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immunol:ILC2調節B細胞分泌抗體

2021-01-09 生物谷

2016年7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II型天然淋巴細胞(ILC2)是天然淋巴細胞家族的一大亞群,它對於天然免疫以及組織代謝穩態的調節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儘管ILC2不表達抗原受體,但能夠識別感染後組織分泌的IL-33並產生抗感染效應。ILC2的功能與Th2相似,它們都能夠分泌一系列的II型細胞因子,比如IL-5與IL-13。最近的研究表明ILC2能夠調節CD4 T細胞的活性。具體地,它能夠通過細胞表面MHCII、OX-40以及細胞因子IL-4增強CD4 T細胞的活性。另一方面,ILC2能夠促進DC的遷移以及趨化因子的釋放,從而促進CD4 T細胞的活性提高。不過,儘管我們對於ILC2在調節T細胞活性中的作用的理解不斷加深,但ILC2在體液免疫中的作用目前知道仍有限。

抗體的產生大致可以分為兩類途徑:激活後的T細胞引導的抗體的反應(主要由B2細胞分泌);不依賴於T細胞的抗體反應(主要由B1細胞與周質區B細胞分泌)。T細胞在介導B細胞分泌抗體中的作用已經了解的十分深入,而T細胞依賴性或非T細胞依賴性的抗體分泌都需要天然免疫細胞,比如NK T細胞,DC以及粒細胞的參與。最近研究表明ILC-3能夠增強周質區B細胞分泌抗體的水平,而脂肪組織相關的ILC2能夠促進B1細胞的自我更新以及IgA的分泌。這些結果表明ILC對於調節B細胞的功能以及抗體的分泌具有同樣重要的影響。

 

為了進一步理解ILC2對B細胞分泌抗體過程的作用,來自美國"梅約診所"的Hirohito Kita課題組進行了深入研究,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Journal of Immunology》雜誌上。

 

首先,作者分離了小鼠肺部的ILC2細胞以及脾臟的B細胞。通過混合培養,作者發現ILC2能夠明顯增強B細胞的增殖能力。另外,作者收集了混合培養物的上清,並檢測了其中的抗體含量。結果顯示,在ILC2存在的情況下,上清中抗體的水平能夠明顯增高,這說明ILC能夠促進B細胞分泌抗體的水平。

 

為了進一步研究這一效應的內部機制,作者收集了ILC2的培養上清對B細胞進行刺激。結果顯示,單獨的上清也能夠促進B細胞抗體的產生,這說明ILC2促進B細胞抗體的分泌是由細胞因子,而非膜表面受體介導的。

 

由於ILC-2能夠分泌多種細胞因子,為了鑑定哪一種細胞因子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作者分別利用中和性的抗體進行阻斷。結果顯示,IL-5的阻斷能夠明顯抑制ILC2的效應,這說明ILC-2分泌的IL-5是促進B細胞活性的關鍵因子。

 

最後,作者通過體內試驗證明ILC-2能夠促進抗原特異性的IgM的產生。表明ILC-2在生理條件下調節抗體生成的作用。(生物谷Bioon.com)

 

 

 

PMC:

 

PMID:

 

Group 2 Innate Lymphoid Cells Promote an Early Antibody Response to a Respiratory Antigen in Mice

 

Li Yin Drake, Koji Iijima, Kathleen Bartemes and Hirohito Kita

 

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s) are a new family of immune cells that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innate immunity in mucosal tissues, and in the maintenance of tissue and metabolic homeostasis. Recently, group 2 ILCs (ILC2s) were fou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effector functions of Th2-type CD4+ T cells by interacting directly with T cells or by activating dendritic cells, suggesting a role for ILC2s in regulating adaptive immunity. However, our current knowledge on the role of ILCs in humoral immunity is limited.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ILC2s isolated from the lungs of naive BALB/c mice enhanced the proliferation of B1- as well as B2-type B cells and promoted the production of IgM, IgG1, IgA, and IgE by these cells in vitro. Soluble factors secreted by ILC2s were sufficient to enhance B cell Ig production. By using blocking Abs and ILC2s isolated from IL-5-deficient mice, we found that ILC2-derived IL-5 is critically involved in the enhanced production of IgM. Furthermore, when adoptively transferred to Il7r?/? mice, which lack ILC2s and mature T cells, lung ILC2s promoted the production of IgM Abs to a polysaccharide Ag, 4-hydroxy-3-nitrophenylacetyl Ficoll, within 7 d of airway exposure in vivo. These findings add to the growing body of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 regulatory functions of ILCs in adaptive immunity, and suggest that lung ILC2s promote B cell production of early Abs to a respiratory Ag even in the absence of T cells.

 

相關焦點

  • J immunol:TGF-b信號調節樹突狀細胞分化
    2016年7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樹突狀細胞(DC)具有不同的亞群,每一亞群的DC在基因表達、組織分布、細胞因子分泌以及呈遞抗原的種類方面都有明顯的區別。由於所有類型的DC都是從骨髓的DC前體細胞分化而來,因子,IRF、HLH、BATF、ETS、STAT等家族轉錄因子對DC各亞型的分化具有關鍵的作用。
  • 記憶B細胞能否分泌抗體
    但現行各個版本的高中生物學教材對記憶B細胞作用的描述並不一致。其中,滬科版、北師大版和中圖版教材都明確指出記憶B細胞需轉化為效應B細胞(即漿細胞)後,由漿細胞產生並分泌抗體;浙科版和人教版教材在介紹記憶B細胞的作用時,並沒有提到漿細胞(浙科版:記憶B細胞一旦遇到同一類型抗原便快速增殖分泌抗體;人教版:當記憶B細胞再接觸這種抗原時,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產生大量的抗體)。
  • J Immunol:調節性T細胞幹預T細胞共刺激因子信號
    2016年7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共刺激信號對於T細胞的激活十分關鍵,阻斷這些信號通路能夠有效治療T細胞相關的疾病,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CD28/B7信號以及CD40/CD40L。直到目前為止,CD28以及CD40的信號如何調節免疫耐受的機制還不太清楚。一般認為,在沒有共刺激信號存在的情況下,T細胞容易誘發"失活"表型並發生細胞凋亡。另外一些研究表明Treg細胞可能參與了這一過程。通過聯合使用CTLA4以及MR1(CD40L阻斷性抗體),能夠引發Treg比例的升高。此外,體外試驗表明:即使加入了上述兩類阻斷性的抗體,Treg的活性似乎沒有收到影響。
  • J immunol:記憶性T細胞參與移植排斥反應新機制
    共刺激信號(激活或抑制)對於調節T細胞的分化方向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器官移植排異或耐受的發生過程中共刺激信號能夠有效調節T細胞的反應。以前研究已經表明TNFR2介導的信號調節了腫瘤免疫與自體免疫過程,但對於CD8 記憶T細胞在器官移植中的效應,這方面的研究還很少。
  • J immunol:IL-10 在病毒急性感染中的作用
    2016年7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T細胞的激活最初需要抗原信號,共刺激因子以及細胞因子的共同作用。IL-10是一種普遍性的負向調節因子,它參與調節了宿主的抗感染的免疫反應。另一方面,IL-10能夠與IL-4以及TGF-b結合抑制活化的CD8 T細胞中IFN-r的產生。儘管在慢性病毒感染過程中IL-10具有明顯的負向調節作用,但是其在急性感染過程中的作用則十分複雜。此前研究認為在急性的LCMV感染中IL-10的功能甚微,而其它一些研究則發現IL-10能夠促進記憶性CD8 T細胞的成熟。
  • J.Immunology:分泌載體膜蛋白功能研究
    免疫細胞分泌細胞因子是機體天然免疫和獲得性免疫的重要調節方式。然而,免疫細胞如何分泌細胞因子調節免疫系統的機制一直不被人所知。分泌載體膜蛋白(Secretory  carrier  membrane  proteins,SCAMPs)廣泛存在與細胞囊泡運輸系統皺褶中的蛋白。
  • J Immunol:MMP10調節巨噬細胞活化
    2016年6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研究發現MMP10能夠通過調節巨噬細胞表達其它種類的MMP蛋白從而促進傷口的結痂與癒合,但以上結果是在無菌的傷口實驗中得出的,因此無法涵蓋MMP10在整個巨噬細胞炎症反應中的作用
  • J immunol:調節性T細胞缺失引發小鼠Th2型自身免疫胃炎
    T細胞免疫耐受從胸腺發起,主要由外周的淋巴結組織發揮功能,其中T細胞的刪除、免疫耐受以及調節性T細胞共同作用保證體內免疫穩態。自身免疫性胃炎(AIG)是一類以自身抗體分泌增多為症狀之一的胃病。患有此病的患者常常會惡化導致胃癌的發生。
  • J immunol:共刺激信號調節Treg活性有助於抑制免疫排斥反應
    CTLA-4Ig是一個融合了CTLA-4胞外段以及抗體的Fc片段的融合蛋白,它能夠特異性地與CD80/CD86結合,從而抑制其與CD28的相互作用。目前該蛋白已經獲得了美國FDA的批准,用以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第二代的這類融合蛋白被用於抑制器官移植術後的免疫排斥反應。在小鼠模型試驗中,anti-B7單抗或CTLA-4Ig均能夠有效降低免疫排斥引發的致死效應。
  • J immunol:HIF-1α在抗結核桿菌感染中的作用
    2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肺結核是一類全球感染人數最多(20億人),並且每年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疾病,結核桿菌是肺結核的感染源,而機體中巨噬細胞分泌的IFN-gamma信號的抗感染機制包括抑制病原體的營養攝入,促進細胞自噬反應,表達內源性的抑毒因子(IFN誘導的GTPase等),以及產生
  • J immunol:BTK介導Tfh分化促進自身免疫反應的發生
    患者的血清中會出現大量針對自體細胞核抗原物質的抗體,這些抗體會沉積在關節,眼睛,皮膚,肺臟以及腎臟中,從而引發炎症反應。此前的研究發現B細胞內部的信號發生紊亂足以導致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但這種病變後的B細胞是如何導致自體免疫反應的,這背後的機制並不清楚。
  • Science子刊:經過CRISPR編輯的B細胞產生抗體,對抗難以治療的病毒
    圖片來自Science Immunology, 2019, doi:10.1126/sciimmunol.aax0644。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基因組工程師Branden Moriarity(未參與這項新的研究)說道,「這是一項非常好的研究。這是人們長期以來一直在思考的概念。」
  • J immunol:RORγt泛素化抑制Th17活性
    2016年7月25日 訊 /生物谷BIOON/ --CD4細胞分化形成的Th17細胞能夠保護機體抵抗病原體侵染,同樣也參與了多種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例如牛皮癬、多發性硬化等等。RORgt是Th17細胞形成的標誌性轉錄因子。在TGF-b以及IL-6的共同刺激下,天然T細胞能夠最終分化形成Th17,IL-23與IL-1則能夠促進這一分化過程。
  • J immunol:明礬疫苗中DNA酶的作用機制研究
    另外,一些研究也表明與明礬結合的DNA能夠引發宿主的炎性反應,從而介導CD4 T細胞的激活以及抗體的產生。然而,CD8 T細胞的激活卻沒有明顯影響。為了探究明礬佐劑對CD4 T細胞以及CD8 T細胞的不同影響,來自科羅拉多大學的Philippa Marrack課題組進行了深入研究,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Journal of Immunology》雜誌上。
  • J immunol:STAT2調節樹突狀細胞交叉呈遞
    2016年5月3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樹突狀細胞的交叉呈遞效應"cross-presentation"能夠激活CD8 T細胞抵抗胞內的外源微生物以及並不感染樹突狀細胞的其它微生物。此外,交叉呈遞作用還能夠有效激活抗腫瘤T細胞免疫反應。外源微生物特有的分子結構是激活DC的主要元素,激活後的DC能夠提高其交叉呈遞的效率。
  • J immunol:膜結合蛋白Annexin A2 在新型隱球菌感染中的作用
    「非裂解性外泌途徑」此前已經在不同類型的細胞中得到了驗證。在體內的感染過程中,這一機制能夠幫助真菌逃離細胞並且進入循環系統,從而對多個部位進行感染。這一過程似乎是由真菌本身驅使完成的,因為它依賴於真菌的活性。
  • J Immunol:胸腺中存在大量自體反應性B細胞
    之後,T細胞會發生兩個主要的選擇事件。首先,TCR會選擇性地與MHC分子進行結合,發生陽性選擇過程,介導陽性選擇過程的主要是皮質區胸腺上皮細胞(TEC)。經過陽性選擇留下的胸腺細胞會通過與自身抗原結合進行陰性選擇,其中自體抗原是由樹突狀細胞以及TEC表面的MHC-I與MHC-II呈遞的。
  • 腫瘤組織分泌細胞因子調節DC的成熟
    2016年1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樹突狀細胞(DC)是調節宿主免疫反應的關鍵中間環節,包括免疫激活也包括免疫耐受。同時,DC也被發現能夠調節宿主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因此,了解腫瘤細胞是如何激活宿主的DC並由此產生特異性的免疫反應對於理解這一過程至關重要。
  • 二、B細胞的膜表面分子
    (一)CD抗原   在B細胞表面重要的CD抗原參見第一章表1-1,與B細胞識別、粘附、活化有關的CD分子結構和功能參見第一章第二節。應用某些B細胞CD抗原相應的單克隆抗體可鑑定和檢測B細胞的數量、比例、不同的分化階段和功能狀態。
  • 先天淋巴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1季)
    1.J Immunol:ILC2調節B細胞分泌抗體doi:10.4049/jimmunol.1502669為了進一步理解ILC2對B細胞分泌抗體過程的作用,來自美國"梅約診所"的Hirohito Kita課題組進行了深入研究,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Journal of Immunology》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