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火」大軍又添新人:阿聯成功發射探測器,拉開火星探測序幕

2020-09-03 艾拜偵探社

北京時間2020年7月20日凌晨5點58分,阿聯首顆火星探測器「希望」號由日本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發射地點位於日本的種子島航天中心。

根據軌道設計,該探測器要經過大約200天的飛行,2021年2月份才能抵達火星。其主要的科學目標是研究火星氣候演變以及天氣狀況,例如沙塵暴等。希望號團隊表示,這是第一顆真正的火星氣象衛星。設計壽命為2年。


希望號探測器的組成和科研目標


希望號探測器由阿聯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聯合研製,重1.35噸,大小與一輛轎車相仿。由兩個太陽能發電板供電,總功率1.8千瓦,這和家用電水壺的功率差不多。探測器搭載有直徑1.5米的高增益天線以及若干低增益天線。此外,探測器利用恆星跟蹤定位儀來進行導航。

上面我們提到,探測器重1.35噸,其中接近一半的重量為燃料,燃料主要用於6臺推力為120牛頓的發動機進行變軌使用。探測器的姿態調整採用的是動量輪裝置,動量輪的原理並不複雜,就是利用不受外力矩系統的角動量守恆的原理,當輪子順時針旋轉的時候,探測器就向逆時針轉動。這種裝置可以不用消耗燃料進行探測器的姿態調整,是一種在太空中普遍使用方法。希望號探測器搭載有三種主要的儀器,他們分別是:


  1. 探索成像儀(EXI):這是一種多波段相機,能夠拍攝高解析度圖像,可以對火星大氣中的水蒸氣、冰晶、沙塵、氣溶膠以及臭氧進行測量。


2、紅外光譜儀(EMIRS):用於測量火星大氣中的水蒸氣、冰晶和沙塵的溫度。


3、紫外光譜儀(EMUS):用於測量火星的全球特徵和火星大氣熱層的變化,為了解開氫和氧的丟失問題。


日本提供運載火箭


H-IIA運載火箭直徑4米,高度53米,屬於捆綁式兩級火箭。火箭芯級採用氫氧發動機,外加2或4枚固體火箭助推器(根據執行任務不同進行調整)。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為10到1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為4到6噸。


H-IIA火箭的運載能力與我國的長徵三號乙火箭相當。長三乙是我國主力運載火箭,發射載荷主要為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氣象衛星、北鬥導航衛星和月球著陸探測器等。


美國提供深空測控網


火星探測器離開地球,在飛往火星的過程中需要精確測控。由於探測器的距離很遠,發出的信號隨著距離的增加而衰減,這就需要有強大的深空測控能力。阿聯目前尚不具備這種能力,因此需要美國幫助測控和信號回傳。


美國深空網(DSN)是由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管理的一個先進的測控網,是為了對執行月球、行星和行星際探測任務的太空飛行器進行跟蹤、導航與通信而建立的地基全球分布測控網。

為了克服地球自轉影響,實現對深空太空飛行器的連續跟蹤,深空網的布局通常是在全球範圍內經度上間隔120度布站,這樣就可以確保對距離地球表面距離在3萬千米以上的太空飛行器進行連續跟蹤。


美國NASA深空網由在全球按經度間隔120°分布的三個深空通信綜合設施組成,分別位於美國加州的戈爾德斯通、西班牙的馬德裡和澳大利亞的坎培拉,深空網的操作控制中心位於美國加州帕薩迪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PL)。NASA深空網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能力最強的深空測控系統。

相關焦點

  • 中國拉開火星探測序幕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踏上「天問」之旅,中國人與火星的距離從未如此之近。 隨著火星探測序幕拉開,「天問一號」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中國拉開行星探測序幕,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進入準備階段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人類即將開啟火星探測的序幕。據報導今年除了中國,還有美國和阿聯都將發射火星探測器。據悉7月14日,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海南文昌發射場,正在進行相關準備工作。
  • 下一站火星!阿聯希望號發射升空,2020 火星探測大幕拉開
    火星上的「氣象衛星」自 1960 年 10 月 10 日前蘇聯向火星發射史上首枚探測器以來,利用探測器探索火星似乎已經貫穿了整個人類航天史。顧名思義,火星探測器就是用來探測火星的人造太空飛行器。不論是掠過火星的太空船、繞火星運行的人造衛星 、登陸火星表面的著陸器、在火星表面行駛的漫遊車,還是未來或將出現的載人火星飛船,都是火星探測器。
  • 希望號升空,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探測火星生命的秘密「西瓜視頻」
    7月20日凌晨,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在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航天中心成功發射,這也是中東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將飛行近5萬公裡,耗時200多天,預計在2021年2月能抵達火星,進行對火星大氣的探測任務。「希望」號的發射也為全世界拉開了火星探測的序幕,我們國家的「天問一號」也計劃在7月23號發射,與此同時,美國的「毅力號」也計劃在7月某天發射向火星進行探測任務。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啟動 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行星探測新篇章
    火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實現「繞著巡」三步走,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著陸火星以及火星車巡視勘測。這次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正式拉開了行星探測的序幕。當天中午,坐標海南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隨著最後一聲倒計時完畢,搭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大約2167秒後,「天問一號」成功進入地火轉移軌道。
  • 火星探測首戰告捷:日本H-2A火箭搭載阿聯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1.概述 2020年7月20日凌晨6點58分14秒(北京時間5時58分14秒),搭載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的H-2A火箭在種子島發射中心準時發射,約一小時後器箭分離,探測器順利進入400km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本次發射原定7月14日,但由於日本連遭梅雨天氣影響,導致多次推遲。
  • 阿聯2020年將用日本火箭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
    作者:楊詩瑞【環球網軍事3月1日報導】近日,據外媒報導,阿聯計劃在2020年用日本火箭發射1顆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作為阿拉伯國家的首個火星任務,一時間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土豪之國」雖然一直以來對大工程愛得深沉,但在航天領域的成就卻乏善可陳。2014年,阿聯宣布成立航天局,2020年就要開始一場說走就走的探火旅行。那麼,阿聯的火星探測器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要選擇日本的火箭提供發射服務?「土豪之國」開啟火星徵程僅僅為了炫富?
  • 發射!美國火星車也上路了 多國「探火」將同臺競技
    作為太陽系內與地球最為相似且距離相對適中的星球,人類對火星的嚮往早已有之。2020年7月,人類對火星的探索,似乎異常忙碌。幾乎前後腳,繼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後,當地時間7月3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發的「毅力」號火星車也開啟了「奔火」之旅。
  • 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耗資2億美元左右
    H-2A,發射部署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成為2020火星發射季中國、美國、阿聯三大探火任務打頭陣。如果成功部署的話,希望號探測數據將會為科學家首次提供火星每年每季每天的全球氣候變化圖景。從最早一次失敗嘗試,1960年10月10日蘇聯發射第一顆探測器「火星1A」號,一直到上一次成功登陸火星,2018年11月26日洞察號著陸器,人類共執行過44次火星探測任務,包含57個探測器任務。其中19次任務成功,25次失敗,成功率只有43%。 迄今為止成功登陸的探測器只有8個:海盜1和2號、探路者、勇氣號、機遇號、鳳凰號、好奇號、洞察號。
  • 中美阿探火三國演義拉開帷幕,首顆火星氣象衛星開始4億公裡徵途
    ,今晨日本順利釋出第一箭客,動用該國現役最強火箭H-2A,發射部署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成為2020火星發射季中國、美國、阿聯三大探火任務打頭陣。阿聯之所以最終選擇日本三菱重工作為發射商、H-2A作為運載火箭,是根據發射業績、管理水準、發射排期、發射系統適應性等綜合考量來確定的。尤其H-2A火箭在此之前擁有驕人戰績,41次發射僅有一次任務失敗,自2005年以來已經連續35次發射成功。全球現役火箭運力排名第十,在全球現役火箭可靠性排名第五。
  • 先行一步:阿聯火星探測器從日本上路
    【綜合消息】阿聯航天局的「希望號」探測器7月20日在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場由一枚H-2A-202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為擬趁今年的發射窗口期上路的首項火星探測任務。火箭於日本標準時間6時58分14秒(北京時間5時58分14秒)點火起飛。截至發稿時,二級一次工作已結束。器箭分離將於起飛約1小時後進行。發射原定7月15日進行,但因天氣不佳而兩度推遲。
  • 發射成功!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先行一步
    7月20日05時58分,日本在種子島航天中心使用H-2A運載火箭,成功將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實際上,原定於7月15日發射的「希望號」,因為天氣不佳推遲到7月17 日發射,隨後又將發射時間推遲到現在。那麼,「希望號」發射為何一推再推,它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探測器,此行的任務又是什麼呢?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探火之路要經歷什麼?
    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張高翔攝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火星競賽,中美決戰拉開序幕!阿聯夾在中間湊熱鬧
    利用這個每26個月出現一次發射窗口,為最大限度減少探測器的旅行時間和燃料消耗,阿聯、中國都已於前幾天發射了火星無人探測器,美國NASA也將於今天發射火星探測器。阿聯"希望號"(Al-Amal)火星探測器計劃於杜拜時間2020年7月15日從日本種子島太空中心發射升空。實際於2020年7月20日凌晨01:58分(北京時間05:58分)成功發射升空。
  • 火星探測,那些你想了解的小知識
    科學界一般認為,探測火星對研究宇宙演化、物質結構、生命起源等問題有重大價值,從人類未來星際移民前景來看,火星也是太陽系中最值得研究的一顆行星。然而與探測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相比,火星探測的難度明顯大得多。由於地球與火星的公轉周期不同,兩個行星大約每兩年「相遇」一次,即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距離最近,在此期間從地球上發射火星探測器可以縮短抵達火星時間,節省燃料,降低「探火」成本。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任務火星探測器加速到超過11.2千米/秒的速度,之後完成分離,直接將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啟奔向火星的旅程。抵達火星後,探測器將試圖發射一個探測車在火星上進行90天的探索。如果成功,天問一號任務將會讓中國首次發射就達成環繞、登陸、巡視等目標,創下世界首例。
  • 火星競賽不光中美、阿聯今年夏也要在日本發射火星探測器
    「希望號」火星探測器2020年夏季從日本種子島太空中心發射。這不但是阿聯史上第一次,也是阿拉伯世界的首次星際探索。升空後,火星探測器計劃飛行近5億公裡,2021年2月抵達火星軌道,正好在太空遙祝阿聯建國50周年。阿聯為此準備了六年。「希望號」是今年7月計劃發射的三個火星探測項目之一。美國和中國的火星表面探測器據悉都在最後準備階段。
  • 2021年全球航天發射序幕拉開,五大看點值得期待
    北京時間1月8日上午,美國SpaceX公司「獵鷹」9火箭成功發射土耳其通信衛星,這是該公司2021年的首次發射,也是全球今年的首次航天發射,這一年的航天發射序幕就此拉開。
  • 阿聯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
    July 20, 2020 - 阿聯杜拜航天中心,2名女性正在觀看「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發射直播。7月19日,日本宇航局運載火箭成功將阿聯第一枚火星探測器「希望號」送入預定軌道。這枚探測器將飛行約5億公裡,預計2021年2月進入火星軌道,恰逢阿聯建國50周年。「希望號」是阿拉伯國家第一枚星際探測器,據《自然》雜誌統計,本次火星項目成員中有34%為女性,科研團隊女性佔比達80%,包括項目副經理、阿聯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席 Sarah al-Amiri。
  • 成功!多次推遲的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率先發射升空
    H-2A火箭將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視頻)7月20日05時58分,日本在種子島航天中心使用H-2A運載火箭,成功將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計劃2021年阿聯成立50周年時進入火星軌道。阿拉伯世界的希望「希望號」是阿聯乃至阿拉伯世界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美國科研機構包辦了3個載荷和探測器的總裝,而探測器發射則選中了日本的H-2A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