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種病毒不尋常」…《自然-醫學》綜述新冠病毒對肺以外近10種器官系統的攻擊
來源:醫學新視點
自新冠疫情在紐約爆發後,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的心臟病學專家Aakriti Gupta博士是首批進入ICU參與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患者救治的醫生之一。為了更好處理患者的非呼吸系統症狀,他與同事一道結合臨床經驗並回顧了現有研究,近日在《自然-醫學》發表綜述,全面闡述了新冠病毒對肺以外器官的影響。
綜述提出,血液系統、心血管、腎、胃腸肝膽、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眼部和皮膚都可能會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文章通訊作者為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主席Donald Landry博士,共同作者還包括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梅奧診所、西奈山醫院等諸多頂級學術機構的臨床醫生。
2,Nat Comm丨李輝團隊從兒童腫瘤融合基因發現膠質母細胞瘤新靶標
來源:BioArt
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美國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李輝教授團隊的成果:A cytoskeleton regulator AVIL drives tumorigenesis in glioblastoma.該團隊發現了AVIL(一種多功能肌動蛋白調節基因)可驅動膠質母細胞瘤的腫瘤發生。也揭示了其可能的腫瘤信號調控途徑AVIL/FOXM1/LIN28B/Let7。
作者通過兒童肌肉瘤融合基因的鑑定分析找到了AVIL融合蛋白,TCGA資料庫分析得知AVIL在GBM患者中擴增比例達15-18%,RNA水平與患者的腫瘤分型相關聯。在機制上,AVIL的致癌作用可能部分由FOXM1介導,調控LIN28B/Let7/HMGA2, IGFBP1, IGFBP3的表達水平,同時也與臨床預後相關。同時,他們也發現AVIL通過調節F-肌動蛋白來調節細胞骨架,而破壞F-肌動蛋白結合的突變體在其致瘤能力方面存在缺陷。該研究首次報導AVIL作為一個細胞骨架蛋白,是膠質瘤的癌症驅動基因。
3,【Cell子刊】新突破:RNA編輯可糾正蛋白突變,逆轉神經系統疾病
來源:轉化醫學網
科學家們成功地在活的動物體內編輯了RNA,然後修復後的RNA糾正了一種蛋白質的突變,這種蛋白質會導致人們患上一種被稱為雷特綜合症(Rett syndrome)的神經系統疾病。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研究人員在7月14日將他們的研究進展發表在《細胞報告》(Cell Reports)雜誌上。
雷特症候群是一種神經衰弱性疾病,是由編碼MeCP2蛋白的基因突變引起的。這種疾病幾乎只發生在女孩身上,由於它位於X染色體上,估計每1萬名活產嬰兒中就有1人罹患此病。
這項新的研究針對並修復了多種細胞類型的MeCP2蛋白,這在科學上尚屬首次。該研究的結果顯示了50%編輯的一致性,並且MeCP2蛋白和異染色質在幾個海馬神經元亞型中具有可比的相關性。這一結果表明,通過外周注射,整個大腦中的神經元群應該具有相似的修復率。通過外周注射,全面的行為測試結合MeCP2蛋白功能和基因表達的定量測量是可能的,並且需要在雄性和雌性Rett症候群小鼠模型中進行。
4,中南大學李家大課題組發表生物節律研究新成果
來源:酷鼠實驗室
7月16日,中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學遺傳學研究中心、人類重大疾病動物模型研究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李家大課題組在國際權威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線發表了題為「Necdin regulates BMAL1 stability and circadian clock through SGT1-HSP90 chaperone machinery」的研究論文,揭示了小胖威利症候群(Prader-WilliSyndrome, PWS)致病基因NDN在生物節律調控中的作用。
小胖威利症候群是由於人類15號染色體長臂15q11-q13區域異常所導致的神經發育障礙疾病,患者主要表現為肌張力低、生長發育遲緩、智能障礙、多食、肥胖及性腺功能減退,其中25-30%患者有自閉症表型。研究人員通過數據挖掘,發現PWS致病基因之一的NDN高表達於哺乳動物晝夜節律調節的核心腦區---視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 SCN),基因敲除Ndn影響了小鼠的晝夜節律行為和基因表達。進一步的研究發現,Necdin可以通過SGT-HSP90分子伴侶蛋白質機器調節晝夜節律核心蛋白BMAL1的穩定性,從而調節晝夜節律。
5,惡性症候群應如何治療?——來自四百例個案的啟示
來源:醫脈通精神科
惡性症候群(NMS)是一種罕見但可能致命的嚴重症候群,1956年由Frank J. Ayd首次描述,當時被稱為「致死性高熱」。NMS的主要臨床表現包括發熱、肌強直,以及意識損害、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肌酸激酶(CK)升高、白細胞增加等。DSM-5將NMS視為藥物所致運動障礙的一種亞型。
日前,來自德國的一組研究者對NMS個案報告進行了系統的分析,旨在收集有關NMS治療手段與患者轉歸的進一步證據,並探討了以下兩個課題:1. 相比於單純對症支持治療,特異性NMS治療(丹曲林、溴隱亭、電休克治療)總體上能否為患者帶來更理想的轉歸?2. 針對不同嚴重程度的NMS患者,特異性NMS治療能否為患者帶來優於單純對症支持治療的轉歸?研究7月13日在線發表於Acta Psychiatr Scand。
基於結果,不考慮NMS嚴重度時,特異性NMS治療的死亡率與單純對症支持治療並無顯著差異,也未能縮短治療時長。然而,針對達到重度標準的NMS患者,相比於單純對症支持治療,特異性NMS治療可顯著降低死亡率。
6,Cell子刊,以減肥為目的首次臨床試驗證實限時飲食可以減肥!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
7月16日凌晨,發表在《Cell Metabolism(細胞代謝)》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UIC)的研究人員報告了一項針對肥胖成年人的「模擬禁食減肥法」的臨床試驗結果。該試驗將4小時限時飲食和6小時限時飲食與對照組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這兩種飲食方式對減肥都有效。
在兩個研究小組中,受試者在4小時或6小時的進食時間內可以吃任何東西。在禁食期間,他們被要求只能喝水或不含熱量的飲料。研究人員發現,兩個限時飲食組的參與者,僅通過遵守計劃,每天就減少了大約550大卡的熱量攝入,並減掉了大約3%的體重。研究人員還發現,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參與者的胰島素抵抗和氧化應激水平降低。對血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或甘油三酯沒有影響。
7,蟻人視角來了:裝在昆蟲背上的GoPro,僅重0.25克、60度旋轉、6小時續航、120米智慧型手機遙控
來源:學術頭條
在電影《蟻人》中,蟻人可以縮小體型,騎在一隻昆蟲背上飛行。而現在,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微型無線可操控攝像機,它也可以搭載在昆蟲身上,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看到蟻人眼中的世界。
這個攝像頭安裝在一個可以旋轉 60 度的機械臂上,以每秒 1 到 5 幀的速度向智慧型手機傳輸視頻,允許觀看者捕獲高解析度圖像、全景拍攝或跟蹤移動的對象,且消耗最小的能量。整個系統重約 250 毫克,相當於撲克牌的十分之一,為了展示它的多功能性,研究人員將其安裝在活甲蟲和昆蟲大小的機器人上進行了實驗。相關研究結果於 7 月 15 日發表在《科學機器人》雜誌上。
8,降低重要腦組織神經炎症40%,阿爾茨海默病創新療法臨床結果積極
來源:藥明康德
特異性阻斷可溶性TNF信號通路的潛在優點
日前,INmune Bio公司宣布,其主打候選藥物XPro1595,在1b期臨床試驗中,顯著減少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神經炎症。XPro1595是腫瘤壞死因子(TNF)的新一代抑制劑,可選擇性中和可溶性TNF的功能,而不影響跨膜TNF或TNF受體。
前文閱讀
1,腦科學日報:能夠抑制糖分攝入的神經元;名師一定出高徒嗎?
2,腦科學日報:痴呆症的又一個生物標記物;監測健康的新型電子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