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人和匈奴人什麼關係?被漢武帝摁在地上摩擦,南北朝時散亂

2020-12-05 歷史鑑賞者

很多人認為,現在的匈牙利人,就是西漢時期,被漢武帝吊打的匈奴人。除了名字有點相似外,其實這是沒什麼根據的。

之所以他們這麼認為,那是因為現在的匈牙利人,也喜歡吹嗩吶,也喜歡剪窗花,這跟我國陝北地區的習俗十分相似。

除此以外,根本找不到任何匈奴人和匈牙利人之間的聯繫。按照歷史記載,被漢朝打殘了的匈奴人,一部分向西遷徙,去了歐洲,還有一部分南下,與中原民族逐漸融為一體。

匈奴在先秦時期崛起,西漢初期最為壯大。

其實早在先秦時期,我們就已經知道匈奴的強大。最早要追溯到西周的犬戎族,那個時候周幽王為了讓自己的媳婦兒笑一笑,玩起了烽火戲諸侯的把戲。

學自淳維以至頭曼千有餘歲,時大時小,別散分離,尚矣,其世傳不可得而次雲。然至冒頓而匈奴最強大,盡服從北夷,而南與中國為敵國,其世傳國官號乃可得而記雲。---《史記》

諸侯王們屁顛屁顛地趕過來鎬京,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周幽王對抗犬戎族。結果發現周幽王居然在騙他們,狼來了的孩子上演了,這幫諸侯不願再來。

等到犬戎族真的來了以後,周幽王的烽火再也起不了作用,周幽王被殺,鎬京被犬戎族攻佔,西周自此滅亡。這裡的犬戎族就是匈奴的前身。

到了戰國時期,趙國、燕國和秦國都曾經為了防備匈奴,各自建立起了長城。尤其是趙國,正是因為與匈奴人的交戰中,學會了匈奴人的戰法,趙武靈王根據這些東西做出改革,實行胡服騎射,使得趙國軍力強盛了起來。戰國時期的匈奴人,所統治的範圍包括了現在的蒙古國、西伯利亞、東北等地。在趙國李牧的打擊之下,匈奴人安穩了十多年。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時候,匈奴又被他給打擊了一波,河套地區被蒙恬攻佔,由蒙恬鎮守,匈奴人為此長期不敢南下。始皇帝更是將各國長城連為一體,以此抵擋匈奴人南下。西漢初期冒頓單于殺父自立,開始了匈奴的擴張之路。在擊敗了東胡大軍以後,冒頓單于所統治的匈奴異常強大,甚至再次攻佔了河套地區,並以此為基地,不斷南下騷擾漢朝。劉邦剛剛一統天下,哪裡答應,立刻帶兵親徵。結果被冒頓單于給重重圍困,差點被活活餓死。最終只能選擇與之和親。

漢武帝時期,匈奴人被胖揍了一頓。

70年以的時間裡,漢朝一直跟匈奴以和親的方式相處,始終處於劣勢地位。可是到了漢武帝時期,情況發生了變化。

漢驃騎將軍之出代二千餘裡,與左賢王接戰,漢兵得胡首虜凡七萬餘級,左賢王將皆遁走。驃騎封於狼居胥山,禪姑衍,臨翰海而還。---《史記》

漢武帝是匈奴的煞星,他上臺以後,為了奪取權力,主動開始了對匈奴的戰爭。由衛青和霍去病等人領導的北伐軍,打得匈奴丟盔棄甲。

衛青收復了蒙古河南地區,霍去病奪回了河西走廊地區。十多萬匈奴人望風而降,漢武帝在河西走廊,設立了武威、酒泉、敦煌以及張掖四個郡,以此作為與西域溝通的渠道。此後衛青和霍去病更是分兵兩路,全殲匈奴左賢王7萬多人,封狼居胥山,從此匈奴一蹶不振,在漢武帝時期,再也不敢南下。漠南之戰、河西之戰以及漠北之戰,打得伊稚斜單于徹底失去了與漢朝爭雄的想法。不過由於他們是遊牧民族,而漢朝是農耕社會。漢朝始終只能以防守為主。到了漢武帝晚年,他意識到怎麼打都無法徹底消滅匈奴人,這才想到了止戈為武,重新恢復了和親制度,而匈奴被漢朝打得老實了以後,終於也放棄了南下,與漢朝結好。

內亂不斷,匈奴沒時間南下。

伊稚斜單于在位期間,匈奴人被漢武帝打得喪失了民族優越感。這個時候一部分匈奴人已經進入漢朝的領地,與漢民族融為一體。

剩下的一部分,則繼續在北方,不過這個時候的匈奴開始了內亂階段。公元前60年,虛閭權渠單于死後,右賢王屠耆堂被立為握衍朐鞮單于。結果導致匈奴內訌不斷,他本人也被擊敗後自盡。

公元前58年,虛閭權渠單于的兒子稽侯柵被立為呼韓邪單于,他上任以後,擊敗了握衍朐鞮單于,並且逼死了他。屠耆單于自立為單于以後,擊敗了呼韓邪單于。不久之後呼揭王又自立為呼揭單于,右奧鞮王自立為車犁單于,烏籍都尉亦自立為烏籍單于。這麼一來,匈奴同時期出現了5個單于。公元前54年,郅支單于擊敗了呼韓邪單于,佔據了漠北王庭。呼韓邪單于無奈之下,只好向漢朝稱臣,這就是南匈奴。北匈奴郅支單于退到了中亞康居,也就是現在的哈薩克斯坦地區。呼韓邪單于這才重新得以佔據漠北王庭。公元前36年,西域都護甘延壽帶兵出徵北匈奴,擊殺郅支單于,清除了北匈奴對西域地區的幹擾。此後東漢時期,南匈奴多南下向漢朝稱臣,而北匈奴始終與西域都護之間,在西域互相徵討。

東漢西晉以後,匈奴人紛紛南下,逐漸落寞。

東漢末年,南匈奴人多生活在河套地區。董卓時期,南匈奴內亂再起,漢朝也沒時間管他們,他們一部分南下趁機到中原搶掠了不少百姓。

曹操一統大北方以後,南匈奴再次歸附曹操。曹操將南匈奴一分為五,安置在了平陽郡,單于王朝宣告結束。

西晉時期,爆發了八王之亂,這個時候匈奴人南下,五胡亂華的局面終於出現。五胡中匈奴人的數量是最多的。

元海寢疾,將為顧託之計,以歡樂為太宰,洋為太傅,延年為太保,聰為大司馬、大單于,並錄尚書事,置單于臺於平陽西,以其子裕為大司徒。元海疾篤,召歡樂及洋等人禁中受遺詔輔政。以永嘉四年死,在位六年,偽諡光文皇帝,廟號高祖,墓號永光陵。子和立。---《晉書》

公元4世紀,匈奴人劉淵在并州起兵,建立了漢國,佔領了不少地盤。此後他的兒子劉聰更是攻佔了洛陽和長安,滅亡了西晉王朝。

公元318年,靳準又殺死了劉聰的兒子劉粲,劉曜在長安稱帝,改了國號為趙,並且滅了靳準一族。羯族人石勒又擒殺了劉曜、劉熙父子滅了趙國。

匈奴人自此衰落,鮮卑族人逐漸強大,並且攻佔了蒙古高原,匈奴人逐漸開始分散,從此沒了氣候,逐漸與各族人民融合在了一起。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匈奴是現在什麼地方的人?
    匈奴是古代非常強悍的遊牧民族,他們放馬牧羊逐水草而居。他們驍勇善戰,經常侵犯我邊疆,騷擾我百姓。讓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非常頭痛,後來,他們又突然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那麼,古時候的匈奴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一、匈奴部落歷史淵源匈奴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了。
  • 獅子大戰野牛,不料被野牛摁到地上摩擦,這下獅臉丟盡了!
    獅子大戰野牛,不料被野牛摁到地上摩擦,這下獅臉丟盡了!被稱為草原霸主的獅子站在食物鏈頂端,野牛是它們的捕食對象之一,雖是食草動物,但它們體型龐大,異常兇悍,因為和獅子呈對立關係,使它們常常爆發激烈的衝突。
  • 莫衷一是:歷史上的匈奴人到底是黃種人,還是白種人?
    匈奴人在草原上建立的遊牧帝國,是一個多民族、多部落的國家。匈奴帝國並不是一個由單一民族組成的國家。匈奴人之中包含了蒙古語族、通古斯語族、突厥語族、葉尼塞語系、烏拉爾語系,印歐語系的一些民族。根據中國古代的文獻資料,我們可以知道,匈奴人與蒙古語族、華夏族的關係比較密切,《史記·匈奴列傳》記載道:「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又說:「自淳維以至頭曼千有餘歲,時大時小,別散分離,尚矣,其世傳不可得而次雲。」淳維是夏桀的兒子,夏朝滅亡以後,淳維逃到了北方草原,建立了匈奴帝國。
  • 漢朝是如何打敗匈奴的?漢武帝起了個頭,但方法卻用錯了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親率32萬大軍迎擊匈奴,從而拉開了前後近三百年漢匈戰爭的序幕。戰爭初期,匈奴人來勢洶洶,再加上匈奴軍隊都是騎兵,機動性很高,漢朝方面吃了不少虧。無奈之下,漢朝皇帝決定以和親加贈禮的方式換取和平。
  • 漢武帝為何能將匈奴打得落花流水?單煉鐵的技術,就超越了歐洲
    有了漢家武器的匈奴造成了更大的威脅,直到漢武帝出現,才算是改變了這個現狀。那麼當時的漢武帝為什麼能夠打敗匈奴呢?要知道在劉邦時期就曾經與匈奴開戰,那時候的匈奴還沒有多麼先進的武器裝備,就已經險些把劉邦斬於馬下。那麼漢武帝時期有了什麼變化呢?最主要的一點其實就是文景之治把漢朝經營的太過於強大,否則漢朝就算是有多麼先進的武器也是支撐不起多年的戰亂的。
  • 匈奴王子金日磾,被俘後淪為養馬人,怎樣成為漢武帝的託孤大臣?
    從戰國時代到秦、漢、三國時代,匈奴都是我國北方的巨大威脅,提起匈奴我們會想起李牧大破匈奴,蒙恬北定陰山,劉邦白登之圍,衛青千裡奔襲,霍去病封狼居胥,以及昭君出塞這些流傳千古的歷史事件,但漢武帝時代,有一位匈奴王子,被俘虜後淪為養馬的奴隸,後來卻受漢武帝賞識成為重臣,臨死前還將自己的兒子託付給他,死後更是陪葬在漢武帝的茂陵。
  • 歷史上消失的民族——匈奴人與匈奴帝國(一)
    一、匈奴人「匈奴」,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遊牧民族。戰國時遊牧在燕、趙、秦以北。東漢時分裂為南北兩部,北匈奴在一世紀末為漢所敗,西遷。南匈奴附漢,東晉時曾先後建立前趙、夏、北涼等政權。匈奴之中,包含了蒙古語族、通古斯語族、突厥語族、葉尼塞語系、烏拉爾語系,印歐語系中的吐火羅語族、伊朗語族,與漢藏語系的成員。
  • 《我的世界》所向無敵,手遊為何被《迷你世界》摁在地上摩擦?
    《我的世界》有超過十年的歷史,遊戲中的常青樹,全球總銷量突破2億份,史上最暢銷的電子遊,每份售價折合人民幣上百元,相當於《王者榮耀》一款傳說皮膚的售價,但是《我的世界》是買了遊戲才能玩,在我國願意花一百多塊錢購買一款遊戲來玩的人不會有多少,可以想像它的魅力有多大,說它是所向無敵也不為過
  • 漢武帝卻打了他的臉
    乍一看,此話說的確實符合常理,放眼世界歷史,哪一個農耕民族沒有被遊牧民族按在地上摩擦過呢,中國歷史中,中原地區不也經常被北方遊牧民族侵略嘛。但如果細看富勒的這句話,就會發現富勒說的有些絕對了。農耕民族真的打不過遊牧民族嗎?並不見得。在中國歷史上,就有一個人用他的實踐顛覆了富勒的結論。而這個人,便是我們所熟知的漢武帝劉徹。
  • 秦漢最頭疼的匈奴,和中原打了半部史書的民族,究竟是哪來的
    秦漢最頭疼的匈奴,和中原打了半部史書的民族,究竟是哪來的   匈奴,大家都不陌生,無論是在漢武帝還是在在更早的秦朝和春秋,都有關於匈奴的記載,秦始皇還專門為他們修了長城做預警之用。
  • 這個歐洲國家,據說與中國有「血緣關係」,好多中國人喜歡去買房
    說起歐洲,在大家印象中,通常指的就是「西方世界」,而且還以白種人為主,似乎很難與位於「東方世界」並且以黃種人為主的中國扯上什麼關係。可實際上,根據歷史考證,歐洲有一個國家很可能與中國有某種「血緣關係」,而這個國家就是位於歐洲中東部的匈牙利。
  • 匈奴是怎麼產生的?又是怎麼消失的?謎底可能比你想像的要簡單
    從西漢初年到漢武帝在位時期這六十年時間裡,西漢因為秦末戰亂的緣故開始休養生息,而匈奴則開始了不斷對外擴張《史記》記載,匈奴先是兼併東胡,將東北亞納入匈奴的勢力範圍,甚至兵鋒直指朝鮮(見《史記—朝鮮列傳》)。同時,匈奴還向西擴張,將整個西域納入匈奴的勢力範圍。對於如此強大的匈奴,漢武帝也擔心單獨依靠漢朝的力量對戰匈奴會給漢朝造成巨大的負擔。
  • 中國最常見的5個姓氏,很可能是匈奴後裔,裡面有沒有你?
    匈奴人劉淵率先建國,開起了歷史上十六國割據局面的先河。作為匈奴人的統治者,劉淵自然不甘於臣服漢族,因此寄希望恢復往日匈奴人的強盛。到了劉淵兒子劉聰在位時,已經滅掉了西晉王朝。
  • 寧強教授研究新突破:「馬踏飛燕」銅奔馬應改名為「馬踏匈奴鷹」
    鷹和馬是什麼關係?馬踏飛鷹造型的銅雕表現的是什麼主題?帶著這些疑問回到北京後,寧強教授開始比對相關考古資料,查閱歷史記載,尋找準確答案。漢武帝時,率領大軍佔領河西走廊並北進沙漠大敗匈奴立下赫赫戰功的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去世後,被安葬在漢武帝茂陵的東側,他墓前的大型石雕像「馬踏匈奴」正是用來紀念他打敗匈奴的功勳。
  • 貴霜人和吐火羅人是什麼關係呢?
    貴霜人沒有啥「吐火羅」的東西,貴霜是一個集合了希臘文化、印度文化、伊朗文化和塞人文化的帝國,統治者是塞人。幾乎可以說跟吐火羅毫無關係。 至於說為什麼會有貴霜=吐火羅的情況,是這個錯誤推理導致的: 1、唐代的貴霜故地,被稱為「吐火羅斯坦」。
  • 有人問:雄才偉略的漢武帝,為何被人惡意冠以「窮兵黷武」罵名?
    到了漢武帝時期,有了強大的資本。漢武帝時期,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禁止諸侯國鑄錢,增加中央財政收入,接受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在思想上獲得統一。漢武帝最值得驕傲的就是徵匈奴,解決邊患。
  • 揮戈誓飲匈奴血:西漢前期對匈奴戰史梳理
    獄久者不過十日,一國之囚不過數人。」 匈奴的官制及管理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嚴密的。其法律雖然比較簡單,但目的是防止內鬥,以便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政治體制上屬於聯盟部落制度,單于是聯盟的首領,被徵服的蒙古人種,羌族人和印歐人,以及投降的漢人諸侯,比如韓王信,燕王盧綰等等也會被納入到這個體系之中。
  • 匈奴墓葬中發現「漢金怪獸」,外形極像《山海經》中的蠱雕!
    漢金怪獸的奇怪之處在於,它並不是在漢人墓中出土的,而是於1957年,在陝西漢中一座匈奴墓中出土的。古代匈奴人 匈奴其實也只是當時夏朝滅亡後,部分華夏族人逃亡北方但匈奴常常襲擾中原王朝,直到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匈奴自此便在歷史上銷聲匿跡了。也有一種說法,匈牙利就是當年被中原王朝趕走的匈奴人建立起來的。但是不管怎樣,匈奴都曾是華夏民族的一部分。那麼在陝西境內發現匈奴人的墓葬也就不難理解了。 當考古學家在這座匈奴墓中發現了漢金怪獸後,國內外的考古專家大為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