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預包裝食品與散裝食品、裸裝食品的區別

2020-11-27 澎湃新聞

點擊標題下「藍色微信名」可快速關注

什麼是預包裝食品,這是監管工作實踐中非常具體的問題。

準確界定預包裝定義的內涵和界限,對於依法開展食品安全日常監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過對《GB7718-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中預包裝食品定義的分析,闡述了預包裝食品的兩大特徵,預包裝食品與散裝食品、裸裝食品的聯繫和區別,以及實踐中對預包裝食品定義的把握問題。

預包裝食品是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經常遇到的一個概念。準確界定預包裝食品定義的內涵和界限,對於依法開展食品安全日常監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監管實踐中,卻經常出現將預包裝食品與散裝食品、裸裝食品相混淆的情況,不僅許多普通消費者難以正確識別,即使生產企業自身對此的認識也很模糊,在監管部門之間或者監管部門內部也存在不同的認識。

國家衛生部發布了《GB7718-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對預包裝食品的定義作出了更為詳盡的規定,這有利於我們更準確把握預包裝食品定義的內涵。

一、預包裝食品定義的演變過程

目前,有關預包裝食品的定義主要來自《GB7718-2004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食品安全法》和《GB7718-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2005年開始執行的GB7718-2004,將預包裝食品定義為"經預先定量包裝,或裝入(灌入)容器中,向消費者直接提供的食品"。2009年開始實施的《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條定義了預包裝食品,即"預先定量包裝或者製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即將於2012年開始執行的GB7718-2011,將預包裝食品定義為"預先定量包裝或者製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包括預先定量包裝以及預先定量製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並且在一定量限範圍內具有統一的質量或體積標識的食品。"

從上述三個定義的細微差別,我們可以看出預包裝食品定義的演變過程。在GB7718-2004中,強調了預包裝食品的兩個重要特徵,即"預先定量"和"包裝或裝入(灌入)容器中",但作出了一個限制性條件,即"向消費者直接提供"。對於預包裝食品的兩個重要特徵,在其後的《食品安全法》和GB7718-2011中,均得到了確認,僅僅將"包裝或裝入(灌入)容器中"修改為更為準確的"包裝或者製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的表述。但對GB7718-2004中提出的限制性條件,則予以了取消。《食品安全法》不再規定"向消費者直接提供"這一條件,而GB7718-2011則作了進一步的明確,提出"本標準適用於直接提供給消費者的預包裝食品標籤和非直接提供給消費者的預包裝食品標籤","不適用於為預包裝食品在儲藏運輸過程中提供保護的食品儲運包裝標籤、散裝食品和現制現售食品的標識"。顯然,在GB7718-2011中,預包裝食品包括了兩種形式,即直接提供給消費者的預包裝食品和非直接提供給消費者的預包裝食品。

二、預包裝食品定義的辨析

(一)預包裝食品的準確含義

從上面談到的三個定義,我們可以看到所謂預包裝食品具有兩個根本的特徵,首先是"預先定量",其次是"包裝或者製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同時具備這兩個特徵的加工食品就是預包裝食品。任何一個特徵不具備,則不成為預包裝食品。

從上面談到的三個定義,我們也可以看到預包裝事實上描述的是特定情形下的一種狀態,比如"直接提供給消費者"時。而定義的演變也表明對於特定情形狀態的要求已經取消,即預包裝不再僅僅是指面向消費者銷售時的狀態,也包括了非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時的狀態,這是預包裝食品定義的一個根本性的變化。

(二)預包裝食品與裸裝食品的聯繫和區別

我們知道同時滿足"預先定量"和"包裝或者製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兩個特徵的加工食品就是預包裝食品,任何一個特徵不滿足就不是預包裝食品。具有"包裝或者製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特徵的食品,我們可以稱之為包裝食品;而與之相對應,不具有"包裝或者製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特徵的食品,就是裸裝食品。包裝食品和裸裝食品業是一對相對立的概念。預包裝食品肯定是包裝食品,但包裝食品未必是預包裝食品,預包裝食品只是包裝食品中的一部分。而裸裝食品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包裝,顯然預包裝食品不可能是裸裝食品。

以往很多同志對GB7718-2004中預包裝食品的定義存在誤解。將"經預先定量包裝,或裝入(灌入)容器中,向消費者直接提供的食品"中的"或者",理解為預包裝食品包括"預先定量包裝"的食品和"裝入(灌入)容器中"的食品兩種。從而導致將所有包裝食品理解為預包裝食品的錯誤,進而又出現了將裸裝食品等同於散裝食品的錯誤。事實上,這裡的"或者"指的是包裝形式上的選擇,既可以選擇"包裝",也可以選擇"裝入(灌入)容器中",但其前提是"預先定量"。而此次GB7718-2011的出臺,對預包裝食品的定義作了清晰的闡述,有力地澄清了以往的誤解。

(三)預包裝食品與散裝食品的聯繫和區別

對於散裝食品的定義,目前我國尚無法律法規或者標準層面的規範。主要依據是衛生部於2003年印發的《關於印發散裝食品衛生管理規範的通知》(衛法監發[2003]180號)。在這一規範性文件中,將散裝食品定義為"無預包裝的食品、食品原料及加工半成品,但不包括新鮮果蔬,以及需清洗後加工的原糧、鮮凍畜禽產品和水產品"。

具有"預先定量"特徵的食品,我們可以稱之為預先定量食品;而與之相對應,不具有"預先定量"特徵的食品,就是散裝食品。散裝食品是指稱量銷售的食品,即不預先確定銷售單元,按基本計量單位進行定價、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的食品。預先定量食品和散裝食品是一對相對立的概念。顯然,預包裝食品是預先定量食品,但預先定量食品未必是預包裝食品,預先定量食品也包括無包裝的預先定量食品,預包裝食品只是預先定量食品中的一部分。而散裝食品最大的特點就是並非"預先定量"。

以往,很多同志把散裝食品等同於裸裝食品,事實上這也是不準確的。裸裝和散裝是不同的範疇,並不具有同一性。裸裝食品是指沒有包裝的食品,它是與包裝食品相對應的概念。散裝食品是指不預先確定質量或體積的食品,它是與預先定量食品相對應的概念。裸裝食品最大的特點是並非"包裝或者製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而散裝食品最大的特點是並非"預先定量"。散裝食品可以有包裝,比如拆零銷售的糖果;也可以無包裝,比如拆零銷售的大米。是否有包裝並不是區分預先定量食品和散裝食品的標誌。裸裝食品和散裝食品又存在著交集,無包裝的散裝食品就是裸裝食品,有包裝的散裝食品就不是裸裝食品。

三、實踐中對預包裝食品定義的把握

(一)準確把握預包裝食品的狀態

我們注意到所謂預包裝食品都是在特定情形下的一種狀態。而從GB7718-2004到GB7718-2011,預包裝食品定義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取消了"向消費者直接提供"這一限制性條件。在GB7718-2011正式實施前,我們所指的預包裝食品是指向消費者直接提供時的預包裝食品,也即在面向消費者銷售時,如果某食品是預先定量並且包裝好的,那麼它就是預包裝食品。在GB7718-2011正式實施後,預包裝食品就不僅包括向消費者直接提供的預包裝食品,還包括非直接提供給消費者的預包裝食品。預包裝食品不再僅僅指面向銷售者銷售時的狀態,任何一個狀態下,只要某食品是預先定量並且包裝好的,就可以視之為預包裝食品。當然,預先定量還需要符合"在一定量限範圍內具有統一的質量或體積標識"這一規定。

(二)準確把握預先定量的概念

預先定量是指在包裝完成後即具有確定的量值。而依據GB7718-2011,這一確定的量值應當是"在一定量限範圍內具有統一的質量或體積標識",即其量值是統一的。如果某企業將其產品進行了包裝,並且稱量後標註了淨含量,但這些淨含量是不統一的,有0.5kg,也有0.6kg或者0.7kg,那麼它們依然不是預包裝食品,還是散裝食品。

(三)準確把握GB7718的適用範圍

GB7718是有關預包裝食品標籤的技術性法規。我們注意到GB7718-2004規範的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預包裝食品的標籤,但GB7718-2011有所擴大,包括了所有的預包裝食品。特別是某些食品生產企業雖然生產散裝食品,但以預先定量且"在一定量限範圍內具有統一的質量或體積標識"的大包裝出廠銷售時,大包裝上的標籤就應符合非直接提供給消費者的預包裝食品的標籤要求。

GB7718-2011也申明該標準"不適用於為預包裝食品在儲藏運輸過程中提供保護的食品儲運包裝標籤、散裝食品和現制現售食品的標識",因而這三種情況下,並不執行GB7718-2011的規定。

此外,《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五章《農產品包裝和標識》對食用農產品的包裝和標識做出了專門規定,農業部也制定了《農產品包裝和標識管理辦法》(農業部令第70號)。因而食用農產品的標籤標註也不執行GB7718-2011的規定。

(四)準確把握散裝食品

從生產企業角度出發,在產品出廠時都應當是有包裝的。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對《產品質量法》的釋義,"所謂'產品包裝',是指為在產品運輸、儲存、銷售等流通過程中保護產品,促進銷售,按照一定技術方法採用的容器、材料和附著物並在包裝物上附加有關標識而進行的操作活動的總稱"。依據這一釋義,對食品進行包裝的目的是為了運輸、儲存、銷售的需要。我們知道食品生產企業生產的形式是集中生產,並通過流通環節分散銷售給消費者。這種生產經營形式不同於現做現賣,也不同於餐飲環節。現做現賣主要的特點是現場製作,現場銷售,直接面向消費者;餐飲環節主要的特點是現場製作,現場銷售,現場消費。因而在現做現賣和餐飲環節可以允許存在裸裝食品。食品生產企業由於絕大部分的產品都需要通過運輸、儲存、銷售等環節才能提供給消費者,依法必須保障運輸、儲存、銷售等環節中食品不受外界汙染,因而食品生產企業的產品必然是有包裝的。

當然這一包裝可以是預包裝,也可以是運輸包裝。預包裝食品當然是有包裝的,散裝食品也應當有運輸包裝。

在食品生產加工環節中,所有出廠銷售食品都是有包裝的(包括預包裝和運輸包裝),有包裝的預先定量食品就是預包裝食品。因而我們可以進一步將預先定量食品與散裝食品之間的對立簡化為預包裝食品和散裝食品之間的對立。

四、散裝食品的產生的兩個源頭

其一是在流通環節普遍存在的拆零銷售行為。

比如,100kg/袋的大米,對於生產企業來說,在出廠時是預包裝食品;但流通企業拆零後,大米就不再以預先定量的形式出現,而轉化為散裝食品。在這種情況下,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應當按照GB7718的規定,在其產品外包裝上標註標籤信息。而流通企業應當按照《食品安全法》中有關散裝食品銷售中標籤標註的規定和衛生部文件的要求做好標籤標註工作。

其二是以包裝形式出廠的散裝食品。

這裡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以預先定量的大包裝形式出廠。大包裝內裝的雖然是散裝食品,但大包裝本身依然符合GB7718-2011中有關非直接提供給消費者的預包裝食品的定義,因而大包裝的標籤仍然要符合GB7718-2011的規定。第二種是以非預先定量的大包裝形式出廠。此時,大包裝內裝的是散裝食品,大包裝本身並不符合非直接提供給消費者的預包裝食品的定義,因而只是運輸包裝,其標籤應當按照衛生部文件的規定進行標註。上述兩種情況下,大包裝內所裝的散裝食品,如果其帶有包裝,這包裝上的標籤也應按照衛生部文件的規定標註。

來源:食品安全導刊、老梁市監論壇

發布單位:中國工商出版社 新媒體部(數字出版部)

注重交流執法經驗

關注消費維權動態

同護市場公平正義

共觀市場經濟大潮

權威●專業

半月沙龍微信

①複製「微信號或ID」,在「添加朋友」中粘貼搜索號碼關注。

②點擊微信右上角的「+」,會出現「添加朋友」,進入「查找公眾號」,

輸入公眾號「市場監管半月沙龍」,即可找到。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全面解析!預包裝食品與散裝食品、裸裝食品的區別》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有機食品和普通食品相比有什麼區別?有機食品更健康?
    當然不同國家的要求不同,一般都要求不使用合成農藥、化學肥料、生長調節劑、抗生素以及轉基因品種等等,從這個角度講,有機食品是比較安全的。  但是,有機食品生產的難度要高許多,同時也需要配套的監管來保證合規生產者的利益,真正做到有機很難;即使做到有機,也是以產量小作為代價的。而且目前並未研究發現有機食品和普通食品的營養價值有很大差距,所以,很多時候誇張有機食品,不排除商家炒作的噱頭。
  •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7718-2011)問答(修訂版)
    本標準適用於兩類預包裝食品:一是直接提供給消費者的預包裝食品;二是非直接提供給消費者的預包裝食品。不適用於散裝食品、現制現售食品和食品儲運包裝的標識。 (二)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標準修改了「預包裝食品」和「生產日期」的定義,增加了「規格」定義和「規格」標示方式。
  •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常見問題解答來了……
    如何判斷一個食品添加劑的名稱是否為食品添加劑通用名稱?  答:預包裝食品標籤的配料表中的食品添加劑採用統一名稱便於交流和管理,因此GB 7718-2011規定配料表中應標示食品添加劑的通用名稱。淨含量應於食品名稱標示在同一版面,以便使消費者再看到食品名稱的同時易於看到淨含量的標示。  當一件預包裝食品內含有多件預包裝食品時,其淨含量的字高要求是以單件預包裝的淨含量計,還是以總淨含量計?如當淨含量標註為「淨含量:600mL×4」時,字高要求應≥4mm(以淨含量為600mL計),或是應≥6mm(以總淨含量為2400mL計)?
  •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常見問題解答(中)
    不同特性的食品宜選擇不同的方法(加法或減法)測定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如蛋白質、脂肪為0的飲料,宜使用加法計算其碳水化合物含量。同時,不同的方法計算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也有差異。請分別列出加法、減法的適用範圍以及不適宜採用計算法的情況。例如對有發酵工藝的產品,因發酵工藝會把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分解,最終產品的蛋白質含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跟原料有很大的區別。這樣的情況下是否不能採用計算法?
  • 我國將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進行修訂
    近日,記者從國家衛健委食品司獲悉,為更好滿足消費者的營養和健康需求,我國將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以下簡稱《標籤通則》)進行修訂,目前已進入官方徵求意見階段。修訂後的《標籤通則》將強制企業標示與全民營養健康相關的成分,如糖、飽和脂肪酸等。
  • 奉新縣開展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採集工作
    隨著農業生產、食品工業和相關經濟貿易的發展,如何準確描述食物營養與膳食模式的變遷,從營養需求的角度把握食物供給與經濟命脈的關係,預測營養攝入與疾病防控的風險效益,都離不開食物成分數據。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生活需求,為落實《健康中國 2030 規劃綱要》有關任務部署,以為精準營養及針對不同群體的個性化健康指導提供適宜信息、數據和參數。奉新縣疾控中心開展中國食物成分監測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採集工作。
  •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常見問題解答
    答:依據GB 29921-201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標準及其問答,對於其他食品標準以及2013年以前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與本標準不一致的,應當按照本標準執行。但乳與乳製品、特殊膳食食品中的致病菌限量,按照現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執行。
  • 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籤檢驗監管模式變化大
    還有一個多月,即從2019 年10月1日開始,海關總署 2019年第70號《關於進出口預包裝食品標籤檢驗監督管理有關事宜的公告》 就要正式實施了, 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籤檢驗監管模式將迎來巨大的變化。接下來,就讓小編為你詳細講解一下吧。
  • 衛生部解讀我國首個《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
    根據《食品安全法》有關規定,為指導和規範我國食品營養標籤標示,引導消費者合理選擇預包裝食品,促進公眾膳食營養平衡和身體健康,保護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和監督權,衛生部在參考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和國內外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組織制定了《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 28050-2011,以下簡稱「營養標籤標準」),於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二)實施營養標籤標準的意義。
  • ...完善標識管理 將食品過敏原「拒之門外」 ——食品安全中的食品...
    11月25日,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國際食品科技聯盟主辦的「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首場線上專題活動「食品安全中的食品過敏問題專家研討會」上,來自國內外食品科學、臨床醫學、標準法規等領域的權威專家圍繞食品加工過程中過敏原調控、檢測方法、過敏原標識等內容進行交流探討。
  • 無照擅自宰殺、銷售過期食品……臨沂公布近期部分食品安全案例
    四、蒙陰縣鄉崮食品店銷售過期食品案2月1日,蒙陰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對蒙陰縣鄉崮食品店進行檢查時發現6包「綠澤」牌杏仁已經超出保質期。蒙陰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給予如下處罰:1.沒收過期預包裝食品;2.罰款 0.5萬元。
  • 膠州市食品生產企業開展食品標籤標識自查
    本報訊 孫開珍 近日,為規範食品標籤標識管理,推動食品生產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優化食品市場發展環境,膠州市市場監管局堅持問題導向,完善監管措施,在轄區內開展食品生產企業產品標籤標識自查,進一步規範食品生產經營行為,遏制假冒偽劣、「山寨」侵權及利用標籤標識欺詐銷售等違法違規行為,積極構建食品標籤標識監管長效機制。
  • 保質期≠最後可食用時間,食品過期到底能不能吃呢?
    3一些常見散裝食品的保質期根據GB7718-2011中規範的保質期,指的是預包裝食品在標籤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內,產品完全適於銷售,並保持標籤中不必說明或已經說明的特有品質。另外從法律上說,在保質期內的食品,拆封即食後出現的人體損害,商家是需要承擔相應責任。相反,如果消費者因存放而超過了保質期後再食用所出現的不良後果,可是不能找商家麻煩,亦不能獲得賠償的。不過過了保質期的食品是否絕對不能吃,其實這個大家還得根據實際情況區別對待。
  • 「無糖」食品沒有糖麼?食品有意思
    比如「非油炸食品」、「不添加防腐劑」等等,(感興趣的讀著可以閱讀文章分割線下方推送的相關文章)。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無糖食品的問題。   我國相關國家標準要求中,關於「無糖」食品中的糖,就是指單糖、二糖和糖醇。   這也是為什麼餅乾這種富含澱粉(澱粉屬於多糖)的食品也能聲稱是「無糖食品」的原因。
  • 食品包裝及接觸材料檢測把控「安全門」
    如何保障食品包裝安全?做好材料檢測至關重要。食品「服飾」種類繁多你有觀察過食品的包裝嗎?走進超市食品區域,消費者目之所及之處定有包裝存在。斷點式包裝袋、包裹著熟食和水果的保鮮膜、各種瓶裝、盒裝的飲品……食品包裝已經與食品融為一體,早已是消費者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對於食品接觸材料,消費者又有了解多少呢?
  • 無公害食品、有機食品、綠色食品有啥區別?
    北方網消息:無公害食品、有機食品與綠色食品有何區別?  市質監局有關人員解釋到:無公害食品是按照相應生產技術標準生產的、符合通用衛生標準並經有關部門認定的安全食品。  嚴格來講,無公害是食品的一種基本要求,普通食品都應達到這一要求。綠色食品是我國農業部門推廣的認證食品,分為A級和AA級兩種。
  • 精準技術檢測 完善標識管理 將食品過敏原「拒之門外」——食品...
    也就是說,消費者遠離食物過敏危害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食用食品前了解食品標籤中標示所含有或可能含有的食品致敏物質,提前「避害」。但在這一點上,國內外有著明顯區別。與這些國家相比,我國食品過敏原的標示標註不醒目,很容易被消費者忽視。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陳豔研究員也提到,我國沒有系統的食物過敏流行病學研究,在現行的《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 7718-2011)中,食物過敏標識清單直接引用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
  • 食品安全 共治共享 | 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它們有啥...
    食品安全 共治共享 | 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它們有啥區別?在商場、超市購買食品時,消費者經常會看到帶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字樣的標識。這些標識有著怎樣的含義?又應如何區別?
  • 北京整治食品標籤
    對於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食品標籤相關規定的,一律按照《安全法》第八十六、八十七條的規定立案從嚴查處。同時,嚴格落實食品生產企業違法行為現場懲戒公示工作相關要求,進行違法信息公示,並納入企業誠信檔案,加強食品生產企業失信懲戒。情節嚴重的,依法移送公安部門追究刑事責任。  據悉,6月底前是企業自查的階段。
  • 預包裝食品營養成分表標註單位千差萬別,100%果汁不一定是「原榨純...
    楚天都市報記者 詹鈃購買薯片等高熱量食品前,大家都會通過外包裝的營養成分表看能量數值,選擇能量較少的同類型產品購買。不過,記者走訪發現,在同類型產品中,不同品牌的食品在標註「能量」、「鈉含量」時,選擇的單位克數(或毫升數)標準並不相同,消費者稍不注意就會「看走眼」。業內人士表示,國家標準對營養成分表內的信息標示有明確規定,如果商家違規,市民可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依法投訴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