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W7通過端粒脫帽來介導衰老和肺纖維化

2020-12-05 科學網

FBW7通過端粒脫帽來介導衰老和肺纖維化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4 21:50:01

杭州師範大學劉俊平研究團隊發現,FBW7通過端粒脫帽來介導衰老和肺纖維化。這一研究成果於2020年10月20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代謝》上。

研究人員發現,響應輻射、氧化應激或博來黴素時,E3泛素連接酶FBW7通過端粒脫帽來介導細胞衰老和組織纖維化。FBW7與端粒保護蛋白1(TPP1)的結合促進TPP1多位點多聚泛素化並加速降解,進而觸發端粒脫帽和DNA損傷反應。TPP1過表達或者通過基因敲除、表觀遺傳幹擾或擬肽端粒功能障礙抑制因子(TELODIN)來抑制FBW7,可以減少端粒的脫帽和縮短,從而擴大小鼠肺泡AEC2幹細胞群體。TELODIN是由FBW7 WD40螺旋槳域的第七個β鏈葉片合成的,可增加TPP1的穩定性、肺呼吸功能以及對長期暴露於環境壓力動物的衰老和纖維化的抵抗力。

 

這些發現闡明了應激誘導的肺上皮幹細胞衰老和纖維化的關鍵機制,為衰老相關疾病的幹預提供了框架。

 

據介紹,組織幹細胞在壓力下會過早衰老,從而促進與年齡有關的疾病;但是,相關機制仍不清楚。

 

附:英文原文

Title: FBW7 Mediates Senescence and Pulmonary Fibrosis through Telomere Uncapping

Author: Lihui Wang, Ruping Chen, Guo Li, Zhiguo Wang, Jun Liu, Ying Liang, Jun-Ping Liu

Issue&Volume: 2020-10-21

Abstract: Tissue stem cells undergo premature senescence under stress, promoting age-relateddiseases; however, the associated mechanisms remain unclear. Here, we report thatin response to radiation, oxidative stress, or bleomycin, the E3 ubiquitin ligaseFBW7 mediates cell senescence and tissue fibrosis through telomere uncapping. FBW7binding to telomere protection protein 1 (TPP1) facilitates TPP1 multisite polyubiquitinationand accelerates degradation, triggering telomere uncapping and DNA damage response.Overexpressing TPP1 or inhibiting FBW7 by genetic ablation, epigenetic interference,or peptidomimetic telomere dysfunction inhibitor (TELODIN) reduces telomere uncappingand shortening, expanding the pulmonary alveolar AEC2 stem cell population in mice.TELODIN, synthesized from the seventh β strand blade of FBW7 WD40 propeller domain,increases TPP1 stability, lung respiratory function, and resistance to senescenceand fibrosis in animals chronically exposed to environmental stress. Our findingselucidate a pivotal mechanism underlying stress-induced pulmonary epithelial stemcell senescence and fibrosis, providing a framework for aging-related disorder interventions.

DOI: 10.1016/j.cmet.2020.10.004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20)30537-4

相關焦點

  • Cell Metab| FBW7在肺纖維化發病和幹預中的作用
    TPP1,促使端粒暴露和縮短,癌症或幹細胞老化,以及肺纖維化;利用合成的擬肽類藥物靶向FBW7可以保護端粒、防止端粒「脫帽」和縮短,抵消衰老過程。,對腫瘤、小鼠肺上皮幹/祖細胞和人肺正常上皮細胞中的蛋白激酶和泛素E3連接酶進行了檢測,發現FBW7通過加速TPP1的轉換,觸發端粒的解封和縮短而介導細胞衰老。
  • 【學術前沿】劉俊平團隊揭示FBW7在肺纖維化發病和幹預中的作用
    通過與遺傳因素相互作用,環境壓力源包括破壞DNA的抗生素博萊黴素、電離輻射(IR)和活性氧都可以引起IPF。博萊黴素也會導致端粒縮短,但相關的機制仍不明確。FBW7通過引導一些原癌蛋白降解來調節癌細胞增殖,但FBW7是人類癌症中最常見的突變基因之一。Fbw7失活導致胰腺、骨髓造血組織和睪丸生精組織中的組織幹細胞擴張,其機制尚不清楚。
  • 《Science》特刊:耗時10年,只為解答你對端粒的所有疑問
    衰老對人體最直接的影響之一,就是引發海量基因的表達變化,而這次的數據指出,在這些衰老引起的基因表達變化中,有近千種是通過端粒長度進行介導的。衰老通過端粒長度,介導近千種基因表達的變化這些被端粒長度所影響的基因,主要集中涉及凋亡和細胞死亡這兩個關鍵的細胞事件,並不會直接牽扯到其他衰老標誌,顯然,端粒縮短只是衰老這面大網中的一個分支,這項結果,基本上徹底否定了通過延長端粒來根治衰老這一念想的可能性。02端粒長度是不是一種良好的衰老標識?
  • Cell綜述:系統介紹端粒的生物學功能及與衰老的關係(值得收藏)
    2021年1月14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Deepavali Chakravarti等人在Cell 在線發表題為」Telomeres: history, health, and hallmarks of aging「的綜述文章,該綜述概述了端粒研究的歷史和現狀,突出了端粒功能障礙與衰老標誌之間的聯繫,並研究了端粒和端粒酶在推動衰老,早衰症候群和常見的與年齡相關疾病的標誌中看似普遍的作用
  • Cell子刊:四川大學曹中煒團隊解析「循環微環境」調控衰老器官再生和纖維化
    作者通過肺切除模型比較對照鼠(2月齡或者3月齡)和老年鼠(20月齡)肺的再生和纖維化情況。通過染色發現,與年對照鼠相比,老年小鼠肺部血小板和巨噬細胞高表達,並緊密結合在血管細胞周圍。這些數據表明,血液細胞參與了器官再生的調控,血小板和巨噬細胞之間異常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衰老的肺中再生向纖維化轉變的一個原因。
  • Science:與衰老和疾病相關的「端粒長度」研究獲重大突破!
    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關於其長度的問題已備受矚目。因為它已被認為是人類衰老和疾病的重要生物標誌物。然而,大多數關於端粒長度和健康之間關係的研究都只限於單一的組織類型,即血液。對於研究衰老、疾病和生活方式對端粒長度影響的研究人員來說,血細胞是否可以作為其他組織的可靠替代物呢?
  • 端粒和衰老有多大的關係?
    「眾所周知,端粒的長度可以提供細胞壽命的一些指示。因此,端粒和衰老是相互關聯的。」你有沒有想過人類為什麼變老?我們有很多關於衰老和死亡的神話和民間知識,但很少局限於科學發現。幾項研究發現端粒和衰老之間的關係,但它們有什麼聯繫呢?我們來看看吧!圖註:伊莉莎白·布萊克本是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諾貝爾分子生物學家伊莉莎白·布萊克本曾經說過,生命就是」活在刀刃上」。早在1984年,她就發現了人類染色體的一些小部分。
  • 認識端粒、端粒酶
    >解答了人類衰老之謎。端粒酶技術減慢老化,改善小鼠的健康研究人員通過將端粒酶DNA返回染色體的末端來重新加長端粒,Bruno Bernardes de Jesus說:「除了活得更長,被改造後的老鼠具有更強的骨骼,改善了的代謝功能,更好的運動協調和平衡行,以及改善對象識別測試的性能。」
  • 《科學》:與衰老和疾病相關的人體組織端粒長度研究獲重大突破!
    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關於其長度的問題已備受矚目。因為它已被認為是人類衰老和疾病的重要生物標誌物。然而,大多數關於端粒長度和健康之間關係的研究都只限於單一的組織類型,即血液。
  • 【重磅綜述】衰老細胞對壽命和疾病的影響
    端粒侵蝕導致DNA結構的改變,稱為端粒脫帽(telomere uncapping),這會造成額外的DNA斷裂和基因組不穩定增加。由氧化應激、輻射(如紫外光和電離輻射)和基因毒性藥物(如化療)等引起的DNA損傷可轉化為DNA雙鏈斷裂(DSBs),細胞會對其迅速做出反應,並試圖通過激活DDR進行修復。持續的DDR啟動了SASP因子的分泌。與端粒一樣,線粒體功能障礙也會導致細胞衰老。
  • 端粒太長易患癌?
    此前許多科學家認為,端粒的功能只是防止細胞老化,保持細胞健康。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最近的《自然—遺傳學》網站上。據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8日報導,這兩個基因變異是TERT(端粒逆轉錄酶)和TERC(端粒酶),51%的人攜帶TERT變異,72%的人攜帶TERC變異。這兩個基因都有調節端粒行為的功能,是維持端粒長度的酶,這種由大部分人所攜帶的風險基因變異還比較罕見。
  • 遇到囊性纖維化肺 這種細菌靠突變應對
    原標題:遇到囊性纖維化肺 這種細菌靠突變應對《科學·信號》2020.11.3雙組分調控系統(TCS)是廣泛存在於細菌中的一種信號傳導機制。從囊性纖維化(CF)患者中分離出的銅綠假單胞菌菌株通常具有影響雙組分調控系統的突變,而該雙組分調控系統可感知並響應環境刺激。
  • 氧化應激與肺纖維化肺泡上皮凋亡的研究進展
    活性氧簇包括羥基自由基、超氧陰離子、過氧化氫等,可通過信號通路及轉錄因子的激活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機體,較高水平的活性氧簇,會破壞細胞的生物分子,如 DNA 、蛋白質、脂質,進而導致細胞的凋亡和衰老。
  • TERRA lncRNA通過形成R-loop結構定位到端粒
    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周期,與衰老和腫瘤的發生密切相關【1】。TERRA可通過端粒酶和同源性DNA修復過程參與端粒染色體結構和端粒長度的調節,並且TERRA的表達水平與疾病和衰老相關【4-8】。因此,TERRA正成為端粒相關研究的重點和熱點。然而,目前尚不清楚TERRA是如何定位到端粒的。
  • 「科普」端粒與端粒酶:揭開人類衰老的秘密
    2009年,因為「發現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這一研究成果,Elizabeth Blackburn、Carol Greider以及Jack Szostak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獎者對其「有望揭開衰老與癌症的奧秘」的高評價也使端粒與端粒酶正式進入了大眾的視線。
  • Nat Commun:無需基因改造,延長端粒就可顯著延長壽命,抗擊衰老
    由於所謂的「末端複製問題(end replication problem)」,端粒隨著細胞的每一次分裂而縮短。人類基因組,圖片來自Wikipedia。端粒酶是一種核糖核酸蛋白DNA聚合酶,可通過在染色體末端重新添加TTAGGG重複序列來延長端粒,從而補償端粒消減。
  • 科學網—端粒效應——揭開染色體與衰老之間的秘密
    那麼我們能不能通過改變染色體來延緩衰老、保持健康長壽呢?目前,世界上很多科學家都在嘗試解決這一問題。 2016年《自然》雜誌上的一項關於衰老的研究成果入選《科學》雜誌甄選的「2016年十大突破」。無獨有偶,近日,中科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的蔡時青研究員課題組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研究成果首次闡述了個體之間衰老速率差異的遺傳基礎,是近年來衰老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 一個有關衰老的最新理論《端粒效應》
    我們到底能不能延緩衰老?你肯定已經聽說過各種說法,現在看來,這個端粒理論最靠譜。關於「染色體端粒的長短跟人的壽命有關係」這個理論我幾年前就聽說了,咱們專欄在《貧困病》和《心態年輕,你就真的年輕嗎》這兩篇文章裡也提到過,相關的研究非常多,但是把所有研究綜合在一起,給一個系統性的說法,這是第一次。
  • 新研究發現染色體端粒更長增加患腦癌風險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8日報導,這兩個基因變異是TERT(端粒逆轉錄酶)和TERC(端粒酶),51%的人攜帶TERT變異,72%的人攜帶TERC變異。這兩個基因都有調節端粒行為的功能,是維持端粒長度的酶,這種由大部分人所攜帶的風險基因變異還比較罕見。
  • 從衰老本質到老而不衰,抗衰老運動聲勢俱增
    這與染色體和染色體端粒密切相關。一般來說,染色體的端粒會把染色體保護起來,而端粒縮短,則會導致染色體不斷地縮短,基因不斷丟失。這個過程,從基因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人類衰老的過程。在幹細胞中,端粒的縮短導致譜系和多能性標記物的表達降低,反應了這些細胞的增殖、再生、移入和分化能力的降低。隨著時間的流逝,端粒的縮短與多種年齡相關疾病有關,例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受損和癌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