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開展質量工作紀實

2020-11-30 人民網

原標題:每一個細節都不容小覷

「人、機、料、法、環」,全程把好關

應對天津港爆炸事故監測只是北海監測中心海洋環境監測眾多任務中的一個,是工作的一個縮影。

北海監測中心質量負責人張友篪告訴記者,不管是突發事件的應急監測,還是日常監測,北海監測中心必須做到人、機、料、法、環五個方面嚴格把控。

人,是指所有參與監測人員必須是合格人員、持證上崗。機,是指儀器、設備必須經過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檢定或校準。料,是指樣品採集、運輸、儲存,添加的試劑等必須符合相關要求。法,是指正確的樣品採集方法、實驗室分析方法等。環,是指要在合格的工作環境下進行實驗室分析,在合格的採樣環境下採集樣品。

實驗室的精確性和準確度毋庸置疑,除了以上五個方面的要求,他們還通過不同樣品的比對,不同班次人員的比對,消除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不同批次樣品間的差別,提高數據的準確率。

在細節上,北海監測中心也非常注重質量的把控。採樣時,採樣瓶必須按照不同監測項目要求分別準備:比如檢測多環芳烴,樣品瓶採用棕色玻璃瓶,要充分洗乾淨後用丙酮去水,再用二氯甲烷潤洗,之後密封待用。樣品採集時採集位置也很有講究,例如樣品採集要在船頭迎風面進行。

進入實驗室,設備的清洗、樣品的消解等都有相關規範。有些監測項目,人相互對著說話都可能造成樣品的二次汙染。重金屬實驗室人員進入潔淨室時需穿潔淨服,裹得嚴嚴實實,一是避免二次汙染,二是防止人員受到毒性侵害。

周青告訴記者,手上的油脂、人體的皮屑、毛髮都能影響痕量項目的檢測,必須規範操作。重視細節是保證質量的關鍵。

為進一步加強北海區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和質量控制,著力提升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北海分局制訂了《2015年北海區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方案》。方案包含飛行檢查、現場監測監督檢查、陸源入海排汙口及其鄰近海域監測質量控制、專題培訓及人才隊伍建設等多個方面。

竇月明告訴記者,北海分局下一步要配置海洋環境監測全程質控管理系統,這套系統從出海採樣到出數據產品,每個環節都能查看到圖片和視頻,更有利於把好質量關。趙建東 王晶

相關焦點

  • 2016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招聘6人公告(青島)
    2016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招聘6人公告(青島) 2016-11-05 10:30:01|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
  • 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座底式海洋環境在線觀測系統採購項目...
    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座底式海洋環境在線觀測系統採購項目公開招標公告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座底式海洋環境在線觀測系統採購項目 品目 貨物/專用設備/海洋儀器設備/海洋綜合觀測平臺 採購單位 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
  • 國家海洋局首次開展海水樣品現場比對測試
    近日,由國家海洋局生態環境保護司主辦、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承辦、北海監測中心協辦的全國首次海水樣品現場比對測試在青島舉行。來自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各海區監測中心、沿海各省(區、市)及計劃單列市20家海洋環境監測機構的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
  • 國家發改委、國家海洋局等13部委聯合印發《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
    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海洋局等13部委聯合印發《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技術方法(試行)》(以下簡稱《方法》)。明確了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等基本概念,提出了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的指標體系、指標算法、集成方法與類型劃分、超載成因解析及政策預研分析方法等技術要點。
  •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與濱州籤訂市海洋預報臺共建協議
    齊魯網濱州8月21日訊 8月19日,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黨委書記、副局長郭明克帶領海洋預報減災處、政策法規和規劃處、煙臺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負責同志來我市調研海洋預報臺建設情況,先後到濱州港、濱州貝殼堤島與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市海洋與漁業綜合管理中心實地查看了海洋預報驗潮井
  •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5月6日啟動赤潮災害四級響應
    新華社青島5月6日電(記者 張旭東)據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6日通報,北海分局正繼續對山東日照附近海域的赤潮進行衛星遙感、船舶監測和漂移預報,並根據相關災害預案啟動了赤潮災害四級應急響應。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5日衛星遙感監視結果顯示,日照以東黃海海域仍存在水色異常區(119°34′E-120°1′E,34°57′N-35°19′N),面積約604平方公裡,較前日持平。
  • 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發布風暴潮、海浪藍色警報
    央廣網青島11月17日消息(記者王偉)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17日發布風暴潮Ⅳ級警報(藍色)。受溫帶氣旋和冷空氣共同影響,預計11月18日上午至19日早晨,渤海灣和遼東半島南部沿岸將分別出現50-120cm和30-90cm的風暴增水。
  • 國家海洋局:黃海海域赤潮已經進入消退期
    新華社青島5月8日電(記者 張旭東)記者8日從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了解到,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3日至7日持續對黃海海域赤潮進行衛星遙感、航空監測、船舶監測和漂移預報,目前赤潮已經進入消退期。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綜合衛星、飛機和船舶赤潮監視監測結果,6日至7日,山東日照以東黃海海域仍存在赤潮區,但已經進入消退期。
  • 國家測繪產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開展地理國情監測成果質量控制工作...
    國家面向全部任務承擔單位組織開展過程質量抽查,重點檢查任務承擔單位過程質量檢查的執行情況和執行效果。在成果質量控制方面,地理國情監測質量控制在實行「兩級檢查、一級驗收」制度的基礎之上,由中心組織監測成果質量覆核,對驗收合格後重點成果重要質量元素進行全面檢查和重點核查,確保質量驗收工作的規範有效,進一步保障全國地理國情監測成果的完整、真實、準確、一致。
  •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領導考察調研朗誠科技
    2016年10月8日,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派出由煙臺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姜軍成帶隊的考察團一行考察調研朗誠科技。朗誠公司向姜軍成副站長一行著重介紹了創新的朗誠陸源入海汙染物在線監測系統的概況、創新點、可視化產品和系統應用案例。
  • 國家海洋局:840平方公裡一類海水變劣四類
    國家海洋局通報稱,目前溢油已經得到有效控制,這次事故在該油田及其周邊海域對海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汙染損害,油田周邊海域有840平方公里海水由一類水質變為劣四類,但溢油事故規模目前尚未定論。  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崔文林說,根據海洋功能區劃,發生事故海域屬於石油勘探區,不屬於養殖、旅遊區等環境敏感區,而且離周邊環境區也較遠。截至目前,在周邊海域的浴場和養殖區沒有發現來自蓬萊19—3油田的油汙。  經回收後海面已無明顯漂油  此次溢油事故實際上是由油田B平臺和C平臺發生的兩次溢油所導致。
  • 深度剖析 我國環境監測工作重點、難點——訪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
    黃業茹: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是走在環境監測新技術研究和應用前沿的科研機構。過去中心以科研為基礎開展支撐環境管理的專項調查和監測,以得到國家的基礎數據信息,為國家決策做好技術支撐。當前,我們主要履行三方面職能——以服務生態環境管理的技術支撐、推動環境監測新技術開發應用的科研工作、服務社會、政府和企業的技術諮詢。
  • 北海監測中心首次開展海藻場水下調查,揭秘「水下森林」!
    自然資源部北海監測中心的調查隊員帶你到青島外海的潮連島一探究竟。潮連島 潮連島位於北緯35°53&34;,東經120°52&34;,面積0.25平方千米,距離青島市區約有40千米,是青島市離陸地最遠的海島。潮連島屬於無居民海島,受人類活動幹擾少,周邊生態系統保持較為完整,海藻場生態系統保護較好。
  • 海洋局公布西太平洋海洋環境放射性監測結果(三)
    為進一步了解和掌握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洩漏事故對西太平洋及我國海域的影響,國家海洋局於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27日組織開展了西太平洋海洋環境放射性第二航次監測工作。圍繞核洩漏事故對海洋環境的影響,對日本福島以東及東南方向的西太平洋海域的海洋大氣、海水、海洋生物實施了監測。航次歷時30天,航程共計6300海裡,監測海域面積31萬平方公裡。
  • 「今年海冰情況比常年同期偏輕」--國家海洋局海冰觀測隨船記
    新華社瀋陽1月18日電 題:「今年海冰情況比常年同期偏輕」——國家海洋局海冰觀測隨船記  新華社記者 白湧泉  北緯40度18分31秒,東經122度4分53秒。  18日9時,「中國海警1411」船在寒冷的大風中從這裡駛出,15分鐘後駛離港池,進入遼東灣,繼續開展為期10天的海冰船舶觀測。  「中國海警1411」船,這艘原海軍「海冰723」破冰船最大航速可達16節,1983年服役,2013年轉為海警船後一直在南海與東海執行巡航任務。「今天的海冰監測是『1411』更名以來第一次在中國北部海域海冰監測任務。」船長李濤告訴記者。
  • 北海監測中心首次開展海藻場水下調查,揭秘「水下森林」!
    自然資源部北海監測中心的調查隊員帶你到青島外海的潮連島一探究竟。潮連島潮連島位於北緯35°53'34",東經120°52'32",面積0.25平方千米,距離青島市區約有40千米,是青島市離陸地最遠的海島。潮連島屬於無居民海島,受人類活動幹擾少,周邊生態系統保持較為完整,海藻場生態系統保護較好。
  • 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與國家海洋局海洋二所籤署合作協議:聯合開展...
    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與國家海洋局海洋二所籤署合作協議聯合開展海洋領域標準物質研發工作本報訊 (陳杭杭)近日,設立在中國計量研究院的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標物中心)與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二所)在京籤署合作協議
  • 國家海洋局逐個排查海冰涉及海域的252個海島
    新華網青島1月21日電(記者徐冰、張旭東)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介紹,根據國家海洋局緊急部署,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21日開始對被海冰圍困的遼寧省菊花島實行現場監測分析和重點預報服務,並開始對海冰涉及海域的252個有居民的海島進行逐個排查。
  • 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怎樣才有保障?
    2018年,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完成上收。受生態環境部委託,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以下簡稱總站)負責運行管理上收後的全國1881個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以下簡稱水站),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社會化環境監測機構進行水站的日常運維,同時引入外部監督機制,由專門的檢查公司對運維公司加強監督。
  • 海洋局:溢油事件對環境造成汙染損害 已立案調查
    國家海洋局昨日通報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初步調查顯示,本次溢油汙染主要集中在該油田周邊海域和西北部海域,其中劣四類海水面積為840平方公裡,單日溢油最大分布面積158平方公裡。作業者康菲公司負全責。溢油已基本被控制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司長李曉明說,此次溢油事件涉及的是蓬萊19-3油田的B平臺和C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