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棣維欣(蘇州)生物製藥有限公司與美國疫苗廠商Inovio周一宣布籤署協議,艾棣維欣將在中國生產和銷售Inovio的新冠候選疫苗,並獲得該疫苗在中國的專有權,預計2021年將在中國生產多達1億劑疫苗。
艾棣維欣向Inovio首筆付款預計為300萬美元,一旦實現裡程碑,將支付1.08億美元,艾棣維欣還有權獲得該疫苗的銷售使用費。交易宣布後,Inovio盤後股價上漲近10%,該公司過去一年股價累計漲幅超過226%。
中美同時展開臨床
Inovio的新冠候選疫苗是目前已經申報臨床的全球首款也是唯一一款DNA疫苗,該疫苗也是全球首個在中美同時開展臨床試驗的新冠DNA疫苗。去年10月,艾棣維欣獲得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的與Inovio共同研發的新冠病毒DNA疫苗臨床試驗批件。
不過去年9月,由於安全性的擔憂,美國FDA暫停了該研究的三期臨床研究。Inovio表示將於今年二季度之前,公布更多詳細信息,包括其新冠疫苗INO-4800注入皮膚細胞的遞送系統裝置的詳細信息。
Inovio執行長約瑟夫·金(Joseph Kim)表示:「我們將在3月左右完成中期臨床試驗,希望在第二季度之前回答FDA提出的有關其疫苗輸送系統的監管問題,並計劃在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後期試驗。」
第一財經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Inovio正在進行的二期臨床研究在美國招募了400名志願者,目前尚無數據公布;中國臨床試驗招募情況不詳。
在該公司正式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期研究臨床數據顯示,在針對38名接種疫苗的志願者的研究中發現,INO-4800新冠候選疫苗展現出了100%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免疫原性,能夠同時激發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但是一期臨床的數據樣本太小,所有安全性和有效性都仍然有待後期臨床試驗來進一步驗證。」一位疫苗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對於疫苗的遞送系統的擔憂仍然存在。」
DNA疫苗和mRNA疫苗雖然同屬核酸疫苗的技術路徑,但是原理有所不同。「DNA需要在體內轉錄成RNA才能發揮作用。」一位病毒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但他認為,DNA疫苗在存儲方面不需要mRNA疫苗的超低溫。
另一位疫苗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mRNA疫苗已經研發成功並開始啟用後,DNA疫苗似乎並不佔優勢。「理論上mRNA疫苗還是最為有效的,DNA沒有特別的優勢。」該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具備上億劑疫苗生產能力
監管方面的延遲導致Inovio在開發疫苗的競賽中落後於其他開發商,目前輝瑞和拜恩泰科(BioNTech)以及Moderna的新冠疫苗已經獲得了在美國的緊急使用授權;拜恩泰科的疫苗還獲得了在歐洲和英國的緊急使用授權。
針對艾棣維欣和Inovio的合作協議,生物醫藥投資基金Loncar Investments創始人布拉德·隆卡(Brad Loncar)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對雙方有利的協議,這也解釋了為何首款只有300萬美元。DNA疫苗需要電穿孔,Inovio在生產方面面臨一些挑戰,這對於艾棣維欣來說也是有很大風險的,它們需要在生產方面做很多工作。」
據了解,Inovio的DNA疫苗通過一種被稱為Cellectra的設備進行管理,該設備發出電脈衝,可以打開細胞孔,從而使得DNA分子進入細胞。
艾棣維欣成立於2009年,該公司直到去年9月剛剛完成了2億元的B輪融資,投資方為經緯中國、聯新資本、星空資本、琴納醫科等投資機構。艾棣維欣還合併了創新疫苗生產企業斯澳生物科技。斯澳生物科技在蘇州工業園區擁有近兩萬平米的高標準的疫苗生產設施基地,擁有年產數千萬劑至上億劑疫苗的生產能力,這也將成為全國最大的DNA疫苗生產基地。
上周,中國已經批准了國藥北京生物公司開發的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這使其成為首個批准的為大眾使用的新冠疫苗。
另有消息稱,復星醫藥也正在與拜恩泰科公司談判,雙方將考慮在中國建立疫苗生產設施,預計為中國提供2億劑疫苗的年產能。對此,拜恩泰科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詳細的供應計劃仍取決於後續的談判以及雙方的協議,我們將和復星探討具體的合作形式,以便向中國保證疫苗的供應。」
拜恩泰科公司還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與復星成立合資公司的消息不實,目前還沒有進一步的考慮。拜恩泰科同時承認,目前全球的疫苗供應仍然無法滿足需求。「這也是為何我們需要多種疫苗同時開發,來滿足全球供應。」拜恩泰科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回復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