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 我國環境監測工作重點、難點——訪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

2020-12-08 儀器信息網

  儀器信息網訊 6月20日,由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簡稱CNEAC)主辦、安捷倫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協辦的「首屆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安捷倫公司環境分析新技術論壇」在北京市九華貴賓樓召開。在會議召開前,我們採訪了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主任黃業茹、安捷倫大中華區市場總監鄭欣、安捷倫大中華區環境市場產品經理謝科,請他們就環境相關熱點問題進行了解答。

採訪現場

  「金字招牌」的三大職能與設備配置

  儀器信息網:黃主任您好,請您介紹一下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的主要職能。

  黃業茹: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是走在環境監測新技術研究和應用前沿的科研機構。過去中心以科研為基礎開展支撐環境管理的專項調查和監測,以得到國家的基礎數據信息,為國家決策做好技術支撐。當前,我們主要履行三方面職能——以服務生態環境管理的技術支撐、推動環境監測新技術開發應用的科研工作、服務社會、政府和企業的技術諮詢。

  作為生態環境部的直屬單位,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的首要任務是為生態環境保護的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如在2017年啟動的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詳查中做好全方位技術支持。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詳查涉及到土壤、農產品以及地下水,分為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兩部分內容。我們負責牽頭本次詳查的全流程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工作。另一項技術支持是關於生活垃圾焚燒設施二噁英排放的監測。生活垃圾焚燒設施的廢氣排放一直是社會熱點話題,多地因為鄰避效應引發的社會問題多有發生,排汙企業自行監測數據質量也參差不齊。為了全面掌握全國的生活垃圾焚燒設施汙染物排放的真實情況,自2017年下半年由原環境保護部組織開展了國家監督性監測。今年,我們承擔了60餘家企業的排放設施監測,同時還負責全國監督性監測的質量管理。武漢華測二噁英監測數據造假事件也是在國家監督性監測實施過程中發現的。除此之外,我們也開始根據環境管理需求展開ODS監測方法研究。當前生態環保系統對ODS研究很少,從今年開始,國家以部分城市的現有空氣監測網開展ODS監測試點,而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將在已有的研究基礎上開展方法標準和質控技術開發應用。

黃業茹 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主任

  圍繞生態環境監測新技術應用和新型汙染物汙染特徵的研究是我們的一項重要工作領域。中心已在大氣顆粒物源識別和源解析、環境中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演變及環境重金屬類相關研究中取得不錯進展。這些研究成果與現代分析儀器技術的進步是分不開的,比如現代新的質譜技術,特別是有機質譜技術的快速發展,對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作了舉足輕重的貢獻。

  除了發揮優勢為全社會、政府和企業提供技術諮詢服務,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還提供分析測試技術培訓類服務。2017年生態環境部批准了第一批環境保護培訓基地,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負責有機汙染物監測相關技術培訓,我們與其他培訓機構的最大不同在於,我們所開展的培訓更側重實驗室的實際操作。另外,雖然社會上各類檢測機構如雨後春筍相繼出現,但我們擁有的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這塊「金字招牌」決定了數據質量的真和準,正是因為我們提供的高質量技術諮詢服務,再加上各級政府職能部門、行政部門和央企、國企的社會責任感,對環境保護意識較強,所以服務對象相對比較固定。

  儀器信息網:目前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設備配置情況如何?

  黃業茹:目前中心配備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掃描電鏡、X-射線螢光光譜儀、元素分析儀、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離子色譜儀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等大中小型分析儀器,覆蓋全部無機和有機汙染物分析測試。

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國家環境保護二噁英汙染物控制重點實驗室」一角

環境監測問題和技術難點

  儀器信息網:我國目前在環境監測方面還有哪些問題?應該如何應對這些問題?

  黃業茹:數據造假是排汙企業自行監測中的發現的重大問題之一。環發〔2015〕20號《環境保護部關於推進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的指導意見》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對在有關環境服務活動中存在弄虛作假行為的或篡改偽造監測數據行為都給出嚴厲處罰的要求。同時,生態環境部聯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下發《關於加強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一是要求加強制度建設,包括完善資質認定製度,加快完善監管制度,建立責任追溯制度;二是提出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包括綜合運用多種監管手段,嚴肅處理違法違規行為,建立聯合懲戒和信息共享機制,加強社會監督;三是需要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包括加強隊伍建設、創新監管手段和強化部門聯動、形成工作合力。

  儀器信息網:總體說來,針對大氣、水體的監測難度分別在哪裡?

  黃業茹:相較其他環境介質監測而言,汙染源排放監測情況比較複雜,也是難點所在。汙染源監測分為兩大類,即固定汙染源監測和無組織排放監測。固定汙染源監測涉及到設施運行是否穩定及廢氣和廢水排放是否連續穩定排放。比如在監測固定源中氣態汙染物排放時,需要在採樣環節儘量避免廢氣中顆粒物的幹擾。固定汙染源排放的特點(即實際工況的真實環境難以模擬)也會影響到環境監測標準方法在制修訂過程中的方法驗證和中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的指標設置。除此之外,國內市場校準用標準氣體的種類不全,也是汙染源監測所面臨的難題。

  環境樣品時效性和採集到樣品的代表性是氣和水監測工作的真正難點,這點和食品安全檢測是完全不一樣的。許多標準方法裡對水和氣樣品的保存提出嚴格的要求,如時間要求不能超過8個小時等。

  儀器信息網:在大氣或水的監測中,具體哪類汙染源的監測技術是非常成熟的?哪類汙染源監測是有難度的?

  黃業茹:從監測技術來說,國家制定的排放標準中都規定了所使用的的標準方法,通過標準方法獲得的數據能夠保證其準確、可靠。

  如上所述,對汙染源的監測由於設施運行工況的可變性,導致其監測存在不確定性。工況運行穩定的汙染源監測比較容易,而如殯葬行業火化爐排放進行準確監測就有一定難度。

在線監測是大勢所趨 環境領域市場空間潛力巨大

  儀器信息網:從監測形式來說,環境監測大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黃業茹:「十四五」期間,水質監測體系將建由手工監測為主向自動監測為主轉變,因此自動化在線監測是大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網絡都配置了自動監測設備,但是監測參數種類有限,所以相當部分的指標數據還是在實驗室獲取的。目前的水質斷面例行監測,大部分還都需要手工監測完成,對人力投入、物力投入都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十四五」期間,要把水、大氣的手工監測逐漸轉向自動監測。

  儀器信息網:質譜儀作為市級監測站的標配,其在環境領域的市場上升空間大嗎?

  黃業茹:肯定是有很大上升空間的。雖然「十四五」期間我們的生態環境管理依舊是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但在未來,會向風險管理轉變。跟很多發達國家現在的做法很類似,風險管理除了常規的環境監測以外,會更側重專項調查性監測和研究性監測。所以,隨著質譜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環境監測將會成為受益最多的領域。

  儀器信息網: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對大氣顆粒物的監測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工作?

  黃業茹:我們中心對於大氣顆粒物的研究始於1999年,那時已經開始研究PM2.5和PM1中汙染物的特徵。顆粒測試需要搞清楚顆粒物的組成,包括有機物的類型、生物質燃燒示蹤物、左旋葡聚糖,還包括OCEC、陰陽離子等。目前國家大氣顆粒物組分網要求測定的項目,我們在二十年前都已經開展了相關研究,所以在大氣顆粒物監測這一塊還是有很好的基礎。分析測試方法以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液相色譜-質譜、離子色譜、原子螢光光譜法等為主,基本能夠滿足當前的顆粒物組分識別需要。針對大氣顆粒物中單顆粒的研究,我們通過電鏡技術和能譜技術結合,能夠對採集到的單顆粒物來源進行判斷,這也是我們一大特點和優勢。

  儀器信息網:除了對霧霾的監測及研究,中心有無開展未知汙染物的監測工作?

  黃業茹:目前我們利用安捷倫的GC Q-TOF儀,與安捷倫正在開展環境中未知汙染物非靶標篩查技術研究的合作。事實上,現在討論的一些新型汙染物可能並不是新型的,只是受以前分析技術水平所限而未發現。長江經濟帶的高質量發展是國家戰略不是,生態環境保護是其中很重要一項工作。由於長江沿岸化工園區特別多,我們正在承擔的長江中上遊環境中優先評估化學品實測評估項目正是基於安捷倫的Q-TOF質譜技術,發現了大量以往未被重點關注的有毒有害汙染物。

  後記

  有關環境的話題一直是輿論熱點,舊的問題還沒理清,新的環境問題又隨之出現。但好在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許多相關生態環境監測機構都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暗暗發力。小編參觀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實驗室就很受觸動,實驗室大中小型儀器設備應有盡有,實驗人員素質也很高,國家對環境監測項目的投資是一點也不含糊。

  當然環境監測成果離不開儀器監測技術的加持,所以像安捷倫這樣深耕在環境領域的儀器研發公司也值得我們為之點讚。

  總之,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環境保護是一場攻堅戰,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祖國的環境越來越好。

採訪:江煒、毛曉潔

相關焦點

  • 首屆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安捷倫公司環境分析新技術論壇在京...
    儀器信息網訊 6月20日,由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簡稱CNEAC)主辦、安捷倫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協辦的「首屆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安捷倫公司環境分析新技術論壇」在北京市九華貴賓樓召開。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堅持全面推進,紮實做好生態環境治理各項工作,形成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的工作格局。堅持夯實基礎,為各項工作推進提供有力保障。  科技日報:我想請教柏仇勇司長,剛才您介紹了2019年我國生態環境狀況,想請您分析一下我們國家當前所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什麼?我們該怎麼發力?謝謝。  柏仇勇: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從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來看,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總體改善。在這裡,我用三個「越來越」概括表述:一是藍天越來越多。
  • 我國公開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報告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呂騫 趙竹青)由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牽頭編制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27日正式發布。本年度報告聚焦「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3個專題,開展了相關的遙感監測與分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撐。報告和相關數據集產品均面向社會公開發布,並提供在線免費共享服務。
  • 2020-2026年中國水環境監測市場深度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水質監測市場空間        《2020-2026年中國水環境監測市場深度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對水環境監測行業相關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水環境監測行業今後的發展方向、水環境監測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水環境監測技術標準、水環境監測市場規模、水環境監測行業潛在問題與水環境監測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
  • 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開展質量工作紀實
    原標題:每一個細節都不容小覷 「人、機、料、法、環」,全程把好關 應對天津港爆炸事故監測只是北海監測中心海洋環境監測眾多任務中的一個,是工作的一個縮影。 北海監測中心質量負責人張友篪告訴記者,不管是突發事件的應急監測,還是日常監測,北海監測中心必須做到人、機、料、法、環五個方面嚴格把控。 人,是指所有參與監測人員必須是合格人員、持證上崗。機,是指儀器、設備必須經過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檢定或校準。料,是指樣品採集、運輸、儲存,添加的試劑等必須符合相關要求。法,是指正確的樣品採集方法、實驗室分析方法等。
  • ...中心參加2020年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保護管理評價工作
    為保證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工作順利開展,按照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統一安排,近日,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選派技術骨幹,參加了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組織開展的2020年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保護管理評價工作。
  • 劉文清院士談雷射雷達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訪中科院安徽光學...
    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完善,雷射雷達的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廣,其中環境監測領域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可以用來測量顆粒物、臭氧、溫度和溼度的變化等等。  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於1991年建立了當時我國最大L625雷射雷達系統,用於探測平流層氣溶膠分布,該雷射雷達系統被美國國家宇航局選為全球10個雷射雷達站之一。
  • 第五屆樣品前處理網絡研討會圓滿落幕 環境樣品分論壇精彩紛呈
    、農藥、致嗅有機物、飲用水中消毒副產物中的應用,並重點介紹了MOFs混合基質膜以分散固相萃取方式用於環境水體中多種有機汙染物的富集分析。,介紹了新一代全自動土壤樣品製備解決方案——FASP系列全自動土壤樣品製備系統,該系統具有高通量樣品處理能力,可智能化溯源樣品管理系統,大力提高土壤樣品製備效率和質量水平,助力國家土壤環境檢測工作的高效快速推進。
  • 全球環境與健康領域的研究熱點,以及我國環境與健康研究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2007 年,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發布了《21 世紀毒性測試:願景與策略》(Toxicity Testing in the 21st Century: A Vision and a Strategy),提出了全新的毒理學研究思路與毒性測試戰略,指出毒性測試應以整體動物試驗為基礎,向細胞體外測試與計算毒理相結合的方法轉變,探求汙染與生物分子交互作用及其對關鍵毒性作用通路的擾動機制——這是未來破解環境與健康因果奧秘的關鍵
  • 生態環境部:環境監測分析方法標準制訂技術導則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 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規範環境監測分析方法標準制訂工作, 制定本標準。
  • 全球環境與健康領域的研究熱點,以及我國環境與健康研究面臨的機遇...
    2007 年,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發布了《21 世紀毒性測試:願景與策略》(Toxicity Testing in the 21st Century: A Vision and a Strategy),提出了全新的毒理學研究思路與毒性測試戰略,指出毒性測試應以整體動物試驗為基礎,向細胞體外測試與計算毒理相結合的方法轉變,探求汙染與生物分子交互作用及其對關鍵毒性作用通路的擾動機制
  • 環境監測基礎知識——土壤環境監測技術之採樣制樣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1.技術規範適用範圍全國區域土壤背景、農田土壤環境、建設項目土壤環境評價、土壤汙染事故等類型的監測4.1.2.正式採樣按照監測方案,實施現場採樣4.1.3.補充採樣正式採樣測試後,發現布設的樣點沒有滿足總體設計需要,則要進行增設採樣點補充採樣。
  • 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怎樣才有保障?
    2018年,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完成上收。受生態環境部委託,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以下簡稱總站)負責運行管理上收後的全國1881個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以下簡稱水站),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社會化環境監測機構進行水站的日常運維,同時引入外部監督機制,由專門的檢查公司對運維公司加強監督。
  • 遙感技術在水環境和大氣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分析
    遙感技術在水環境和大氣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分析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本文主要分為兩個研究模塊,第一個研究模塊是從城市汙水監測、水體的渾濁度監測兩個方面入手,總結分析了水環境監測工作當中遙感技術實際應用情況;第二個研究模塊,主要是從有害性氣體監測、城市的熱島效應監測兩個方面入手
  • 政策|《2017年國家網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要求》
    政策|《2017年國家網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要求》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北極星環保網獲悉,按照《2017年全國環境監測要點》和《關於做好2017年土壤監測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為進一步做好2017年國家網土壤環境監測工作,日前,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編制並印發了《2017年國家網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要求》
  • 世界主要國家的海洋環境監測狀況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21世紀人類面臨的三大難題是人口、資源和環境,解決這些問題的出路之一在海洋,因而有人把21世紀稱作「海洋的世紀」。經濟要發展,環境要保護,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世界與我國需要認真面對和研究的課題,對海洋環境監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
    深化生態環境監測改革,按照「誰考核、誰監測」的原則,全面上收國家空氣和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通過省以下垂直管理改革將地方生態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至省級,從體制機制上有效預防不當幹預,保證了環境監測與評價的獨立、客觀、公正。積極推進政府購買監測服務,鼓勵社會監測機構參與自動監測站運行維護、手工監測採樣測試、質量控制抽測抽查等工作,形成多元化監測服務供給格局。數據質量明顯提高。
  • 四十年科研創新,助力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納入全國環境監測體系
    高麗榮 王亞韡 鄭明輝* 江桂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我國高度重視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監測與汙染防控工作。2010 年以後,我國圍繞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監測進行了多項專題研究,如: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項目「POPs 區域汙染現狀和演變趨勢」、國家環境保護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新增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環境管理決策支撐關鍵技術研究」等,2014 年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項目「新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區域運移及演變趨勢研究」立項。
  • 「100家實驗室」專題:訪北京農產品質量檢測與農田環境監測技術...
    近日,儀器信息網工作人員參觀訪問了本次活動的第四十二站:北京農產品質量檢測與農田環境監測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農產品質量檢測與農田環境監測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成立於2007年4月,是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公益型院所科研體制改革的試點單位。
  • 2016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招聘6人公告(青島)
    2016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招聘6人公告(青島) 2016-11-05 10:30:01|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