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最新四足動物化石研究完成東亞板塊「拼圖」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6月19日電 (記者 孫自法)長期以來,大多數古地理重建中泛大陸在二疊紀(2.52億年前)已經基本成型,但是東亞的各個板塊是在什麼時候與泛大陸連成一體卻眾說紛紜。

劉俊團隊 供圖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劉俊研究員團隊基於東亞二疊紀的四足動物化石的最新研究,重構了東亞板塊的拼合歷史。中國科學家完成東亞板塊「拼圖」的這項重要研究成果論文,最近已在國際學術期刊《地球科學評論》(Earth-Science Reviews)發表。

劉俊研究員19日通過網絡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介紹說,關於東亞板塊拼合歷史,之前的古地理重建研究綜合了古地磁、構造、沉積等方面的資料,而拼合時間則來自於對沉積巖和變質巖的研究,但之前的研究沒有考慮四足動物的分布。

他指出,生物演化都要有基礎,而且每個單系的類群都有共同的祖先,是一次演化出來,再擴散開去。根據早期記錄,華北板塊、華南板塊在石炭紀缺乏四足動物,二疊紀的四足動物化石就應該是從外地遷徙而來,「如果是一個完整的動物群,應該是在有陸路通道以後才能夠遷徙。這就可以用相應的化石來重建大陸拼合時間」。

劉俊團隊根據甘肅玉門大山口動物群推斷,大約在2.66億年前甘肅玉門所在的北山——阿拉善地體已經與泛大陸主體相連;根據華北的二齒獸動物群推斷,最遲到2.56億年前華北板塊已經成為泛大陸的一部分。

過去爭議的一個關鍵問題是華北板塊何時與華南板塊相連,根據大別山、秦嶺的研究,一般認為是三疊紀中晚期才完全拼合。劉俊認為,雖然在華南沒有二疊紀的四足動物化石記錄,但是在寮國發現與中國華北二疊紀晚期動物群接近的二齒獸類、遲滯鱷類,支持早在2.52億年前,印支板塊就已經通過華南板塊與華北板塊相連,「這也證實了早期依據古地磁研究提出的觀點」。

這項最新研究從四足動物化石出發檢驗了以前的古地理重建假說,表明泛大陸拼合的時間遠早於目前通常接受的時間。「根據目前的重建,塔裡木板塊、華南板塊應該有二疊紀四足動物的分布,但是卻是一片空白,這需要我們進一步工作來檢驗這個假說。」劉俊說。(完)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四億年前基幹四足動物化石
    來自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美國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等處的研究人員在雲南地區發現了距今4.09億年的基幹四足動物化石,填補了基幹四足動物早期化石記錄的空白
  • 地球上最古老的基幹四足動物化石「現身」中國
    地球上最古老的基幹四足動物化石「現身」中國 原標題 [地球上最古老的基幹四足動物化石「現身」中國]
  • 中國科學家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 距今約2.5億年
    陽泉長壽螈化石標本。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4日發布消息說,該所劉俊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億年)的始椎類化石新種,命名為陽泉長壽螈。它是目前已知始椎類化石最「長壽」的記錄,也是迄今為止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的唯一記錄。
  • 中國科學家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 距今約2.5億年_新聞中心...
    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4日發布消息說,該所劉俊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億年)的始椎類化石新種,命名為陽泉長壽螈。它是目前已知始椎類化石最「長壽」的記錄,也是迄今為止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的唯一記錄。
  • 科學家在加拿大發現魚類與四足動物之間的過渡化石
    一個迷人的加拿大化石被描述為「魚類向四足動物過渡過程中缺失的進化環節」,它揭示了一個古老的魚類物種,手臂、手和手指的骨骼與我們相似,被鰭包裹著。這些冒險的小傢伙最終演變成四足動物或四足脊椎動物的整個家族,這個家族包括恐龍,爬行動物,鳥類,兩棲動物,鯨魚,海豚,海豹,海龜和哺乳動物-包括人類。離開水是歷史上最深刻和神秘的進化飛躍之一,除了需要開發一種呼吸乾氧的方法外,這些魚發現很難支撐它們的體重,也很難在陸地上移動。也就是說,直到其中一些魚類開始進化出基本的手臂。
  • 中國科學家最新研究「刻畫」印度板塊「漂移」史
    南古所 供圖中新網南京1月8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8日發布最新成果:該所研究團隊通過西藏南部白堊紀孢粉植物群的研究對比,較高解析度地「刻畫」了印度板塊在白堊紀與澳大利亞分離、向北漂移的詳細歷程。
  • 中國科學家發現五億年前的"四不像"動物化石
    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中國科學家在寒武紀地層裡發現到的這些麒麟蝦化石,填補了節肢動物起源過程中關鍵的缺失環節,將解開節肢動物起源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北京時間11月5日,《自然》雜誌發表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
  • 中國科學家在南亞發現美洲豹遠古祖先化石證據
    (動物復原圖:陳瑜/繪製)江左其杲 供圖中新網北京6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博士研究生江左其杲和其導師劉金毅研究員通過對南亞地區哈羅河流域早更新世化石點(古地磁測年距今約177萬-107萬年)貓科的系統描述和對比研究,發現其中主要化石材料可歸入岡巴佐格豹,這也是美洲豹演化支系在南亞地區首次發現化石證據。
  • 中國科學家發現「神奇靈武龍」
    中國科學家發現「神奇靈武龍」本報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徐星團隊的最新研究認為,來自中國中侏羅世早期即1.74億年前,生存著一種名為「神奇靈武龍」的梁龍類新屬種——這一發現挑戰了關於梁龍類恐龍和其他新蜥腳類恐龍的起源和擴散的傳統觀點
  • 遠古魚類是怎樣演化成四足動物的?
    但這些魚和其他絕大多數現生魚類一樣,都屬於輻鰭魚類,和四足動物沒有直接演化關係。演化成四足動物的魚屬於肉鰭魚類,早在4億多年前,它們和輻鰭魚類就已經分道揚鑣。  現存的、四足動物以外的肉鰭魚類只有兩個類群:空棘魚和肺魚。但是化石顯示,史前的肉鰭魚類曾經極為繁盛。那麼在眾多的肉鰭魚類中,到底哪一支才是我們的祖先呢?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 中國恐龍化石新研究挑戰東亞隔離假說
    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團隊的恐龍化石新研究認為,1.74億年前在中國生存著一種名為「神奇靈武龍」的梁龍類屬種,挑戰了梁龍類恐龍及其他新蜥腳類恐龍起源和擴散的傳統觀點。該研究成果24日在英國《自然·通訊》上發表。
  • 非洲肺魚能夠四足行走 四足動物最早起源
    原標題:非洲肺魚能夠四足行走 四足動物最早起源 非洲肺魚展示了簡單的行走行為非洲肺魚在受控的條件下展示行走行為它同樣表明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早期四足動物的化石足跡很可能是肺魚的祖先肉鰭魚留下的。有機生物和解剖學專家瑪麗娜-霍爾博士說:「在許多足跡裡,動物們的足跡是交替存在的,這表明它們一定是四足行走在一個固體基質上留下來的。我們已經發現從根本上不同形態的水棲動物且不是四肢的,能夠可能留下很相似的足跡。
  • 最新研究:中國白氏桃河獸與寮國兩種二齒獸類組成單系類群
    白氏桃河獸化石標本。(劉俊 供圖) 劉俊 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7月22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劉俊研究團隊對採自山西陽泉孫家溝組底部保存的、距今約2.54億年四足動物化石研究中發現二齒獸新類群,根據化石產地及發現者將其命名為白氏桃河獸。
  • 中國科學家首繪南極板塊巖石圈厚度圖
    中國科學家首繪南極板塊巖石圈厚度圖 2016-01-11 14:25:43 2016年01月11日 14:25 來源:北京晚報 參與互動    新華社電 在全球板塊構造理論的研究中
  • 中國發現魚石螈類化石
    這一重要發現代表了當前四足動物起源研究的最新進展,擴大了泥盆紀四足動物的古地理分布區域,將促使研究者重新審視四足動物起源、早期演化與擴散的已有假說,而且將亞洲地區四足動物的化石記錄提前了近一億年。從1929年瑞典和丹麥地質學家在冰天雪地的格陵蘭島東海岸首次發現魚石螈化石,到2000年美國古生物學家在賓夕法尼亞州旅遊勝地柯林頓縣發現厚頜螈,每一次這些早期四足動物的發現都引起國際學術界和公眾的廣泛興趣。    近年來考古的工作逐步表明中國是衍生出四足動物的肉鰭魚類的起源中心。然而,與四足動物起源問題關係最直接的泥盆紀四足動物化石在中國、在亞洲一直是個空白。
  • 人類演化史關鍵「拼圖」現身!
    ),首發於2020年11月14日,原文刊於《瞭望》新聞周刊2020年第46期,原標題為《人類演化關鍵拼圖現身青藏高原》。白石崖溶洞的發現,無疑為此拼上一塊關鍵拼圖。研究團隊骨幹成員張東菊教授表示,這是丹尼索瓦洞以外發現的首例丹尼索瓦人化石,白石崖溶洞也成為青藏高原目前已知最早的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研究結果不僅將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歷史由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還將丹尼索瓦人的空間分布首次從西伯利亞地區擴展至青藏高原,為丹尼索瓦人在東亞分布提供了化石證據。
  • 最新研究:百萬年前東亞洞穴鬣狗與非洲現生斑鬣狗或存在基因交流
    (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10月19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9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與中外同行合作,首次通過對東亞更新世(距今約9.9萬年-4.5萬年)斑鬣狗化石古蛋白序列的系統發育分析推測,約103萬年之前東亞的洞穴鬣狗與非洲北部的現生斑鬣狗之間可能存在基因交流。
  • 只知道侏羅紀的你,應該了解一下三疊紀,四足動物進化的特殊時期
    地球歷史的三疊紀(2.51億年到2.02億年前),是四足動物進化的一個特殊時期。在此期間,化石記錄中首次出現了若干脊椎動物類群,如滑體兩棲類、龜、有鱗目、鱷類、恐龍、鳥類和哺乳動物。在陸地動物中,獸孔類動物(哺乳動物的祖先)是主要受害者。二疊紀即將結束之際,板塊運動、造山運動、火山活動,以及海退,都讓大陸和海洋分布發生了重大變化。二疊紀滅絕與西伯利亞火山的大規模爆發事件有關,那次噴發發生在約2.5億年前二疊紀與三疊紀交替之際。生物危機發生之後,以前在生態系統中扮演次要角色的動物群體變得重要,並出現了新的動物群體。
  • 最早的四足動物,可能終生在水中生活
    最早的四足動物,可能終生在水中生活 2019-12-16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義大利發現最古老蜥腳類四足長頸食草恐龍
    義大利發現最古老蜥腳類四足長頸食草恐龍 原標題:   近日,義大利古生物學家克裡斯蒂亞諾·達爾索薩在距羅馬40公裡的普萊內斯蒂尼山的一處石牆中挖掘出3塊恐龍化石,這一發現驚動了拉齊奧和南埃特魯裡亞文物保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