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首次用太空雷射雷達追蹤地球上的大規模海洋動物遷徙

2020-12-05 RFID世界網

  目前,隨著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為雷射雷達的應用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也促成了其一系列的變革與發展。其實,雷射雷達的歷史雖然只有短短的60年,但多年以來,雷射雷達技術一直應用於軍事、航空航天、氣象等各行各業中,比如地圖繪製、測距、環境監測、自動駕駛、制導、農業等領域。


雷射雷達探測霧霾在,資料圖

  環境監測雷射雷達,雖然只是雷射雷達應用領域下面一個不大的分支,但是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關注,它的研發與應用也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舉個例子,現如今的歐洲可以做出精確的沙塵、火山灰和城市霧霾的準確報導,這大部分都得益於整個歐洲的環境雷射雷達探測網絡。


CALIPSO衛星,資料圖

  基於使用平臺,環境監測類雷射雷達可分為地基、機載、船載和星載這幾種。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美國的CALIPSO星載雷射雷達平臺。它能夠提供全球的氣溶膠、雲層的時空分布特性,為研究沙塵輸運、火山灰傳輸、捲雲和混合相雲特性提供了寶貴的數據支持。


CALIPSO的霧霾探測結果,資料圖

  無論是何種雷射雷達,它們的基本組成是共通的,都由發射、接收、採集和處理四部分組成。其中,發射部分由雷射器、擴束鏡組成,部分對光束帶寬、中心波長和偏振純度有要求的儀器還會相應的增加種子注入模塊,鎖頻控制模塊和起偏器。

  而在接收部分,一般根據探測需求採用不同尺寸、結構的望遠鏡,經過相應的光學處理單元最後被光電轉換器件探測轉換成電信號,最終被高採樣率的採集卡採集存儲。

  近來,美國宇航局(NASA)和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CNES)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是首次利用太空雷射追蹤大規模海洋動物遷徙的一次全球性研究,這項研究每天進行兩次。利用2006年發射的「雲-氣溶膠雷射雷達與紅外探路者衛星觀測」(CALIPSO)衛星,這項歷時10年的空前研究可能會提供有關地球氣候的新見解。


資料圖

  簡單地說,在晚上,一些海洋動物會上升到海洋表面附近,以微小的浮遊生物為食。而在日出之前,這些動物會潛入海洋深處,躲在黑暗水域中。這項巨大的遷移活動在許多領域都具有重要意義,比如幫助我們了解地球碳循環及其如何影響氣候模型。因此,NASA和CNES從2008年至2017年使用CALIPSO光探測與測距雷射雷達(LIDAR)對這些現象進行探測和研究。

  研究負責人、俄勒岡州立大學科瓦利斯分校的高級研究員Mike Behrenfeld教授表示說:「來自太空的雷射雷達允許我們做的是每16天在全球範圍內對這些遷徙的動物進行一次採樣,持續長達十年。我們從未有過如此廣泛的全球報導,那些無法讓我們研究這些動物的行為,分布和數量。」

1

相關焦點

  • 科學家使用太空雷射雷達追蹤地球上最大規模的的海洋動物遷徙
    美國宇航局(NASA)和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CNES)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是首次利用太空雷射追蹤大規模海洋動物遷徙的一次全球性研究
  • NASA利用多束雷射雷達高度計測量冰層高程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機載試驗多束雷射雷達高度計(MABEL)的最新成果表明,光子計數技術將有助於研究人員追蹤地球冰凍區的融化或生長。2012年4月,一架高空飛機飛過冰封的北冰洋和被積雪覆蓋的格陵蘭島,開始了首個使用最新雷射技術從太空測量地球高程的極地試驗。MABEL是一種機載試驗臺測試儀器,用來模擬2017年NASA計劃發射的冰、雲和陸地高程衛星(ICESat-2)。
  • 圖集:動物對地球的敬意 史詩般的動物遷徙
    你知道有些動物為了食物竟然會爬行環繞地球,而有些動物為了躲避嚴寒,甚至可以飛越所有的海洋嗎?這是動物對地球的敬意。  你知道動物為什麼要遷徙嗎?你知道有些動物為了食物竟然會爬行環繞地球,而有些動物為了躲避嚴寒尋找一個溫暖的環境,甚至可以飛越所有的海洋嗎?在科學家的眼中,史詩般的動物遷徙充滿了對地球的敬意。
  • NASA的OSIRIS-REx飛船在Bennu小行星上成功著陸
    構想中NASA的OSIRIS-REx飛船在Bennu小行星收集樣本Credit: NASA/Goddard/University of Arizona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的飛船史上首次成功地在一顆名為「Bennu」的小行星上短暫著陸,並採集了其表面的一些巖石和灰塵
  • 研究人員用雷射雷達定位入侵魚類 保護自有珍稀品種
    根據最新的研究,利用一款裝載在飛機上的儀器,可以趁非本地魚類來到淺水區產卵的短短幾周內,提供更快的方式來定位和捕捉它們。從飛機上「掃描」黃石湖,搜索入侵的湖鱒魚該儀器使用基於光成像技術的雷射雷達(LiDAR),可以幫助湖泊管理人員以較低的成本在大範圍的區域內捕撈入侵魚類,從而更有效地利用每年花費在湖鱒魚控制上的約200萬美元經費。
  • 雷射雷達成探測海洋更深處的「眼睛」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8月4日電 (實習記者盧子建)日前,美國畢格羅海洋科學實驗室與歐道明大學共同在《應用光學》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他們用雷射雷達來探測藻類和測量相關指標,能探測的海洋深度最高可達衛星遙感測量的3倍。
  • 青島畫海底地形圖 用上神器機載雷射雷達(圖)
    在這次號稱史上最大規模測繪中,機載雷射雷達、船載三維雷射掃描等全世界最先進的測繪技術手段紛紛派上用場,幾百平方公里海域和灘涂短短一上午就測出最精確的數據。    改變沿海測繪局面    據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我市此前曾多次進行過一些海岸線測繪工程,但大多是局部、間斷、參照標準不統一的,這樣就影響了地圖測繪的精確度。
  • 紅外與雷射工程 第2期:小型高光譜圖譜儀與雷射雷達及其海洋應用
    小型高光譜圖譜儀與雷射雷達及其海洋應用何賽靈浙江大學文章摘要海洋是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一環,但人類對海洋資源的勘探和開採容易對其造成嚴重破壞,如油氣開採過程造成的大面積溢油、汙染和赤潮爆發等。高光譜成像技術可以同時獲取圖像信息與高分辨光譜信息,在海洋原位探測上具有重大應用。文中綜述了在小型高光譜圖譜儀與雷射雷達及其在海洋應用上的部分近期工作。小型高光譜圖譜儀結合螢光技術,實現了溢油種類的分類和油膜厚度的估計。多模式高光譜海洋原位探測系統可以工作於普通反射或透射成像、望遠成像、顯微成像三種模式,實現了海洋不同藻類及魚類傳染病載體孢囊的高光譜探測。
  • 從太空看地球,美得窒息了
    太多影視劇的開頭,都會選擇從地球視角延展到外太空。但你曾俯瞰過地球嗎?由上至下,看清地球上的每一條紋理。》採用上帝視角,地球首次成為被「監視」的客體,所有的地貌都盡收眼底,描繪出一個更完整、更宏大的星球。
  • 國際最新研究:雷射測距新成果可實現白天追蹤太空垃圾
    中新網北京8月5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項物理學研究的成果論文稱,太空垃圾雷射測距可以用來跟蹤太空垃圾、防止發生碰撞,奧地利科研人員的最新研究結果極大增加了太空垃圾雷射測距技術的使用時長——從一天中幾小時延長至大部分時間,這意味著太空垃圾雷射測距現在能在白晝進行了。
  • 浙大團隊成功研製國內首臺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
    「在一次與國際同行的交流中,我們發現雷射雷達不僅可以向天上探測,也可以對廣闊的海洋進行觀測。」劉東直言,儘管當前海洋雷射雷達在國內技術積累相對較弱,但國際上已證明了其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學、漁業、島礁地形等領域的巨大潛力。也是從這個時候起,團隊萌發出了雷射雷達的「海洋夢」,希望能夠抓住這次拓展技術應用領域、踐行海洋強國國家戰略的機遇。從大氣到海洋,這個嘗試並不容易。
  • 毅力號火星車將首次在火星上使用穿透地表的雷達,一探火星地下的地質奧秘
    但這個六輪機器人將不會只限於搜尋火星表面:毅力號將利用一個名為RIMFAX的探地雷達,探視火星地表之下深處的奧秘。相比從太空中對火星進行研究的火星軌道飛行器上的類似儀器,RIMFAX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將是火星表面上第一個穿透地表的雷達,聚焦於毅力號將要探索的特定區域,為科學家提供比太空中的雷達能獲取的解析度更高的數據。
  • 廉價化雷射雷達的希望:MEMS雷射雷達 vs 固態雷射雷達 | 雷射雷達...
    雷射雷達遲遲沒有在汽車領域大規模應用,原因顯然是幾萬美元的價格太貴了,可能比車還貴。很多人選擇鑽研深度學習和圖像識別來取消雷射雷達,也有人選擇雷射雷達的廉價化。目前雷射雷達價格高的原因包括了需求量少,組裝和調試成本高。Velodyne公司此前的機械旋轉式產品在車用雷射雷達領域佔據統治地位,後續推出混合固態的產品,成本有所降低,正在逐步研發純固態雷射雷達。Velodyne LiDAR獲得百度與福特1.5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到2020年左右成本降至500美金。
  • 大興安嶺林區首次利用無人機從空中拍攝到野生動物種群活動
    畫面中的小白點,就是熱成像出現的野生鹿科動物。  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架設近千臺遠紅外相機,用以監測野生動物遷徙與種群數量變化,這種守株待兔式的傳統監測方法近日被打破,科研團隊應用無人機遠紅外熱成像系統首次從空中採集到野生動物種群活動畫面。  1月13日一大早,記者跟隨汗馬保護區管理局有限公司科研監測科翟鵬輝博士科研團隊,從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心站出發,挺進核心區。
  • 我國首套極區中低層大氣雷射雷達探測系統通過驗收
    、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合作研發的我國首套極區中低層大氣雷射雷達探測系統,通過技術暨業務試運行驗收。該系統與目前正在研發的鈉螢光都卜勒雷射雷達系統相結合,首次在南極地區利用雷射雷達系統實現極區大氣準全高程地基同步觀測,為海洋環境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資料,為我國開展極區大氣前沿科學問題研究提供了關鍵技術與裝備。
  • 人類首次在白天對空間碎片進行雷射檢測
    地球上的雷射用於測量上方高處的空間碎片的位置,提供有關如何避免空間碰撞的重要信息。迄今為止,該技術一直存在致命缺陷。OGS是泰德天文臺的一部分,它位於特內裡費島火山島上海拔2400 m,用於開發空間以及空間碎片和近地天體測量和量子通信實驗的光通信系統。一段時間以來,雷射只能用於在幾小時的黃昏期間測量太空碎片的距離,此時地球上的「雷射測距」站處於黑暗中,但高空的碎片仍在沐浴在太陽的最後一縷光線中。就像在夜晚人們能清晰看到月亮一樣,從黑暗的有利位置反射太陽光時,更容易發現太空碎片。
  • iPhone12雷射雷達掃描儀有什麼用 雷射雷達怎麼用
    iPhone12雷射雷達掃描儀有什麼用 雷射雷達怎麼用 蘋果iPhone12今年在高端型號iPhone12Pro
  • 雷射雷達有輻射嗎_雷射雷達有什麼用
    打開APP 雷射雷達有輻射嗎_雷射雷達有什麼用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4-07 11:40:27 雷射(laser),其實是英文「受激輻射的光放大」的簡稱,被稱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和「奇異的雷射」。雷射的用途極其廣泛,有用於舞臺裝飾的雷射燈,課堂演示用的雷射投影儀和指示用的雷射筆,袪除眼袋和矯正近視的雷射手術刀,生活或工作中使用頻繁的雷射唱片、雷射列印和雷射照排,還有新型雷射投影電視等等。   可以發現,雷射在日常生活中早已無處不在。
  • 浙大團隊成功研製國內首臺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
    「我們最開始沒有直接將技術難度最大的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技術應用於海洋,而是遵循技術發展規律先研製了一套海洋彈性雷射雷達」。經過多次海試實驗,其可靠性得到了驗證。然而,團隊發現這種雷射雷達限制很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探測精度較低。在大氣領域,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就是採用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技術,那麼在海洋中可不可以採用這種方案呢?
  • NASA全球生態系統動力學研究雷射雷達的雷射發射器研究進展
    全球生態系統動力學研究(GEDI)雷射雷達,使用雷射脈衝3D測繪地球森林的裝置系統,旨在測定地球上所有森林包含的碳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