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兩月時間,已經有近20家機構前來調研,今天的走進上市公司活動也來了近百位投資者,基因測序概念股達安基因咋就這麼火?今天的走進上市公司活動中,讓我們一探究竟。
11:30 參觀結束後,董事長接受全景網專訪
董事長何蘊韶在接受採訪時坦言,現在投資者對基因測序技術關注度很高,公司未來會通過跟醫院緊密合作、加強市場推廣等手段不斷推進,不辜負投資者對公司的期望。
何蘊韶稱:「雖然從宏觀的角度來說醫療市場的整體需求比較穩定,但像基因檢測這種新興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前景還是會有爆發性增長的可能。」
在何蘊韶看來,未來公司並不缺少發展亮點,基因測序、移動醫療、社區醫療等多個領域的發展潛力都很不錯,公司會穩健地向前發展。
10:30 投資者對公司進行參觀
10:20 董事長:高管股份變動因個人家庭需要
有投資者很關心公司的股權激勵問題以及公司部分高管的股份變動問題。
董事長何蘊韶坦言:「我個人的話確實是家裡有資金方面的需求,另一個高管也是子女教育的需要。」
10:10 董事長:基因測序是一個很有前景的領域
測序繼續成為現場熱點,有投資者詢問二代基因測序技術的現狀及市場規模。
董事長笑著回答稱:「我以前經常被投資者批評,說我總講故事,現在我不這麼做了,今天咱們說點實質內容。」
何蘊韶介紹稱,基因測序的前景就相當於拿著一個U盤去看病,現在遺傳病在病例中的佔比不大,但是亟須避免,像無創產前篩查唐氏綜合症等疾病是很迫切的需求,如果政府能夠給予支持,老百姓能夠負擔得起,這是一個很有前景的領域。目前從華大基因那邊公布的收費標準,2000塊錢的費用還是挺高的,但是從衛生經濟學角度考慮,這個檢測也是比較划算的。
10:00 公司毛利率較高 重視中長期的持續發展
有投資者認為公司利潤增長率偏低,向公司求證其原因。
董秘張斌認為,公司既是市場的播種機,又是宣傳隊,也承擔了一些行業推廣的使命,公司的毛利率還是很高的,去年的業績表現也很不錯,現在是朝著好的方面發展的。
董事長何蘊韶從專業角度進行了補充,他認為,醫學市場的需求是穩定的,想要有爆發性增長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此外,公司在分子診斷技術方面有優勢,不過公司做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吃了很多苦,也很不容易。「剛剛上市的幾年,我經常為了股東的業績要求睡不著覺,這幾年我們也學會了做企業,但是現在國內要真正發展體外診斷需要不斷創新,逐步縮小跟國外同行的差距,我們很重視中長期的持續發展。」
何蘊韶稱:「在我們的產業鏈範圍內,我們多點投資,是為了避免在新的熱點技術領域出現盲點,這也是我們的一種發展思路。」
9:50 華融證券投資者詢問公司獨立實驗室方面的基本情況
董事長何蘊韶表示,投資界對獨立實驗室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但是國外尤其是歐美國家這方面比較發達是因為其醫療體制決定的,如果參照歐美國家的現狀估計公司的獨立實驗室的發展空間的話,其認為不太現實。按照國家政策,如果二級以上醫院檢驗都商業化的話,對公司獨立實驗室會造成不小的衝擊,因為一旦醫院開展對外檢測服務的話,其技術、設備等方面的優勢很明顯,甚至要好於獨立實驗室。
董事長稱,目前達安基因獨立實驗室的市場佔有率不足10%。「我們會一步一步做好,同時拓寬其他方面的發展潛力。」何蘊韶認為,基層醫療這方面是一個突破口,公司會幫助他們提高檢測檢驗水平。
9:40 投資者提問:二代基因測序技術跟國外技術的差距在哪兒
董事長何蘊韶解答稱,一方面是儀器,目前國內還沒有成熟產品推出;第二方面是基因晶片;第三方面是試劑。前兩塊主要還是國外廠商在做,國內目前能做好的還是試劑這塊兒,目前進入加速審批流程的有達安基因和華大基因兩家。
9:30 投資者奮筆疾書現場亮點
9:20 公司董事長:重視同國外巨頭合作 紮實做好工作
公司董事長何蘊韶在回答投資者對基因測序方面的提問時表示:「我們最開始跟LIFE合作用的是第一代技術,但未來這一方面肯定是運用第二代技術,跟國外巨頭合作是好的發展模式,公司管理層對這塊領域非常重視,也是多點布局。國內體外檢測真正用到基因技術的就是我們,但我們輸不起,會把工作做紮實,按照要求進行相關產品的註冊和申報。」
何蘊韶表示,目前華大基因做得也不錯,但是公司不著急,會把工作一步一步做紮實,「沒有刻意去跟別人搶第一」。
9:15 董秘: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成為公司股東
公司董秘張斌在向投資者介紹公司基本情況時表示,從2012年底開始,公司的投資者結構有了明顯變化,開始有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成為公司股東,這些機構對公司的忠誠度還是很高的。
9:10 活動開始前,會場已座無虛席
9:00 投資者到達公司進行籤到
據悉,今天僅自發來到達安基因參加此次走近上市公司活動的投資者就有近百位,不少提前到達的投資者在翻閱公司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