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光機所啁啾調幅外差探測雷射關聯成像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研究了背景光、光源的調製深度和調製時長對啁啾調幅外差探測雷射關聯成像質量的影響,通過實驗證明了-30dB輻照信噪比的條件下,啁啾調幅外差探測雷射關聯成像系統仍可取得高質量圖像。此外,高的調製深度和長的調製時長均對外差關聯成像質量有益。
-
上海光機所啁啾調幅外差探測雷射關聯成像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研究了背景光、光源的調製深度和調製時長對啁啾調幅外差探測雷射關聯成像質量的影響,通過實驗證明了-30dB輻照信噪比的條件下,啁啾調幅外差探測雷射關聯成像系統仍可取得高質量圖像。此外,高的調製深度和長的調製時長均對外差關聯成像質量有益。
-
iPhone13系列曝光,120hz LTPO屏技術,雷射雷達成標配
或許是對第一代5GiPhone不夠自信,蘋果並未在iPhone12上適配高刷設計,iPhone12pro加入了雷射雷達鏡頭,但這項配置感知度並不大,大家希望蘋果手機可以和安卓一樣加入90hz或者120hz屏!
-
保護海洋利器:機載藍綠雷射海洋探測和傳輸系統—新聞—科學網
5月19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究員陳衛標作為第一完成人的《機載藍綠雷射海洋探測和傳輸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
-
雷射聲納探測技術研究
雷射聲納技術是應用空中平臺垂直發射的光波傳輸到空氣和水的交接面上,進而測量水表面的振動速度,從而可以獲取水下聲場振動頻率的方法。由於水表面的振動會導致雷射傳輸路徑產生差異,進而會使雷射光束傳輸的長度發生改變變為都卜勒頻移。在進行雷射聲納技術時,需要獲取水表面的法向分量,進而可以進一步獲取水下聲場的具體信息,實現水下水利工程的雷射聲納探測。
-
深海探測:探索海洋深處的奧秘
來源:人民日報伴隨深海探測技術的發展,人類深入認識深海的時代正在來臨。500年前達·文西設計潛水服、150年前凡爾納寫《海底兩萬裡》,當時的科學幻想如今正在成為現實。 從科學角度看,探索深海能夠幫助人類深入了解海洋的奧秘、地球的奧秘。
-
海洋有多深?海洋深處又存在著什麼?
海洋擁有大約13.4億立方千米的水,約佔地球水資源供應的97%。在海洋中,孕育出了最早的地球生命。數十億年來,海洋一直都是生命的樂園。那麼,海洋有多深呢?海洋的深處又存在著什麼呢?在地球上的五大海洋中,太平洋不僅是最大的那個,而且還是最深那個,其平均深度可達3970米。第二深的海洋為印度洋,深度約為3741米。
-
NASA首次用太空雷射雷達追蹤地球上的大規模海洋動物遷徙
雷射雷達探測霧霾在,資料圖 環境監測雷射雷達,雖然只是雷射雷達應用領域下面一個不大的分支,但是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關注,它的研發與應用也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舉個例子,現如今的歐洲可以做出精確的沙塵、火山灰和城市霧霾的準確報導,這大部分都得益於整個歐洲的環境雷射雷達探測網絡。
-
沒有臉的奇怪生物,來自海洋深處,科學家也毫無頭緒!
人類自認為已經徵服了地球,翻越了高山,飛上了天空,下潛到海底,其實我們對於地球的了解還是少之又少,尤其是海洋。海洋佔據了地球的70%,而我們對海洋的了解僅僅只有5%而已,還有95%的面積是人類從來沒有到達過的海域。在這些海洋的深處究竟存在怎樣的生物,海底環境又是怎樣的?沒有人知道。
-
【大學】量子雷射雷達:俯瞰全球中高層大氣的「眼睛」
量子雷射雷達:俯瞰全球中高層大氣的「眼睛」主講嘉賓:武漢大學校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竇賢康我們在地表面看到很多海洋,波濤洶湧。我們也看到對流層大氣裡有雲、雨、風,五彩繽紛,冬天有雪,到熱帶地區有很多暴雨。在對流層10公裡以上,還是有很多的大氣,這就是我們經常講的中高層大氣。這個大氣不是一個靜態的,也有溫度、密度和風場的變化,所以它被形象地比喻為神秘的、高空的海洋。
-
漫談自動駕駛雷射雷達和新型探測技術
這裡所謂的「雷達」(Radar)一般是指利用電磁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設備,全稱是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無線電探測和測距,很多人也叫它「無線電定位」。不過,接下來我們要介紹的並不知道我們熟悉的這個「雷達」概念,而是利用光來進行探測和定位的手段——「雷射雷達」。什麼是雷射雷達?
-
科學家使用太空雷射雷達追蹤地球上最大規模的的海洋動物遷徙
美國宇航局(NASA)和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CNES)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是首次利用太空雷射追蹤大規模海洋動物遷徙的一次全球性研究
-
海洋深處的罪惡 電影《海洋深處》觀感
電影《海洋深處》,就把人類的這種貪婪演繹得淋漓盡致,這部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所以也就更具有說服力。19世紀的1820年,捕殺鯨魚會獲得豐厚的暴利,於是惹得貪婪的人們蜂擁而至,爭相捕獵。可見弱肉強食一直是自然界亙古不變的法則,自從人類統治了地球,便以王者自居,人類不僅霸佔了陸地,而且貪婪的觸角也伸向了海洋,就像鯨魚這種身形無比龐大的海洋生物,也未能倖免。於是,就有了這部影片所描述的大海深處驚心動魄的捕鯨故事。
-
奮鬥者號坐底海洋深處
中國人首次在世界的最深處留下了自己的印記,在成功的背後,蘊含著的是中國船舶工程團隊、海洋科研工作者半個世紀的辛勞與汗水,這也是一段從追趕到超越的風雨荊棘路。 蹣跚前行——從無到有的突破 受限於科技水平,人類在20世紀30年代才正式展開對深海的探索。
-
海洋有多深?海洋最深處隱藏著什麼?
地球是一顆美麗的藍色星球,其中70%的表面被海洋覆蓋。早在500多年前,探險家們就已經開始製作航海圖來顯示海洋的寬度,但要計算海洋深度就要困難得多了。現在發現的海底最深處高級動物是來自馬裡亞納海溝的獅子魚(Pseudoliparis swirei),這些魚生活在超過8000米的海域。
-
海洋有多深?海洋最深處隱藏著什麼?
現在發現的海底最深處高級動物是來自馬裡亞納海溝的獅子魚(Pseudoliparis swirei),這些魚生活在超過8000米的海域。圖為:最深處的生命海洋最深處的生命這些板塊在移動有一個有力的證據之一,就是夏威夷-皇帝海山鏈,熔巖從地球深處湧而出,但是由於板塊運動,它在不同的地方形成山脈。與之相反的是火星的奧林帕斯山,因為火星是單一板塊,所以火山噴發會形成奧林帕斯山這樣的太陽系最高行星山脈,所有熔巖都積累到一起了。
-
我國首套極區中低層大氣雷射雷達探測系統通過驗收
、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合作研發的我國首套極區中低層大氣雷射雷達探測系統,通過技術暨業務試運行驗收。該系統與目前正在研發的鈉螢光都卜勒雷射雷達系統相結合,首次在南極地區利用雷射雷達系統實現極區大氣準全高程地基同步觀測,為海洋環境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資料,為我國開展極區大氣前沿科學問題研究提供了關鍵技術與裝備。
-
未來自動駕駛的「眼睛」——InGaAs單光子探測陣列
自動駕駛存在純計算機視覺和雷射雷達兩種不同方案。視覺方案以攝像頭為主導感知外界,以智能圖形識別作為控制的基礎;雷射雷達方案則以雷射發射和回波光探測為主導,以外界物體的距離和速度圖像作為判斷和控制的依據。在高級別完全自動駕駛中計算機視覺和雷射雷達被認為均是必要的,因而高速視覺計算和高性能雷射雷達成為自動駕駛的核心技術。
-
光碟機動聲納可以從空中探測海洋
他們認為,飛機可以使用這種雷射/聲納組合技術來掃描海洋表面,以獲得水下物體的高解析度圖像。關於這種概念驗證機載聲納系統的相關介紹最近發表在IEEE Access雜誌上 -- 可以幫助發現沉船殘骸、調查海洋棲息地和發現敵方潛艇變得更容易和更快捷。「我們的系統可以安裝在無人機、飛機或直升機上,」史丹福大學電氣工程教授Amin Arbabian說。「它可以迅速部署……覆蓋更大的區域。」
-
外太空一道雷射,探測5百米水下美軍潛艇?為反潛,我國找到奇招
,研究人員希望能夠在海面500米下的海洋中找到目標。這是該國不斷擴大的深海監視計劃的最新組成部分,除了針對潛艇之外,它還可以用來收集世界海洋的數據。該項目名稱為「觀瀾」,於5月在山東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正式啟動。 據該實驗室網站稱,它旨在加強中國在世界海洋的監視活動。科學家們正在設計研究雷射探測衛星,其關鍵部件正在由全國20多個研究機構和大學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