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國的運轉,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而國家的產能更能決定科學技術的運用,技術的運用,更能發揮國家戰爭機器的效率。所以一個帝國興盛離不開科學技術的作用,而科學技術離不開人才的發明,人才離不開教育機構的培訓,教育機構又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和扶持!可見,這一連串的情況是有一定的聯繫,不可能單獨運轉。
漢朝的強大,不是平白無故的,她的內部有著完善的體制,官員的工作效率,將軍的忠誠與能力。當然,如果文官的腐敗,武官的懶散,這個國家的運轉速度就會很慢,最後會脫軌,給敵人有可乘之機,導致國破家亡,改朝換代常有的事。
而漢朝的技術在當時的還是很先進的,有的甚至領先世界!有哪些呢?1:數學的巔峰在那個時代,《九章算術》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巨作,在這本書裡,已出現乘除法和勾股定理等。我們很難想像,在那個年代,數學裡許多知識都出現在這本書裡,比如分數,方程,開方,句股等等,想了解的朋友可以搜來看看。而句股這一章裡出現了勾股定理的原型。
書中寫到今有句三尺,股四尺,問為弦幾何?答曰:五尺。今有弦五尺,句三尺,問為股幾何?答曰:四尺。今有股四尺,弦五尺,問為句幾何?答曰:三尺。要知道勾股定理對許多建築,機械都起到不少的作用,很明顯,漢朝時期,這一突出傑作,不管是軍事兵器的運用,還是橋梁基礎的運用,《九章算術》都功不可沒的功勞。
2:造紙術發明作為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它的作用不可估量。簡單明了的是:歷史的記載。由於書寫的方便,不再限於雕刻的緩慢,記載東西更多,更方便,因此中國的歷史就是這樣被司馬遷開始用紙記錄著。而且,書寫的方便,可以大量抄寫教育需要的內容,讓更多的人來學習,達到培育需要的人才。通過學習提高人的素質和技術才能,最後才真正成為國家頂梁柱。
3:醫學的進步別小看醫學,在古代天災頻發,瘟疫肆虐,到處病災區,如果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很可能就是一個民族,甚至一個國家滅亡。漢朝時期,醫學成就不低,其中有兩人比較突出,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和華佗的《青囊經》。各種雜病,傷寒,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都有記載,望聞問確都有方法。華佗最出名的還是他的麻沸散,配合他的外科手術,各種難以治療的病,他都可以用手術來解決。正是有了這些醫學的進步,中國就沒發生過大面積瘟疫死人的情況。
4:冶鐵工藝的改良漢朝時期的冶鐵技術大規模運用。在農業上,農具的改進和發明,導致農業的繁榮,首先,各種農具大規模生產,農民可以買到這種工具來從事農業的生產。軍事上,炒鋼技術的出現,讓漢朝的軍事武器有了質的飛躍,正是裝備這些精良的武器,漢軍才能擊敗匈奴,結束了百年困擾的問題。至於這炒鋼技術有多厲害,這可是比西方早得多的技術。
5:地動儀和渾天儀的發明一項科技發明,可以看出當時的科技發達和國家對科技的重視。在漢朝的科學家裡,張衡絕對是偉大的。來看看這兩項發明的作用,地動儀測量地震的,渾天儀則是觀察天文現象的物體,張衡把他所知道的天文現象都刻在渾天儀上。渾天儀的轉動,全靠張衡巧妙設計,利用水力推動齒輪的原理,用滴壺滴出來的水力推動齒輪,這樣齒輪就會帶動空心銅球的旋轉,旋轉一周的速度和地球自轉的速度相等,這就厲害了,在漢朝就出現這麼牛逼的技術。
地動儀比渾天儀更出名,地震作為自然災害,一個地方發生地震,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就會引發大面積疫情,死的人更多。而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可以很好解決這問題。當某個地方發生地震時,地動儀出現提示,這就給國家提供消息,哪裡發生地震。在古代交通緩慢,加上中國版圖的遼闊,靠騎馬來傳遞信息,估計要很久,但災情不等人,不做好準備怎麼能防範?而這一技術比西方1880出現的地震儀還要早一千七百多年,可見當時科技的發達。
同時期的羅馬,在這幾方面根本沒什麼好的突出表現,和漢朝時期的科學技術水平相比,根本就不是同在一個檔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先進科技,就沒有話語權。科技決定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科技的發達,更能提現一個民族的智慧。
而漢朝的《太初曆》是一部比較完整的漢族曆法,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曆法,這部曆法可牛逼了,一年中的二十四節氣都有記載,在那個年領先於西方。正是有了這部曆法,中國的農業生產和這部曆法息息相關,它明確指出氣候的變化,根據不同的節氣來種植農業,這給當時的中國帶來很大的好處,畢竟這是農業大國。
而羅馬成就只在農業,建築,這兩方面比較有突出表現。比較出名的是古羅馬鬥獸場,這一文化遺產可以說是比較讓人流連忘返。當然,羅馬在科學上,還是有一定的成績,比如《天文學大全》,但這本書只是論述,沒有多少物體來了解(查不到)。醫學上,在提比略時代,塞爾蘇斯著有一部醫學論,但僅有殘片保留。
或許醫學上有點成就。在馬可.奧勒略時代,蓋倫在解破學,生物學,病理學,醫療學均有建樹。但有許多東西都失傳了,留下來的東西不多。同為一個時期的兩個大帝國,各有各的好,雖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卻是那個年代的民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