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農村在大家的印象中應該是這樣的:
清晨在窗外鳥兒歡快的聲音,起床開始嶄新的一天,打開家門,呼吸著清新的空氣,看著村外充滿生機的綠植、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河水、炊煙嫋嫋升起。迷人的田園風光,令人流連忘返。
只是與這副美好的田園風光不符的是,在田間小道、在河水中、在村裡某些角落裡,常會看到有當地的農民使用農藥後,丟棄的包裝廢棄物。
都說水與土地,是人類生存的根本,但這些農藥包裝廢棄物,卻在傷害著人們賴於生存的水源與土地,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那麼農藥使用後的包裝廢棄物,究竟有哪些危害,如何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農民們對於農村包裝的廢棄物特別是鋁箔、塑膠袋包裝,多數人處理的方法,都是用完隨手一丟在田間的空地上,但這些包裝材料因與農藥直接接觸,是會殘留一部分在包裝內部上。
這些殘留的農藥,會隨著雨水的到來,滲透到土壤造成汙染。因鋁箔、塑料這種材料在自然環境中,很長時間都無法完成自我溶解,經過風吹、日曬、雨打化成碎片與土壤緊密結合在一起,使得土壤結構被破壞,土質不再肥沃。
還有些農民會把農藥廢棄物,直接丟在村裡的水域中,同樣殘留的農藥,也會造成水質的汙染。影響到魚蝦的生存,如果這水是村裡的飲水源,也可能危害到村民的健康問題。
據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單正軍介紹:我國每年產生的農藥包裝廢棄物超過100億個,這些農藥包裝廢棄物,農民們都是將其隨意丟棄在田間地頭、溝渠河道。
這個數據是很驚人的,每年都有那麼多農藥廢棄物,被丟棄,這也導致我們現在種田翻地時,都會見到土裡參雜著那些以前使用過的農藥塑料製品,村裡「白色汙染」也是常見的。
有些農民可能會講,我每次使用完農藥,都會把它們都帶回家放在房間裡等著賣錢,或者與生活垃圾一同燒掉。
其實這種做法,也不見的是好事,家中小孩要是拿農藥包裝瓶去把玩,也可能誤食中毒,塑料製品燃燒時,會發出惡臭味,對環境的傷害也是很大的。
農藥使用後的包裝廢棄物,如何處理
首先,我認為第一個就是提高農民環境保護的意識,讓農民們主動將這些農藥包裝廢棄物,使用後不再隨意丟棄,而是將其收集起來,放在一個安全的地方妥善保管。
至於為何處理這些包裝廢棄物,自然也不可能一燒了事,這就需要農村有個專門回收此類垃圾的點。
雖然在2017年《農藥管理條例》提出:「農藥生產企業、農藥經營者應當回收農藥廢棄物。」
不過事實上,在農村很少見那些賣農資店的老闆,會願意花錢回收這些垃圾的。他們不願意回收的原因,也就是廠家並沒有給他們相關的補貼。也就是講,他們回收之後,也沒有好的處理方法。要貼錢回收,我想這種事情,沒幾個農資店能做到吧?
如何讓農藥生產廠家,主動願意回收他們生產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可從兩點出發
一、對於農藥生產者所在的地區,當地ZF鼓勵他們對自己生產的農藥包裝廢棄物進行回收,回收後可憑回收的廢棄物,進行適當的補貼或者稅收其他方面的優惠。
二、規範農藥包裝的材料,像是那些傳統的塑膠袋包裝的農藥,改成更為環保的材料。就如同以前小孩吃的棒棒糖,那個棒子是塑料做的,現在一些大的廠家,那根棒子是紙質做的。當然改成哪種材料,這還需要相關的專家研究一下。
結論:
農村是大家喜愛的鄉村,保護當地的環境不受汙染,是每個村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對於農藥使用後的包裝廢棄物,不能再一丟了事,需要集中收集起來。而那些相關的部門,也要起到引導、監督的責任,對農民收集的農藥廢棄物,想出一個妥善處理的方案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