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緩解焦慮情緒、焦慮症的四種方法

2020-12-03 騰訊網

"按停」身體預警信號

當我們情緒起伏不定時,身體會出現一些變化及反應,如心跳加速、呼吸不順暢、肌肉緊繃等。此時,必須把握時機,「按停」這些預警信號。嘗試這些方法去撫平焦慮情緒:深呼吸、聽音樂、喝冰水、閉目養神等。

腦袋停一停

當身體預警信號響起時,代表我們可能正因為腦海中出現不合理思維而處於情緒起伏的狀態,此時,必須提醒自己要立即停止所有的不合理思維。可以嘗試對自己說:

等一等,現在的情況也沒有想像的那麼壞!

停一停,先想清楚,千萬不要鑽牛角尖!

停下來!不要把事情看得這麼糟糕!

分散注意力

當我們停止了所有的不合理思維,並以其他角度反問自己後,為避免繼續專注在這些事情上無法自拔,可以進行一些正面行動將注意力分散或轉移到另外一些不相關的事情上。可以嘗試這樣做:外出散步、洗澡、看書、聽音樂、看電視、打電話等。

製作鼓勵卡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找一些精緻的卡片,寫下你從任何地方得到的一些對自不己有幫助的正面句子作為自己的人生金句,在受到情緒困擾時,利用這些鼓勵卡為自己加油打氣。當然,也可以自行創作一些讓自己感覺放鬆、舒心的語句來鼓勵自己。

相關焦點

  • 治療焦慮症五大絕招,輕鬆減輕焦慮情緒,焦慮症患者必看
    今天我們要聊的是焦慮症,焦慮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現為強烈並且持續的擔憂和恐懼。如果您患有焦慮症,請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接受治療。那麼除了服用藥物和接受心理輔導,我們自己如果改善焦慮的情緒呢?今天我將親身實驗的非常有效果的五大方法推薦給大家。
  • 別一焦慮就以為是焦慮症,焦慮和焦慮症不一樣
    焦慮症又稱焦慮性神經症,是以慢性焦慮症和急性焦慮症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乾、尿頻、尿急、出汗、震顫和運動性不安等症,其焦慮並非由實際威脅所引起,或其緊張驚恐程度與現實情況很不相稱。
  • 治療焦慮症的中成藥 焦慮症要吃什麼
    焦慮症是生活中常見的神經性疾病之一,患者會表現為手抖出汗,坐立不安等症狀,是非常讓人頭疼的疾病。治療焦慮症的方法有哪些,治療焦慮症的中成藥有什麼,焦慮症有什麼辦法緩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緩解焦慮的食物1.魚和堅果是最能夠緩解焦慮的食物。有實驗表明,魚類食品和堅果中所含的必需脂肪酸有助於緩解焦慮和沮喪情緒,讓人迅速快樂起來。鮭魚、亞麻籽油、堅果和雞蛋都含有大量的此類「快樂因子。2.菠菜研究人員發現,缺乏葉酸會導致腦中的血清素減少,在5個月後都出現無法入睡、健忘、焦慮等症狀。
  • 出現焦慮症,如何自我治療,用好這4個方法,或有效
    那麼,如果不小心得了焦慮症該怎麼辦呢?教大家4種方法,自己就可以治療,掌握其中要點很重要。1、經常鼓勵自己消極自卑的情緒是促使焦慮症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但若發現自己有一點焦躁情緒的時候,就要對自己實行鼓勵措施,可以面對鏡子做出微笑的表情,或是每天對自己說幾次「我能行」,這種做法可以有效地緩解焦慮情緒。
  • 焦慮症體重會下降嗎 焦慮症如何治 多為自己擔憂的事情做點什麼
    焦慮症體重會下降嗎 焦慮症如何治 這是焦慮症患者普遍比較關心的問題,焦慮症體重會下降嗎一般來說,焦慮多多少少是會導致體重下降的。因為焦慮的人可能會造成情緒不穩定,而且對腸胃的影響也很大,最易導致腸胃功能紊亂,會出現食慾不佳,食量減少,消化不良等腸胃不適現象,嚴重會引起腹瀉,噁心嘔吐等,身體很易因此而消瘦,體重也會下降的。
  • 高考倒計時考前焦慮症高發 專家開出緩解處方
    記者從省會各醫院了解到,「考前焦慮症」遭遇高峰期,前來諮詢及就診的患者不少,這些患者不僅僅為考生,還包括不少家長。如何緩解過度焦慮的情緒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對此,記者採訪了河北醫大一院精神衛生科主任王學義、石家莊市第八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張素輝,兩位專家表示,過度焦慮的情緒會為考生製造更大的壓力,不利於備考,無論是考生還是家長,都應以積極平和的態度面對高考。
  • 焦慮症的病因與發病機理
    1、遺傳因素:在焦慮症的發生中起重要作用,其血緣親屬中同病率為15%,遠高於正常居民;雙卵雙生子的同病率為2.5%,而單卵雙生子為50%。有人認為焦慮症是環境因素通過易感素質共同作用的結果,易感素質是由遺傳決定的。 2、病前性格特徵:自卑、自信心不足,膽小怕事,謹小慎微,對輕微挫折或身體不適容易緊張,焦慮或情緒波動。
  • 焦慮症最嚴重會怎麼樣 疫情過後焦慮失眠怎麼辦
    一味的硬抗只能讓焦慮情緒和壓力倍增,焦慮嚴重者會衍生出其他類的精神疾病,比如「抑鬱症」,發生危害生命的行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好轉,雖然市民都逐漸恢復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是由於疫情期間不能出門,每天都呆在家裡,逐漸出現緊張、焦慮失眠仍然存在。醒後疲乏、白天睏倦、精神萎靡、思睡、思考問題慢、注意力不集中、性功能減退及月經不調等,影響了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患了焦慮失眠怎麼辦呢?
  • 處理內在情緒的第四種方式!
    我們可以控制我們的情感,但沒有人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面對情緒,我們慣常的做法就是控制逃避跟被主宰三種方式,意識療法教導我們處理情緒的第四種方式,要知道情緒不過是想過穿過你的身體並向你傳遞一個信號的信使,我們抓住這個信號即可!
  • 勸慰情緒焦慮的人 千萬別說7句話
    據美國《赫芬頓郵報》報導,每年都有許多成年人遭受焦慮的痛苦。通常人們會尋求他人幫助,但有些人說的話卻會讓焦慮的人情緒更糟。有時候,我們本來想說一些話減輕別人的焦慮,但卻常常沒說對。想幫助焦慮的人,要儘量避免說下面的幾句話。1.
  • 為什麼有人一焦慮就會頭痛,是得了焦慮症嗎?要不要做核磁共振?
    因為焦慮導致自己出現頭疼的情況。這種頭疼往往伴隨著我們焦慮而來,患者通常會覺得,自己的頭部好像受到擠壓或者有一種鈍痛感,總之處於一種比較難受的狀態,出現這種疼痛,頭疼基本上都是一些青年或者是中年人,有些人還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焦慮症?要不要到醫院做一些核磁共振,今天醫生就來和大家好好地聊一聊這個話題。為什麼一焦慮就頭疼?
  • 陳根:從恐懼產生到解鎖焦慮,治療焦慮新靶點
    但對於現代人來說,在現代社會的諸多壓力下,這種感覺往往表現為一系列的焦慮症,令人不快的生物反應與恐懼的觸發因素不成比例地產生,或持續數周、數月甚至數年。找到抑制這種過度焦慮的方法緩解焦慮症狀而在小鼠身上的測試表明,這個區域可能是治療焦慮症的新藥物靶點。具體來說,北卡羅來納大學(UNC)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檢查了杏仁核內稱為BNST(紋狀體尾核床核)的大腦區域,該區域在先前的研究中與小鼠的恐懼和焦慮樣行為有關。
  • 經常身體出現各種不舒服,很可能是焦慮症在搗亂哦!
    焦慮症作為一種心理疾病可能會被人忽視,因為焦慮症常伴有多種軀體症狀,此時患者可能會意識不到自己的心理問題,而是認為自己身體某個部位出了問題,因此常去找一般的疾病科室看病。這樣顯然治標不治本,雖然當下緩解了症狀,但是過一陣子又出現症狀。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這種疾病吧!
  • 迷幻蘑菇中成分可能有效緩解焦慮和抑鬱情緒
    迷幻蘑菇中成分可能有效緩解焦慮和抑鬱情緒 2016-12-02 11月02日 11:57 來源:新華網 參與互動    新華社洛杉磯12月1日電(記者郭爽)癌症患者普遍顯現抑鬱和焦慮的臨床症狀
  • 如何讓自己不那麼焦慮?(附六種緩解方法)
    下班了,但是手頭還有那麼多工作,焦慮;工資上漲的速度趕不上消費的速度,入不敷出,焦慮;孩子、工作不能兼顧,焦慮……似乎焦慮已經成為的我們生活中的附屬品了,與我們的生活分不開了。那我們到底要怎樣擺脫焦慮的情緒呢?我試著根據自己的經歷總結了幾個方法。
  • 最新研究:焦慮情緒與消化不良緊密聯繫在一起!
    血清素通常被稱為「快樂化學物質」,獲得這一稱號是因為它確實能夠讓人們快樂,此外,它還負責調節人們的情緒、感知、焦慮、食慾、睡眠等。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2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人們的焦慮情緒和食物消化是通過一種叫做血清素的物質連接在一起,血清素(Serotonin)是在人體腸道中生成的,它能調解人們的消化系統和焦慮情緒。
  • 新突破:大腦膝下前扣帶皮層可能是導致抑鬱、焦慮症的病因之一
    儘管抑鬱症和焦慮症影響著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人,但我們對它們仍然知之甚少。事實上,我們還不完全了解哪些大腦區域與抑鬱症和焦慮症有關,以及不同症狀的人之間的大腦差異。了解這些差異是如何或為什麼發生的,這對於開發更好的治療方法至關重要。
  • 抑鬱和焦慮有什麼區別?又抑鬱、又焦慮該怎麼辦?
    我老婆自從懷孕以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總是覺得很慌張,一會心情大好一會又極度的沉悶,有時候像吃了興奮劑一樣,有時候又很安靜,整個人的情緒變幻無常,朋友說可能是患了焦慮症,可我看著像抑鬱症,請問她到底是焦慮還是抑鬱呢?
  • 如何幫娃擺脫焦慮?避開3個誤區,用上這5種方法,效果事半功倍
    和老師深入溝通交流之後,瑞瑞父母才知道,瑞瑞有很明顯的心理焦慮症狀,需要父母更多的關注和更合適的疏導方法。,幫助孩子有效擺脫焦慮情緒的糾纏。對孩子來說,面對生活中各種不同的要求,譬如學習成績、興趣班學習、朋友互動等,都是壓力的積累,一旦超過承受壓力的上限,情緒就會失控。因此,父母平常就要培養孩子正確緩解壓力的行為、正確應對壓力的習慣。比如,在孩子放學時,父母可以先帶孩子去公園或在小區裡跑跑跳跳、打打球,或者和孩子放鬆地散步回家、聊聊令人愉快的事情等等。
  • 焦慮?抑鬱?益生菌可以幫助你
    也就是說,情緒可以通過神經途徑影響胃腸道健康,而反過來腸道微生物群也可能會影響行為和情緒,從而影響大腦化學。通過特定的飲食改變腸道細菌可能有助於治療與壓力有關的神經發育障礙。 微生物組療法是否可以治療精神疾病,包括抑鬱症和焦慮症,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領域。但目前對這種治療還沒有形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