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場是由在冷溫帶大陸架區的硬質底上生長的大型褐藻類和其他海洋生物群落所共同構成的一種近岸海洋生態系統,是與珊瑚礁、紅樹林、海草床等並稱的近岸海域典型生態系統之一。海藻場中大規模海藻在水下生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水下森林」景觀,為很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棲息的場所,同時也像森林一樣具有較高的初級生產力,可為海域食物鏈提供強有力的食物保障。那麼,你見過海藻場嗎?神秘的「水下森林」究竟是什麼樣子的?自然資源部北海監測中心的調查隊員帶你到青島外海的潮連島一探究竟。
潮連島
潮連島位於北緯35°53'34",東經120°52'32",面積0.25平方千米,距離青島市區約有40千米,是青島市離陸地最遠的海島。潮連島屬於無居民海島,受人類活動幹擾少,周邊生態系統保持較為完整,海藻場生態系統保護較好。
青島潮連島
調查隊伍迎著朝陽出發,經過3個多小時的航程,到達了朝連島附近海域。此時的海面海況很好,水下能見度很高,非常適合開展潛水調查。做好下潛準備工作後,調查隊員出發了。
調查隊員進行海藻場調查
下潛!
經過短暫的水面適應後,調查隊員開始下潛!5米、10米、15米,塵世的喧鬧一下子就消失了,耳朵裡能聽見的只有自己的呼吸聲。視線裡的世界隨著下潛深度的增加慢慢變得豐富多彩,映入眼帘的是水下壯觀的大片海藻場,好多熟悉又陌生的海藻成員,原來海藻們的家如此漂亮。
海蒿子 江蘺
褐舌藻 繩藻
刺松藻 珊瑚藻(周邊)
先別只顧著欣賞美景,別忘記我們的調查任務,得把那些不認識的客人「請」回實驗室好好了解一番。
水下採集海藻定性樣品
咦,前面趴著的美麗又安靜的海燕,悄悄躲起來的褐菖鮋,還有隱藏在迷惑性藻體中的大大的牙鮃魚,這些海藻場裡的常客們在我們調查隊員的身邊遊來遊去,巖石縫裡一隻大螃蟹(日本蟳)舉著鉗子像在「歡迎」我們。放心,調查隊員不帶你們回去,已經給你們拍照留念了。
褐菖鮋 日本蟳
許氏平鮋魚群 大瀧六線魚
潮連島海藻場調查視頻
此次水下調查顯示,潮連島南北兩側水深10米之淺的海域均分布有較大面積的密集海藻場。島體北側海藻場主要分布於巖礁海底,海藻密集分布區域面積約0.07平方千米;南側海藻場主要分布於礁巖海底和砂質海底,海藻密集分布區域面積約0.15平方千米,海底海藻平均覆蓋度達90%以上,密集區海藻溼重生物量可達4千克/平方米。主要類群為紅藻和褐藻,支撐藻種為海蒿子,其他常見種類包括江蘺、裙帶菜、繩藻、石花菜、珊瑚藻、石蓴、褐舌藻、刺松藻、金膜藻、美麗異管藻和網地藻等。
通過水下觀測發現,海藻場中棲息著許氏平鮋、褐菖鮋、牙鮃、條石鯛、裸平鮋、花斑平鮋、馬面魨、日本蟳、脈紅螺、皺紋盤鮑、仿刺參、沙海蜇等10餘種海洋經濟生物。
沙海蜇 裸平鮋
海藻場是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持系統生產力、改善海洋生態狀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北海監測中心此次開展的潮連島水下海藻場潛水調查,在北海區當屬首例,也填補了青島近岸海域潮下帶海藻場生態學調查的空白。下一步,北海監測中心將繼續試點此項工作,探索海藻場調查的監測方法。
來源:觀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