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經歷了統治者的有效治理後,逐漸形成了社會繁華發展的盛世境況,在這樣富足和平的年代裡,唐朝在經濟、思想、文化以及政治上有了更勝以往的發展,在這其中,以唐朝女子的妝容打扮為代表的裝飾文化也有了長足的發展與進步,主要包括女子妝容的面部化妝、髮型的塑造以及各種各樣的小飾品等一切裝飾之物。
與之前的歷朝歷代來對比,都有著很大的區別,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唐朝女子裝飾文化,也由此向世人展現出了來自中國唐朝的獨特的藝術魅力,裝飾展現的是一種審美觀念,也是反映了社會文化的變遷與進步,我們也由此可以了解到唐朝人民的思想以及精神面貌,甚至是整個唐朝的時代文化內涵。
一、唐朝女子對自身妝容的打扮以及服裝飾品等方面極為細緻的追求
1、唐朝女子在面部妝容的各個部位的打扮上有著非常多樣的分類
根據相關資料的記載,唐朝女性的妝容大抵可以分為「白妝」和「紅妝」兩類,白妝是最為簡單且樸素的妝容,即只用鉛粉塗抹在面部及頸部等裸露在外的肌膚,主要的作用便是使肌膚呈現潔白無瑕的狀態,以此來達到女性對於「膚白」的普遍審美觀念。
而紅妝則是古代女性之中最為常見且傳播最廣的妝容,與白妝最大的區別便是紅妝不僅使用鉛粉來使肌膚變白,還使用各種各樣的胭脂來使臉部變得紅潤,胭脂極為鮮豔的顏色使其備受歡迎,且在各個階級的女性中都有所使用,在唐朝女性的不斷使用,紅妝也誕生出了許多類型,例如醉妝,是紅妝中最為濃豔的一種,運用了大量的胭脂使面部兩頰呈現一種類似酒醉的紅暈,逐漸的由宮廷發展至民間。
而在醉妝的基礎上略微淡一點的妝容被稱之為桃花妝,「面若桃花」便出自於此;較為特殊的例如檀妝,主要是使用一種顏色呈現「檀色」的胭脂,以及血暈妝,即將眉毛去掉,在眼下畫出類似受傷的血痕。
除了對胭脂的運用外,唐朝女子在眉毛的修剪上也有著眾多的分類,在唐朝初期,細長的眉毛就被眾多的女性所熱衷;而柳葉眉作為一種傳統的眉型一直被沿用至今,主要的特徵便是在眉峰處稍微彎曲形成弧形,總體修長纖細,且柳葉眉一直是被認為是美女佳人的必備;除此外還有著遠山眉、卻月眉、八字眉等十分細緻的區分。
口紅成為了現代女性化妝的必備,而在唐朝時期的女子妝容上,則被稱之為唇妝,中國遠古時期的女性便已經會使用硃砂塗抹嘴唇,隨後的時代發展中逐漸從胭脂的製作方法中得到了啟示,製成了由油脂和香料組成的膏狀物,用來裝飾嘴唇,這種古代的口紅被稱之為「口脂」,唐代的口脂製作有了更多的樣式,女性的口脂顏色普遍呈朱紅色,其次也有檀色和淡粉類的口脂,主要用來改變嘴唇顏色和塑造唇形。
2、唐朝繁華的社會生活中女子在髮型問題的選擇上也有著各種不一樣
除了面部妝容的眾多細節外,唐朝女性在髮型的選擇上,也有著各種的不一樣,第一種便是反綰式髮髻,其主要特徵便是將頭髮由下而上的梳理,並且最終攏結於頭頂,這樣的髮型還能有著其它的樣式的靈活變動,從而在反綰式髮髻的基礎上形成新的髮型。
主要有半翻髻,其形類似於翻轉的荷葉,起初流行於宮廷,後傳至民間,還有適合少女使用的驚鴻髻,頭髮攏於頭頂後分成兩股呈現小鳥展翅模樣,因其充滿活力而備受唐代年輕女子的喜愛,以及多適用於貴婦人的寶髻,髮型呈金元寶狀而意味著雍容華貴。
還有一種是打理起來較為簡單的盤疊式髮髻,主要特徵便是將頭髮一疊一疊的盤在頭頂,因其簡單多樣而流行於唐朝各個階層的女性之間,其中有受到佛教影響而流行於成年女性之間的螺髻,形似螺殼,還有受到少數民族影響而發展來的回鶻髻以及深受貴族女性追捧的娥髻;還有結鬟式髮髻和結椎式髮髻兩種。
其中結椎式髮髻是唐朝女性中使用最為普遍、流傳最為久遠的一種髮型,其並無固定的形狀,將頭髮結成錐髻後放置於頭頂或腦後都可,也可以分成多股或者單股,總體而言,其形多變靈活且便於打理。
3、極為繁多且用途大不相同的小小飾品在唐朝女子眼裡也有著很重的地位
自古以來,閃亮璀璨的飾品一直被女性所追捧,唐朝女性在進行妝容打扮時,也會使用各種各樣的裝飾品,第一種為面飾,其中有花鈿,主要是用於女子眉目之間的一種金屬小薄片,形狀各異,材質一般為金箔片、黑光紙等,這些材料便於粘貼不易脫落,而顏色一般為紅綠黃三色。
其中紅色花鈿最為常見,還有就是更為傳統的花黃,自秦代誕生以後便一直被後代所沿用,我們所熟知的《木蘭辭》中的「對鏡貼花黃」說的便是這樣的裝飾;第二種便是用於頭型的裝飾物,其中髮簪是最為常見之物,根據階層的不同,使用的材質、樣式也各不相同;還有釵也是一樣,還是用來固定頭髮的,也同樣是常見之物;還有更為華貴的步搖,長條物上添加了掛墜插入頭髮之中,其上有著各樣的寶石鑲嵌,以行走之時頭上掛墜搖晃而命名。
二、唐朝女性頗為講究的整體裝扮對唐代知識分子藝術創作等方面有何影響?
1、唐代女子的裝飾文化與文學創作領域如何體現出才子配佳人的美談?
唐朝女子的裝飾文化因受到各方面的影響,而呈現出一種繁華多樣的盛況,也因此對社會各個方面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例如在士人文學的創作當中,文學的創作是以社會的千姿百態為主要內容來源,進而以文字的形式出現,文學也是一種對美好事物觀察的形式。
而女子多樣豐富的裝飾文化也被各大文人所注意,進而將其寫入到詩詞歌賦當中,將女性的那種精緻美麗的妝容進行了較為深刻的描寫,使得文人的情感及所念所向借女性的妝容向世人表述,也寫出了當時的社會風氣和民俗心理,其中就有受到外族文化影響而改變的妝容,揭露了當時外族實力的強大,從而為中國的文學與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
比如被眾人所熟知的白居易的《長恨歌》,以及李白《清平樂》中的那句著名詩句「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都將女性妝容以及美麗進行了描繪,才創作出了這類著名的文學作品。
不僅如此,從文人創作的文學作品中,我們還可以看出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多民族文化對唐朝社會各方各面的影響;且唐詩的內容還因女性的裝飾文化而得到了新的發展,在晚唐五代時期還出現了相應的文學流派——花間派,其中以詩人溫庭筠為主要代表,作品內容多是女子的美麗容貌以及日常生活的細小方面,女性清新淡雅的妝容得到了大量的讚譽和描繪。
2、唐朝在畫卷上如何受到女子裝飾的影響繼而誕生出一幅幅完美的藝術品?
相比較引人深思的文字,繪畫更容易給人以一種直接的視覺感受,而女子的美麗妝容的繁華也在畫卷上得到了永久的保留,使得後人能夠從中領略到唐朝的繁華與強盛,使其充滿了時代的特徵,張萱是唐朝的一位宮廷畫師,其繪畫水平可見一斑。
由於當時富足的生活條件使得當時的社會盛行「以胖為美」的審美觀念,從他的《搗練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宮廷女子那極為精緻的妝容和體態的豐腴,有著各個不同年紀人以及飾品、髮型、面部妝容上都存在著差別,可以看到那時最為受歡迎的髮髻和紅妝,開創了仕女圖的先河,從而再現了盛唐時期的人文景觀。
周昉正是由於其仕女圖而成為了當時最為出名的畫家,因身份的顯貴得以經常接觸上流階層女性的生活,從而有了豐富的素材,留下了《簪花仕女圖》等著名畫作,從畫中我們可以看出唐朝女性極為看重的髮飾和頭飾,且花鈿的廣泛運用也得到了體現,唐代女性裝飾妝容的不同變化給仕女圖的畫家提供了不斷的靈感與活力,使得仕女圖的創作也在不停的革新,進而誕生出了一幅又一幅傳世的珍貴畫作。
三、結論
唐朝女性因為所處的和平繁榮的時代背景,才有著足夠的精力和時機去投入到妝容的研究中,而不斷發展且不斷變化著的妝容也在時時刻刻的反映著當時的時代環境,濃豔華貴的妝容體現了唐朝的強大,多元素的妝容體現了當時多民族的融合,甚至是唐朝的衰敗也有所體現,而將女性元素融入到詩詞文學以及繪畫等藝術領域,也在時刻表明著那時的時代環境,例如詩詞中那些華麗的辭藻下就蘊含著唐朝的日益奢靡,以及畫家手下描繪女性精緻生活的盛唐景觀,成為了當今我們了解那段歷史的珍貴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