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的黃金臺原名皇經臺,曾被張獻忠一把火燒掉

2021-01-13 常德全媒

黃金臺實名皇經臺。它不是街名,也不是巷名,而是常德城內一塊只有「巴掌大的地方」的地名。後人不知者有意或無意地將文化味的「皇經」臺偷換成金錢味十足的「黃金」臺。在商品經濟發達的時代,迎合了民眾的口味。

皇經臺是明代藩王在王府旁邊設置的道教祭壇。《清嘉慶常德府志山川考三》記載:「明榮王府:府治西北一裡(現市一中、財政局、市公安局)。明弘治十一年(1498)命內宮監工,工部主事陳珂董造。明孝宗四年(1491)封憲宗第十二子佑樞於此,歷傳五世。」明榮王崇尚全真道,對常德的道教發展有一定影響。

他就藩常德後解囊出資,大興土木,重建太和觀(在河伏山)的同時又在王府外的紅牆內設置「社稷、山川、風雲、雷雨等壇,並列如制,在內供奉。」(龍膺曰)其中,供奉真武祖師神像和收藏皇經的祭壇就是皇經臺。

明崇禎十六年(1643)農民起義軍張獻忠攻入常德,王府被付之一炬。皇經臺也遭池魚之殃,但人們仍習慣稱呼此地為皇經臺。

清代皇經臺逐步建成豪門望族,大戶商賈的居住地。窨子屋鱗次櫛比、風格各異。高低錯落的院落,對對石獸守立的鐵皮包木大門,形成一道靚麗的人文景觀。

到了民國,因天災人禍,特別是抗戰時期日寇飛機狂轟濫炸,皇經臺損毀嚴重,但東側、南側的許多窨子屋卻奇蹟般地保存下來。有的新中國成立後仍「徐娘半老,風韻猶存」。皇經臺南側有座餘家大屋,住著有名望的餘欽翼,清末曾任新軍第五十標標統駐守常德,後升新編第一師師長。

解甲歸田後,他創辦電燈公司,為常德電燈照明之始。晚年不問國事,資助人才新秀。著名作家丁玲在常德讀書時被他收為「義女」。餘欽翼1954年在餘家大屋病故。被《常德地區志名人志》《常德人物譜》和2009年版《常德歷史名人》載入史冊。

民國16年,有位寧波人在皇經臺開設泰康木器號,生產的中式和改良西式家具享譽全城。其中茉莉花床和寧波床最為亮眼。「三滴水茉莉花床」以茉莉花樹木為主料,所有花板用立體雕刻與浮雕完美結合,雕繪出各種人物、花草、獅子頭、雙鳳朝陽等圖案。再把雕、繪、漆、貼金等傳統工藝融為一體,顯得格外典雅莊重,精巧美觀。

引入寧波技藝製作的「寧波床」用料為雜木和杉木,它在雕刻人物、花草的基礎上整床嵌有無數襯有人物、小鳥、刺繡的玻璃,臥床者能隱約看到自己的身影,令新婚夫婦特別青睞。

皇經臺東貼大井巷(現劉海巷),南靠治安巷(已拆除,向南移至四眼井街),西臨泮池街,北對法院街(現建設路)。新中國成立後,這裡成立了木器生產合作社,後改為皇經臺農具廠。1959年改名皇經臺木器廠專業生產木製家具。生意紅紅火火,隆隆的電鋸聲晝夜響起。每天從大井巷口拖出一車又一車鋸木屑,夏天用來製作「蚊煙香」,冬天用來燻臘肉。

通曉路徑的人為了抄近路,常常從大井巷內的車家窨子後門進,穿過幾進幾出的天井、堂屋,從雷祖殿(現城南派出所)旁邊的前門走出去,直達梳子巷。

改革開放後,春風吹暖皇經臺。木器廠最終鳳凰涅槃。泮池街的臨街門面與和平西街、四眼井街連成商貿市場。建設路臨街門面也展露商機。這裡有間不打眼的店鋪,專業加工豬蹄子,引來孩子們圍觀。只見一排排豬蹄子擺在街簷下,點燃噴火燈後一陣噴射,豬蹄向左轉再噴射,向右轉又噴射,最後來個向後轉身噴射。

孩子們拊掌唱道:「排長排長,半個皇賞。噴燈一響,黃金萬兩!」授封為「排長」的店主樂呵呵地抓來一把糖果,犒賞這些「封官許財」者。

圖片來自網絡

如今的皇經臺流金又淌銀,被繁華的建設路、金鑽廣場、特產街、美食街「圍城」,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之臺。這裡許多商家店鋪招財氣,討吉利,紛紛冠名「黃金」「黃金臺」。銀行儲蓄所怎甘落伍,名正言順就是「黃金臺」。

來源:常德民政

相關焦點

  • 為張獻忠造天球儀的洋人(上)
    1644年張獻忠起義軍再度入川,攻克成都,兩位傳教士於城陷前逃到山區避難,不久即為張獻忠手下所獲,遂在起義軍中為大西政權製造天文儀器。清順治三年(1646年)張獻忠在西充縣被一箭穿胸斃命,利、安二人又為清軍所獲,被肅王豪格留在軍營,後隨軍到西安,到北京後,先後受到順治、康熙皇帝的優待。
  • 美軍一把火燒掉敘利亞麥田,慘無人道
    把敘利亞人民賴以生存的糧食一把火燒了。他們這是要想把敘利亞老百姓餓死嗎?都說手裡有糧,心裡不慌,這下糧食一把火燒了,敘利亞老百姓心裡不慌嗎?當然是極度氣憤和惶恐,又能怎麼樣?你又打不過,沒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只能任人宰割了。所以我覺得那些個小國應該團結起來共同發展和富裕,而不要聽人慫恿教唆,一天到晚打過去打過來,弄得民不聊生。
  • 實拍張獻忠沉銀髮掘現場:河床果然堆滿金銀,圖8是最激動的發現
    【航拍張獻忠沉銀遺址】史書記載,張獻忠在成都搶掠了大量財物。1646年,張獻忠順岷江南下轉移財物,遭明朝參將楊展伏擊,結果張獻忠被迫將大量財物沉於江底。在張獻忠沉銀遺址的文物被發掘出水前,一直是個歷史之謎。
  • 先是張獻忠屠川,後是康熙宣布「湖廣填川」
    01 曾有一個魯國人想去越國賣鞋子,被人勸阻,這個魯國人才恍然大悟越國人不穿鞋喜歡戴帽。《韓非子 ·說林上》中就提到」以子之所長,遊於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可見,很多事情在做之前要考慮到當地的因素,這樣才能給出最佳的解決辦法。 西蜀寶地自古人傑地靈,不少人慕名前來、蜂擁而至。
  • 張獻忠沉銀處水被抽乾露底 金屬探測儀探出動靜
    原標題:張獻忠沉銀地岷江露底 金屬探測儀探出「動靜」1月5日,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岷江河道內一道長1.2公裡的藍色圍擋裡,江底的鵝卵石露出,幾位考古人員拿著金屬探測儀試圖摸清石頭下的文物分布。
  • 株洲到常德,可以坐飛機了
    去湖南常德,已經可以在株洲乘坐飛機前往了。昨日上午9點,株洲蘆淞通用機場一架塞斯納飛機平穩起飛,株洲至常德低空短途客運航線實現首航,這也標誌著全省首條通航客運航線正式開通。「來株洲遊玩,順便再坐飛機體驗一把。」
  • 張獻忠沉銀地岷江露底金屬探測儀探出「動靜」
    張獻忠沉寶遺址,歷經一個月的圍堰後,水已經被抽乾,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正式啟動。這也是川內首次水下考古,使用的考古設備科技含量首屈一指。接下來的3個月裡,考古人員將在2000多平方米的保護區裡進行考古挖掘。「金屬探測儀已經有動靜了!」在考古現場,考古專家李飛說,這說明在該區域將有所發現。
  • 張獻忠沉寶遺址:抽水現兩千平方米小島,金屬探測儀有發現
    華西都市報1月6日消息,張獻忠沉寶遺址,歷經一個月的圍堰後,水已經被抽乾,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正式啟動。這也是川內首次水下考古,使用的考古設備科技含量首屈一指。接下來的3個月裡,考古人員將在2000多平方米的保護區裡進行考古挖掘。「金屬探測儀已經有動靜了!」
  • 阿波丸號沉船和張獻忠沉銀之謎:至今已打撈一萬多件!
    說起寶藏,很多人都願意為之拼一把以求瞬間暴富,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中國近現代的兩大寶藏之謎,就是大家熟知的「阿波丸號」沉船和張獻忠沉銀事件。說起阿波丸號,相信大家很多人都不知道這艘船的來歷了,但放在抗日戰爭時期,這艘船的名聲可謂是家喻戶曉。這是為何呢?
  • 湖廣填四川的人口大遷徙真的只和張獻忠有關嗎?
    因為張獻忠在四川犯下累累暴行,已經將四川的人圖啥的剩不下多少,所以說朝廷為了將四川的土地利用,並且將當地的人口增長,所以說就發動了湖廣填四川這個活動將這些地方多餘的人口全部遷移到四川去
  • 神話傳說李自成、張獻忠是哪個神仙下凡轉世?
    那麼明末李自成、張獻忠又是哪個神仙下凡轉世呢?《明史》這樣記載:李自成,米脂人,世居懷遠堡李繼遷寨。父守忠,無子,禱於華山,夢神告曰:「以破軍星為若子。」已,生自成。李自成是陝西米脂縣人,祖祖輩輩都生活在懷遠堡李繼遷寨。父親李守忠,苦於沒有孩子,就去華山祈福,夢中山神告訴他說:我送上破軍星做你的兒子。後來,果然生下了李自成。
  • 張獻忠江底沉銀出土,發現這樣一類文物,七殺碑的傳說可能是真的
    關於張獻忠有一個傳說,那就是七殺碑,內容說的是:張獻忠嗜好殺人,立碑明志: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殺殺殺殺殺殺殺。七殺碑的傳說,由來以久,有人說,張獻忠殺的人,多得好比天上的星星,數都數不過來;也有人說,蜀地有人為他建廟,說明他還是深得人心的,張獻忠殺人的傳說,只是清朝廷為抹黑他,而造的謠言。
  • 此人是張獻忠第11代後人,改名換姓,有武器為證,說出寶藏下落
    下面就說說這些軍閥領袖中的一位——張獻忠。他前後創立了位於川地的大西政權。  如果你是四川人,大概對張獻忠這個名字並不陌生。民間傳言,張獻忠是個聳人聽聞的殺人魔王。明末清初時,四川地區發生了震驚全國的大屠殺,但是兇手一直未確定。不過參閱當時史料記載,農民軍領袖張獻忠是這場大屠殺的始作俑者。說來奇怪,清朝滅亡後,各種史料擴散開來,張獻忠不僅不是混世魔王,反而變成了好人。
  • 江口沉銀傳說證實「張獻忠寶物」出水 探索世界上被埋藏寶藏的七大...
    原標題:張獻忠沉銀傳說被考古證實這是考古發掘出的「西王賞功」金幣(3月17日攝)。新華社成都3月20日電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日宣布,今年1月開始的彭山江口沉銀水下考古在兩個多月後取得重大進展:出水文物超過1萬件,實證確認了「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記者20日在現場看到,文物考古單位在岷江河道內圍堰抽水,將發掘環境從水下變成了陸地。
  • 株洲到常德能坐飛機啦,約70分鐘哦,猜猜多少錢
    去湖南常德,已經可以在株洲乘坐飛機前往了。9月24日上午9點,株洲蘆淞通用機場一架塞斯納飛機平穩起飛,株洲-常德低空短途客運航線實現首航,這也標誌著全省首條通航客運航線正式開通。(本組圖片/記者戴凜 攝)飛行常德全程約70分鐘「來株洲遊玩,順便再乘飛機體驗一把。」
  • 就是納悶,藏著這麼多美食寶藏的常德,怎麼在旅遊圈就是不火
    老天爺賞飯吃,讓常德成為「春撒一把種,秋收一倉糧」的寶地,西洞庭湖加持,讓常德味道從骨子裡透著一股鮮。除了自封為天下第一的味美爽滑常德粉。這裡還有咕嘎作響的缽子菜、壓垮桌的擂茶、吃了就忘不掉的醬板鴨、內有乾坤的肉湯圓、可以讓人連幹三碗飯的韻味湘菜……燉炒滷炸燴蒸烤醉炙,饕餮美食呆上十天半月也吃不透,「文狐」汪曾祺先生也曾撰文介紹。
  • 【精彩常德】常德一醫「智庫」持續擴容
    (5月29日,常德一醫黨委書記向勇志與彭孝軍院士籤訂戰略性合作協議)此次大連之行受到了彭孝軍院士的熱情接待,雙方就常德一醫院士研究工作室人才引進等進行了商談。
  • 薇婭的原名,Yamy的原名,毛不易的原名,看到張大大:恕我沒有文化!
    要知道每個人的名字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個好聽有特點的名字也是很容易被記住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明星的名字都是很特別的,而且也很好聽,其實不少的明星都改過名字,他們的原名跟大家一樣都是很普通的,一起來看看吧!
  • FM93.1音樂廣播丨《悅聽常德》—《常德是個好地方》
    >03:34來自常德人民廣播電臺說起常德你會想起什麼?還是那一曲曲婉轉悠揚的常德絲弦?FM93.1常德音樂廣播本期節目將帶領大家重溫一首經典的常德絲弦曲目《常德是個好地方》,這首絲弦由佘致迪作詞,羅繼南作曲,在沅江澧水大地備受常德人民的喜愛、口口傳唱。《常德是個好地方》由常德方言唱成,伴著悠揚的胡琴飄揚,曲調輕鬆、歡快,歌頌著魚米之鄉——常德的美麗、富饒,和常德人民的友好、勤勞。
  • 常德:文化馨香沁人心脾
    常德是有名的「戲窩子」,在當地文化部門的努力下,常德漢劇、澧州荊河戲、常德絲弦等當地的傳統戲劇均進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1年,常德市漢劇院成立,10年裡,他們精心打造出《紫蘇傳》、《合家歡》、《雨荷》等30多部劇目和40多個折子戲。2005年,彭玲憑著精湛的演技以及常德漢劇高腔《紫蘇傳》的藝術魅力,獲得了中國戲劇界最高獎 「梅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