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湖藍藻暴發治理存在的問題與治理思路
20世紀70年代以來,受強烈人為活動的影響,流域生態環境受損,太湖水體受到汙染,富營養化程度加重,並出現嚴重的藍藻水華暴發(簡稱藍藻暴發)和「湖泛」等問題,致使發生2007年供水危機[1]。2007年之後,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採取諸多治理措施,加大了太湖的治理力度,取得良好效果,近年來太湖富營養化呈減輕趨勢,供水安全得到較好保障。
-
研究發現太湖藍藻水華暴發時間提前
新華社南京4月19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獲悉,該所太湖生態系統研究站科研人員通過對衛星遙感數據的綜合分析和計算,發現隨著氣候變暖,近些年太湖藍藻水華暴發的時間顯著提前。湖泊富營養化,是一種氮、磷等營養物質含量過多所引起的水質汙染現象。
-
當今世界面臨的主要全球性問題
要有的放矢有效應對全球性問題的挑戰,首先需要深刻認識和把握所面臨的主要全球性問題及其發展趨勢 文/陳須隆 當前,世界面臨的全球性問題不僅種類繁多而且變化多端。要有的放矢有效應對全球性問題的挑戰,首先需要深刻認識和把握所面臨的主要全球性問題及其發展趨勢。 一、人口問題。人口問題已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全球性問題。它不僅加重了環境和資源問題,也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而且與資源和環境問題交織在一起,對世界可持續安全與可持續發展均產生巨大影響。 人口問題主要表現為兩大問題,首先是人口數量增長過快。
-
一到夏季就暴發 藍藻竟成太湖「標配」?
藍藻水華是指在適宜的外界條件下,藍藻、綠藻、硅藻等藻類成為水體中的優勢種群,大量繁殖後並在短時間內從水中上浮到水表面,或是由於風的作用在局部地區大量聚集,使水體呈現藍色或綠色的一種現象。藍藻生長期較短,整個生命周期可分三個階段:生長期、高峰期、衰亡期。
-
識藍藻「廬山真面目」 探究藍藻水華暴發之因
原標題:藍藻的「廬山真面目」 長期以來人們對水資源的不合理開發與利用,造成嚴重的水體富營養化狀態。為藍藻的暴發提供了條件。 近代研究發現藍藻沒有細胞核、色素體、線粒體及內質網,且其細胞壁的主要組成也是粘縮肽,這些都與細菌相似,被歸入原核生物,稱為藍細菌。 藍藻本身沒有多少危害,就怕藍藻上浮形成水華。藍藻的生長經歷越冬休眠、春季復甦、生長和集聚上浮等階段。藍藻上浮能夠改變自身在水中所處的深度,從而獲得適宜的光能和充足的營養鹽。所以藍藻上浮是水華暴發的關鍵階段。
-
藍藻水華治理曙光初現 相關儀器設備已「待命」
今年8月,湖北省武漢市楚河暴發藍藻水華,2公裡的河道像塗上了一層綠油漆。作為連通沙湖和東湖的景觀工程,楚河水華事件再次給城市水環境保護敲響警鐘。 據介紹,今年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全球範圍內的藍藻水華問題似乎比往年更突出。
-
南美白對蝦養殖池塘藍藻主要危害及處理藍藻的可行性方案
南美白對蝦養殖池塘藍藻主要危害及處理藍藻的可行性方案自入夏以來,南美白對蝦養殖業進入了高溫、高投餌、高排洩、高氧債、低氣壓等惡劣環境的養殖階段,而且在持續高溫養殖環境下,對蝦養殖池塘極易滋生藍藻,甚至泛濫成災。藍藻又稱藍細菌,這是一類含有葉綠素具有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養殖界習慣稱其為藍藻。
-
太湖巢湖等5月初進入藍藻水華高發期,預警和監測並不容易
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秦伯強課題組研究發現了藍藻水華發生的動態特徵及其驅動機制,並提出藍藻水華暴發過程的概念性解釋。5月初,太湖、巢湖等大型淺水湖泊進入了藍藻水華高發期。藍藻水華是水域生態環境問題,多發生在大型淺水富營養化湖泊。其暴發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影響最為明顯的是飲用水供水安全和水體生物多樣性。
-
藍藻水華治理——打撈能否控制藍藻生長?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湖泊富營養化是一個國際性的環境問題,尤其在當下中國已是一個非常棘手的水生態難題,藍藻水華是其重要的體現形式。因此,藍藻水華的防治已成當務之急!目前治理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物理法中的藍藻打撈被認為是一種最直接有效的防控手段,儘管其成本相對較高,但其作為一種應急措施仍被廣泛運用!
-
...政府辦公室(廳)文件 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江蘇省太湖藍藻暴發...
二、事件分級按照太湖藍藻暴發的嚴重程度和影響範圍,太湖藍藻暴發分為重大事件、較大事件和一般事件三級。對應響應級別分別為Ⅰ級、Ⅱ級和Ⅲ級。(一)重大事件。4﹒因藍藻暴發,自來水廠出廠水主要指標超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限值,致使3萬戶以上(含3萬戶)居民連續停止供水24小時以上(含24小時)。(二)較大事件。
-
藍藻並不可怕:抑滅藍藻及其實用對策
湖面上藍藻所到之處死去的魚、蟹隨處可見。黿頭渚歷來是太湖水太湖美的最佳觀景點,但由於藍藻成禍,腥味撲鼻而來,遊客已不敢與太湖水親密接觸,昔日美麗的太湖已看不見了。隨後,滇池、巢湖藍藻也相繼暴發。成為我國進入「水汙染密集暴發階段」後凸顯的經濟高速成長下的環境之痛案例之一。
-
氣候變暖的九大問題
2、氣候變化將會對生態系統產生哪些影響? 研究氣候變化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專家小組的科學家們對1990年以來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進行了評估,他們對有關動物、植物、冰峰、海冰、湖泊及水流的2500篇文章進行了分析,得出的結果是:在600種動物和植物中,有450多種可能因氣候變暖而發生了一些變化。
-
談談全球氣候變暖問題
60至70年代初期,氣候學家們在研究氣候變遷的問題時,主要是研究歷史上的冰期(或稱小冰河期)的周期性,期望能推算出下一個小冰期到來的時間,並估計其可能的影響。然而,到了70年代後期,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問題,已愈來愈多地受到氣候專家們的重視。
-
全球性變暖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要知道珠穆朗瑪峰上都長草了……
全球性變暖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要知道珠穆朗瑪峰上都長草了……全球氣候近百年來,正在經歷著變暖的過程,各方認為可能是人類影響造成的,然而面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格局,我們要從各方面認證,要從近百年全球氣候演化過程中去了解。
-
氣候變暖及其對農業的影響
近一年來,國外的報紙、雜誌、廣播、電視頻頻地報導討論溫室效應引起的全球性氣候變暖問題。一些國際組織、國家和學術團體以此為主題組織了多次國際會議。各國政府已把保護氣候列入議事日程。 筆者曾就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及可能產生的影響在中國氣象報上發表過文章。
-
全球變暖引起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急劇增加?科學家已證實
溫度升高導致的氣候變化是全球性的:在2020年汛期,南方多省輪番經歷了強降雨帶來的洪澇災害,像四川大渡河支流小金川和重慶的綦江上遊幹流還發生了超歷史洪水。全球變暖引起的氣候變化,已導致極端天氣事件急劇增加?目前地球氣候變化主要體現在全球氣候變暖這個問題上,所以大家對這個現狀也並不陌生,並且就氣候發展趨勢來說變暖的程度也只會隨著時間而變得愈加嚴重。
-
氣候變化九問-環流 溫鹽 氣候變化 PewCenter 科學家 氣候變暖...
美國一家致力於研究應付氣候變暖對策的非營利機構PewCenter主管艾琳·克勞森就氣候變暖的一些常識和問題回答了美國國家廣播公司的提問。 問:什麼是氣候突變? 答:科學家們所說的氣候變化,通常指的是"氣候漸變"。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地球在逐漸變暖",或者是"氣候在慢慢變暖"。
-
藍藻成太湖揮之不去的憂傷 每年要花7000萬治理
正是因為大量的汙染物進入太湖,造成適宜藍藻生長的富營養化環境,才引起藍藻暴發。「這當然也和全球氣候變暖有關係,但是全球氣候變暖也正是人類的活動造成所致,所以藍藻肆虐是天災更是人禍。」停靠的廢舊船隻和堤岸間的水面,是藍藻最多的地方,因為是背風地帶,所以藍藻容易聚集。 「湖上的藍藻還沒有味道,但我們村口的閘門下,已經發臭了。」夾浦鎮丁家渚的村民小丁,見到採訪車停了下來。 村河道連接太湖口,兩者間有個閘門,而閘門裡的一片水面上,是大片大片的藍藻,黃的、綠的,還有亮藍色的,部分已腐爛,發出陣陣腥臭。這也是記者20公裡環太湖調查中,見到藍藻最多的地方。
-
人類活動是目前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
人類活動是目前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6日 16:53 來源:中國政府網 專題:2007全國兩會 2007年3月6日下午3
-
氣候變暖 「看海」還是抗旱
「對於區域的氣候,特別是對我國,不僅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而且也有自然因素造成的明顯變化,比如南澇北旱,比如西北乾旱區局部呈現暖溼化趨勢,但它本身還是一個乾旱和半乾旱的氣候帶。」丁一匯說。 要搞清楚這一切,還要從氣候變暖說起。 氣溫再創新高,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