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品」生命的吶喊——讀《孔乙己》有感

2020-12-03 紅網

生活是一場戲劇,或喜或悲。這萬千的悲悲喜喜當中,不同的人,過著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吶喊;有時連緘默都是不同的。但,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生命需要吶喊。

孔乙己,是悲劇,為什麼,因為他僅僅在生存著,沒有為生活而吶喊過,他從生存的狼狽當中來,最終在生存的戲謔當中死去,他是悲哀的。他不知道,生活和生存,千差萬別!

生存,是生活的最低要求。

孔乙己,不是個體,他代表了他所處的時代裡所有和他一樣,只在生存的人們。他們只關注如何過一天是一天,今天攤點便宜,明天耍點滑頭,只要能活下去,而不問問自己怎樣活得更好;他們只在乎自己的利益是否受損,不管其他人是快要行將就木,或是窮苦潦倒揭不開鍋,也從不帶一星半點的關心、同情,似乎眼睛裡早就被蒙上了灰塵;他們只看重在自己痛楚的生存裡靠取笑他人來獲得快樂,從來不會懂得適可而止,也不會低聲安慰,只是一陣又一陣的鬨笑,即使那個人曾發出懇求,即使那個人也和他們一樣,只剩下悽苦的生存。這樣的一生,只有生存的苟且,沒有生活的遠方。當你的目標只是生存,你也許連生存都夠不到。

生活,才是關於生命的最好解讀。

古往今來,多少人為了生活而吶喊過。面對殘暴的君王,我們不缺像陳勝吳廣這樣英勇頑強的吶喊;面對漸漸變得麻木的人們,面對軟弱無能的政府,面對亡國的危機,我們不缺像魯迅先生先生這樣不畏生死的吶喊;面對新時代的政治局面,我們不缺像外交官耿爽這樣威嚴理性的吶喊。我們有太多像你我一樣懂得吶喊的人。我們的吶喊也許微弱,也許渺小,但我們敢吶喊,會吶喊。我們的吶喊沒有那麼偉大的目的,只是警醒自己守住道義,告誡自己不要懶散,提醒自己有夢要追,我們只是為自己的未來吶喊,為了遠方的詩意吶喊。也許我們的吶喊不夠宏亮,但是不可否定,大多數你我正在為了未來而奮鬥著,你是在為了一個好的高中而努力,是在為了一個好的大學而拼搏,還是在為了一份好的工作而奔跑,那都不關緊要,重要的是,你一直在為自己而吶喊,而這些都是你生活的通行證,都是你回首往事時的不後悔,更是你在世界上奮鬥的痕跡。

你甘於生存,還是樂於生活,那都是你自己的選擇,如果你夠不上你在追求的生活時,千萬不要喪氣,也不要失去那份吶喊的勇氣,至少你擁有了生活的渴望。

相信吧!未來,當你擁有了想要的詩和遠方,你會感謝曾經吶喊過的自己!

(作者:豐思奇 平江縣啟明中學302班 指導老師:舒奇峰)

相關焦點

  • 《旺角卡門》張學友:歇斯底裡的吶喊,卻是黑幫裡的孔乙己
    但在王家衛早期的執導生涯中,他的第一部作品《旺角卡門》卻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商業劇情片,是一部夾雜著愛情與友情的黑幫電影,在旺角光影斑駁的街頭下,講述著年輕人奮不顧身的故事。但儘管只是一部簡單的黑幫愛情電影,《旺角卡門》也至少要看三遍,才能明白其中的滋味:第一遍,看劉德華與張曼玉的愛情。
  • 吶喊被稱為經典,不在於他是魯迅所寫,而在於他寫的是「我們」
    但單就吶喊而言,可能我們的心裡都住著一個魯迅吧!《吶喊》一書收錄了魯迅早期所寫的十四篇小說,是魯迅早期所寫的一些短篇小說的集合體。要理解吶喊裡面的這些故事,那必須得先讀完吶喊的序言不可,這篇序言也以簡短的篇幅介紹了魯迅心態和行為的一個轉變的過程和原因。
  • 魯迅《白光》《孔乙己》比較閱讀及答案
    閱讀下面《吶喊》中兩篇小說的節選,完成下面小題。(一)《白光》節選陳士成看過縣考的榜,回到家裡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他去得本很早,一見榜,便先在這上面尋陳字。陳字也不少,似乎也都爭先恐後的跳進他眼睛裡來,然而接著的卻全不是士成這兩個字。
  • 「大師作品」蒙克繪畫世界裡的吶喊
    他對心理苦悶強烈的,呼喚式的處理手法對20世紀初德國表現主義的成長起了主要的影響,其主要作品有《吶喊》,《生命之舞》,《卡爾約翰街的夜晚》。愛德華·蒙克母親蘿拉在1868年死於肺結核,母親死後小愛德華·蒙克由父親克裡斯蒂安·愛德華·蒙克單獨撫養。父親是位醫生,篤信基督教。幼年喪母,姐姐被肺病奪去生命,妹妹患精神病,童年時代的不幸對其一生的創作有深刻的影響。
  • 魯迅《吶喊》:值得細品的中國現代文學作品之一,細道人生百態
    所謂回憶者,雖說可以使人歡欣,有時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已逝的寂寞的時光,又有什麼意味呢,而我偏苦於不能全忘卻,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現在變成了《吶喊》的來由。孔乙己「茴香豆的茴有四種寫法,無賴調戲小尼姑的手段」,人們對於革命的懵懂無知,以及對小人物的肆意嘲笑和捉弄,都集中體現在孔乙己這個人物的身上,最後他悲涼的離開恰也印證這一點。
  • 讀魯迅先生《藥》有感,吶喊自敘中控訴的,這是他的經歷
    章太炎先生有過一句話:「夫國學者,國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中國之所以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其文明毅力不倒,就在於中國的國學屹立不倒,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舊社會的中國有無數的仁人義士,也有許多愛國情懷的人寫下了一部部壯美的經典書籍,本片文章將帶大家重溫魯迅先生自《狂人日記》後的第二本小說《吶喊》。
  • 聊一聊魯迅先生和他的小說集《吶喊》
    有感於昨天看的一篇關於中年男人的文章,就摘抄引用了一大段,和廣大中年男同胞們共勉感懷一下吧。好了,下面切入我們今天主題,我就先給大家聊一聊魯迅先生和他的小說集《吶喊》。包括《吶喊自序》、《狂人日記》、《一件小事》、《鴨的喜劇》、《端午節》、《故鄉》、《孔乙己》、《藥》、《阿Q正傳》、《兔和貓》、《社戲》、《風波》、《頭髮的故事》、《明天》、《白光》。這些小說反映了五四前後中國社會被壓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
  • 機器學習博士自曝:實驗室「閹割」我的創造力,勸你別讀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我博士第五年在讀,但我不建議你來讀博士,因為這是個騙局……」一位外國網友在Reddit上發帖這麼說,他自述研究方向是機器學習。而且他還說,所謂「騙局」只是勸退博士的一個次要原因,還有更殘酷的事實。這個帖子在一天之內衝上熱榜第一,已經有800多回復討論。
  • 語文教材裡的魯迅作品,減了多少?
    ①與教材配套的參考書裡,還有「編者」對魯迅相關作品的詳細解讀。如《開明國文讀本教學參考書》中,對《孔乙己》的評論是,「這樣一個平常的墮落的酒徒,給作者這麼一描寫,遂使人深深覺到我國社會的冷酷和長衫幫的日即沒落」。解說《雪》:「這樣一篇小品文,實在是用詩的寫法來寫成的。如果把形式改排一下,便不啻是一首新體詩」。
  • 馬新莊|讀《庚子戰「役」詩篇》有感
    激蕩古城的英雄讚歌——讀《庚子戰「役」詩篇》有感馬新莊 看到「庚子戰『疫』詩篇」這本詩集,我便被郭寶光先生鍥而不捨的精神所感動了。我知道他聰明而又幹練,渾身充滿活力。因此,我們的詩人和作家,毫不猶豫的拿起手中的筆作刀槍,淋漓盡致的從心底發出吶喊,為我們可愛的天使助威,為我們的國家唱讚歌。上河詩社人在郭寶光先生的帶領下,從不落後,率先在開封發起倡議,集中力量書寫人間大愛,為武漢加油,為新時代吶喊!並多次舉行論證會,研討會,鼓動詩人和文學愛好者積極響應「共抗疫情,愛國力行」徵文活動。
  • 專訪|衝著現實的嘶聲吶喊——那我懂你意思了
    「『那我懂你意思了』這句話是一個很生活的用語,不論開會、訪問、甚至談分手,或在各式各樣的生活場合都會被說出口,用來代表『我瞭解了』。」主唱修澤說,「因為人與人之間互相了解是很重要的事。人與人之間所有關係,到後續的尊重或是關心,都是從瞭解之後才開始的。」那我懂你意思了所代表的意義就是「我明白了:不論我是否真的理解你,我都會試著去理解」。
  • 蒙克作品今秋將來滬,包括油畫與《吶喊》石版畫等
    」澎湃新聞今天獲悉,上海久事美術館將於今年秋季舉辦蒙克展——「吶喊與迴響——2020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大展 」,展出蒙克的6件橫跨30年不同階段的油畫及47件版畫作品。其中,包括一幅《吶喊》石版畫。
  • 首部純臺語劇登上Netflix,導演:作品好語言不是問題
    過去臺語劇曾一度輝煌,也曾被列為禁止的影視作品,民國76年解嚴後,雖然臺語禁令放寬,但對娛樂產業而言,臺語劇的「本土」印象深植人心,也常讓人認為登不上大雅之堂,但這些刻板印象,現在完全被打破了!《若是一個人》製作人陳秀卿說,這不是偶像劇,也不是臺語劇,這是「臺語精緻劇集」。陳秀卿說,他與導演杜政哲認識了17年,5年前當杜政哲跟她提到「1個人」的構想時,同為單身的她,十分有感,也想製作這樣的題材,「可是在找電視臺共 同製作時,困難阻礙很多,許多商業電視臺都覺得我們的角色設定不夠偶像劇。」
  • 名畫《吶喊》的靈感來源,或許是來自這片血紅天空──貝母雲
    ·孟克(Edvard Munch)著名畫作吶喊(The Scream),多數藝術評論家會認為這幅線條強烈的畫作是建基於植根在他腦內的「地獄觀念」。不過近日,一位挪威科學家卻認為孟克這幅畫作是受一種稱為「貝母雲」的天文現象影響。這位科學家的說法或者並非全無根據,學者一向傾向相信生長環境苦困的孟克絕對會把生活境況透過色彩運用展現出來,虹彩色的貝母雲對他來說絕對極具吸引力。 在孟克記錄《吶喊》的一章詩篇中,對於天空的色彩,他曾這樣描述:I felt tired and ill.
  • 為什麼說魯迅的作品被陸續移出教科書?主要有3個原因,了解一下
    初中學先生文章,大多都是死記硬背的,因為讀不懂啊,理解力、生活閱歷都很淺,老師也講不透徹,要不就直接對滿眼求知慾的我們說:「你們以後就明白了」。 這種現象對於現在青少年並無二致,而被移除的文章,相對來說比較晦澀難懂,尤其是先生的雜文,只有豐富生活閱歷和文化修養的人才能領略其中的深意。
  • 「開司」系列衍生作品「中間管理錄利根川」漫畫完結
    「開司」系列衍生作品「中間管理錄利根川」漫畫完結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 「天空之城」久石讓&宮崎駿經典動漫作品視聽音樂會
    隨後的時間裡,我公司旗下的螢火蟲樂團更是一鼓作氣,與國內各大劇場、知名指揮家、演奏家們再度合作,在上海、杭州、南京、廣州、福建、南昌、昆明、大連等地陸續上演「天空之城-久石讓 宮崎駿經典動漫作品大型視聽交響音樂會」,且場場爆滿。所到之處,當地報紙、電視、電臺、網絡媒體紛紛報導演出盛況,並給與了高度評價。
  • 追尋魯迅先生《吶喊》的腳步
    小學,老師帶著我們讀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偷窺了他的童年片影,還認識了很多難以見到的蟲子;初中,那一句:「『茴』字有四樣寫法,你知道嗎?」細細體會更有一番孤獨感從那十年未洗似的長袍中透出;高中,祥林嫂從起初疑惑轉變到失神地站著,讓我讀到痴痴走神,不知為何世事如此不公。
  • 小晨分享:讀《動物世界的漫遊者》有感—艱辛的旅途
    希望看到我文章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們給我留言,以及給我寫作的建議,在這裡感謝觀看我作品。有不足支出多多指教!作文題目:讀《動物世界的漫遊者》有感——艱辛的旅途作 者:小晨晨暑假,我讀了捷克作家馬克塔•斯巴科娃/伊娃•巴託娃和加納•K庫爾多諾瓦的作品《動物世界的漫遊者》。
  • 【一本好書】讀《活著》有感
    【一本好書】讀《活著》有感 2020-11-21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