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ucture:HIF-2作用機製取得重大進展

2020-11-30 生物谷

2016年9月16日/生物谷BIOON/--低氧誘導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s, HIFs),如HIF-2,允許體內的細胞適應低氧環境。HIFs激活促進血管發育、促進氧氣運輸和促進營養物高效利用的程序。

1997年,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Steven McKnight博士和David Russell博士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和描述了EPAS1基因編碼的蛋白HIF-2α,其中HIF-2α是HIF-2的主要組分。在之後的10年內,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Richard Bruick博士實驗室和Kevin Gardner博士實驗室解析出HIF-2α的結構。

利用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哈羅德-西蒙斯綜合癌症中心(Harold C. Simmons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的高通量篩選技術,科學家們已測試了20萬多種化學物以便觀察哪些化學物能夠幹擾HIF-2的活性,並鑑定出幾種潛在的化合物。

2014年,首個HIF-2抑制劑,即一種被稱作PT2385的口服藥物,在患有晚期或者說轉移性腎透明細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的病人體內開展臨床試驗。

在2016年9月初發表在Nature期刊的一項臨床前試驗(Nature, doi:10.1038/nature19796)中,Gardner等人證實在接種來自20多名患者的腎瘤的小鼠體內開展臨床前試驗,結果發現HIF-2抑制劑PT2399抑制一半小鼠體內的癌症生長,而且HIF-2抑制劑PT2399要比用於腎癌治療的標準治療藥物舒尼替尼(sunitinib)更加有效和耐受性更好。

這種最為希望的HIF-2抑制劑PT2399已被許可給Peloton治療公司(Peloton Therapeutics Inc.)。

儘管HIF-2抑制劑PT2399已開始開展臨床轉化研究,但是對HIF-2如何發揮作用仍然存在基礎的問題。

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Gardner繼續針對HIF-2的HIF-2a組分開展研究。這項研究的關鍵部分是HIF-2a的藥物結合槽打破了很多控制蛋白通常如何摺疊和發揮功能的傳統規則。理解這種結合槽在不存在化合物的情形下如何保持開放狀態和它如何對人工配體和天然配體作出反應給蛋白如何針對它們的環境發生的變化作出反應提供新的認識。相關研究結果將於2016年9月22日在線發表在

Structure

期刊上。

為此,Gardner團隊與蛋白設計領域的專家們合作重新填充HIF-2a的內部:改造它的結合位點,從而有效地利用蛋白基團而不是藥物來填充這種結合槽。這些周圍的蛋白容納著這些修飾,從而對結構和動力學行為產生一系列影響。

Gardner說,「這項研究讓我們針對這種類型的配體結合槽的蛋白摺疊基本規則提供新的見解,給我們提供線索來設計新類型的基於蛋白的檢測器,這些檢測器對細胞信號作出反應,並且控制我們選擇的信號輸出值。」(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參考資料:Research on HIF-2 featured in Nature, Structure

相關焦點

  • 圩區水文調控作用與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圩區水文調控作用與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2018-09-10 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以圩區水文模擬為重要技術支撐,深刻剖析圩區運行對水文循環、營養鹽輸移過程的調控作用與機制,是全面認識圩區水生態系統在洪泛平原體系中作用和地位的基礎與關鍵。然而在特殊自然環境和高強度人類活動的強烈影響下,圩區內外水循環十分複雜,過程機制不明確,缺乏有效的模擬手段,不能準確識別水系統各部分對圩區綜合調控的響應機制。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10.13 星期二
    2、寧波材料所在無機鈣鈦礦電池研究中獲進展3、長春應化所在抗腫瘤免疫療法領域取得進展-3α增強魚類低氧耐受的分子機制8、過程9、錳摻雜Cs4PbCl6零維鈣鈦礦納米晶激發態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10、合肥研究院在二維Au@Ag納米顆粒陣列對H2S的光學傳感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 Structure:Rtt109蛋白的乙醯化機制
    組蛋白乙醯化在調節細胞進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釀酒酵母Rtt109是一類重要的組蛋白乙醯轉移酶(HATs),它能通過直接對新合成組蛋白H3賴氨酸56進行乙醯化,來促進基因組穩定(H3-K56),但其中的機制目前尚屬未知。
  • 水生所非編碼RNA分子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具有調控作用的非編碼RNA包括微小RNA(miRNA)、長鏈非編碼RNA(lncRNA)以及環狀RNA(circRNA)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非編碼RNA具有重要且複雜的生物學功能。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葛峰研究組致力於採用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揭示非編碼RNA的分子調控網絡及其作用機制,近日該研究組又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
  • 河北工業大學在石墨—金剛石相變機制理論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近日,河北工業大學在石墨—金剛石相變機制理論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8月4日,Nature出版集團的《Scientific Reports》雜誌刊發該校謝紅獻博士為第一作者的論文《Mechanism for direct graphite-to-diamond phase transition》(石墨—金剛石相變機制研究)。該研究為人工合成金剛石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可按人意願控制人造多晶金剛石晶粒的大小,以及單晶金剛石的合成。
  • 小G蛋白家族新成員的分子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小G蛋白家族新成員的分子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2019-04-23 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雜誌報導了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高山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賴仞團隊合作的研究論文「Crystal structure
  • 4-1BB激活型抗體藥物作用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在CTLA-4和PD-1對T細胞負調控機制研究和應用方面做出開創性貢獻的美國科學家James Allison和日本科學家Tasuku Honjo共同獲得了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因此,對4-1BB與其配體及激活型抗體作用機制的研究,不僅能夠闡明其激活機制,而且對於4-1BB為靶點的腫瘤免疫治療性藥物的開發具有重要價值。最近,Cell Reports 雜誌報導了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和田波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高山關於4-1BB與配體及激活型抗體作用機制的重要研究成果。
  • 高絲氨酸內脂抗腫瘤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趙國平、許安課題組在高絲氨酸內脂誘導活體細胞的凋亡及其抗腫瘤機制方面取得進展。研究發現高絲氨酸內酯(C12)在活體水平時,通過誘導線粒體依賴的氧化應激,以及激活DNA損傷和p38/JNK MAPK信號,發揮促凋亡和抗腫瘤作用。
  • 桂林理工大學在高水平學術論文發表上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教育在線訊   近日,桂林理工大學匡小軍團隊與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高溫材料所Mathieu Allix博士課題組在基於四面體結構類型中製造高遷移能力的氧空位及氧空位穩定和遷移機制研究上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 生長素作用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該研究發現蛋白酶體活性調節蛋白 PTRE1 介導了生長素對蛋白酶體活性的調控及生長素信號途徑重要因子 Aux / IAA 蛋白的降解,進而精細調控生長素信號和作用。生長素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發揮重要調節作用。
  • 方華強 王顯花 張宛睿 鄭銘 程和平:ROS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節選)2008年,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程和平教授研究組與合作者在活性氧族(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研究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該所方華強、王顯花、張宛睿、鄭銘、程和平以「ROS取得重大進展——單個線粒體『超氧炫』」為題,在《2009科學發展報告》上對這一成果作了扼要介紹。文章首先簡要介紹了ROS的概念及研究背景。ROS是含氧並具有高反應活性的一類自由基或分子,廣泛參與細胞信號調節、代謝、生存和凋亡,而氧化應激是衰老和多種重大疾病的重要機制之一。關於ROS有許多基本問題仍未得到解答,或者還存在很大爭議。
  • 經濟紅藻基因組特性及環境適應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最新進展
    碳酸酐酶(CA)是藻類二氧化碳濃縮機制中的關鍵基因,條斑紫菜基因組中CA基因家族顯著擴張。作者根據各CA蛋白的亞細胞定位,在不同世代以及葉狀體失水逆境下的轉錄表達特徵,構建了紫菜二氧化碳濃縮機制模型,揭示紫菜葉狀體在幹露失水時利用空氣二氧化碳作為碳源的遺傳機制。同時,絲狀體世代也具有特異性表達的分泌性CA蛋白。
  • 雲南愛滋病防治取得重大進展,「三個90%」目標如期實現
    雲南愛滋病防治取得重大進展,「三個90%」目標如期實現 2020-12-01 22: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大洋酸化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區域海洋動力學與數值模擬功能實驗室薛亮副研究員與美國德拉瓦大學Wei-Jun Cai教授等合作,在南大洋酸化機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其研究成果「Climatic modulation of surface
  • 自由基異構化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慧眼探視微觀秘境
    自由基異構化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慧眼探視微觀秘境 2017-10-24此外,自由基在發動機燃燒過程、化學合成及生物反應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自由基太過活潑,很難用實驗的方法對其性質做詳細地測量。如何測量和理解自由基參與的過程是化學、物理研究中的難題,對從原子分子水平上理解燃燒過程和生命過程有重要的意義。  「我們要研究的是亞乙烯基到乙炔異構化這一典型的1、2-氫的轉移過程。」馬建毅對記者表示,整個研究是實驗組與理論組合作完成的。
  • 科學家在4-1BB激活型抗體藥物作用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最近,Cell Reports 雜誌報導了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和田波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高山關於4-1BB與配體及激活型抗體作用機制的重要研究成果。>4-1BB 的表位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疊,而進一步通過流式細胞術與Octet分子相互作用分析實驗的驗證,進一步表明二者結合4-1BB 時存在顯著的競爭關係,提示在utomilumab的作用過程中會阻斷
  • 在石墨層間解離能研究上取得重大進展
    清華大學微納米力學與多學科交叉研究團隊在石墨層間解離能研究上取得重大進展清華新聞網9月17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微納米力學與多學科交叉研究中心(簡稱CNMM)鄭泉水教授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David J.
  • 三江源地區冰川科學考察取得重大進展
    徐柏青 攝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日,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分隊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區阿尼瑪卿冰川開展的綜合科學考察及冰芯鑽取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科考隊員在冰川積累區頂部海拔近6000米的鑽取點成功鑽取了一支總長度為170米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
  • 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
    打開APP 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 你好張江 發表於 2020-11-17 10:10:49 以張江科學城為核心載體的重大原始創新策源地如今已初具形態。
  • JMCB:天然免疫反應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胞質內DNA的識別機制和信號通路被不斷完善,DAI、AIM2、RNA polymerase III、LRRFIP1、IFI16、DDX41、DNA-PKC、cGAS等DNA感受因子被相繼發現。其中AIM2(absent in melanoma 2)和IFI16(interferon, gamma-inducible protein 16)是PHYIN(又稱為HIN-200,即the interferon-inducible p200-protein)蛋白家族成員。研究人員在其以前解析AIM2 HIN結構域與雙鏈DNA複合物的基礎上,此次又針對IFI16 HIN結構域複合物進行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