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日報:人類蛋白質組高嚴格性藍圖公布!維生素D可減緩衰弱

2020-10-24 brainnews

1,【Nature子刊】裡程碑!人類蛋白質組高嚴格性藍圖公布!

來源:轉化醫學網

繼人類基因組計劃(HGP)草圖公布十年之後,人類蛋白質組組織(HUPO)於2010年啟動了人類蛋白質組計劃(HPP)。現在,在HPP成立十周年之際,科學家公布了90.4%的完整高嚴格性人類蛋白質組草圖,使人們對單個蛋白質間如何相互作用以影響人類健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為疾病預防和個性化醫學提供了啟示。這項工作於10月16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題為「A high-stringency blueprint of the human proteome」。人類蛋白質組組織(HUPO)也公布了這項研究。

閱讀連結:


2,譚力銘等利用雙光子追蹤成像揭示關鍵期經歷調控視覺皮層功能成熟的機制

來源:小柯生命

10月21日晚23時,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Joshua Trachtenberg lab的譚力銘博士等在Neuron在線發表了題為「Vision Changes the Cellular Composition of Binocular Circuitry during the Critical Period」的研究論文。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利用雙光子鈣成像在關鍵期追蹤了上千個初級視皮層2/3層和4層椎體神經元的感受野性質的變化,發現絕大多數關鍵期初始的2/3層雙眼神經元的感受野性質較差,這些神經元在關鍵期逐漸被新的雙眼神經元取代,這些新的雙眼神經元是由感受野性質最好的單眼神經元轉變成的。正常的視覺經歷通過提高同側眼 (ipsilateral eye) 視覺通路的感受野性質驅動這一過程。這一過程只發生在2/3層,而不發生在將上遊丘腦信息傳遞給2/3層的4層。該論文在單細胞水平揭示了關鍵期的視覺經歷調控視覺皮層功能成熟的機制。

閱讀連結:


3,超大規模研究!PM2.5對帕金森、阿爾茲海默症的長期影響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

10月20日,發表在《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柳葉刀星球健康) 》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通過對超過6300萬美國老年人的長期研究顯示,空氣汙染與一些神經系統疾病的入院風險增加有顯著關聯,這些疾病包括帕金森症和阿爾茨海默症。

這項研究是首次對美國境內PM2.5汙染與神經退行性疾病之間關聯進行的全國性分析。與以前所有關於空氣汙染和神經系統疾病的研究相比,該研究利用的數據量史無前例。

閱讀連結:


4,父母過度保護可能阻礙子女精神分裂症康復

來源:醫脈通精神科

環境因素參與了精神分裂症的起病。既往已有研究顯示,父母養育方式不理想,如「低關愛」或「過度保護」,與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入院更早及快速再入院相關。

日本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Junpei Ishii及其合作者納入了79名20-59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基線時使用日文版父母養育方式問卷(PBI)評估了這些受試者的父母養育情況,24周時基於PANSS及GAF評估了患者的康復狀況,並分析了兩者的相關性。研究顯示,父母的過度保護傾向似乎與子女精神分裂症康復、狀況不佳存在相關性。本項日本研究10月15日在線發表於PLoS One。

閱讀連結:


5,別瞎補益生菌!益生菌是「好」還是「壞」取決於個人

來源:生物通

佛蒙特大學(UVM)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多發性硬化(MS)小鼠模型中,一種益生菌(Lactobacillus reuteri)竟然會增加疾病的嚴重程度,多發性硬化症是年輕人非創傷性神經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但請不要根據這篇文章就扔掉你的酸奶。

發表在《PNAS》上的研究結果強調,宿主遺傳學和環境因素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導致了對多發性硬化症的易感性,建議預防或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抗生素或益生菌策略應考慮宿主遺傳學、腸道原有微生物群以及幹預的時機或方式。

閱讀連結:


6,補充維生素D可以減緩機體衰弱?

來源:生物谷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紐約州西部醫療系統和布法羅大學的研究人員對24~28個月大的小鼠(相當於65~80歲的成年人)進行研究發現:補充更大劑量的維生素D可以減緩機體衰弱。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utrient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Vitamin D Insufficiency Reduces Grip Strength, Grip Endurance and Increases Frailty in Aged C57Bl/6J Mice」。

閱讀連結:


7,《自然》:科學家對於人工智慧技術的透明度和可再現性提出質疑!

來源:生物谷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紐約市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對利用人工智慧系統來進行乳腺癌篩查的評估研究提出了異議。

在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包括來自谷歌健康團隊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能通過乳腺X光照片的信息來進行乳腺癌的診斷,而且這要比人類放射學專家更加準確。研究者認為,限制性的數據訪問程序、缺乏公開的計算機代碼以及並未報告的模型參數或許讓任何研究人員證實或擴展該項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此外,本文研究結果還強調了如何建立保護患者隱私的適當措施,同時研究者還允許更廣泛的研究團隊貢獻更多的方法來糾正潛在的錯誤。

閱讀連結:


8,人工智慧工程化、超級自動化...Gartner發布2021年重要戰略科技趨勢

來源:學術頭條

全球領先的信息技術研究和顧問公司 Gartner 於10月21日發布企業機構在 2021 年需要深挖的重要戰略科技趨勢。分析師們在本周舉行的 Gartner IT Symposium/Xpo 大會美洲站虛擬會議上展示了自己的發現。

Gartner 研究副總裁 Brian Burke 表示:「各企業職能部門對運營韌性的需求從未像現在這樣強烈。企業機構正在從應對新冠疫情轉向推動增長,因此它們必須關注形成今年主流趨勢的三個主要領域:以人為本、位置獨立性和韌性交付。這些趨勢在組合後的整體影響大於它們各自的獨立影響,並且專注於滿足全球各地的社會與個人需求來實現最佳交付。」

閱讀連結:

前文閱讀

1,

2,

相關焦點

  • 人類蛋白質組高嚴格性藍圖公布
    (HGP)草圖公布十年之後,人類蛋白質組組織(HUPO)於2010年啟動了人類蛋白質組計劃(HPP),為全球合作、數據共享、質量保證和增強基因組編碼蛋白質組的準確注釋創建了一個國際框架。現在,在HPP成立十周年之際,科學家公布了90.4%的完整高嚴格性人類蛋白質組草圖。蛋白質是組成人體一切細胞、組織的重要成分,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最近,科學家們繪製出了人類蛋白質組學的第一個序列草圖。
  • 腦科學日報:「乙醯輔酶A」可逆轉衰老;維生素D不能預防抑鬱症
    神經肽組草圖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北京生命組學研究所賈辰熙教授課題組聯合邵晨教授以及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金鋒教授開展了「腸腦軸」神經肽組學研究,發展了基於質譜的「一小時肽組學」技術,繪製了由益生菌給藥調節的小鼠腦部神經肽組的動態草圖
  • 驅動精準醫學的高嚴格性人類蛋白組藍圖發布
    該藍圖由HPP組裝了10年,覆蓋了90%以上的人類蛋白質組,這與人類基因組組織(HGP)取得的進展相當。該藍圖提供了基因組學本身無法提供的重要生化和細胞生物學信息,為我們對蛋白質組的動態性質、其修飾以及與人類生物學和疾病的關係的分子理解帶來更多的細緻信息。同時為診斷、預後、治療和精準醫學應用奠定了更好的基礎。
  • Nutrients:研究表明補充高劑量維生素D可以減緩虛弱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紐約州西部醫療系統和布法羅大學的研究人員對24~28個月大的小鼠(相當於65~80歲的成年人)進行研究,發現補充更大劑量的維生素D可以減緩虛弱。論文通訊作者為布法羅大學雅各布斯醫學與生物醫學科學學院醫學教授Bruce R. Troen博士。
  • 腦科學日報:人體蛋白質組定量圖譜發布;壓力大,容易骨丟失
    1,Cell | 人體蛋白質組定量圖譜發布——不容小覷的蛋白質組學定量分析技術來源:BioArt圖註:基於TMT 10plex和MS3的質譜定量蛋白質組學工作流程人體蛋白質組學研究存在許多空缺有待填補,而GTEx項目(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 Project)提供的多種組織資源使得利用先進的質譜和定量方法來研究人體組織的多種生物學重複樣本
  • 首張人類蛋白質組測序草圖繪成
    2020-10-21 01:52:27 來源:科技日報首張人類蛋白質組測序草圖繪成科技日報北京10月20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9日報導,在人類基因組圖譜(人類生命的基因「藍圖」)發布20年後,
  • 首個高質量人類蛋白質組草圖發布,覆蓋90%預測蛋白質
    該研究旨在為全球合作、數據共享、質量保證和增強基因組編碼蛋白質組的準確注釋創建一個框架。在隨後的十年中,HPP建立了合作關係,制定了指南和度量標準,並對以前保存的蛋白數據進行了重新分析,從而不斷增加人類蛋白質組的覆蓋範圍。近日,在HPP十周年之際,該計劃報告了超過90%的高質量人類蛋白質組圖譜。
  • 腦科學日報:「城裡人」更容易自閉;如果手機「致命」,你還玩嗎
    McDonald的理論還強調,由於社會變革,增加了男女在教育、就業和其他機會方面的自由,這增加了高收入國家的自閉症患病率。近年來,以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和經顱直流電刺激(tDCS)為代表的非侵入性腦刺激技術開始引起關注。例如,rTMS可改善ASD兒童注意力、減少重複行為和降低易激惹症狀,同時還縮短了N200和P300潛伏期。在左前額葉背外側(L-DLPFC)實施tDCS刺激可改善ASD兒童的行為學得分。
  • 美國正式公布腦科研計劃 意義可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媲美
    美國正式公布腦科研計劃 意義可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媲美  原標題:美國正式公布腦科研計劃 意義可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媲美  新華網華盛頓4月2日電(記者任海軍)美國2日正式公布腦科研計劃,以探索人類大腦工作機制
  • 腦科學日報: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曬傷」腦子是真的
    2,一種可以替代運動的蛋白質?!研究公布在7月9日的Science雜誌上。這項新研究表明,小鼠運動後,肝臟會向血液中分泌一種名為Gpld1的蛋白質。血液中這種蛋白質的水平對應於老年小鼠認知功能的改善,研究人員發現,經常運動的老年人血液中的這種酶也升高。研究結果表明,簡單地增加小鼠肝臟產生的Gpld1的數量可以帶來許多與常規鍛鍊相同的大腦益處。
  • 腦科學日報:人工蛋白質成功修復神經連接;午睡超1小時有損健康
    2,中國科大首次解析人類與非人靈長類恆河猴視網膜衰老分子圖譜來源:細胞圖註:人和恆河猴視網膜衰老演變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研究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薛天課題組、北京師範大學吳倩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曉群課題組合作發表了
  • 腦科學日報:調控大腦尺寸的基因;孕婦為什麼吃的多?
    1,《科學》重磅!利用人類組織篩選新技術發現大腦尺寸調控基因 來源:小柯生命 Knoblich研究團隊利用人類組織篩選新技術鑑定出一個ER分泌調控因子參與大腦尺寸決定。相關論文於10月29日在線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報導了異質組織中細胞解析度的CRISPR-LIneage追蹤(CRISPR-LICHT),可在人腦類器官組織中進行並行功能喪失(LOF)研究。
  • 長篇回顧|蛋白質組學的發展:生命科學的裡程碑
    2001年由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中國科學家共同參與的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HGP)與Celera基因公司共同公布了人類基因組DNA序列草圖,這也代表著人類在生命科學領域邁上了新臺階。
  • 首張人類蛋白質組測序草圖繪成---中國科學院
    首張人類蛋白質組測序草圖繪成 能為個體化醫學和疾病新療法提供更多關鍵信息 2020-10-21 科技日報 劉霞 【字體:大 中 小】
  • 腦科學日報:大腦是如何產生記憶的?撓癢行為背後的神經學原理
    中樞神經系統(CNS)損傷通常會使人衰弱,而且目前大多數都無法治癒。研究人員確定了一種DNA激活碼,他們稱其為下遊核心啟動子區域(downstream core promoter region,DPR),這一發現最終可用於控制生物技術和生物醫學應用中的基因激活。相關成果公布在9月9日的Nature雜誌上。 7,公司道德潛力:可以不變好,但不能變壞!
  • 腦科學日報:阿爾茨海默症的痴呆分型;愛會讓我們變得更有創造性
    1,陶濤課題組與合作者發表PIK3R2的激活突變導致腦過度生長及腦電異常的研究成果來源:細胞11月16日,廈門大學細胞應激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科學學院陶濤教授課題組與哈佛醫學院該研究首次構建了磷酸肌醇3激酶調控亞基2(PIK3R2)的p.G367R突變基因敲入小鼠,成功獲得了人類PIK3R2 p.G373R病理突變(對應小鼠p.G367R)所導致的巨腦-多小腦回-多指/趾-腦積水(MPPH)症候群的重要病理特徵。研究發現,該小鼠模型體內的PI3K-AKT通路過度激活、大腦過度生長並伴隨腦電異常(提示偶發癲癇)。
  • 腦科學日報:感覺孤獨時大腦的變化;AI可識別人類的16種面部表情
    研究人員對110,000多個神經元進行了單細胞核轉錄組分析,這些神經元來自顳葉癲癇患者和非癲癇患者的顳葉皮層樣本。他們發現,最大的轉錄組變化發生在主神經元和GABA能中間神經元的幾個家族中的一些神經元亞型,而同一家族中的其他亞型受影響較小。值得注意的是,穀氨酸信號轉導在癲癇病中嚴重失調,多個穀氨酸受體基因表現出分層的轉錄變化。
  • 腦科學日報:有關愛情抉擇的神經環路;感受著你的感受的電子皮膚
    美國臨床蛋白質組腫瘤分析聯盟(CPTAC)、兒童腦瘤網絡(CBTN)、西奈山伊坎醫學院、國家癌症研究所、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國家兒童醫院和費城兒童醫院等組織機構的研究人員收集並分析了兒童多種類型腦瘤的遺傳、基因組和蛋白質組數據。
  • 腦科學日報:膠質母細胞瘤新靶標被發現;限時飲食可以減肥!
    3,【Cell子刊】新突破:RNA編輯可糾正蛋白突變,逆轉神經系統疾病來源:轉化醫學網科學家們成功地在活的動物體內編輯了RNA,然後修復後的RNA糾正了一種蛋白質的突變,這種蛋白質會導致人們患上一種被稱為雷特綜合症(Rett syndrome
  • 首個高質量人類蛋白質組草圖發布
    HPP研究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人類蛋白質組項目的最新成果。隨後,人類蛋白質組組織(HUPO)也正式公布了該研究進展。報告顯示,人體中90.4%的蛋白質已經被繪製出來。這是人類蛋白質組學的第一個序列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