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研發自修復可拉伸彈性導體新材料

2021-01-10 科學網

 

本報訊(通訊員周慧 記者楊保國)合肥工業大學從懷萍研究組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團隊合作,研製出兼具自修復性、高導電性和優異抗拉伸性和電機械穩定性的彈性導體材料。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

可拉伸電子器件在可穿戴電子器件、柔性能源和仿生器件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如何使拉伸導體在大拉伸形變條件下保持優異的電機械穩定性是該領域目前面臨的重大挑戰。

研究團隊首次提出將金屬納米結構三維組裝導電骨架與金屬—硫配位鍵引入到彈性聚合物凝膠網絡結構中的設計理念,製備出具有高度有序蜂窩結構的三維銀納米線氣凝膠,在其中進行原位聚合N—異丙基丙烯醯胺,成功研製出兼具自修復性、高導電性和電機械穩定性以及優異抗拉伸性能的新型彈性導體材料。

實驗結果表明,其在100%拉伸應變下,電阻變化僅20%,在100%~800%應變下循環拉伸500圈,其不可逆電阻變化可以忽略。該材料還表現出快速高效的癒合能力,在近紅外光誘導下,其在室溫條件下1分鐘內即可實現自癒合,癒合效率高達93%,癒合後仍保持了優異的導電性能、機械性能和電機械穩定性。

論文相關信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 2786, DOI: 10.1038/s41467-018-05238-w

《中國科學報》 (2018-07-25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彈性導體新材料 可賦予機器人人類皮膚
    近日,一個日本科學家團隊開發出一種可用於印刷的新型彈性導體,該導體在拉長至原長的5倍後仍可保持高導電性。此種新型材料被製成膏狀的油墨,可以在紡織品和橡膠表面列印成各式各樣的圖案,作為可拉伸導線為具有傳感功能的可穿戴設備導電,也可為機器人的體表賦予類似人類皮膚的功能。
  • 彈性導體新材料,可賦予機器人人類皮膚功能
    近日,一個日本科學家團隊開發出一種可用於印刷的新型彈性導體,該導體在拉長至原長的5倍後仍可保持高導電性。此種新型材料被製成膏狀的油墨,可以在紡織品和橡膠表面列印成各式各樣的圖案,作為可拉伸導線為具有傳感功能的可穿戴設備導電,也可為機器人的體表賦予類似人類皮膚的功能。
  • :可自修復的純固態、無液體、可拉伸、高彈性離子導體
    可拉伸的柔性導電材料為柔性電子產品的發展帶來了希望,如可拉伸傳感器、人造皮膚、可拉伸電池、可穿戴電子產品、軟體機器人等。導電水凝膠和離子凝膠的發展為可拉伸離子導體帶來了新的機遇。但是,水凝膠由於水的蒸發而乾燥使得水凝膠無法在開放環境中長期穩定使用;離子凝膠(聚合物網絡中包含極低揮發性的離子液體(IL)或深共融溶劑(DES))存在IL或DES洩露滲出的問題,且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 新型半導體材料可拉伸可完全降解
    科技日報華盛頓11月13日電 (記者劉海英)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13日在美國化學學會期刊《ACS核心科學》上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開發出一種可拉伸、可完全降解,並能在應變時保持穩定電氣性能的半導體材料。研究人員稱,這一同時具有3種不同屬性的新材料有望在醫療、環境監測、信息安全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 陳根:可拉伸新型電子材料,將爆發巨大價值
    文/陳根新材料一直是當下的一個熱門領域,也是能影響與改變我們生活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新材料包括柔性屏幕以及可紡織的電子材料等等>自我修復的新型可拉伸材料,它就是 HELIOS 。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可拉伸、可自愈的新型電子材料。
  • 中國科大成功研製二維柔性透明導電電極和三維彈性導體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俞書宏研究組圍繞如何高效宏量組裝納米導電基元,特別是銀納米線,開展了一系列探索研究,成功研製了基於納米線組裝體的二維柔性透明導電電極和三維彈性導體,為今後規模化製備柔性透明導電電極和彈性導體提供了新的製備技術。
  • 「前沿技術」可拉伸柔性人工突觸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受美國海軍研究署資助,休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用柔性電子材料製造出可拉伸柔性人工突觸,具有成對脈衝易化、短期記憶、長期記憶和濾波等特性,可用於類腦計算
  • 可自我修復,可回收和可重構的液態金屬可穿戴電子皮膚
    新的"電子皮膚"設備可以在任何方向上拉伸60%,而不會失去任何功能。可以在任何方向上拉伸60%,而不會失去其功能。為了確保可穿戴電子設備具有出色的可拉伸性,彈性聚合物基材和高度可拉伸的導體都是必不可少的。對於導體,因為LM是液體並且可以流動,所以它不會增加可穿戴設備的剛度,並且可以為電子系統提供出色的可變形性。LM導體可以拉伸多少受聚合物封裝的限制。如圖所示。S6A,由聚亞胺封裝的LM導體可拉伸約200%。
  • 新型透明電導體可像橡皮筋一樣拉伸
    原標題:新型透明電導體可像橡皮筋一樣拉伸  新華網華盛頓9月21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休斯敦大學教授、著名華裔納米材料專家任志鋒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最近開發出一種可像橡皮筋一樣循環拉伸而不改變性能的透明電導體。這項成果在柔性電子學和人體可植入設備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
  • 東華大學研發成功新型無機納米纖維彈性材料—新聞—科學網
  • 美國實驗室開發自修復3D列印材料
    近年來,彈性體3D列印材料提供的柔韌性和強度,推動了其在消費產品領域中的應用。許多研究人員開發了增強的彈性體基述職,以試圖擴大其在不同行業中的應用。美國陸軍實研究實驗室與德克薩斯AM大學聯合,開發具有自愈功能的3D聚合物材料,該技術將會應用於從人造肢體到柔性航空部件等多個領域。
  • 美國實驗室開發自修復3D列印材料
    近年來,彈性體3D列印材料提供的柔韌性和強度,推動了其在消費產品領域中的應用。許多研究人員開發了增強的彈性體基述職,以試圖擴大其在不同行業中的應用。美國陸軍實研究實驗室與德克薩斯AM大學聯合,開發具有自愈功能的3D聚合物材料,該技術將會應用於從人造肢體到柔性航空部件等多個領域。
  • 用於運動檢測的高度可拉伸且自修復的應變傳感器
    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最近開發了一種新型應變傳感器,該傳感器高度可拉伸,高效且對環境中與運動相關的變化敏感。該傳感器在Elsevier的Nano Energy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介紹,由於具有離子性和導電性的聚(丙烯醯胺)(PAAm)水凝膠,因此具有自愈功能,當撕裂或損壞時可以快速有效地自我修復。 。
  • 科學家研製出新型可拉伸材料:能發光 可自愈
    原標題:科學家研製出新型可拉伸材料:能發光 可自愈近日,據外媒《NatureMaterials》報導稱,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能夠發光和實現自我修復的新型可拉伸材料—— HELIOS,它採用的是氟彈性體+表面活性劑的「獨特混合物」製作而成,質感上很像是透明彈性橡膠板。
  • 拉伸金剛石打造下一代微電子器件—新聞—科學網
    微晶金剛石樣品拉伸變形示意圖     圖片來源:中國香港城市大學 中國香港城市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首次使用納米力學方法,實現了微晶金剛石陣列的大而均勻的拉伸彈性應變。
  • 華諾生物:研發自修復水凝膠材料,滿足創傷修復領域醫械耗材需求
    華諾生物自主研發的自修復水凝膠具備快速自修復、高拉伸性、高彈性、抗壓性強、操作性強、可注射、可列印、可塑形等優勢和特點,可用於創傷止血、組織粘合、骨修復等臨床場景。目前,華諾生物已經利用自修復水凝膠材料研發出了可注射止血凝膠和可注射骨修復凝膠兩款產品。其中,可注射止血凝膠已經實現規模化生產,即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 吉林大學孫俊奇教授團隊:動態納米疏水相區助力高強度水凝膠實現高效自修復
    納米疏水相區可作為剛性填料有效提高水凝膠的力學強度及彈性。同時,基於氫鍵交聯的疏水相區的動態可逆性使得水凝膠具備可在室溫下快速且高效自修復的能力,修復效率接近100%。(a) PVA-CBA0.12水凝膠的拉伸及承重能力展示;(b) PVA-CBAx水凝膠的應力-應變曲線;(c) PVA-CBA0.12水凝膠的TEM圖像;(d)水凝膠的彈性恢復能力。PVA-CBA0.12水凝膠在斷裂後,只需將斷面接觸1 min,無需任何刺激就可修復50%的力學強度。在修復12 h後,凝膠即可完全恢復至其初始力學性能與形狀。
  • 南京大學張秋紅、賈敘東課題組《AFM》:自修復「粘」彈體用於界面...
    柔性可拉伸電極在可穿戴電子領域中具有廣泛的應用。近年來,隨著醫療器械的發展,人們對可拉伸電極材料的功能性要求也越來越高。如用於監測生物電信號的電極材料不僅需要優異的彈性和導電性,還需要和生物界面具有優異的粘附性來保證信號的穩定性。
  • 史丹福大學鮑哲南團隊《AEM》綜述:柔性可拉伸電池
    在近幾年中,柔性可拉伸電晶體、傳感器、顯示器和導體的發展,使得可穿戴設備發展出了更多的應用場景和功能。而這些柔性電子設備發展的一大阻礙就是電池。現商業化的電池是非柔性的,這導致電池無法和這些可拉伸設備集成。 近十年內,有很多科研工作者投入到了柔性電池的研發工作中。許多可以用於柔性電池的反應體系如鋰-空氣電池、Zn/Ag、Zn/MnO2等等體系已經被報導。
  • 德美研發快速自修復生物材料
    來源:科技日報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聯合研發一種生物合成蛋白材料,通過強化串聯重複多肽的癒合性能,成功解決了自修復軟材料目前的局限性。該研究有望在軟機器人領域獲得重要應用,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日的《自然材料》雜誌上。 自修復材料是一類擁有結構上具有自癒合能力的智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