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再生能力為四足脊椎動物祖先共有

2020-11-26 生物谷

2015年11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一個來自柏林für Naturkunde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團隊以及布朗大學對兩棲類動物化石的合作研究認為現代火蜥蜴的強大再生功能源於其四足脊椎動物祖先,而在漫長的進化中這一特異功能卻逐漸地消失了。

火蜥蜴是四足脊椎動物中的佼佼者,它們天然擁有強大的再生能力。在一生中,它們的外肢、尾巴、以及內在器官等在損傷之後都能通過再生恢復。它們的這一特性內在的機制一直以來也是科學家們十分感興趣的問題,希望有一天可以通過這一方式為人類醫療做貢獻。

實際上火蜥蜴的特殊之處並不僅僅在於其再生的特性,還包括它們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腿部的發育方式。一般來說,四足脊椎動物外肢的發育過程是十分保守的,不論是青蛙還是人類。

"火蜥蜴的趾部的發育方式與其它的四足脊椎動物完全相反,這一現象困擾了發育學家們一個多世紀之久",該研究的第一作者,Nadia Fröbisch博士說到:"我們想要解釋的問題是,這一相反的發育方式是否與其再生功能有著相關性,如果有的話,那又是怎麼被調控的。"

"普通的蜥蜴一生中只能斷尾重生一兩次,而且僅僅是在尾部填充軟骨一樣的組織,與之不同,火蜥蜴能夠再生的是實實在在的脊椎,也包括神經元與肌肉在內。"文章的共同作者,Constanze Bickelmann博士說到。

高度再生能力一般被認為是火蜥蜴的特有屬性,而從化石數據得到的結果揭示了這一特性的漫長進化史。在該研究中,作者們研究了位於3億年以前的石炭紀與二疊紀之間不同的兩棲類物種,他們發現這些物種大多具有再生能力,而這一再生法能力以前被認為只有現代火蜥蜴具有。

"我們發現在古代的兩棲類中有一部分也具有再生能力,在觀察它們的胚胎發育方式之後,我們發現有兩種相反的類型:其中一部分趾部的發育方式與現代四足脊椎動物相似,而另外一部分與火蜥蜴相似。"

用於該研究的化石全部來自於柏林für Naturkunde博物館的藏品。

"我們用到的化石材料都得到了完整的保護,因此可以從中得到準確且詳細的信息。正是這些化石讓我們發現了古代物種趾部發育的細節。"這一結果暗示了再生能力的進化過程,許多類型的物種在漫長的進化史中丟失了該功能。

"化石記錄表明再生能力並不是火蜥蜴特有的,而是四足脊椎動物共有的能力。包括我們哺乳動物的祖先在內,這一能力在不同物種間都慢慢消失了"。

該研究結果令人驚訝,同時對於解釋火蜥蜴的再生能力也提供了新的思路。這對於生物醫藥方面的應用也具有指導意義。(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資訊APP。

生物谷推薦英文原文報導:Capacity to regenerate body parts may be the primitive state for all four-legged vertebrates

 

相關焦點

  • 5億多年前遠古小魚或為脊椎動物祖先
    據報導,一種生活在5億多年前的無顎小魚為科學家提供了研究地球早期脊椎動物的珍貴信息。新發現的這些標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關已知最早的脊椎動物的詳盡信息。像Metaspriggina這樣的生物可能是脊椎動物的祖先。脊椎動物後來包括了有顎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古生物學家讓-貝爾納·卡龍說:「它讓我們了解到我們的起源,以及我們人類最遠的親緣動物可能是什麼樣子的。」
  • 科學家發現頜骨脊椎動物祖先牙列特徵
    科學家發現頜骨脊椎動物祖先牙列特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1 23:12:35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Per Erik Ahlberg、Valéria Vaškaninová
  • 《科學》解惑:脊椎動物再生能力為何會變弱?
    美國Stowers醫學研究所Alejandro Sánchez Alvarado團隊發現,再生響應性增強子的變化影響脊椎動物的再生能力。2020年9月4日,《科學》發表了這一成果。通過兩種相關硬骨魚的比較表觀基因組分析和單細胞測序,研究人員揭示出對再生的物種特異性和進化保守的基因組應答。保守的應答揭示了幾種再生應答增強子(RRE),包括抑制素βA(inhba)上遊的元件,而抑制素βA是脊椎動物再生的已知效應子。
  • 研究發現四億年前基幹四足動物化石
    ,將四足動物支系的演化歷史前推了1千萬年,為了紀念我國泥盆紀脊椎動物的早期研究者、已故著名地質學家劉東生先生,這一化石被命名為「奇異東生魚」。 文章的通訊作者分別是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研究員和盧靜博士(第一作者),這項研究採用了高精度X射線斷層掃描和計算機三維虛擬重建技術復原了東生魚的顱腔以及相關的神經、血管等結構,揭示了基幹四足動物腦的基本形態,為研究四足動物的腦演化提供了最早的參考點。
  • 地球上最古老的基幹四足動物化石「現身」中國
    地球上最古老的基幹四足動物化石「現身」中國 原標題 [地球上最古老的基幹四足動物化石「現身」中國]
  • 壁虎基因組完成測序 揭秘其再生能力和黏附能力
    壁虎基因組完成測序 揭秘其再生能力和黏附能力 2015-11-26 11:24:17來源:廣州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研究人員組裝得到大小為2.55 Gb的壁虎基因組圖譜並註解了22,487個基因。他們尋找了與黏附能力、夜視、高度發達的嗅覺和斷尾再生能力相關的基因。  據了解,角蛋白基因的大規模複製對爬行動物和鳥類的體型、爪子、喙和羽毛的進化具有關鍵作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角蛋白基因的擴張形成了壁虎的黏附能力。而且角蛋白基因的複製和多樣化也引起了壁虎剛毛的出現。
  • 脊椎動物祖先的「活化石」:文昌魚
    文昌魚為最原始的脊索動物,屬於尾索動物和脊椎動物的姐妹群,所以一直佔據脊椎動物起源和演化研究的中央舞臺。此外,文昌魚不飽和脂肪酸和必需胺基酸含量高,營養豐富(梁惠和張士璀,2006),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也是養殖和應用研究的對象。包括人類自身在內的脊椎動物的起源與演化,長期以來一直是生命科學的重大命題之一。
  • 它們可能是陸地上最早的四肢著地脊椎動物
    研究人員在蘇格蘭邊界處發現五個新物種,它們正處於進化歷史的關鍵點上,可能是在陸地上行走的最早的四肢著地脊椎動物。大約3.6億年前,四足動物分為兩個族群,即兩棲動物祖先和脊椎動物祖先(包括哺乳動物、鳥類以及爬行動物)。
  • 脊椎動物祖先的「活化石」: 文昌魚
    文昌魚為最原始的脊索動物,屬於尾索動物和脊椎動物的姐妹群,所以一直佔據脊椎動物起源和演化研究的中央舞臺。此外,文昌魚不飽和脂肪酸和必需胺基酸含量高,營養豐富(梁惠和張士璀,2006),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也是養殖和應用研究的對象。
  • 人類的祖先居然是條魚?你正在用「胸鰭」滑動手機,用「腹鰭」四處行走…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盧靜表示:所有陸地脊椎動物統稱為四足動物,而四足動物是由魚類演化而來的—魚石螈,已經長出了手指(原為鰭條) 一般把長著鰭的定義為魚,長著指/趾的定義為四足動物。
  • 非洲肺魚能夠四足行走 四足動物最早起源
    原標題:非洲肺魚能夠四足行走 四足動物最早起源 非洲肺魚展示了簡單的行走行為非洲肺魚在受控的條件下展示行走行為這兩種能力先前被認為是早期四足動物的起源,有肢體的原始陸地居民比肺魚的祖先出現的更晚。這個觀察導致了陸地生活的進化事件順序的重新洗牌。它同樣表明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早期四足動物的化石足跡很可能是肺魚的祖先肉鰭魚留下的。
  • 遠古魚類是怎樣演化成四足動物的?
    不久之後,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對此作出了解釋:現代魚類和現代四足動物擁有共同的祖先——古代魚類。通俗來說,可以理解為 「魚類登陸演化成為四足動物,人是從魚演化來的」。在接下來的近200年內,要解決的問題就變成了:什麼魚、在何時、怎樣演化成了四足動物?
  • 這條長有「手指」的魚,就是我們的共同祖先?
    魚類登陸是生命演化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當今陸地上種類繁多的脊椎動物,包括我們人類,都是這一批登陸者的後代。從水生環境到陸生環境的轉換會遇到許多困難,而其中最重要的挑戰,就是獲得在陸地上運動的能力。魚類的鰭逐漸演化為有力的四肢,在陸地上撐起它們沉重的身軀,並且提供足夠的運動能力。
  • 關於脊椎動物登陸的一點知識
    馬薩卡3.8億年前有那麼一支四足形魚類,它們在偉大的航路上週遊世界一邊旅行一邊「進化」,終於在新世界登陸了,想想也不太可能哦,所以真實的情況應該比這還要宏偉磅礙,這些遍布全球的化石所揭示的,應該是一場世界級的登陸競賽,在那個歷史的節點上全世界每一塊大陸每一條江河之中,有無數四足形魚類都各自獨立地奔向了那偉大的陸地
  • 世上最古老的魚,是陸生脊椎動物的祖先,運動模式和人類四肢相似
    腔棘魚主要以小型魚類、魷魚和章魚為食,它還被認為是陸生脊椎動物的祖先。最重要的是,腔棘魚雙鰭的運動模式和人類四肢相似,它們遊動時,首先會移動左胸和右腹鰭,而後是右胸和左腹鰭,這種規律與四足動物的步法類似。這種魚自侏羅紀以來改變的就很好,所以科學家們稱它們為「活化石」。
  • 四足鯨魚最早出現在什麼時期?它是不是現在鯨魚的祖先?
    那麼,鯨魚的祖先是什麼動物呢?在2019年以前,科學界對於鯨魚祖先的定義就是一種古老的水生哺乳動物,但是在2019年4月的一次重大發現之後,這個說法被重新的改寫了。2019年的4月,皇家自然科學研究所的專家蘭伯特(Olivier Lambert)及其團隊,在秘魯南部離海邊1公裡的沙漠挖出被命名為Peregocetus pacificus的鯨豚類祖先化石。雖然之前曾經多次發現過鯨類的化石,但是由於殘缺不全缺乏有力的數據,以至於無法推斷鯨魚到底是由什麼形態進化而來的。
  • 只知道侏羅紀的你,應該了解一下三疊紀,四足動物進化的特殊時期
    地球歷史的三疊紀(2.51億年到2.02億年前),是四足動物進化的一個特殊時期。在此期間,化石記錄中首次出現了若干脊椎動物類群,如滑體兩棲類、龜、有鱗目、鱷類、恐龍、鳥類和哺乳動物。在二疊紀滅絕期間,超過95%的海洋無脊椎動物消失了。主要受害者是在珊瑚礁和潛水區中靜止不動和行動遲緩的海洋生物,如四射珊瑚、床板珊瑚、三葉蟲、廣翅鱟、腕足類、單細胞竹蜓及許多苔蘚蟲類種群。雙殼類和腹足類生物也受到了中等程度的打擊。陸地上,三分之二的陸地脊椎動物和近三分之一的昆蟲與構成其棲息地的常綠植物一起消失。
  • 中國科學家最新四足動物化石研究完成東亞板塊「拼圖」
    劉俊團隊 供圖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劉俊研究員團隊基於東亞二疊紀的四足動物化石的最新研究,重構了東亞板塊的拼合歷史。中國科學家完成東亞板塊「拼圖」的這項重要研究成果論文,最近已在國際學術期刊《地球科學評論》(Earth-Science Reviews)發表。
  • 是的,且看祖先如何長出「手指」
    研究表明,3億多年前,一群肉鰭魚慢慢爬上陸地,演化出現生的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包括人類所屬哺乳動物在內的四足脊椎動物。這其中,魚類登陸是生命演化史上的裡程碑式事件。但這個過程具體是怎樣的?一開始,魚類是如何過渡成兩棲動物的?至今仍沒有足夠認識。
  • 是的,看祖先如何完成「從魚變人」大工程
    研究表明,3億多年前,一群肉鰭魚慢慢爬上陸地,演化出現生的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包括人類所屬哺乳動物在內的四足脊椎動物。這其中,魚類登陸是生命演化史上的裡程碑式事件。 但這個過程具體是怎樣的?一開始,魚類是如何過渡成兩棲動物的?至今仍沒有足夠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