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ture子刊】裡程碑!人類蛋白質組高嚴格性藍圖公布!
來源:轉化醫學網
繼人類基因組計劃(HGP)草圖公布十年之後,人類蛋白質組組織(HUPO)於2010年啟動了人類蛋白質組計劃(HPP)。現在,在HPP成立十周年之際,科學家公布了90.4%的完整高嚴格性人類蛋白質組草圖,使人們對單個蛋白質間如何相互作用以影響人類健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為疾病預防和個性化醫學提供了啟示。這項工作於10月16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題為「A high-stringency blueprint of the human proteome」。人類蛋白質組組織(HUPO)也公布了這項研究。
閱讀連結:
2,譚力銘等利用雙光子追蹤成像揭示關鍵期經歷調控視覺皮層功能成熟的機制
來源:小柯生命
10月21日晚23時,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Joshua Trachtenberg lab的譚力銘博士等在Neuron在線發表了題為「Vision Changes the Cellular Composition of Binocular Circuitry during the Critical Period」的研究論文。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利用雙光子鈣成像在關鍵期追蹤了上千個初級視皮層2/3層和4層椎體神經元的感受野性質的變化,發現絕大多數關鍵期初始的2/3層雙眼神經元的感受野性質較差,這些神經元在關鍵期逐漸被新的雙眼神經元取代,這些新的雙眼神經元是由感受野性質最好的單眼神經元轉變成的。正常的視覺經歷通過提高同側眼 (ipsilateral eye) 視覺通路的感受野性質驅動這一過程。這一過程只發生在2/3層,而不發生在將上遊丘腦信息傳遞給2/3層的4層。該論文在單細胞水平揭示了關鍵期的視覺經歷調控視覺皮層功能成熟的機制。
閱讀連結:
3,超大規模研究!PM2.5對帕金森、阿爾茲海默症的長期影響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
10月20日,發表在《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柳葉刀星球健康) 》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通過對超過6300萬美國老年人的長期研究顯示,空氣汙染與一些神經系統疾病的入院風險增加有顯著關聯,這些疾病包括帕金森症和阿爾茨海默症。
這項研究是首次對美國境內PM2.5汙染與神經退行性疾病之間關聯進行的全國性分析。與以前所有關於空氣汙染和神經系統疾病的研究相比,該研究利用的數據量史無前例。
閱讀連結:
4,父母過度保護可能阻礙子女精神分裂症康復
來源:醫脈通精神科
環境因素參與了精神分裂症的起病。既往已有研究顯示,父母養育方式不理想,如「低關愛」或「過度保護」,與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入院更早及快速再入院相關。
日本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Junpei Ishii及其合作者納入了79名20-59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基線時使用日文版父母養育方式問卷(PBI)評估了這些受試者的父母養育情況,24周時基於PANSS及GAF評估了患者的康復狀況,並分析了兩者的相關性。研究顯示,父母的過度保護傾向似乎與子女精神分裂症康復、狀況不佳存在相關性。本項日本研究10月15日在線發表於PLoS One。
閱讀連結:
5,別瞎補益生菌!益生菌是「好」還是「壞」取決於個人
來源:生物通
佛蒙特大學(UVM)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多發性硬化(MS)小鼠模型中,一種益生菌(Lactobacillus reuteri)竟然會增加疾病的嚴重程度,多發性硬化症是年輕人非創傷性神經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但請不要根據這篇文章就扔掉你的酸奶。
發表在《PNAS》上的研究結果強調,宿主遺傳學和環境因素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導致了對多發性硬化症的易感性,建議預防或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抗生素或益生菌策略應考慮宿主遺傳學、腸道原有微生物群以及幹預的時機或方式。
閱讀連結:
6,補充維生素D可以減緩機體衰弱?
來源:生物谷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紐約州西部醫療系統和布法羅大學的研究人員對24~28個月大的小鼠(相當於65~80歲的成年人)進行研究發現:補充更大劑量的維生素D可以減緩機體衰弱。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utrient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Vitamin D Insufficiency Reduces Grip Strength, Grip Endurance and Increases Frailty in Aged C57Bl/6J Mice」。
閱讀連結:
7,《自然》:科學家對於人工智慧技術的透明度和可再現性提出質疑!
來源:生物谷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紐約市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對利用人工智慧系統來進行乳腺癌篩查的評估研究提出了異議。
在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包括來自谷歌健康團隊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能通過乳腺X光照片的信息來進行乳腺癌的診斷,而且這要比人類放射學專家更加準確。研究者認為,限制性的數據訪問程序、缺乏公開的計算機代碼以及並未報告的模型參數或許讓任何研究人員證實或擴展該項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此外,本文研究結果還強調了如何建立保護患者隱私的適當措施,同時研究者還允許更廣泛的研究團隊貢獻更多的方法來糾正潛在的錯誤。
閱讀連結:
8,人工智慧工程化、超級自動化...Gartner發布2021年重要戰略科技趨勢
來源:學術頭條
全球領先的信息技術研究和顧問公司 Gartner 於10月21日發布企業機構在 2021 年需要深挖的重要戰略科技趨勢。分析師們在本周舉行的 Gartner IT Symposium/Xpo 大會美洲站虛擬會議上展示了自己的發現。
Gartner 研究副總裁 Brian Burke 表示:「各企業職能部門對運營韌性的需求從未像現在這樣強烈。企業機構正在從應對新冠疫情轉向推動增長,因此它們必須關注形成今年主流趨勢的三個主要領域:以人為本、位置獨立性和韌性交付。這些趨勢在組合後的整體影響大於它們各自的獨立影響,並且專注於滿足全球各地的社會與個人需求來實現最佳交付。」
閱讀連結: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