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是如何打敗匈奴的?漢武帝起了個頭,但方法卻用錯了

2021-01-08 夜讀史書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親率32萬大軍迎擊匈奴,從而拉開了前後近三百年漢匈戰爭的序幕。戰爭初期,匈奴人來勢洶洶,再加上匈奴軍隊都是騎兵,機動性很高,漢朝方面吃了不少虧。無奈之下,漢朝皇帝決定以和親加贈禮的方式換取和平。

按照雙方約定,漢朝每年都要向匈奴輸送大量黃金、絲綢、糧食,而匈奴方面則要確保不再南下掠奪。從表面來看,漢朝換取到的這種和平方式頗為屈辱,可事實上每年贈送給匈奴的物品與戰爭時期龐大的軍費比起來,簡直是九牛一毛。所以如果拋開面子問題不談的話,這筆交易對漢朝來說還是非常划算的,而且匈奴貴族集團還會因滿足於這些不勞而獲的物品滋生腐敗,從而變得虛弱。

漢朝對匈奴的和親政策維持了六十多年時間,期間匈奴人在大部分時間都遵守了和平約定,但小規模的劫掠還是頻頻出現。

到了漢武帝在位時期,漢朝國力已空前強大,而匈奴實力卻大不如前。漢武帝為了徹底解決匈奴問題,遂於公元前133年正式對匈奴發起反擊戰。在此後的數十年時間裡,漢軍多次深入草原腹地,匈奴人遭到了沉重打擊。不過,巨額的軍費支出也同樣讓漢朝損失慘重,漢武帝即位初期國庫充盈,可到了他在位後期,漢朝國庫中卻已經是空空如也。

漢武帝屢次打敗匈奴,開疆拓土的成就功在千秋,可是他所採用的方法卻並不太成功。雖然匈奴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可漢朝把自己也打得民窮財盡,而且最終還是無法徹底解決匈奴問題。

到了漢宣帝(漢武帝曾孫)在位時期,漢匈矛盾依然很嚴峻。在經歷了漢武帝時期「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打法後,漢朝君臣都意識到光靠武力這條路走不通,於是漢朝改用「以夷制夷」的策略。具體做法就是用重金厚賞烏孫、鮮卑等遊牧部族,讓他們派軍隊與匈奴死磕,漢朝就當個幕後大老闆,自己出錢,讓別人賣命。

匈奴人一方面失去了來自漢朝的各種物資,一方面又要疲於應付其他遊牧部族的挑戰,在雙重壓力的打擊下迅速陷入絕境,內部矛盾也因此集中爆發。公元前60年,匈奴虛閭權渠單于去世,匈奴內部爆發了五位單于相互攻伐爭奪大單于之位的內戰。此事導致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北匈奴由郅支單于統領,南匈奴由呼韓邪單于統領。

公元前53年,在匈奴南北兩部競爭中落敗的呼韓邪單于率眾入漢,向漢朝皇帝俯首稱臣。自此,許多南匈奴便開始在漢朝北部邊境地區過起了定居生活。

經濟惡化、內部分裂,再加上其他遊牧部族的圍追堵截,昔日不可一世的匈奴迅速走向崩潰,再也無力與漢朝相抗衡。公元91年,東漢名將竇憲率軍深入瀚海沙漠,大破匈奴於金微山(今外蒙古杭愛山),北匈奴單于戰敗遁逃,不知所蹤,歷時近三百年的漢匈戰爭終於徹底宣告結束。

參考文獻:《史記》、《後漢書》

相關焦點

  • 漢武帝為何能將匈奴打得落花流水?單煉鐵的技術,就超越了歐洲
    匈奴對我國的威脅可以說從周朝開始就未曾斷絕過,在漢朝初期達到了一個頂峰。也正是因為這樣劉邦想到了一個方法,那就是和親。不僅把漢家公主嫁過去,還會附帶大量的物資。其中自然也是包括許多的武器裝備的,也正是因為這樣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 匈奴王子金日磾,被俘後淪為養馬人,怎樣成為漢武帝的託孤大臣?
    從戰國時代到秦、漢、三國時代,匈奴都是我國北方的巨大威脅,提起匈奴我們會想起李牧大破匈奴,蒙恬北定陰山,劉邦白登之圍,衛青千裡奔襲,霍去病封狼居胥,以及昭君出塞這些流傳千古的歷史事件,但漢武帝時代,有一位匈奴王子,被俘虜後淪為養馬的奴隸,後來卻受漢武帝賞識成為重臣,臨死前還將自己的兒子託付給他,死後更是陪葬在漢武帝的茂陵。
  • 匈牙利人和匈奴人什麼關係?被漢武帝摁在地上摩擦,南北朝時散亂
    等到犬戎族真的來了以後,周幽王的烽火再也起不了作用,周幽王被殺,鎬京被犬戎族攻佔,西周自此滅亡。這裡的犬戎族就是匈奴的前身。到了戰國時期,趙國、燕國和秦國都曾經為了防備匈奴,各自建立起了長城。在擊敗了東胡大軍以後,冒頓單于所統治的匈奴異常強大,甚至再次攻佔了河套地區,並以此為基地,不斷南下騷擾漢朝。劉邦剛剛一統天下,哪裡答應,立刻帶兵親徵。結果被冒頓單于給重重圍困,差點被活活餓死。最終只能選擇與之和親。漢武帝時期,匈奴人被胖揍了一頓。
  • 漢朝民族英雄痛擊匈奴騎兵,墓地卻垃圾遍布,大小便隨處可見,令人深思
    在漢朝初期曾有這樣一位民族英雄,領導漢朝軍隊屢次重挫犯邊的匈奴部眾,保衛了漢朝江山人民,從而避免像漢高祖曾遭遇過的那樣被包圍,社稷瀕於危險的窘境。可能大家都已經猜到了,他就是漢武帝時期大將軍衛青。大將軍衛青沒有人會懷疑衛青為大漢作出的貢獻:在大漢被匈奴欺凌侮辱了將近一百年後,衛青挺身而出,率軍和匈奴大戰十幾年,保衛了漢朝邊境,維護了中華文化。中華民族歷史沒有間斷,延續發展進步,衛青可謂功不可沒!衛青在軍事領域貢獻突出,在為人處世方面也可圈可點。他位極人臣,卻能做到始終與漢武帝交好,不論是君臣關係還是私人關係都很融洽。
  • 歷史上消失的民族——匈奴人與匈奴帝國(一)
    二、匈奴汗國(1)先秦時期在匈奴建國以前,東北亞草原被許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割據著。自西周起,戎族開始威脅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犬戎部落攻陷鎬京,迫使平王東遷。戰國時林胡、樓煩多次侵擾趙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驅逐林胡、樓煩,在北邊新開闢的地區設置了雲中等縣。林胡、樓煩北遷融入新崛起的匈奴。在戰國末期,趙國大將李牧曾大敗匈奴。
  • 千古暴君漢武帝:靠軍事冒險揚名,毫無愛民之心
    漢武帝的形象,可以跟秦始皇比肩,然而我們縱觀漢武帝一生的政策,前期窮兵黷武,靠幾場對匈奴軍事冒險的勝利洗白,晚年巫蠱之禍動搖國本,不得不發布罪己詔。漢武帝的光輝形象,其實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實在是很不理解。 劉徹的暴虐,其實跟他的太爺爺劉邦一脈相承。
  • 漢武帝統治相當折騰,為什麼沒有亡國?
    漢武帝是繼秦始皇之後,我國另一位雄才偉略的帝王,在他的手裡,漢朝從一個被欺負的主,變成了一個頂尖高手。有人突發奇想,說漢武帝文的武的那麼折騰,為什麼沒有亡國,反而國家更強大了?首先,漢朝從建立之初,就內憂外患,前有諸呂之亂,後有七國之亂,外戚和地方一直都是漢朝中央政府面臨的問題,外部還有匈奴、西域、南越這些不安定因素,所以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就成為了西漢皇帝們的重大課題。所以漢武帝才會說「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陵中國」,漢武帝明白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決這些威脅。
  • 漢武帝留下了六個「第一」,卻失去了愛的女人,令人心痛!
    漢武帝留下了六個「第一」,卻失去了愛的女人,令人心痛! 文|一身痞味兒講文化說到對西漢發展有影響的君王,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漢武帝。劉徹年輕時心懷志向,在他鞠躬盡瘁為漢朝開拓江山時,對漢朝進行了教育,文學,經濟,軍事多方面的改革,但也犯下了一生無法彌補的錯,今天我們談談他的功績和愛情,論功績他創造了歷史上「六個第一」,他後宮的女人無數,得到了身體生理上的滿足,但他晚年時卻犯了一個重要的錯,這個錯毀了他半輩子對愛情堅貞的誓言。
  • 揮戈誓飲匈奴血:西漢前期對匈奴戰史梳理
    文帝接到匈奴單于回信後,就讓群臣討論對策,大臣們認為匈奴剛滅掉月氏,威力正盛,還是以和親為上。但是這封充滿了炫耀意味的書信,也在無意識間,向漢朝暗示了西方有一個更加遼闊的世界,匈奴人可以去,漢朝也可以去開擴,「寇可往,我亦可往。」漢代烽火臺不久冒頓單于逝世,老上單于繼立,漢仍遣宗室翁主為單于閼氏,而匈奴仍不斷侵犯邊境,殺掠人民。
  • 有人問:雄才偉略的漢武帝,為何被人惡意冠以「窮兵黷武」罵名?
    漢武帝的「窮兵黷武」的罵名不是惡意加給他的,本來就是事實。只不過窮兵黷武說的是晚年的漢武帝,對於漢武帝的綜合評價,也都是功大於過的。漢朝從劉邦開始,就被匈奴給欺負慘了,之後漢朝採取和親政策,得到邊境安寧,國內休養生息。漢朝經歷「文景之治」後,國力逐漸強盛。
  • 漢朝外交活動中,會進行哪些體育活動?有著什麼樣的特點?
    說到漢朝的對外交往,匈奴是不得不提到的一個政權。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匈奴就與中原民族時不時發生著戰爭,兩族關係一直也較為複雜。隨著秦末戰亂和楚漢相爭,中原地區遭受到極大的破壞,無力同匈奴抗衡。 在這種情況下,漢朝不得不採取和親政策來獲取短暫的和平。然而,在這一過程當中,漢朝統治者並未荒廢朝政,而是始終積蓄力量、試圖扭轉兩國之間由實力引發的不對等關係。
  • 匈奴是怎麼產生的?又是怎麼消失的?謎底可能比你想像的要簡單
    《史記》記載,匈奴先是兼併東胡,將東北亞納入匈奴的勢力範圍,甚至兵鋒直指朝鮮(見《史記—朝鮮列傳》)。同時,匈奴還向西擴張,將整個西域納入匈奴的勢力範圍。對於如此強大的匈奴,漢武帝也擔心單獨依靠漢朝的力量對戰匈奴會給漢朝造成巨大的負擔。
  • 歷史上的匈奴是現在什麼地方的人?
    匈奴是古代非常強悍的遊牧民族,他們放馬牧羊逐水草而居。他們驍勇善戰,經常侵犯我邊疆,騷擾我百姓。讓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非常頭痛,後來,他們又突然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那麼,古時候的匈奴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一、匈奴部落歷史淵源匈奴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了。
  • 2021山東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自然科技常識:細數漢朝著名的盛世
    2021山東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自然科技常識:細數漢朝著名的盛世 導語:2021年山東軍轉幹考試備考開始啦,為了幫助大家能夠順利參加考試,山東中公軍人考試網特整理了公基備考素材,下面為大家分享2021山東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自然科技常識:細數漢朝著名的盛世。
  • 中國最常見的5個姓氏,很可能是匈奴後裔,裡面有沒有你?
    不過,大秦帝國雖然擊敗了匈奴,但並未將匈奴徹底消滅。 到了漢朝時期,匈奴迎來了最為輝煌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匈奴,在冒頓單于(mo』du』chan』yu)帶領下,驍勇善戰,兵強馬壯。他不僅統一了匈奴的各個散落部族,還兼併了周邊的幾個小國。 然後,處在最輝煌時期的匈奴,開始跟漢朝徵戰長達兩百年。
  • 能夠在漢武帝朝幹到與世長辭,公孫弘的本事對今天的你有何啟示
    地方官在推薦人才的時候,就選擇了公孫弘,他也第一次進入漢朝的中央政府。但是公孫弘第一次的工作情況並不理想,漢武帝給他分配了一個出使匈奴的工作,他完成後,回來寫了份工作報告,呈給漢武帝後,漢武帝不是很滿意。公孫弘從漢武帝細微的情緒中感受到了自己此時的工作能力並未能使皇帝滿意,於是主動選擇離開,退出了漢朝中央。
  • 如果伊稚斜不是遇到了漢武帝
    如果不是遇到漢武帝這個強大的對手,伊稚斜一定是一個可以攪的大漢朝天翻地覆的匈奴王。他心狠手辣,殺掉自己的父親和兄弟,自己稱王,很難說他是為了搶佔了漢朝的和親公主南宮,還是對於權利的渴望遠遠大於一切。作為匈奴王,他寵信中行說,信任和尊重這個大漢朝來的太監,給足了他權利。對待投降漢朝的叛徒趙信,他以誠相待,無條件信任,把自己的姐姐嫁給他,並賜予他無上的權利。可惜漢武帝和霍去病是他天生的剋星。伊稚斜是很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如果漢武帝沒有漢武帝沒有霍去病這個天才軍事家,很難說清楚,究竟誰更厲害呢。
  • 漢武帝卻打了他的臉
    在中國歷史上,就有一個人用他的實踐顛覆了富勒的結論。而這個人,便是我們所熟知的漢武帝劉徹。對於漢武帝,毛主席曾說他「略輸文採」。其實,毛主席對於漢武帝的評價,遠不止《沁園春·雪》中的這四個字。如何展現?自然是戰爭。跟誰打仗?自然是漢朝的老仇人匈奴。漢朝跟匈奴,是世仇。公元前200年時,發生了一件被稱為「白登之圍」的歷史事件。當時,劉邦親率32萬大軍御駕親徵匈奴,不料在其行至白登山時,陷入了匈奴30萬騎兵的圍困,險些造成開國皇帝被俘的尷尬記錄。也是經此大挫之後,西漢對匈奴採取了守勢戰略,並以「歲歲納貢」的代價,換取了對方的不侵略。
  • 聊聊漢朝的鹽鐵專賣,這項持續了2600多年的大買賣
    西漢鹽鐵專賣的由來漢武帝當政期間,一改漢朝長期休養生息的和平政策,在實現權力集中之後,就積極的開始了對外擴張的步伐。此時的漢武帝除了常年與匈奴交戰之外,更是攻閩越、伐南越、平定衛氏朝鮮、收服西羌、樓蘭、車師、輪臺、大宛等國,幾乎鑿空了整個西域。
  • 使臣被他國殺害,漢武帝一怒之下,派大量囚徒參戰,結果滅了兩國
    在漢武帝時期,西漢政權和西域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逐漸開展。可是這個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一些漢朝使者在出使是大宛國的時候,就被他們給殺害了!聽到這個消息後,劉徹非常憤怒,他調集了好幾萬的囚犯去參加對大宛國的戰爭,最終漢軍成功掉了兩個西域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