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盧天健教授當選為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Fellow

2020-12-06 騰訊網

3月30日,我校航空學院盧天健教授以其在生物組織熱-力-電多場耦合理論及熱疼痛、仿生工程等領域的卓越貢獻,當選為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Fellow,並遠程完成受聘。

盧天健教授團隊面向仿生及結構智能化發展需求,從微細觀到宏觀尺度揭示了仿生及生物含液多孔柔性材料內流速、孔拓撲等對其宏觀性能的影響規律,解決了毛細尺度下固液界面形變影響其流動輸運的理論及數值建模難題,建立了皮膚、水凝膠和試紙等含液多孔柔性材料跨尺度熱力電多場耦合理論。針對燒傷臨床治療植皮的需求,成功構建了具有微流道和感知功能的仿生皮膚,快速實現並加速了受損皮膚的修復;研製了基於微液滴的多孔檢測晶片及快速檢測設備,解決了檢測設備的輕量化、低成本、超靈敏快速檢測等難題,對航天員在軌健康監測具有重要意義。部分成果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和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各1項(均排名第一),被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等評價為「Xin-Lu理論」,「罕見的」、「考慮孔隙構型」的「開拓性工作」。

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AIMB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成立於1991年,總部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是國際醫學與生物工程領域著名的非盈利學術組織。AIMBE以搭建工程科學與生命科學及醫學的橋梁為使命,匯聚了世界醫學與生物工程領域的精英,代表了最具創新和特色的醫學與生物工程領域學者和工程師,他們對醫療器械、生物材料、疾病治療以及相關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影響,先後推動成立了美國國立衛生署(NIH)和生物醫學影像與生物工程國家研究院(NIBIB),共同致力於實現AIMBE的願景:為全人類提供醫學和生物工程創新。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Fellow每年經過國際同行保密提名與嚴格評選產生,目前全球約有1500名。作為AIMBE中堅力量,當選者代表著在醫學與生物工程界取得傑出成就(Top 2%)的學者和工程師。

盧天健

1984年和1987年分獲西安交通大學學士和碩士,1990年獲香港大學機械工程博士,1995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博士。

曾任英國劍橋大學講席教授、劍橋大學王后學院院董和學術總監、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訪問教授、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芭拉分校訪問教授、德國馬普金屬研究所訪問科學家、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教育部科技委數理學部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和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學崇實書院創始院長、西安交通大學大學生黨委書記、西安通理國際深造學院理事長、廣東西安交通大學研究院院長、西安交大--東汽研究院院長、西安交大快速成型國家工程中心理事長、中國力學大會-2013組委會主席等。曾創建西安交通大學多功能材料和結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仿生工程與生物力學中心,並擔任主任。

現任國家特聘專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多功能輕量化材料與結構研究中心創始主任,兼任中國力學學會旗艦期刊Acta Mechanica Sinica主編、《應用數學與力學》主編、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盟(IUTAM)理事、IUTAM固體力學學科評議組委員、IUTAM大會委員會委員、IUTAM大會提名委員會委員、中國力學學會常務理事和IUTAM工作組組長、Elsevier出版集團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等。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A類和B類)獲得者,「973」首席科學家和連續三個「111」項目首席科學家。先後獲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科學家獎、中國僑界貢獻獎、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第一完成人)、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第一完成人)、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共發表SCI期刊論文300餘篇,其中14篇JMPS論文,入選最具影響國內學術論文、最具國際影響力論文和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各1篇,24篇被Mat Sci Eng Rep、Sci Adv、Adv Funct Mater、Small等選為封面,迄今被引用超過22,000次,獲授權發明專利40餘項,出版編輯學術專著/章節20餘部/章節。培養千人2人,傑青、優青和青千各1人。

出品丨曉南曉航工作室

素材來源丨航空學院

責任編輯丨王偉、趙燕喃、彭麗

相關焦點

  • 恭喜,這11位中國學者當選2020年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
    為表彰優秀學者在醫學與生物工程上取得的卓越成就,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選舉產生了156位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其中包括11位來自中國的學者。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是美國醫學和生物工程技術領域的最高學術榮譽,評選過程極其嚴格。
  • 恭喜,這11位中國學者當選2020年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
    為表彰優秀學者在醫學與生物工程上取得的卓越成就,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選舉產生了156位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其中包括11位來自中國的學者。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是美國醫學和生物工程技術領域的最高學術榮譽,評選過程極其嚴格。
  • 張先恩當選2020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
    近日,據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AIMBE,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官網發布的消息,今年選舉產生了156位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Fellow,以表彰他們在醫學與生物工程上取得的卓越成就
  • 東南大學三位校友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未來網高校頻道4月10日訊(記者 張程 通訊員 陳小敏、冷玥)日前,2019年度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AIMBE Fellow)受聘儀式在美國科學院舉行,來自全球的156名科學家當選。東南大學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校友彭漢川、蔡林濤、徐蓁順利當選。
  • 醫學影像AI元年:李純明、呂樂、彭漢川,當選IEEE Fellow
    其中在醫學影像分析領域,國內知名學者李純明教授、彭漢川教授、呂樂博士成功當選。三位學者的當選理由分別為:因對計算機視覺和醫學圖像分析的貢獻因對大規模生物數據可視化和定量分析的貢獻因對機器學習癌症檢測和診斷的貢獻這是醫學影像分析學術史上,IEEE Fellow當選華人數最多的一年。
  • 醫學影像AI元年:李純明、呂樂、彭漢川,當選IEEE Fellow
    其中在醫學影像分析領域,知名學者李純明教授、彭漢川教授、呂樂博士成功當選。三位學者的當選理由分別為:因對計算機視覺和醫學圖像分析的貢獻因對大規模生物數據可視化和定量分析的貢獻因對機器學習癌症檢測和診斷的貢獻這是醫學影像分析學術史上,IEEE
  • 10位華人科學家當選2018年美國工程院院士!
    美國當地時間2月7日,美國國家工程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NAE)公布了最新入選的83名院士和16名外籍院士名單。加上今年新院士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總數為:院士2293名,外籍院士262名。
  • 謝曉亮教授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新聞—科學網
    美國當地時間10月17日,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北京大學長江講座教授謝曉亮,當選為美國國家醫學院
  • 蔣田仔和張道強當選IAPR Fellow,國內醫學影像AI學者再獲國際榮譽
    雷鋒網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的蔣田仔教授和南航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人工智慧學院)副院長張道強教授,當選今年國際模式識別協會(IAPR)Fellow。醫學影像AI領域的大牛———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終生教授、MICCAI 2019大會主席、IEEE、AIMBE、IAPR Fellow沈定剛教授,分別為兩位教授寫了推薦信。值得注意的是,兩位入選的教授均從事腦科學領域的研究。沈定剛教授表示,蔣田仔教授基本上是100%投入在腦科學,張道強教授原先的研究方向是機器學習,但是現在90%的精力是進行腦科學研究。
  • 西安交通大學校友鎖志剛教授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家工程院、醫學研究所和國家科學會新聞報導,美國國家工程院院長Charles M.Vest 年2月8日宣布了新近選出的65位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和
  • 中國工程院新增67位院士 中科大教授田志剛當選
    11月27日,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公布,共選舉產生了67位新當選院士,其中,來自中科大的田志剛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醫療衛生學部的院士。    田志剛歷任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所所長(1996-2001),山東腫瘤生物治療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1989-2001),中國免疫學會副理事長(2005-2014),中科大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院長(2005-2014)。1982年山西醫科大學醫學本科,1985年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免疫學碩士,1989年白求恩醫科大學免疫學博士畢業。
  • 華裔女性丁尼當選美國醫學和生物工程院院士—新聞—科學網
    根據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AIMBE,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 深圳市二醫院聘任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為首席科學家
    4月14日上午,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舉辦了一場特別的聘任儀式,不久前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的蔡志明教授成為醫院的首席科學家。據介紹,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由世界醫學與生物工程領域Top 2%的學者組成,每年經過國際同行提名與嚴格評選產生,是該領域在美國的最高學術榮譽。
  • 莊小威等華人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來源:未來論壇綜合自Bio生物世界、高分子科學前沿、新智元等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NAM)增選100位新院士,其中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
  • 專訪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文學軍教授
    如果是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科金生物與寶欣醫學首席科學家文學軍教授,他或許會這麼回答:投身於偉大的再生醫學科研事業,破解與生命相關的關鍵問題,為保障國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而奮鬥終生。日前文學軍教授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揭示最新科研進展。  問:作為一名再生醫學領域的專家,針對幹細胞技術的開發做了哪些相關研究以及它的意義是什麼?
  • 北大光華陳松蹊教授當選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AAAS Fellow)
    AAAS每年會根據學術影響及科學貢獻從其會員中推選優秀的科學家,授予「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這一終身榮譽,以表彰他們在促進科學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眾多著名科學家,如愛迪生(發明電燈)、沃森(發現DNA雙螺旋結構)及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是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在 「統計學專業分會」(SECTION ON STATISTICS)中,陳松蹊教授是2018年入選的7位會員之一。
  • 「因為相信,所以看見」,蔣田仔和周少華當選IEEE Fellow
    今日,IEEE正式公布2020年IEEE Fellow名單,其中在醫學影像分析領域,國內知名科學家蔣田仔教授和周少華教授成功當選。於蔣田仔而言,當選IEEE Fellow是一份「遲來但不意外的榮譽」,而對於周少華來說,則是一份「適逢其時的認可」。
  • 五位華人入選美國醫科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發布了2020年新當選的100位院士名單,其中包括10名國際成員(非美籍)。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我國的陳竺院士、高福院士和曹雪濤院士都曾經當選過外籍院士。
  • 5位華人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Medicine,NAM)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的院士名單,梁錦榮、李飛飛、劉汝謙、送紅軍、莊小威當選,王辰院士當選外籍院士。祝賀他們!
  • 莊小威、王辰、劉如謙、李飛飛等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
    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此前我國科學家陳竺、高福、曹雪濤等曾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物理學雙聘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