1995;76(S10):2143-51.

[3]. Papanicolaou GN, Traut HF. Diagnosis of uterine cancer by the vaginal smear[J]. New York. 1943;46.

[4]. Farber S, Diamond LK, Mercer RD, Sylvester Jr RF, Wolff JA. Temporary remissions in acute leukemia in children produced by folic acid antagonist, 4-aminopteroyl-glutamic acid (aminopterin)[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48;238(23):787-93.

[5]. Goodman LS, Wintrobe MM, Dameshek W, Goodman M, Gilman A, McLennan MT. Nitrogen mustard therapy[J]. Jama. 1946;132(3):126-32.

[6]. Frei E, Holland JF, Schneiderman MA, Pinkel D, Selkirk G, Freireich EJ,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regimens of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in acute leukemia[J]. Blood. 1958;13(12):1126-48.

[7]. Doll R, Hill AB. Smoking and carcinoma of the lung[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1950;2(4682):739.

[8]. Nowell PC. A minute chromosome n human chronic granualocytic leukemia[J]. Science (New York, NY). 1960;132:1497-501.

[9]. Wilson J, Morales A, Bruce A, Froud P. Interstitial radiotherapy for localized 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J]. Canadian journal of surgery Journal canadien de chirurgie. 1983;26(4):363-5.

[10]. Handley R, Thackray A. Conservative radial mastectomy (Patey's operation)[J]. Annals of surgery. 1969;170(6):880.

[11]. Greegor DH. Diagnosis of large-bowel cancer in the asymptomatic patient[J]. Jama. 1967;201(12):943-5.

[12]. Morgan CL, Calkins R, Cavalcanti E.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staging, and therapy of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and prostate[J]. Radiology. 1981;140(3):751-61.

[13]. Fisher B, Carbone P, Economou SG, Frelick R, Glass A, Lerner H, et al. L-Phenylalanine mustard (L-PAM) in the management of primary breast cancer: a report of early finding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75;292(3):117-22.

[14]. Chang M-H, You S-L, Chen C-J, Liu C-J, Lee C-M, Lin S-M, et al. Decreased incid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hepatitis B vaccinees: a 20-year follow-up study[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09;101(19):1348-55.

[15]. McDOUGALL EM, CLAYMAN RV, ANDERSON K. Laparoscopic wedge resection of a renal tumor: initial experience[J]. Journal of laparoendoscopic surgery. 1993;3(6):577-81.

[16]. Struewing JP, Hartge P, Wacholder S, Baker SM, Berlin M, McAdams M, et al. The risk of cancer associated with specific mutations of BRCA1 and BRCA2 among Ashkenazi Jew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7;336(20):1401-8.

[17]. Fisher B, Bryant J, Wolmark N, Mamounas E, Brown A, Fisher ER, et al. Effect of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on the outcome of women with operable breast cancer[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1998;16(8):2672-85.

[18]. Collins FS, Green ED, Guttmacher AE, Guyer MS. A vision for the future of genomics research[J]. Nature. 2003;422(6934):835.

[19]. Grupp SA, Kalos M, Barrett D, Aplenc R, Porter DL, Rheingold SR, et al.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 cells for acute lymphoid leukemia[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3;368(16):1509-18.

[20]. Robert C, Ribas A, Wolchok JD, Hodi FS, Hamid O, Kefford R, et al. Anti-programmed-death-receptor-1 treatment with pembrolizumab in ipilimumab-refractory advanced melanoma: a randomised dose-comparison cohort of a phase 1 trial[J]. The Lancet. 2014;384(9948):1109-17.

[21]. Buechner J, Grupp SA, Maude SL, Boyer M, Bittencourt H, Laetsch TW, et al. Global registration trial o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TL019 in pediatric and young adult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R/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update to the interim analysis[J]. Clinical Lymphoma, Myeloma and Leukemia. 2017;17:S263-S4。

相關焦點

  • 納斯卡線條究竟有什麼秘密,為何人類始終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
    納斯卡線條究竟有什麼秘密,為何人類始終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 原標題:納斯卡線條究竟有什麼秘密,為何人類始終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
  • 人類不應該停止探索外太空文明
    外星人的文明是否高於人類?我們人類不斷地在問這些問題,我們也不斷地去思考探索外太空文明的意義。當飛碟、外星人的消息不斷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要去判斷其存在的真偽,雖然很多消息並不屬實,但這仍然無法阻止人類想要探索外太空文明的腳步。所以我方的觀點是人類不應停止探索外太空文明。
  • 華裔專家研發抗癌新藥 對八種癌症極為有效
    中新網紐約7月3日消息:紐約華裔生化藥理研究學者周廷潮於今天發表的一項研究稱,「去氧依波B」(dEpoB)對八種人類腫瘤極為有效。療效超越目前廣泛使用的抗癌藥物。  這項突破性研究論文將在今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雜誌(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發表,周廷潮表示,今秋將開始第一期人體臨床實驗,如果臨床實驗收效良好,預計最快在三、四年後可用來治療癌症病患。
  • 冬蟲夏草不抗癌 沒有任何藥上會寫它能治療癌症」
    冬蟲夏草不抗癌 沒有任何藥上會寫它能治療癌症」時間:2017-10-31 11:02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蟲夏草被確認不抗癌 部分藥店仍宣稱有抗癌功效----來源:中國網 僅有北京協和醫院附近的同仁堂藥店工作人員說,冬蟲夏草就是一種中藥材,我們是按藥典來說它的功效
  • 冬蟲夏草對於防治癌症功效好
    癌症是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據統計,每年癌症在全球致死近700萬人,我國每年也有100萬人因此失去生命。在世界醫學界,治療癌症的探索腳步從未停止,至今除了對於癌症有輔助療效的一些方法和藥材被發現和逐步應用之外,尚未發現根治癌症的有效方法。
  • 2類沒被發現癌症的動物,它們的抗癌基因,對人類有什麼意義
    人類只要一直存活著就一定會有患上癌症的可能,這是因為癌細胞源於我們體內正常細胞的變異,活得越久那麼變異越多,那些逃過免疫系統檢查的「漏網之魚」聚集起來最終就會發展成癌症。但是我們似乎好像沒聽說過動物也會得癌症。
  • 為什麼我從來不會推薦周圍人去做PET-CT體檢?—抗癌管家
    抗癌管家提示:先說結論,我從來不會推薦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去做PET-CT體檢,從來不會。 以後再有家人問你「要不要去做個PET-CT體檢一下」,你就把這篇文章砸給他看。 本文只說乾貨,不講廢話。
  • 美國癌症研究所推薦的13種抗癌食品,都很常見,真能抗癌嗎?
    一直以來,民間就流傳著「多吃某某東西可以預防癌症」的說法,難道權威機構也是這麼認為的嗎?我們查找了原文,發現開篇就說到:沒有哪種單一的食物或者食物組合,可以保護人們不得癌症。但有研究表明,多吃種類豐富的蔬菜、水果、全穀物食品、豆類食品以及其他植物類食品,可以降低罹患許多癌症的風險。
  • 人類抗癌新希望!科學家發現鯊魚少得癌的原因,癌症有望被攻克?
    先前,小艾寫過一篇「動物患癌」的文章,裡面說到——癌症並非是人類的「特權」,動物其實也會得癌症。 但之後,也有很多人留言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其中有一個粉絲稱,鯊魚不得癌症。
  • 周日閱讀分享 || 人人必讀也必能讀懂,關於癌症最棒的(沒有之一)科普:《眾病之王》
    認真做公號,好文好物,總會有人知道~這本《眾病之王-癌症傳》(The Emperor
  • 從未停止過仰望星空,人類探索起源之旅的腳步從未停息
    有人說人類的文明起源於第一個仰望星空的 人,從那一刻開始人類震撼於星空的浩瀚無垠,從前只知進食捕獵與繁衍的大腦開始思考一些從未思考過的事情。於是人類開始直立行走,拿起了工具,點燃了火把,最終點亮了整個地球。從封建社會時人類就沒有放棄尋找「第一個仰望星空的人」,對於人類從何而來這一個終極的哲學問題,無數先賢一直沒有停止探尋的腳步。
  • 中國從古至今的天文發展歷程,人類對星空的探索,從未停止腳步
    我不知道你是從何時起對宇宙產生好奇,或許是在某個夏夜乘涼的夜晚,我們抬頭望天,看到滿天星雲,在心底深處自然而然的蔓延出一種探索欲,一種好奇感。有時候我會想,探索浩瀚無垠的星空是否就是人類的終極使命?仿佛被銘刻進我們每個人的基因,從古至今,一代人換一代人,多少事物在起起落落,唯獨人類對星空的探索從未停止。
  • 食物和癌症的關係,預防癌症的營養素有哪些?抗癌的食物有哪些?
    人類很早就開始尋找癌症和食物之間的關係,大約公元前400年,「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曾記載過,用飲食來治療癌症。 因為食物除了可以用來填飽肚子以外,還有一些營養和化學作用,有些食物可以導致癌症,而有些食物也可以用來預防癌症。
  • 人類探索火星的腳步
    在人類還沒有發射飛行器,近距離觀察火星之前,人們只能憑想像認為火星是什麼樣子,19世紀之後有關火星的小說和電影就多了起來,如《火星入侵之日》為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出品的一部科幻電影,於1963年2月14日美國上映。人類發射的第一臺火星探測器是1961年前蘇聯連發射的,因為前蘇聯太空探索一開始是保密的,因而當時不知道前蘇聯的太空飛行器都看到了什麼?
  • 研究揭示百年癌症「瓦氏效應」之謎
    近一百年來,癌症的瓦氏效應(Warburg effect)是令科學家們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 百年獎項,記錄對抗傳染病的「戰鬥史」
    作為最具權威的醫學獎項之一,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研究成果,深刻影響著社會發展,也一次次見證了人類對各類疾病的不懈戰鬥,對生命奧秘的不息探索。步履不停,諾獎得主投身新冠研究多年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潛心研究,不斷探索,對抗疾病和死亡。
  • 預防癌症吃什麼好 推薦七種常見的抗癌明星
    有效食物能夠有效的抑制癌細胞,起到預防癌症的效果。那麼預防癌症吃什麼好呢?  預防癌症的食物  1.秋葵  癌症是我們人類的主要殺手,因為我們要預防癌細胞的發展。秋葵含有豐富的鋅和硒等重要的微量元素,這兩種元素都是防癌抗癌的重要元素。
  • 人類為什麼對探索太空如此執著?
    但是我們回顧一下人類文明發展史,會發現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幾乎從文明誕生之初就開始了,一直延續至今。很多探索其實和上述角度並沒有關聯,比如伽利略、牛頓等人的觀測,大多是個人行為。宇宙中到底有什麼東西在吸引著人類?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對人類的太空探索史做一個全面了解。美國作家瑪麗 • 凱 • 卡森的著作《探索太陽系》和《超越太陽系》,可以幫我們全面了解人類的太空探索史。這兩本書曾經獲得過美國兒童文學獎,圖文並茂,內容豐富。
  • 人類為什麼對探索太空如此執著?
    很多探索其實和上述角度並沒有關聯,比如伽利略、牛頓等人的觀測,大多是個人行為。我們不禁會疑惑,為什麼人類對探索太空如此執著?宇宙中到底有什麼東西在吸引著人類?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對人類的太空探索史做一個全面了解。
  • 研究人員正在開發新型癌症疫苗 用病毒樣粒子抗癌
    網易科技訊 3月5日消息,據Futurism報導,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正在尋求開發一種能引發對腫瘤細胞免疫反應的癌症疫苗來自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希望利用一種類似病毒的粒子來幫助動物對抗癌症。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為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提供了240萬美元的資助,用於為動物研製一種癌症疫苗,它使用類似病毒的粒子引發抗癌免疫反應。雖然這種疫苗最初將在動物身上進行檢測,但最終有望成為人類患者的治療方法。癌症可能很難治療,特別是因為癌細胞能夠通過隱藏觸發免疫反應的蛋白質來抑制免疫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