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讓人工智慧駛入快車道
「當下的AI人工智慧,是有智能沒智慧、有智商沒情商,會計算不會算計,有專才無通才。」——譚鐵牛(中科院研究員、博導)
這麼看來,未來很長一段時間,AI人工智慧仍將處於初級階段(弱智能階段),想要真正改變人類生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那麼問題來了:藉助什麼力量,人工智慧才能輕鬆駛入快車道呢?
5月23日,在以「DI的力量」為主題的2017UBDC全域大數據峰會上,「友盟+」表示:DI(Data Intelligence,數據智能)是人類通向AI的必經之路。
數據賦能智能力量
在峰會上,友盟+首席科學家李丹楓做了以《數據賦予智能力量》為主題的分享。他認為:數據是驅動智能的源動力;谷歌陣營下的十億俱樂部,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數據;淘寶擁有4億之眾的深度用戶;今日頭條用戶的平均打開時長超過76分鐘。這三家公司擁有海量的數據,才得以在數據的基礎上做更多的文章來影響用戶。
那麼沒有如此龐大數據支撐的小企業,想要在AI時代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又該怎麼辦呢?
友盟+的使命,就是幫助企業發掘數據價值。在「友盟+」全域數據平臺上,每天超過280億的場景數據源源不斷的產生,這讓DI的落地成為可能。在現階段,數據應用的重點是幫助企業重塑人貨場、業務鏈,深入了解消費者,讓大量的數據運轉出商業價值,例如,在風控、廣告營銷、智能推薦、遊戲等領域,DI都已經顯示出巨大的能量。讓沒有大量數據積累的用戶用數據和AI解決實際問題。
舉個例子,眾所周知,金融最重要的是風險控制,而風控最重要的是數據分析。「友盟+」和融360合作,使設備覆蓋率大於90%,提高風控效果大於20%;基於網際網路與移動網際網路為數據的定製化標籤,幫助鹹魚遊戲、汽車之家等客戶實現人群的放大和金融類精準營銷。
DI與AI:DI為裡、AI為表,實際落地將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友盟+」願意以開放的姿態,和合作夥伴一起探索DI更多的可能。
網際網路市場存在四大變革
友盟+COO葉謙就「2017全域網際網路發展報告」做了《變革前夜,數說生態》的主題分享。該報告從WEB、APP以及線下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報告認為如今的網際網路市場存在四大變革:
變革一:直播APP、共享單車,改變著越來越多人的生活方式,沒有個性化能力的產品和服務將被市場淘汰;
變革二:中國網際網路網民達到了7.31億,95.1%的人都在用行動裝置上網。而APP的新增速度開始變慢,取而代之的是小程序、今日頭條、微信成為越來越多開發者青睞的輕量化平臺。更多的APP把時間用在儲量用戶的維護和運營上,向存量要增長;
變革三:三星的份額下降,vivo和oppo崛起,出貨量甚至超過了小米。桌面瀏覽器Chrome用戶增加14.9%,是15年增速的2倍。而共享經濟作為老市場的新形態,說明老市場也有新機會,變化正在悄然發生;
變革四:企業使用網際網路的比例穩步提升,目前已經達到95%以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使用在線營銷和精準營銷觸達用戶,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也在加速進入企業。數據能夠幫助業務產生新的變革,是未來大的趨勢。企業數據需要建立更好的治理體系。
此外葉謙還宣布:「友盟+」指數升級為全域羅盤,從應用榜單、設備指數、研究報告三個維度,盤點網際網路行業趨勢,將「友盟+」的數據能力更直觀、更快速的賦能給更多用戶。
友盟+專家團(大神社)成立
以友盟+豐富的數據資源為依託,同時藉助行業專家的成熟數據挖掘經驗,聯合分析和挖掘可以為行業貢獻出更有價值的報告和前瞻的觀點,基於這一共同點,友盟+大神社正式成立。
目前大神社的成員,包括了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程士安;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新媒體研究院教授劉德寰;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副教授沈浩等在內的14位權威專家,尋求行業內專家,打造個人之間交流學習、機構之間合作分享、從而推動中國大數據在行業中的應用的平臺。
人口紅利雖然消失了,但是數據的紅利才剛剛開始。在數據的流動融合間,在探求數據價值的同時,我們也完成了對人、對世界的再理解和再創造。UBDC全域大數據峰會不僅在探求數據趨勢,更是以數據為支撐,為各行各業、為每個人創造數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