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法人格」的困局──矽谷人想改變世界 先要改變自己!

2020-12-03 十輪網

自從金融海嘯之後,矽谷有如鳳凰浴火重生。過去十年裡,所有炙手可熱的新名詞──分享經濟、金融科技、無人駕駛車、太空科技、大數據或人工智慧,矽谷都是主要的推手。甚至於一時之間,矽谷人物成為被膜拜的明星偶像,矽谷故事頻頻搬上各大小屏幕 ,矽谷現象在全球發燒。

但在2017年一年之內,矽谷這塊閃閃發出金光的招牌受到前所未有的質疑,在耀眼的光芒之後,究竟是真金、還是啞銅?

一切質疑都針對著矽谷鮮明的「阿爾法人格」(Alpha personality)。

衝撞一定是好事嗎?

扎克伯格有句名言:「如果沒撞壞東西,就代表你跑得不夠快。」

彼得提爾(Peter Thiel)追求的是:獨佔市場。獨佔有利於創新,只有loser才會面臨競爭。

優步已離職的創辦人Travis Kalanick在全球各大城市開疆闢土,不惜單挑各地政府。他主張:要不照政府命令關門,要不堅持理念,戰鬥到底。

這些信念不止在他們的企業中貫徹,也在矽谷新創圈中口耳相傳,最後形塑了矽谷的文化:創新必須破壞,打破才能重來;創業不是為了上市,而是要改變世界。

這種阿爾法型的陽剛氣質表現出使命必達、不為規則所限、捨我其誰的氣勢。但如果世間一切規則都不受尊重,會產生什麼後果?

那些矽谷大哥的性別歧視

美國西海岸一向開放多條,無論種族、性取向、價值觀都引領潮流之先。然而在男女平權的實踐上,矽谷女性面臨的差別待遇跟美國其他地區沒有差異。反而還因為矽谷科技發達、男性怪胎多,當怪胎掌握過剩的金錢、權力、和影響力時,便對女性造成了不恰當的歧視或侵略行為。

例如優步的創辦人Travis Kalanick 一邊視法令規章為路障,一邊放任男性沙文主義坐大,成為公司文化。他的前女友透露公司高級主管在韓國出差時,在酒廊召喚陪伴女伴。一位女性工程師在離職後撰文詳述曾經受到部門主管明目張胆的性邀請,人力資源部門卻不採取任何措施,反而建議她轉調其他部門(這個故事即將拍成電影)。事情鬧開了之後,董事會展開調查,結果發現一共有215件性騷擾事件,20位員工因而被炒魷魚,最後董事會要求Kalanick辭去CEO職位。

彭博(Bloomberg)駐舊金山知名記者Emily Chang在2月出版的新書《大哥之邦》(Brotopia:Breaking Up the Boys』 Club of Silicon Valley),則描述矽谷裡盛行性派對,常以快樂丸助興,快速縮短人與人的距離,以超越世俗倫理的疆界。書中提到的一個派對,Elon Musk也是參加賓客之一。雖然他在推特上宣稱Emily的描述跟現場狀況不符,但是這次派對的主人,也是赫赫有名的創投家,Tesla以及SpaceX的董事Steve Jurveston,卻在11月份被迫離開以他為名的DFJ創投基金。 DFJ基金並以公開信向大眾道歉。

Jurveston離職的原因,並不是因為這次派對,而是他的複雜男女關係,但畢竟這還是兩廂情願。另外有兩位創投家更倚仗金錢勢力,對女性創企業進行實質的性騷擾。 Startup 500(臺灣國發基金曾投資美金1,500萬元)的Dave McClure公開承認曾對數字女性有不當行為,因而交出基金執行長職務。另一家創投基金Binary Capital的創辦人Justin Caldbeck在被迫認錯之後,剛募集資金完成的基金隨即宣布解散。

擋我路者一律出局

阿爾法型的男性氣概不止表現在對女性的態度,也造成「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有我無他行為。

在《從0到1》一書中鼓吹「創意型壟斷」的彼得提爾,是矽谷中極為少數公開支持川普競選總統的人士。 2007年一家雜誌Gawker首次披露彼得提爾原來是一位同性戀者,之後又陸續報導他反氣候變遷、反移民的立場。 2012年Gawker在網絡上註銷摔角選手Hulk Hogan的性愛視頻,雙方發生訴訟,2016年彼得提爾提供1,000萬美元資金,資助Hulk Hogan打官司,結果成功勝訴,Gawker被罰1億4千萬元巨款,隨後聲明破產。以提爾財星500富的身家,要對付區區小媒體自然易如反掌,最近甚至傳出他還準備買下已破產的Gawker。

New American是谷歌及其董事長Eric Schmidt 一向支持的公共政策智庫,Eric Schmidt捐了許多錢,並且擔任其董事長。 2017年歐盟向谷歌開鍘,祭出27億美金反壟斷的巨額罰單。判決傳出,New America的一組研究人員撰文迎合,認為處罰谷歌以遏止其壟斷行為確有必要。結果這組人員全部被迫離職,媒體界因而譁然,認定Eric Sc??hmidt 是幕後的黑手,因為不滿對研究人員發布穀歌不利的言論,而採取殺雞儆猴的手段。

失控的創新

連矽谷一向號稱可以「改變世界」的創新,也有人開始提出國王究竟是否穿了新衣的質問。蘋果計算機的兩大股東,紐約的Jana Partners和加州教師退休基金2018年1月份向蘋果發出了「一封公開信」 https://thinkdifferentlyaboutkids.com/),指出統計數字顯示美國青少年每天平均在手機上花費4.5小時,其中50%自認使用手機成癮,難以自拔。因此該公開信呼籲蘋果公司無法推卸責任,應該即時採取各種措施,例如:成立專家委員會、進行深入研究、增加家長對子女手機的控制,並且定期提出改善報告等。

比爾蓋茨也對蘋果公司有意見。蘋果公司以手機內容無法解密為由,拒絕配合美國聯邦政府,為重大槍擊案嫌疑犯的手機解碼。比爾蓋茨則認為科技公司固然需要保障客戶數據安全以及個人隱私,但在特殊情況下針對特定對象,配合政府也是無可逃避的公民責任。

說到公司的公民責任,臉書更是這兩年一場政治風暴的主角。 2月16日,被賦予調查「通俄門」的特別檢察官穆勒起訴13名俄國人士及3個組織,舉證他們利用各種社區媒體,挑撥美國保守與自由兩陣營支持者,2016年選舉前企圖影響大選結果,大選後繼續煽動美國人們間的對立、仇恨、矛盾,而他們所使用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臉書。

其實在選舉前,臉書的媒體責任就被廣泛地提出討論。當時臉書的官方立場是,他們只是技術平臺,不負責內容的真偽,甚至於為了保障言論自由,更不能扮演言論警察的角色。現在有了證據確鑿的犯罪實例,證明社區媒體已經成為了傳播不實新聞或仇恨言論的最佳渠道。臉書的算法越精準,越是有效的幫兇。

還有更多人批評臉書為了增加廣告收入,大量投放廣告,或是用各種技巧,增加用戶上網時間,造成一代的青少年(其實也包括不少成人)流連忘返,失落在言不及義、支離破碎的社區媒體裡。

科技為人類帶來的究竟是福是禍,這不是一個新課題。矽谷既然站在科技前沿,本來應該多擔當一些領航者的角色,然而在矽谷近來鮮明的阿爾法性格下,人人高舉「改變世界」的大旗,義無反顧地四處衝撞,加以資本主義的推波助瀾,更是如虎添翼。

矽谷人該如何改變自己?

矽谷人真心想要改變世界嗎?如果是,套句老話:想要改變世界,首先應當改變自己。

首先當然是淡化阿爾法性格。這世界既需要陽剛的競爭,也需要陰柔的合作,既需要決斷,也必須妥協。而在工作場合裡,男性與女性本來是最佳搭檔,男女不平權,女性若不能充分發揮,並且得到平等的待遇,其實是浪費了地球上一半珍貴的資源。

其次,科技不能脫離人性。人性善良光明的一面,科技可以為之發揚顯現,但人性醜惡陰暗的一面,科技需要發揮遏止的作用。然而這兩者並不對稱,科技為人類帶來的福祉需要時間累積,卻可能在頃刻之間造成無可挽回的災難。矽谷的科技創新全球領先,更必須對這種不對稱性具有戒慎恐懼的危機感。

最後,「改變世界」的初心,常在實踐過程中,因為引進各種資源、人才,各有各的追求,結果組織越龐大,最大公約數越小,長期的願景成為短期的KPI,難免跟原來的初心距離越來越遙遠。

好在矽谷文化的特色之一是年輕,可塑性強,有自省力,也能自我改造(reinventing itself)。例如臉書創辦人扎克伯格個人在2018年裡的新年新願便是:處理臉書內部的重要問題,不再不斷向用戶餵食各種內容,而是開始關注如何幫用戶創建有意義的社會關係。果然新年沒過兩星期,扎克伯格宣布臉書改變算法,臉書用戶看到的新聞減少,相對更容易看到朋友的貼文,也因此在臉書網站上停留時間縮短。消息傳出,臉書的股票價格也隨之應聲下跌。

不過,臉書的新願景不是「賦予人們力量,攜手打造社區,拉近世界距離」 嗎?扎克伯格這次改版,可以視為他對此願景的再次宣示。只有這樣不惜犧牲(股價)、誠懇的改變自己,才有機會啟動改變世界的契機。

2018年,希望看到矽谷更多的公司受扎克伯格的啟發,慎重思考公司的公民責任。

相關焦點

  • 阿爾法人格的困局
    顧名思義,阿爾法人格就是那些喜歡爭第一的人,相對性格隨和的β(貝塔)型人格,阿爾法人格往往性格外向、爭強好勝、脾氣暴躁,做事幹練利索。阿爾法人格的積極面生活中,阿爾法人格隨處可見,尤其是一些大型機構身居高位的CEO多是這類人格,蘋果手機的創始人賈伯斯就具有典型的阿爾法人格。賈伯斯生前領導蘋果公司時極為強勢,說一不二。
  • 什麼是「阿爾法人格」?
    你是這樣的人嗎?有調查顯示,有這樣「阿爾法人格」的人更容易當領導。你覺得呢?從字面就可以看出,阿爾法人格的人就是那些樂於當老大、喜歡自己說了算的人。大多數人要做重要決定的時候都會覺得壓力很大;而對阿爾法人格的人來說,如果重大的決策落入旁人之手,那他們才會有壓力呢。 在他們看來,做個主事兒的人是如此令人興奮的事情,所以他們很願意承擔起多數人都會覺得過於沉重的擔子。
  • 要改變世界,不要被世界改變
    我熱愛網路,以及網路背後代表的自由主義,因此我很喜歡這些改變。但我不只想擁抱這些改變,還想去影響這些改變。第一個衝動是搬去矽谷,嘗試著在震心找到可以發揮長才的地方。但仔細想想,那裡人才濟濟,哪差一個 Jamie Lin。我去頂多是錦上添花,不要幫倒忙就不錯了。
  • 多數人被世界改變,少數人則改變世界
    有些人吐槽這部電影的理由是,電影太不現實了,人變成鴿子,這根本不符合物質守恆定律啊!電影情節也設置的非常不現實,現實裡也不可能有沃爾特(湯姆·赫蘭德配)這樣的人,真有的話遇到這樣的事也早死了。這樣想的人可能是因為《變身特工》製作的太逼真了,使其忘記了它是一部動畫電影。
  • 心理學:改變自己是「神」,想要改變別人,那是「神經病」
    每個人都有遇到困境的時候,環境就在那裡,你要做的只能是改變自己,而很多人多數情況下,想改變的是別人,不是自己。 就像許多人到了心理諮詢室中,許多來訪者會說: 老師,你看怎麼能幫我改變我的孩子? 怎麼能幫我改變我那個不爭氣的老公?
  • 認識自己,感知世界,改變生活
    這是一個古老的哲思之問,也是我們每個人一生都要追尋和回答的問題。我是誰?是在回答「我」,是在回答自己的「心」是怎樣的。回答這個問題的必要性:有心才有萬物——清楚自己的心是怎樣的,才能給予我們每天接觸的事物作下帶有「我」色彩的注釋,才能個性化地獨立地感知這個世界。如果不能獨立地感知這個世界,人活著與行屍走肉無異。
  • 你改變不了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
    你改變不了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裡,我們衝動過,焦慮過,不安過,但是在職場打滾,行走於社會中,你就要有能抵擋一切的勇氣,很多事情不你,你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有時候人的脆弱可以不堪一擊,但是同樣,堅強起來,可能連你自己都害怕。
  • 高房價的解藥:信息世界的洪流,會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嗎?
    你是否也曾想過,隨著信息以及技術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會改變,更甚至影響城市生態的改變?進而影響房價?最近看到了一條關於美國矽谷房價下跌的新聞,而恰恰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疫情的衝擊使得美國矽谷很多科技巨頭,徹底把自己辦公線上化了。導致的結果就是大量員工開始考慮搬離矽谷。
  • 矽谷為何以「叛逆」為榮?為什麼沒有叛逆八人幫就沒有矽谷的輝煌
    矽谷,這個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著名小鎮,隨著計算機技術與電子工業的發展,已經成為了全世界的科技中心,矽谷裡的這些公司,讓整個世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那麼,你知道矽谷是如何發展出來的嗎?1、科學家追星也瘋狂成立仙童半導體公司的八個人也被矽谷的後來者視為矽谷的精神象徵,他們所代表的「叛逆」精神支撐著矽谷走到今天。叛逆?沒錯,這八個人最初擁有一個代稱,那就是「叛逆八人幫」,他們最初都是受到「電晶體之父」肖克利的邀請來到的矽谷,只為了追隨這位改變世界的科學家。
  • 內向不愛說話,要怎麼改變自己?
    ① 從心態開始一開始的時候微小憩就有提到各位小夥伴不要隨意給自己或者別人貼標籤,性格並沒有好與壞之分,我們的性格雖然內向,但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存在,並不是一無是處。想要改變必須要認同這一點。從身邊熟悉的人兩三個人開始練習,多跟他們溝通,先去跟他們聊他們喜歡的話題,這就要求我們需要不斷地積累自己的知識體量,這一步是必不可少了。從跟熟悉的人溝通中,自己變自己以前的溝通方式,多把自己的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相信熟悉的人也願意成為你的聽眾。慢慢地你就會發現跟人溝通的一些小技巧,到時候就可能對不同的人群使用。
  • 動機性推理:為什麼我們很難去改變自己的想法?
    然而,面對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也必然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觀點。在遇到矛盾與分歧的時候,為什麼我們總是傾向於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別人就永遠是錯的呢?為什麼我們很難去改變自己固有的想法呢?如果你採用了動機性推理方式,哪怕是在既定的事實面前,你可能也不會改變你的觀點或看法。《當預言失敗時》(When Prophecy Fails)這本書的作者利昂·費斯汀格(Leon Festinger )就曾在其書中寫道,「有信念的人是很難去做出改變的。」
  • 改變世界的人
    就在發布會前,一通或是幾通來自斯德哥爾摩的電話會在瞬間改變一個或幾個人的命運;會場裡,記者們耐心等待。作為近幾年來唯一一個總要從海外飛赴現場進行報導和採訪的中國記者,我把這種候鳥一樣的全球旅行視作理所當然。倫敦、馬賽、香港,在過去三年裡,我曾分別從三個不同的城市前往斯德哥爾摩,也隱然有一種作為空中飛人和世界公民的自豪感。這一切都在2020年被改變。
  • 改變世界前,馬斯克先要宣告「叢林法則」
    如今,特斯拉的出現,也同樣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 如果你沒聽說過埃隆·馬斯克,那你一定聽說過漫威的鋼鐵俠,馬斯克本人正是鋼鐵俠這一角色的原型。在汽車圈,人們將他與特斯拉化作等號。在太空探索領域,他又是要實現外星移民的實幹家。他的身上有著許多符號,對於馬斯克而言,如果改變世界是他的世界觀,那麼「叢林法則」就一定是他的方法論。
  • 讓你信心百倍的秘密:改變自己,滿足自己
    這句簡單的話裡包含著一個真理,即我們並不是受害者,而是可以創造生活和世界的創造者之一。或如另一位偉人所言:"你並非自己所認為的那種人,但是,只要你想成為怎樣的人,你就會成為怎樣的人。" 02 綿羊般的順從思維 勇敢的反義詞不是懦弱,而是順從。這個道理只有在歷經滄桑之後才會明白。
  • 人生最大的秘密是吸引力法則,改變現在的想法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4、想改變人生,我們就必須在某個時刻決定自己要與快樂為伴,而不是繼續受苦。唯一的辦法就是尋找一切可以令自己感恩的事物,無論是什麼。5、把精力投注於那些讓你感到快樂的想法,你就會變得快樂,並且你生命裡的點點滴滴也會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6、同類相吸。
  • 如何運用「目的論」改變對方的行為?
    而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只需要依據方法,便可從第一序改變進入到第二序改變,從而突破困局。本篇文章,就「如何幫助他人做出改變」,為公司領導、教育者、父母以及所有想要改變他人的人,提供一些具體的方法。2、為什麼大部分人都很難做出改變?
  • 改變自己一句話(適合每個人)
    改變自己是自救  我們要善於通過別人來審視自己的不足與淺見。  汲取別人的能量,更好的完善自己,  修正自己,點燃心中的那盞燈,  照亮到了每一個角落,  每個人都是一束光,  才能更好的點亮這個世界與未來。  生活境界,就是活出自己的樣子。
  • 心理學:性格孤僻的人,沒必要討好別人,持續做這幾件事改變自己
    如何改變孤僻的性格性格孤僻雖然不是心理缺陷,而且有著自己的天然優勢,但我們還是要儘量去改變它,因為孤僻的性格會讓我們特別孤獨,體會不到與人相處的樂趣。改變自己孤僻的性格,並不是說要討好別人,你只需要持續做這幾件事就好。
  • 《了凡四訓》:想改變命運,先從這六點做起!
    這本書是了凡先生教導子孫的一部家訓,講的是如果改變命運,以及改變命運的方法、事例。改變命運之前,要先改過,那最先要改的是哪些過錯呢?書中列舉了以下六條;一,苛刻。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三,不肯助人。矜惜名節,常不能捨己救人。不能將仁愛之心推己及人,對人刻薄寡恩,愛惜自己的名節,還不願意幫助別人,不懂得培福,這個過失也要改。常言說:「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你不願意幫助別人,在你遇到危難的時候,別人怎麼會願意幫助你呢?何況幫助別人也不一定就非要損害自己,有很多兩全其美的辦法。
  • 是時候改變你看世界的角度了
    萬維綱在《萬萬沒想到》這本書中提到了一個讀書方法——「強力研讀法」,其方式是一本書讀兩遍,一遍通讀,一遍重點精讀,在第二遍精讀時要進行記筆記、分析、連接、拓展、輸出等思維活動,這樣才能真正學會書中的內容,這種方法有效,但絕不輕鬆。如果你認為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完整讀完一本學習類的書,那是因為你還沒讀第二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