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酒泉9月28日電(記者王玉山、徐壯志、李惠子)與發射神舟載人飛船所使用的長徵二號F火箭不同,承擔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任務的火箭有一個新名字:長徵二號FT1火箭。
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說,為滿足交會對接任務要求,長徵二號FT1火箭在整流罩、助推器結構、控制系統、動力系統等方面進行了170多項技術改進。
「這樣規模的變化,相當於再研製一枚全新火箭。當年,『長二F』由『長二捆』改進而來時,其改動大概也就是這樣的規模。」運載火箭系統副總設計師張智說,「這些改變中,最吸引眼球的是火箭整流罩的變化。」
整流罩位於火箭最頂端,火箭升空前,在地面起著保護太空飛行器對溫度、溼度、潔淨度要求的作用;火箭升空穿過大氣層時,整流罩又可以使太空飛行器免受氣動力和氣動熱損傷。
「長徵二號FT1火箭的整流罩頭部呈圓弧狀、流線形,可以進一步降低阻力,減小載荷,看起來也更漂亮。」荊木春說,「另外,它的直徑也比以往要大,可以說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火箭整流罩。」
第一次在火箭上使用這種大型整流罩,與天宮一號的體積有關。與神舟載人飛船相比,天宮一號的體積變大,整流罩也相應增大。
資料顯示,此前發射神舟七號的長徵二號F火箭的整流罩長10.7米,最大直徑為3.8米,而長徵二號FT1火箭整流罩的長度為12.7米,最大直徑為4.2米。
值得一提的是,長徵二號FT1火箭助推器的形狀也由原來的橢球形改成了錐形。荊木春解釋說:「這樣可以加入更多推進劑,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
除了外觀上發生明顯變化的整流罩和助推器,長徵二號FT1火箭內部也有許多變化。據荊木春介紹,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改進,火箭的可靠性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因為天宮一號不載人,火箭還取消了頂部原來那個尖尖的逃逸系統;像飛機一樣,火箭專門裝了一個無線導航,提高了入軌精度;首次使用了紅外攝像……一大批新技術在這枚火箭上應用。」荊木春說。
8月18日,「實踐十一號04星」發射失利。發射天宮一號的火箭與發射失利的長徵二號丙火箭為同一系列,並且材料及許多零部件是通用的。這曾為天宮一號的發射蒙上了陰影。
「經過調查委員會夜以繼日的排查,已經查明了故障原因並進行了改進。」荊木春說,「提高火箭的可靠性,對於航天人而言,是永無止境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