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49調控矽塵誘導肺纖維化的初步研究

2021-01-11 生物谷

煤工塵肺(Coal workers』pneumoconiosis,CWP)是在生產過程中長期吸入矽塵、煤矽塵或煤塵所導致的以肺組織不可逆性纖維化為主的疾病,主要包括矽肺、煤矽肺和煤肺,是我國最嚴重的職業病之一。

由於發病機制並不完全清楚,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大量研究表明,矽塵導致的肺纖維化過程包括肺組織炎性損傷、肺組織結構破壞以及伴有基質細胞聚集的肺組織修復。其病理特徵為肺組織成纖維細胞過度增殖,多種膠原蛋白在肺組織內過多沉積。其發生發展涉及到大量炎性因子及致纖維化因子的表達以及相關基因的複雜網絡調控。

近年來,microRNA(miRNA)作為一種非編碼小RNA因其廣泛的基因調節作用引起了科學界的關注。有研究表明miRNA在炎症、組織發育與分化、細胞增殖、凋亡及組織修復過程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廣泛的生物學作用使其成為調節器官表型的關鍵分子及多種疾病的治療靶標。

目前有關miRNA與疾病之間關係的研究很多,尤其是腫瘤,如肺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結直腸癌等,此外也包括心肌梗死、心衰、慢性腎病等。但是關於miRNA在塵肺病中的表達譜及功能學研究報導較少。因此,結合我國塵肺病的發病現狀,我們進行了煤工塵肺血清miRNA的測序分析,經過生物信息學分析篩檢出煤工塵肺與對照表達差異的miRNA,並運用體內試驗及體外實驗對煤工塵肺差異表達變化一致且最顯著的miRNA優先進行了初步的功能學驗證,探討這些miRNA在矽肺病發生發展中可能的分子機制,期望能將肺纖維化基因表達調控的網絡理解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為找出特異性的血清miRNA作為煤工塵肺輔助診斷的生物標誌物奠定理論基礎,同時也為進一步研究預防和有效治療塵肺病提供線索。

我們主要開展了兩個階段的研究:(1)煤工塵肺病人血清miRNA標誌物篩檢:即首先通過流行病學調查選擇病例和對照、SOLiD測序法篩選出差異表達的miRNA,利用miRWalk綜合資料庫對候選miRNA所調節的靶基因及信號通路進行了分析;(2)miR-149在SiO2粉塵所致肺纖維化中的功能學研究:在第一階段研究的基礎上,選擇其中一種差異表達明顯的miRNA(miR-149)進行了初步的功能學驗證。第一部分:煤工塵肺特異的血清miRNA篩檢目的:通過對CWP病人及接塵對照血清差異表達miRNA進行分析,發現影響CWP發生發展的關鍵miRNA,為提高塵肺病的早期診斷率及探索新的治療方法提供科學依據,也為進一步研究塵肺病發病機制提供線索。

方法:(1)研究對象的選擇:2010年8月通過調查問卷收集某煤礦井下接塵男性工人的年齡、職業史(工齡、工種、防護措施等)、現病史、既往史、個人史等資料,並由專業職業病體檢機構對接塵工人進行職業病體檢,拍攝高仟伏胸片及DR胸片,根據《塵肺病診斷標準》GBZ70-2009由職業病診斷醫師對研究對象進行塵肺病診斷。篩選出煤工塵肺病人27例(壹期、貳期、叄期病人各9例),對照9例,病例與對照在年齡、接塵年代、接塵工齡、工種、吸菸等方面相匹配;(2)全基因組miRNA測序:採集外周靜脈血並分離血清,同組血清等量混合,提取RNA,SOLiD測序儀檢測全基因組ncRNA表達,應用SOLiD小RNA分析系統(錯配、過濾和比對)確定已知的miRNA、新miRNA及表達水平(拷貝數);(3)靶基因預測及信號通路分析:將測序結果與miRNA資料庫比對,篩選出與對照組相比表達變化在2倍以上的miRNA,進一步確定在所有病例組變化方向一致的miRNA,通過miRWalk綜合資料庫對篩檢出的miRNA靶基因進行預測,並對其調控的信號通路進行分析。

結果:全基因組測序法對接塵對照組、壹期、貳期、叄期CWP血清中ncRNA進行篩檢後,各組鑑定出與資料庫匹配的miRNA比例分別為39.9%、42.2%、36.4%、39.9%。以病例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大於2倍為篩選條件,壹期、貳期、叄期CWP篩選出的差異表達miRNA數量分別為32、55和39個,其中在所有病例組變化方向一致的miRNA共有5個,表達上調的有miR-25*、miR-9*;下調2倍以上的有miR-20b、miR-222、miR-149,其中以miR-25*及miR-149的變化較為顯著。文獻報導及靶基因分析顯示,這些miRNA可能調節著與細胞增殖、凋亡、炎症、基因轉錄、細胞周期及信號轉導等相關基因的表達。

結論:在病例組與接塵對照組血清中,共篩檢出5個變化方向一致的miRNA作為候選分子,其中表達明顯上調的為miR-25*、miR-9*,表達明顯下調的為miR-20b、miR-222、miR-149,這些miRNA可能調控了肺纖維化過程的關鍵信號通路。第二部分:miR-149在SiO2粉塵所致肺纖維化中的功能學研究目的:結合前期血清miRNA篩檢結果,通過體內試驗及體外實驗研究miR-149在SiO2誘導的肺纖維化中的作用。、

方法:(1)體內試驗:建立SiO2粉塵誘導的小鼠肺纖維化模型,通過qRT-PCR檢測miR-149的表達、免疫組織化學及Western blot等實驗技術觀察小鼠肺組織內miR-149及炎症因子IL-6的動態表達情況;(2)體外實驗:①ELISA法檢測研究對象血清中IL-6的表達情況;②應用A549細胞及HBE細胞構建SiO2粉塵處理的細胞模型,通過體外轉染miR-149mimics及inhibitor使其失調表達,應用qRT-PCR檢測miR-149的表達、應用Western blot及ELISA實驗觀察細胞表達IL-6的情況。

結果:(1)與對照組相比,不同期別CWP病人血清中miR-149皆表達下調,IL-6的表達未發生明顯變化(P=0.684),但是隨著疾病進展,IL-6表達呈上調趨勢;(2)在SiO2粉塵誘導的小鼠肺纖維化模型中,免疫組織化學實驗結果顯示,25g/L SiO2粉塵處理小鼠後的第1周、第2周、第4周,其肺組織中的炎症反應較為明顯。在處理第1周,與對照組相比,生理鹽水組及粉塵組有多量的炎症細胞浸潤;在第2周,生理鹽水組的炎症反應逐漸恢復,在第4周時炎症已基本消失,但是粉塵組的炎症反應一直持續,且較重,到第4周時,肺組織內肺泡壁增厚,肺泡結構塌陷;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實驗分別證實SiO2粉塵處理後的各時間點miR-149表達都明顯下調(P<0.000),而IL-6表達明顯上調;(3)在粉塵處理的細胞模型中,SiO2粉塵可明顯導致A549及HBE細胞凋亡增加,且A549細胞比HBE細胞更加敏感,用不同濃度SiO2粉塵處理細胞後其表達IL-6的水平明顯上調,存在明顯劑量效應關係,而A549細胞除了具有劑量效應關係外,隨著SiO2粉塵處理時間的延長,IL-6的表達水平也逐漸增加,還呈現出時間效應關係;用50μg/ml SiO2粉塵處理A549細胞24h及150μg/mlSiO2粉塵處理HBE細胞12h後,HBE細胞內miR-149的下調非常明顯,粉塵處理幾乎完全抑制了miR-149的表達(P<0.000),而在A549細胞內miR-149的變化未發現統計學差異,但是可見到miR-149也呈下調趨勢(P=0.234);A549細胞轉染miR-149相似劑後使IL-6的表達下調,而轉染抑制劑後上調了IL-6的表達水平。

結論:通過體內試驗及體外實驗我們發現:(1) SiO2粉塵處理可明顯導致小鼠肺組織的炎症反應;(2) miR-149的下調及IL-6的上調可能參與了SiO2粉塵處理後的炎症、肺纖維化等相關過程;(3) miR-149可以負調控A549細胞表達IL-6的水平。

相關焦點

  • 科普:幹細胞移植修復肺纖維化研究進展
    幹細胞因在特定條件下可誘導分化為肺細胞,具有「歸巢」、分化、分泌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參與調節免疫反應等作用,是細胞代替治療肺纖維化最具有價值的間充質幹細胞,為肺纖維化的修復提供了新的選擇。傳統方法修復肺纖維化效果欠佳在我國,特發性肺纖維化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診斷後的平均生存期僅2.8年,死亡率高於大多數腫瘤,被稱為一種「類腫瘤疾病」。
  • 同濟醫院王從義團隊最新研究成果為治療肺纖維化提供新路徑
    12月4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王從義教授團隊原創性研究成果「甲基化CpG結合蛋白 2(MBD2)通過降低巨噬細胞的M2型活化進而抑制肺纖維化的發病」在線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s》。
  • 研究揭示miR-133a的轉錄調控機制及其在細胞分化中的作用
    研究人員發現,miR-133a表達的上調促進了線粒體生物發生和肌細胞分化,並進一步通過「定向染色質構象捕獲」(CAPTURE)技術找到了調控miR-133a表達的上遊調控因子KAP1,從而加深了對miR-133a轉錄調控機制及重要功能的了解。  microRNA(miRNA)在多種生理及病理生理過程中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
  • 「肺纖維化」暫無特效藥 同濟醫院王從義團隊發現治療新路徑
    12月10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王從義教授團隊原創性研究成果「甲基化CpG結合蛋白 2(MBD2)通過降低巨噬細胞的M2型活化進而抑制肺纖維化的發病」在線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s》。根據上述論文研究成果,MBD2高表達於各類肺纖維化患者的肺組織中。
  • 氧化應激與肺纖維化肺泡上皮凋亡的研究進展
    肺臟由於其特殊的解剖結構,易受到氧化應激的損傷,使肺泡上皮分泌多種生長因子或細胞因子,如轉化生長因子 - β( TGF- β)、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內皮素 - 1 、血管緊張素 - 2 及結締組織生長因子,這些因子可以直接或者間接地介導纖維化過程。
  • Nat Commun:幹細胞因子和外泌體吸入療法有望治療肺纖維化和肺部炎症
    研究人員利用博萊黴素誘導、二氧化矽顆粒誘導兩種不同的方式建立了肺纖維化和炎症模型。隨後對比了 LSC 分泌組(LSC-Sec)以及外泌體(LSC-Exo)與來源於間充質幹細胞(MSC)的分泌組/外泌體的治療效果。這些藥物都通過霧化的方式直接吸入動物的肺部。
  • 揭示miR-133a的轉錄調控機制並闡明其在細胞分化中的作用
    研究人員發現miR-133a表達的上調促進了線粒體生物發生和肌細胞分化,並進一步通過"定向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找到了調控miR-133a表達的上遊調控因子KAP1,從而加深了對miR-133a轉錄調控機制及重要功能的了解。microRNA(miRNA)在多種生理及病理生理過程中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
  • Cell Metab| FBW7在肺纖維化發病和幹預中的作用
    在小鼠AEC2幹細胞中,研究人員表明Fbw7基因敲除(KO)以TPP1穩定性依賴的方式阻止博萊黴素或IR誘導的端粒解封、肺衰老和纖維化。此外,他們還證明了一種小肽類似物能夠特異性地抑制FBW7與TPP1的結合,從而減弱端粒的去包裹作用。
  • 上海藥物所等研發用於診斷肺纖維化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近日,國際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李佳課題組和浙江大學李新課題組合作開展的利用小分子螢光探針進行肺纖維化診斷的研究成果。該研究首次開發出一種可用於無創、無放射性診斷肺纖維化的一氧化氮螢光探針PNO1,為肺纖維化的早期診斷以及藥物的篩選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新方式。肺纖維化是由多種誘因引起的肺部炎症,肺泡持續性損傷,胞外基質反覆破壞、修復、重建並過度沉積,最終導致肺組織結構改變、功能喪失的一類疾病。絕大部分肺纖維化患者病因不明,被稱為特發性肺纖維化(IPF)。
  • Science子刊:白介素-11是特發性肺纖維化的治療靶點
    2019年10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一種進行性肺纖維化疾病,侵襲性肺肌纖維母細胞分泌膠原蛋白,破壞肺的完整性。
  •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患者機械通氣相關肺纖維化機制及治療新進展
    研究表明,肺纖維化的嚴重程度與ARDS患者的病死率、預後及長期生活質量密切相關。如何有效降低ARDS患者病死率並積極預防ARDS患者肺纖維化的發生、發展,以及改善ARDS患者的預後,提高其生活質量,一直以來是國內外學者關注的焦點。目前,ARDS患者發生病理性肺纖維化的細胞機制及相關信號通路尚未明確,臨床預防及治療效果並不理想。
  • 【學術前沿】劉俊平團隊揭示FBW7在肺纖維化發病和幹預中的作用
    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以肺上皮細胞衰老和間質纖維化為特徵
  • 遇到囊性纖維化肺 這種細菌靠突變應對
    原標題:遇到囊性纖維化肺 這種細菌靠突變應對《科學·信號》2020.11.3雙組分調控系統(TCS)是廣泛存在於細菌中的一種信號傳導機制。從囊性纖維化(CF)患者中分離出的銅綠假單胞菌菌株通常具有影響雙組分調控系統的突變,而該雙組分調控系統可感知並響應環境刺激。
  • 義大利醫學博士談幹細胞在肺纖維化的前沿應用
    5月26日,一項新的研究由《幹細胞轉化醫學》發表,義大利布雷西亞尤金尼亞·門尼研究中心(CREM)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小組首次展示了從人羊膜收集的幹細胞如何能夠減緩肺纖維化中疤痕的進展。這項臨床研究可以為肺部致命疾病找到新的治療方法。
  • WJCR:miR-21與胰腺癌的研究進展
    miR-21是研究最早也是較特殊的miRNA之一,其在幾乎所有的實體腫瘤包括胰腺癌中高表達。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消化內科的張莉娜張弘在漢斯《世界腫瘤研究》2013年5月的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關於miR-21與胰腺癌的文章。文中解釋,miR-21基因是最早在人類基因組中檢測到的miRNA基因之一,又可稱為bsa-mir-21、MIR-21、miR-21、MIRN21等。
  • 新冠肺炎最大受累臟器是肺,肺纖維化可能是後遺症之一,應加強隨訪...
    且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狀與SARS有很多共同點,如造成嚴重的肺部損傷、胸腔積液,重症可並發嚴重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又進一步造成肺損傷,形成惡性循環,即使患者痊癒,也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如肺纖維化。既往數據顯示,SARS患者中分別有36%和30%在感染後3、6個月發展為肺纖維化。由此推斷,肺纖維化將可能成為新冠肺炎愈後的後遺症之一。
  • FBW7通過端粒脫帽來介導衰老和肺纖維化
    FBW7通過端粒脫帽來介導衰老和肺纖維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4 21:50:01 杭州師範大學劉俊平研究團隊發現,FBW7通過端粒脫帽來介導衰老和肺纖維化。
  • 冬蟲夏草菌絲體提取物有效改善肺纖維化,治療...
    肺纖維化是以成纖維細胞增殖及大量細胞外基質聚集並伴炎症損傷、組織結構破壞為特徵的一大類肺疾病的終末期改變,也就是正常的肺泡組織被損壞後經過異常修復導致結構異常(疤痕形成)。絕大部分肺纖維化病人病因不明(特發性),這組疾病稱為特發性間質性肺炎(IIP),是間質性肺病中一大類。
  • Science子刊:阻斷多巴胺受體有望逆轉肝硬化和肺纖維化
    2019年11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梅奧診所等多個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細胞和小鼠模型中鑑定出一種減緩和逆轉不受控制的內部瘢痕組織形成過程(這種過程稱為纖維化)的方法。這種疾病過程幾乎沒有有效的療法,也無法治癒,當發生在肝臟(肝硬化)或肺(肺纖維化)等器官中時,它可能是致命性的。
  • Cell子刊:四川大學曹中煒團隊解析「循環微環境」調控衰老器官再生和纖維化
    作者通過肺切除模型比較對照鼠(2月齡或者3月齡)和老年鼠(20月齡)肺的再生和纖維化情況。此項研究有可能優化或開發針對EPCR的現有或者新一代的藥物,從而發揮在纖維化器官的再生治療方面的新作用。同時此項研究發現了EPCR在循環微環境中被抑制的上遊調控機制。幹預這一抑制機制有望上調EPCR,從而對EPCR上下遊同時進行幹預,進一步提升這一靶點的在纖維化疾病中的治療效果。為了驗證所發現循環微環境調控作用的潛在治療作用,作者團隊在肺、肝、腎的再生和纖維化模型中都進行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