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要用毫米波,需要解決這兩個問題

2020-12-08 雷鋒網

本月早些時候,工信部、中國IMT-2020(5G)推進組確定了三大運營商的5G商用計劃,按照計劃中國將於2017年展開5G網絡第二階段測試,2018年進行大規模試驗組網,到2019年啟動5G網絡建設,預計最快2020年正式商用。

5G擁有數千兆的傳輸速度,這是5G最大的特點之一,但高傳輸速度並非憑空而來。

在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昨日發布的《5G到來之前,我們先聊聊千兆級LTE是什麼一文中,我們提到要達到千兆級的傳輸速度,必須有載波聚合、高階調製和高階MIMO三項技術的支持,而5G所需的很多技術也正是由4G演進而來。

4G LTE-A的一個載波是20MHz,5G的一個載波為100MHz;4G目前的極限是實現四載波聚合,5G可以做到八載波聚合。

不過,5G和4G最明顯的區別是,前者不僅支持6GHz以下低頻段,還能延伸到26.5~300GHz的毫米波頻段。這一變化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4G之前,帶寬資源極其稀缺,增加頻譜利用率幾乎是提高傳輸速度的唯一選擇,而5G利用毫米波則解決了帶寬資源有限的後顧之憂。

毫米波這個頻段,我們再談論的就不是幾十兆赫茲的帶寬,它將會是幾百兆、甚至千兆級的帶寬。

高通產品市場高級總監沈磊如此表示。

但不可否認的是,毫米波有兩個致命短板:氧分子對它的吸收會比低頻譜明顯,所以毫米波頻譜衰減的比較快;另外,該頻段穿透障礙物的能力比較差,無法穿過障礙物。之前業界對毫米波的認知就是更適用於短距傳輸,因此,5G必須克服這一難題。

頻率高利于波束成形:「曲線救國」補償衰減

無線通信中,頻率越高波長越低,天線就可以做成很小的尺寸。舉個例子,現在手機中天線的長度還是幾釐米,它需要有一個完整的立體空間;如果用毫米波,它的波長是毫米級別,因此單一天線也將是毫米級別,這樣可以在手機有限的空間裡同時設計多個天線。

多個天線的優勢就是可以形成一個天線陣列,每個天線會發出自己的振幅和相位。沈磊表示,如果能有效地控制這些天線,讓它發出的每個電磁波的空間互相抵消或者增強,就可以形成一個波束,而不再是全向發射,這種將無線信號(電磁波)按特定方向傳播的技術叫做波束成形(beamforming)。

一兩個天線是無法形成波束的,但如果單個終端有很多天線(如8個、16個、32個天線),就不需要再全向發射。每個天線的電磁波空間可以疊加成很窄的波束,再把所有能量聚集在上面,對想發射的那個方向進行傳輸,這就是波束成形。

形成很窄的波束後,有限的能量都集中在一條線上進行傳輸,因此能量傳輸速率就可以得到明顯提升,補償快速衰減的頻譜特性。例如,軍艦上的雷達早就應用到了微波的波束成形,在這種雷達的天線板上面有數百個天線,能量聚集在一點就可以實現高速遠距離傳輸。

另一方面,波束成形意味著收發兩點之間只是一條線,每個終端之間信號傳輸的波束重合和幹擾的機會很小,整個系統的功耗、複雜程度都可以降下來

反之,如果A手機的信號是全向發射的,附近的B手機就可以接收到A的信號,B手機必須要把這個信號濾掉。要過濾掉這些信號,天線和基帶的編碼複雜程度都要增加,終端就需要容錯的編碼,如果處理不了,還要重發發射信號,這樣下來編碼等的複雜程度都需要增加。

數據來源:高通5G毫米波研發測試平臺

除此之外,因為終端是有移動性的,這些終端在移動的過程中,基站還要追蹤終端不斷變化的位置,每秒鐘計算終端在什麼地方,波束需要不停地調節,使得兩個互相通訊點之間、終端和基站之間維持穩定的自適應波束(如上圖),沈磊表示,現在的天線技術已經完全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實際上,2G、3G、4G,包括千兆級LTE,所有的天線發射都是全向發射,5G使用毫米波將顛覆這一設計。

波束成形後可反射:彌補穿透力差的劣勢

僅僅解決衰減問題還不足以讓毫米波在複雜的移動通信場景中使用,第二個需要解決的就是穿透力差的短板。

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方法來直接改善毫米波的穿透力,但業界正在測試的是通過反射和折射來幫助毫米波實現非視距的通信。沈磊指出,根據目前的實驗結果來看,波束的反射和折射效果已經超出了業界的預期。例如,當用戶在一個障礙物後面,波束依然可以通過室內的牆、玻璃,在戶外有其他的建築物、樹木,它仍然可以找到一個好的方向、一個好的波束,經過幾次反射折射之後,波束就能把信號傳輸到目標位置。

當然,雖然通過波束成形技術、利用反射和折射,毫米波可以穿越障礙物,可以擁有很好的非視距傳輸效果,但這些場景還只是在實驗階段,要實現商用還有很多技術難點要攻克。高通和Facebook等科技企業是5G毫米波的最大支持者,前者在今年10月發布了業界首款X50 5G數據機,該產品就是針對3GPP標準出現之前運營商的前期部署推出的,如採用28GHz的毫米波的Verizon的5G TF和Korea Telecom;而Facebook則希望通過Aquila無人機和毫米波來將網絡覆蓋至偏遠地區,不久前他們還對外宣稱其毫米波測試實現了13km距離下達到20Gbps的傳輸速率。

不過,還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毫米波並不適用於移動通信的應用場景,其更多的是可能作為低頻的一個補充,即毫米波部署在室內環境,而室外通信以低頻為主。至於5G最終會是什麼樣的形態,我們還無法做出準確的預測。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iphone12毫米波5g與華為5g對比一覽
    iphone12來襲之後,用戶又了解到一個新東西——毫米波,這個毫米波是幹什麼用的?iphone12毫米波5g與華為5g有什麼區別?小編帶你了解下iphone12毫米波5g與華為5g的對比分析~ iphone12毫米波5g與華為5g對比一覽 5G 網絡的支持自然是消費者最在意的點。
  • 毫米波遇上5G測試問題應如何解決?
    據相關消息稱,智慧型手機中的毫米波與6GHz以下頻段有不同作用。預計到2025年,將有三分之一的5G智慧型手機可能具有毫米波能力,其他三分之二是採用6GHz以下頻段。為了滿足海量數據在傳輸上的需求,很多服務運營商已經開始著手研究5G毫米波技術。
  • 5G毫米波產業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5G毫米波技術白皮書》發布
    斯寒表示:「希望通過白皮書能夠總結5G毫米波的技術優勢,闡述5G毫米波的創新解決方案,講解5G毫米波的產品實現方案和測試方案,描述5G毫米波的應用場景,推動產業形成對5G毫米波的共識,促進5G毫米波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毫米波的應用已經提上日程。5G毫米波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運營商滿足行業能力要求的必要手段。
  • 5G不再堅持用毫米波了,要選擇中國使用的釐米波了
    眾所周知,根據3GPP的規範,5G有兩個頻率,一個叫做Sub-6,頻率範圍是450MHz——6GHz,另一個是毫米波,頻率範圍是24.25GHz——52.6GHz。其中毫米波是美國一直極力主導,目前也基本上只有美國在使用用的頻率,為何美國堅持用毫米波呢?
  • 5G和毫米波之間有怎樣的聯繫
    5G通訊中主要使用兩個通訊頻段,Sub-6GHz為低頻頻段,它主要使用6GHz以下頻段進行通訊。毫米波頻段則使用24GHz-100GHz的高頻毫米波進行通訊。目前5G對於毫米波的利用,大多集中在24GHz/28GHz/39GHz/60GHz幾個頻段之中。 毫米波的簡單介紹到此為止。回到最初的問題,網絡速度的提升跟毫米波有什麼關係?
  • 告別手機「轉菊花」,我們要靠 5G 毫米波
    當然,通過多建基站,提高單個基站的承載能力等等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人口密集場所的網絡問題。不過目前的 4G 網絡依然是存在上限的,雖然 LTE 有載波聚合這樣的技術,但是有些時候也會黯然銷魂,載不動許多愁。基站的數據傳輸承載能力受制於代際技術的天花板,無法很好地解決掉演唱會這種特殊情況下的網絡擁堵問題,愛的魔力依舊會轉圈圈。
  • 5G毫米波的四大誤區
    gFfednc華為5G毫米波爭議「華為5G基帶晶片巴龍5000不光支持Sub 6G C-Band頻段,還支持毫米波26GHz和28GHz頻段,最大支持帶寬可以達到800MHz,充分利用毫米波大帶寬的優勢,理論速率最大可達6.5 Gbps。配合華為的毫米波RFIC和毫米波模組,華為具備全形態的毫米波終端解決方案能力。」gFfednc這是華為的官方介紹。
  • 5G用毫米波,6G/7G用什麼?專家已經給出了答案
    5G用毫米波,6G/7G用什麼?專家已經給出了答案 了解5G的人都知道,5G網絡主要有兩種頻段,一種是sub-6GHz,另一種是毫米波(Millimeter Waves)。實際上,我們現在的LTE網絡都基於sub-6GHz,而毫米波技術才是實現暢想5G時代的關鍵。
  • 毫米波:5G部署跳不過的一道坎 - 行業動態_數據通信頻道 - 企業網D...
    毫米波用於部署5G5G所需的高帶寬介於800MHz至2GHz之間,能夠滿足5G部署的頻譜是毫米波頻譜,當衛星通信開始將Ka頻帶,26.5GHz部署到40GHz時,伴隨著點波束頻率的使用,它將通道帶寬從54MHz的典型帶寬提高到500MHz和2GHz之間。該技術能夠實現千兆位IP連接,而這也是5G的需求。
  • 沒有毫米波參與,5G只能算玩具
    到今年底,全球的5G應該可以說完成了第一波建設,大城市的5G差不多普及開來,但這不是5G的結束,因為後面還有更好的,尤其是5G要實現從能用變成好用的跨越,毫米波技術也是時候登場了。下面就為大家普及一下毫米波在5G方面到底有多大分量。什麼是頻段?
  •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用毫米波技術解決「最後一英裡」問題!
    然而,隨著光纖通信網絡的不斷發展,「最後一英裡(Last-mile)「問題,成為了困擾著許多用戶與電信運營商的主要問題之一,也成為了光纖通信邁向更高速度的主要瓶頸。如今,一些可供選擇的解決方案紛紛出現,例如4G、5G移動通訊。雖然這些方案的成本變得更低,但是它們卻無法同時提供極高的數據傳輸速率給所有用戶。可是,這種高速數據傳輸,正是當今「數據饑渴型」應用(例如流媒體電視)所需要的。
  • 毫米波與5G之間有哪些「血肉」聯繫?
    5G通訊中主要使用兩個通訊頻段,Sub-6GHz為低頻頻段,它主要使用6GHz以下頻段進行通訊。毫米波頻段則使用24GHz-100GHz的高頻毫米波進行通訊。目前5G對於毫米波的利用,大多集中在24GHz/28GHz/39GHz/60GHz幾個頻段之中。毫米波的簡單介紹到此為止。回到最初的問題,網絡速度的提升跟毫米波有什麼關係?
  • 5G毫米波有什麼好處?
    打開APP 5G毫米波有什麼好處? 數碼控 發表於 2020-11-23 17:17:37 11月23日消息,高通在昨天談到了5G毫米波的好處,它認為5G毫米波能夠助力縮小「連接鴻溝」。
  • 高通亮出新技術,解決毫米波最大難題,美國5G有望彎道超車
    但要知道,目前大多數國家都重點推進Sub-6頻段5G網絡的建設,對於將來才會廣泛應用的5G毫米波涉及不多。  所以,素來不會輕易嘗試新技術的蘋果公司,選擇讓新機支持5G毫米波一事很難不讓人認為,這是美國想要藉助5G iPhone推行毫米波。
  • 國內用不上?iPhone12將支持的毫米波到底是什麼
    但有消息顯示,四款新機中可能只有兩款支持Sub-6GHz和毫米波頻段,另外兩款就只支持Sub-6GHz頻段,不支持毫米波。Sub-6GHz和毫米波到底指什麼,蘋果為什麼要這麼做?有人說,國行版iPhone12有沒有毫米波都不受影響,這又是什麼意思呢?帶著疑問我們來看一下。
  • 美版iPhone 12獨佔的5G毫米波 ,和國行版有何不同?
    儘管已經有不少技術方案來解決毫米波信號衰減和阻擋的問題,但商用中的表現依然不夠理想。雖然高通去年曾暗諷華為 5G 不支持毫米波,不是真 5G,但其實這只是雙方在 5G 路線之爭上的宣傳手段。而毫米波和 sub-6GHz 其實也不衝突,相反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還會以協同組網的方式提供 5G 服務。二、為什麼美國用毫米波,中國不用?
  • 5G毫米波頻譜劃分 毫米波終端技術測試方案分析
    1、引言 隨著移動通信的迅猛發展,低頻段頻譜資源的開發已經非常成熟,剩餘的低頻段頻譜資源已經不能滿足5G時代10Gbps的峰值速率需求,因此未來5G系統需要在毫米波頻段上尋找可用的頻譜資源。
  • 國內用不上?iPhone12將支持的毫米波技術到底是什麼
    但有消息顯示,四款新機中可能只有兩款支持Sub-6GHz和毫米波頻段,另外兩款就只支持Sub-6GHz 頻段,不支持毫米波。Sub-6GHz和毫米波到底指什麼,蘋果為什麼要這麼做?有人說,國行版iPhone12有沒有毫米波都不受影響,這又是什麼意思呢?帶著疑問我們來看一下。
  • 5G毫米波頻段的劃分將引導5G系統毫米波產業發展
    其中,特別提到要適時發布5G系統部分毫米波頻段頻率使用規劃,引導5G系統毫米波產業發展。 毫米波通訊具有高傳輸速率、可短距高頻應用等特點,是實現5G超高速率的殺手鐧。2018年年底,工信部已給三大運營商分配了5G中低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均拿到了不同頻段的頻譜資源。5G商用,頻譜劃分先行,接下來的5G毫米波頻段劃分是業界關注的焦點之一。
  • iPhone12支持的毫米波技術到底是什麼?國內還用不上?
    對比之下,採用Sub-6GHz和毫米波同時覆蓋的運營商信號表現則更好。 總而言之,Sub-6GHz和毫米波代表了5G無線頻率的兩個大範圍。當前,中國的5G建設是以Sub-6GHz為主導,而美國是則以毫米波為主導,這也是目前全球5G發展的兩個方向。 ■5G毫米波有什麼優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