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扭曲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就是文明也要優勝劣汰,要分三六九等

2020-12-03 歷史的具象化

1945年四月到五月,蘇聯紅軍攻佔柏林,納粹德國正式滅亡,為禍人間十幾年的扭曲化「社會達爾文主義」也滅亡了

德軍所到之處就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受害區域

戈林對於捷克人表現出了非比尋常的友好,雖然只是表面文章

在納粹眼裡,吉普賽人甚至連猶太人都不如,他們連「人」都不是

納粹給每個猶太人一把鐵鍬,告訴他們:你們在挖自己的墓

每個被德軍攻佔的城市都會集中「處理」猶太人,在城郊挖掘深坑然後槍決猶太人

當然,斯拉夫人也是「低等人」,他們也要像猶太人一樣被屠殺消滅

可憐當時一部分烏克蘭人竟然以為德國人是「解放者」,歡迎德國人的到來,只不過德國人帶來的是屠殺和死亡

蘇軍俘虜在擁擠的戰俘營裡等死

相關焦點

  • 《天道》天道思維之「社會達爾文主義進化論」優勝劣汰,勝者為王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如何順勢而為,如何因勢利導,如何將天道思維應用到生活的細節中,天道思維是按照客觀規律辦事,那麼社會達爾文主義進化論是不是一種特殊立場下的規律。在豆豆的另一篇長篇小說《背叛》由巍子和許晴扮演,宋一坤和夏英傑在面對生活、世俗、貧窮背後做出的選擇。
  • 從「社會達爾文主義」說起,兼及中國國情
    它也是植根於美國的思想傳統之中,也就是自由主義中的人道主義和強調平等這一面。社會達爾文主義在美國盛行的同時,在經濟、哲學、政治領域都有其對立面,不過在特定的時期哪一派成為『顯學』,視情況而定」。很明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根本談不到什麼社會達爾文主義。本文不是要在學理上全面評價斯賓塞所提出的學說。這裡只就通常一般的理解而論,即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也遵循自然界發展的規律,只要放手讓每個人各顯所能,通過競爭,弱肉強食,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社會自然會達於美好。但是事實上,人類社會與自然界是不同的,這種規律的運用至少有很大的局限性。
  • 如何看待社會達爾文主義
    認為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現象存在於人類社會。因此,衍生出來只有強者才能生存,弱者只能遭受滅亡的命運。社會達爾文主義本身(但不包括以此為基礎的派生)並不是一種政治傾向,而是一種社會基模,根據自然界「食物鏈」現象提出「弱肉強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並以此解釋社會現象。
  •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理論對嗎?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理論對嗎?古嶽丘壑社會達爾文主義,是把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應用到人類社會中,宣揚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社會學說。我認為有對的一面,也有不對的一面。生物進化論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法則,在大自然的動物界裡確實是存在的。
  • 社會達爾文主義,優生學及種族歧視
    但斯賓塞創造的另一些詞如「適者生存」和「優勝劣汰」卻出了點問題。這些詞很漂亮,簡潔得讓人聽起來後背發涼,似乎也一語道出了自然選擇的真諦,但應用於社會現象時,得出的結論也是極度無情的。斯賓塞明確指出:社會中的無能者必然貧困,做事輕率的人肯定會受到更多的挫折,而那些懶惰的傢伙則註定要挨餓,勤奮的人當然會佔有更多的資源,愚蠢的笨蛋明顯是可以用來嘲笑的。
  • 「社會達爾文主義」究竟是什麼意思?
    另外,輕症患者在家隔離,也總有人要照顧,這樣也增加了家庭傳播的可能性,這個問題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在沒有答案的前提下,貿然提出「群體免疫」說,正如一些評論所言,這是「拿國民的命去做輪盤賭」。或許,這是在沒有抗疫能力和辦法時的無奈之舉,但拿人命冒險是非常令人不齒的行為。有些網民給英國政府冠上了「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稱號。那麼,「社會達爾文主義」這個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觸目驚心的「社會達爾文主義」
    觸目驚心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向腸河「這是一場得到國家批准的殺戮……它在故意犧牲老人、工人、黑人和拉美裔。」——這是《華盛頓郵報》日前刊發的一篇措辭激烈的抗疫報導,字裡行間充滿了對白宮怒其不爭的怨氣。這篇報導的論斷或許有些誇張,卻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美國政府在抗疫中對弱勢群體生命權、健康權的漠視,社會達爾文主義的陰影在心照不宣中忽隱忽現,令人觸目驚心。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提供的疫情數字,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突破140萬例,死亡超過8.4萬例。這一死亡數字超過了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的陣亡人數。
  • 反思西方疫情背後的社會達爾文主義
    其中一個值得反思的原因是,它背後反映著植根於西方社會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思想傳統。在他眼中,「進步不是一種偶然,而是一種必然」,文明是人類發展的最後階段,這構成了他社會進化論的重要前提。在閱讀完《物種起源》後,斯賓塞發現達爾文為他提供了科學依據,他在給父親的信中寫道:「我想,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可以被吸收到我正在闡釋的一般進化理論中。」1864年,斯賓塞在《生物學原理》一書中首次用「適者生存」這個短語來表達「自然選擇」。
  • 歷史證明,社會達爾文主義才是西方社會的核心
    已經臭掉的雞湯文中常年有這樣的橋段:在歐洲,一個年老的婦女因為偷竊麵包而被告上法庭,最終卻是市長出面道歉,為一個老婦人淪落到要靠偷麵包為生而羞愧,並發起募捐,幫助老人度過困難。如果碰到同樣的事情,比如小學生回答一加一等於三,放在歐美學生就是發散性思維,放在中國學生就是榆木腦袋,同時還不忘提一下中國的填鴨式教育,並進一步上升到中國人的劣根性,有些人還覺得不過癮,要寫本《醜陋的中國人》來表達一下自己的真知灼見。真是跪久了,站起來都成了一種奢侈。這些所謂的「公知」,帶著節奏把西方社會吹成了天堂,是自由民主人權的烏託邦。
  • 嚴復在《天演論》中提出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對中國人的利弊幾何?
    首先得明白什麼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簡單來說就是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動物一樣,優勝劣汰,強大的生存下來,弱小的無情淘汰。這個要放在現在,在場面上當然是人人唾棄,畢竟「人人平等」,把人搞的跟動物一樣,那「人」何必再稱為「人」?我們身為人的優越感也不允許我們遵從動物的「叢林法則」。
  • 社會達爾文主義給近代中國造成惡劣後果
    但是,達爾文可能沒有想到,他創立的生物進化論會被斯賓塞等人發展為社會達爾文主義,將他在生物界發現的原理應用於人類社會;他更不會想到的是,社會達爾文主義在遙遠的中國產生了廣泛、深遠而複雜的影響。社會達爾文主義是由著名啟蒙思想家嚴復在戊戌變法時期介紹進中國的。當時的情形是,日本發動甲午戰爭打敗了中國,列強進而群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
  • 【名家說法】羅培新:只要把人分為三六九等,什麼碼什麼分都不行...
    硬要折算成一個總分,以一個個抽象的數字,衡量一條條鮮活生命多向度的文明表現,極為不妥。•信用分的惡果是,將所有違法行為,雜糅在一起,形成一個籠統的分值,在關聯及非關聯領域聯動懲戒,涉嫌違背謙抑原則、合法原則、關聯原則與比例原則。違法行為,並非一定要記入信用系統。
  • 夢想起航,挖掘文明。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永無止境,致天下人!
    古人也同樣會羨慕現代文明。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努力地做同樣一件事,那就是「適者生存」。從古至今,人類有了夢想以後一直在超越,而先輩們也因挖掘文明,一代又一代的前僕後繼地在歷史長河中永世長存。但是每一代人留下的夢想都會被繼承,永無止境。在這個萬物復甦,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優勝劣汰已經成為了這個世界的潛規則,人類想要發展,必定要打破先輩們的思想桎梏。
  • 人為什麼要分三六九等?是什麼給了你鄙視別人的權利?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部比較老的電影《高興》。曾經在看電影《赴湯蹈火》的時候,寫過一篇影評,叫做《貧窮是癌症,一代傳給一代》,但今天《高興》卻從另外一個意義上討論了貧窮與快樂的關係。貧窮還是一個明確的分界線,因為錢,人被分為三六九等。前兩天聽說了一個故事,從農村第一次進城給兒子看孩子,去超市買雞蛋,售貨員客氣的說:阿姨,那是貴的!!!每次都說。後來這位阿姨就急了,跟售貨員大打出手。這一切都是源自於人對於人的分級,源自於對於自己身份的優勢感。這種遭遇肯定每個人都會接觸過。
  • 社會達爾文主義理論的不祥之兆
    他們坦言,弱者是大自然的劣質產品,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他們成人之前任其死亡,這樣他們才不致生兒育女,進而降低整個人類的素質。動物世界把身體畸形的動物拋棄的做法同樣適用於人類。因而,一個人最大的善舉不是去同情並接濟社會中的孱弱者,而是要任這些孱弱者自生自滅。   以下為全文,有所刪減。
  •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終極與後現代主義崛起
    「進化」與批判後現代主義下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新冠疫情下的社會達爾文主義以其啟示歷史文化背景而所謂危機,就是危中有機,重要的是要轉危為機,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人類中心主義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就是要把人類利益和價值作為價值原點和道德判斷的依據
  • 聊聊社會達爾文主義
    看完節目,不禁想到了當今的一種說法,該說法叫社會達爾文主義,該主義認為外面的社會也和電視裡的動物世界一樣,是弱肉強食、強者生存的。我向來反對社會達爾文主義,雖然我也同意這社會存在競爭關係,但我真心不覺得社會達爾文主義應該提倡。
  • 達爾文和他的《物種起源》歷社會達爾文主義到創新之路
    達爾文,相信大家對他並不會感到陌生,他發表的著作《物種起源》不僅奠定了現代生物學和進化論的基礎,而且與之後生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更是成為近代不少中國人救亡圖存的理念。那麼,你知道《物種起源》是如何誕生的嗎?
  •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流變與實踐
    鮑曼所言的「宏大社會設計」,是如何一方面向上承續了社會達爾文主義,一方面向下呼應了現代官僚體系的?藉由梳理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流變與其在不同時代的應用,我們試圖在社會思想和理論的層面上揭開這一話題的冰山一角。「適者生存」:達爾文進化論的不當挪用彼得·沃森(Peter Watson)在《20世紀思想史》中專門用了一個章節的篇幅敘述了達爾文進化論的傳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