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在北京有一位19歲的姑娘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因為她為了響應國家「上山下鄉」以及「大辦農業,大辦糧食」的號召,毅然選擇放棄了高考,選擇下鄉插隊。這位年輕的姑娘名叫侯雋,而她當時也因為高尚的思想覺悟和吃苦精神被視為了知青模範和勞動榜樣。那麼,如今58年過去了,這位19歲的女知青候雋放棄高考,主動下鄉插隊,她現狀怎麼樣了?
在放棄高考以後,侯雋就來到了天津寶坻縣竇家橋村插隊,並且很快就在這裡安家落戶。雖然孤身一人漂泊他鄉舉目無親,不過侯雋還是很快就和村裡的人打成了一片,還和當地農民一同研究起了農業科學知識,共同探索糧食增產的方法。除此之外侯雋還在村裡宣傳起了社會主義道德新風尚,而由於她出色的表現和工作成績,她還順利入了黨。
之後侯雋還受到了媒體的關注,而在她的事跡得到報導以後,連國家領導人都對她予以了肯定。在一些知青因為吃不了苦而打退堂鼓的時候,侯雋卻一直堅守在「科學種糧,多打糧食」的道路上,而她也很快帶領村民們做出了成績,還因此順利當上了村裡的黨支部書記。之後侯雋更是一心帶領人民致富,她不僅帶著村民們大搞農田基本建設,並且設法推廣科學技術以及農業機械化,由此給竇家橋村的農業生產帶來了新的活力。
在1974年的時候,我國大部分地區都遭遇了連續大旱,不過竇家橋村的村民卻依舊在侯雋的帶領下實現了糧食豐收,其糧田畝產達到了500公斤以上,向國家繳量更是超過了20萬公斤。由此可見,侯雋的能力是非常強的,而這個村支書,她一幹就是九年。直到1980年,侯雋開始擔任寶坻縣人大副主任,又於1991年當上了寶坻縣的副縣長。2001年時,57歲的侯雋出任了寶坻縣的政協主席,之後寶坻撤縣設區,她依舊擔任寶坻區的政協主席,一直到2007年5月退休。可以說這個一直都堅守為人民服務的「女知青」,她完全實現了自己的價值,而她也足夠受到百姓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