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史:南大西洋的伊比利亞人

2021-01-21 小圖話歷史

15世紀末,迪亞士成功地完成環繞非洲的航行,此外,瓦斯科·達伽馬繞過非洲到達了印度,其後葡萄牙人似平更加注重開發「香料群島」,1502-1503年間,安特衛普第一次收到馬拉巴爾( Malabar)的辣椒貨物。另一方面,葡萄牙對亞速爾群島漁業資源的興趣使得裡斯本在通向七城島的北大西洋的未知地區探索新的捕魚區,費爾南達烏爾莫已經在1487年探測過這些地方,科爾特雷亞爾兄弟1502年的遠航則代表著探險活動的頂點。然而,在赤道南部的大西洋沃爾特河的航行一一必須到達南半球的西風區並在好望角的緯度才能到達一一將使得葡萄牙人在1500年發現巴西。

三年前,瓦斯科·達伽馬從裡斯本動身向印度出發,他沿著迪亞土十年前走過的路線,操控著自己的四桅橫帆船採取最直接的路線,而這種船最適合完全利用最活躍的順風。他放棄了傳統的沿著非洲海岸航行的路線,在繞著博哈多爾角與維德角群島航行之後,他在獅子山的緯度設法利用赤道西部洋流使自己直接到達了西經20°線的地方,在阿森松島的西部大約600公裡。在覚察自己已經遠遠偏離了摩羯座的熱帶南部航線後,他發現了30°線附近的西風帶。1497年11月8日他到達了好望角的西部。由於抵達維德角群島後必須航行3個月,這次航海對船隊與水手來說無疑是一種考驗。由於南大西洋盛行的信風,這一漫長的沃爾特河航行是必要的,其後,船隊將沿著葡萄牙到達印度的航線前進。

1500年,卡布拉爾( Cabral)嘗試了一次不同的路線。從維德角群島出發後,他把信風當作側風從而取代了赤道洋流,他從維德角群島出發後僅僅一個月的4月22日就看到了巴西海岸。卡布拉爾於3月8日從裡斯本動身,花了不到6周的時間就從葡萄牙到達了巴西海岸。卡布拉爾於5月2日再次向巴西出發,他在40°線的特裡斯坦一達庫尼M亞( Tristan Da Cunha)附近採取了東南方向的航線,這是一條比瓦斯科·達伽馬走過的更靠南的線路。葡萄牙王室支持這一行動,設法從裡斯本的佛羅倫斯商人處籌到了必要的資本,13艘船隻也非常強大,船員達1200人,裝備豪華,「其裝飾就像春天的花園」。然而,卡布拉爾的探險並沒有實現徵服巴西的結果。卡布拉爾興高採烈地在離裡約熱內盧北部500公裡的韋拉克魯斯( Vera Cruz)海岸拋了錨,他在港內待了10天後又離開了。葡萄牙人在大西洋西部發現陸地的機會似乎是5年前發生的那次失去機會的公平補償,當時約翰二世打發了哥倫布,然而,在瓦斯科達伽馬發現印度這樣的商業機會面前,這次發現幾乎沒有什麼意義。

卡布拉爾的副手利摩斯( Lemos)在1500年夏末帶著巴西的信息回到了葡萄牙,葡萄牙王室迅速建立了對巴西木材貿易的專利權,這種染料資源在裡斯本與其他地區價值很高。然而,葡萄牙王室等候了整整一代人的時間,直到1530年(在約輸三世的統治下)オ發動了由德蘇薩爾( de Sousa)兄弟領導的探險,而這一行動オ確立了他們對這一地區的真正殖民。我們絕不能認為法國人波爾米耶德格內維爾1504年到達聖弗朗西斯科河是蓄意探索巴西海岸的結果。正如卡布拉爾一樣,他也完全是由於偶然的原因到達此處的,因為這位翁弗勒爾( Honfleur)的水手走的是通向印度的貿易路線。在靠近特裡斯坦一達庫尼亞的40°線附近,咆哮的風浪把他們打暈了,風浪也曾掀翻了卡布拉爾的四艘船,他的勒斯珀號( Espoir)船被直接帶到了巴西。雖然其他的法國人也曾做過類似的事情,然而波爾米耶德格內維爾開創了非法的海盜貿易傳統,從而損害了葡萄牙人的利益。

另一方面,在哥倫布已經奠定的探素奧裡諾科河河口的基礎上,西班牙人對探險的興趣很濃。卡斯蒂利亞宣稱自己的水手已經在卡布拉爾之前到達了巴西的說法看起來有一定的根據。哥倫布的同伴、也是帕洛斯最優秀的航海家文森特耶內斯平松實際上在1499年11月8日曾經從這一港口出發。他的四艘帆船藉助海風繞過了維德角群島,沿著信風的南部邊緣航行,在到達維德角群島的港口與1500年1月26日到達康索拉森海角( Cabo de Consolacion,現在的聖奧古斯丁海角)之間僅僅花了20天。他以卡斯蒂利亞的名義莊嚴地接管了它。平松牢記著哥倫布的教導,希望在新世界的南部找到通向亞洲的航道,但他在西北方向做了大量工作,他沿著海岸一直到達他已經知道的亞馬孫河口的工作花費了幾乎5個月。面對著馬拉尼翁河( Maranon),平松懷疑自己是不是發現了恆河;在西部尋找印度與亞洲的神話仍然停留於卡斯蒂利亞人的心中。由於西班牙人的殖民違反了《託爾德西裡亞斯條約》的規定,這一發現沒有導致任何殖民活動。平松再次向伊斯帕尼奧拉島與西班牙出發。

也許阿隆索韋萊斯德門多薩比平松到達了更遠的南部,他於公56元1500年到達了聖弗朗西斯科河口。德門多薩從巴西海岸帶著奴隸與染料木頭回程了,而瓦斯科達伽馬已經從印度帶回了類似的木料,西班牙人也在安的列斯群島發現了這些東西。然而,佛羅倫斯人阿梅裡科·韋斯普奇的發現活動最具爭議。甚至在平松卡布拉爾之前,一位塞維亞商人韋斯普奇已經於1499年和哥倫布的一位舊時同伴阿隆索德哈傑德( Alonso de Ojeda)一起勘探了亞馬孫河和遠達馬拉開波( Maracaibo)海灣的封閉世界,並在回來的時候滿載珍珠。在1502年的另外一次遠航中,韋斯普奇到達了瓜納巴拉( Guanabara)灣。他於1月1日到達這裡並把該地命名為裡約熱內盧。1506年,在佛羅倫斯,阿梅裡科韋斯普奇出版了自己的《有關新近發現島嶼的信件》一書。第二年聖戴( Saint-die)用拉丁文對它再版,德國的宇宙學家瓦爾德西穆勒負責編輯,後者在文本中給這塊大陸定名為「亞美利加」進行再版,他也於韋斯普奇之後宣稱自己發現了這一地區。

最後一個完全了解南部大西洋與美洲海岸的水手是葡萄牙人麥哲倫。雖然麥哲倫對繞著好望角的香料路線比較熟悉,他還是於1519年企圖找到一條通向亞洲及其財富的西部通道。由於遭到葡萄牙的拒絕,他到卡斯蒂利亞供職,查爾斯昆塔斯同意給予支持。1519年11月15日在累西腓( Recife)登陸並抵達裡奧港口後,麥哲倫用了整個夏天的時間勘探遠達南緯45°的海岸,他最後到達了聖朱利安港。冬季阻礙了探險,直到抵達美洲大陸一年以後的1520年11月28日,麥哲倫在持續了7周的艱難探險後オ穿越了南緯53,後來以他名字命名的麥哲倫海峽,之後他出現在太平洋。對他而言,這次環繞地球的航行將在菲律賓的一個島上產生悲劇結果,他於1521年4月27日在這裡死於當地人的弓箭之下。他的副手胡安塞巴斯蒂安德爾卡諾一直到1522年9月6日オ到達了聖盧卡爾( San Lucar),在265人的探險隊中,回來的只有18個人。

實際上,伊比利亞人對南美的興趣是在這些探險性的航海後慢慢地出現的。1526年,卡伯特兄弟在查理五世的支持下勘探了拉普拉塔河並宣稱卡斯蒂利亞對巴拉圭擁有主權,但只是在對秘魯殖民以及開發波託西礦山之後,西班牙才對海岸地區產生了興趣,它將為安第斯地區的殖民活動打開方便之門。

相關焦點

  • 「向陽紅01」船結束南大西洋科考
    原標題:「向陽紅01」船結束南大西洋科考  經過兩個航段、長達60多天的走航和作業取樣,「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的科學調查日前結束,不僅獲取到豐富的海底巖石和生物樣品等,為後期科研積累了寶貴樣品和數據,也意味著此次科考大西洋航段的科考任務順利完成。
  • 新聞分析: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南大西洋
    新華社「向陽紅01」船10月11日電 新聞分析: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南大西洋新華社記者王卓倫「查清中國海,登上南極洲,進軍三大洋」是中國幾代海洋人的夢想。目前,正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任務的「向陽紅01」船航行在南大西洋上。自8日於南非開普敦港起航後,它逐漸向任務作業區靠近。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人類認知相對薄弱的南大西洋?這一海域有何特殊科研價值?記者採訪了船上專家。
  • 中國海洋科考探秘南大西洋 探查"海底黑煙囪"
      新華社發 10月8日,在南非開普敦港,「向陽紅01」船準備起航大西洋。   查清中國海,登上南極洲,進軍三大洋」是中國幾代海洋人的夢想。目前,正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任務的「向陽紅01」船航行在南大西洋上。自10月8日於南非開普敦港起航後,它逐漸向任務作業區靠近。
  • 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在南大西洋獲得20餘噸樣品
    新華社「向陽紅01」船12月14日電(記者張旭東)「向陽紅01」船目前已完成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暨中國大洋46航次大西洋航段科考任務。經統計,本航段科考隊員在南大西洋共獲得了20餘噸深海地質樣品。
  • NASA開始調查神秘的南大西洋異常現象
    據英國天空新聞網(Sky News)當地時間8月18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NASA)的科學家們,正在調查一個位於南大西洋的神秘異像。在這個區域內,地球的磁場,正因某種未知的原因而明顯減弱。在過去的兩百多年裡,地球上各個區域的磁場平均同比減弱了10%,但在非洲到南美洲之間,有一個明顯的比其他地區弱的地磁區域。
  • 南大西洋異常區早在800萬至1100萬年前就已存在
    ,南大西洋異常區早在800萬至1100萬年前就已存在,這表明這種現象是一種反覆出現的特徵,不太可能代表地球磁場即將發生逆轉。所謂南大西洋異常區是地球上一片地磁最弱的區域,覆蓋範圍涉及南美洲南部及南大西洋海域。由於該區的地磁較其它地區弱,阻擋太陽粒子的範艾倫輻射帶在該區域上空形成凹陷,這讓太陽粒子可以到達更接近地球的位置,導致穿越該區域上空的人造衛星受粒子影響而出現運作異常。哈勃太空望遠鏡也曾在穿越該區域上空時出現運作異常。因此,現在每當哈勃望遠鏡穿越該區時都會停止運行。
  • 中國聯通主導的首條南大西洋國際海底光纜全線貫通
    2018.09.06 09:48【中國聯通主導的首條南大西洋國際海底光纜全線貫通】9月5日,南大西洋國際海底光纜(SAIL)組織宣布SAIL海纜全線貫通,標誌著該海纜完成最為關鍵的海底敷設,即將建成投產。
  • 「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獲取海底熱液硫化物
    新華社「向陽紅01」船10月24日電(記者王卓倫)當地時間23日晚,正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暨中國大洋46航次科考的「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成功獲取了海底熱液硫化物。
  • 南大西洋異常的原因是什麼?科學家推測南北磁極將開始反轉
    可近200年的數據表示,北極區域的磁場強度已經損失了全球平均磁場強度的9%,並且北極磁場位置也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在非洲和南美洲之間,已經形成了磁強度降低的區域,這被稱為南大西洋異常。並且還在非洲西南部發現了另一個場強降低中心,這表明南大西洋異常可能分裂成兩個獨立的單元。與此同時,北極磁場位置還在以每年約20公裡的速度向西移動。調查南大西洋異常然而問題的重點在於:地球磁場異常的起因是什麼?關於這一點科學家也沒法直接解釋,畢竟以目前的科技還沒辦法深入地核深處。
  • 「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獲海底熱液硫化物,富含金銀銅鐵
    新華社「向陽紅01」船10月24日電 當地時間23日晚,正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暨中國大洋46航次科考的「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成功獲取了海底熱液硫化物。 帶有實時攝像功能的電視抓斗從約3000米的南大西洋海底獲取熱液硫化物後升出海面(10月23日攝) 據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長、大西洋航段領隊孫永福介紹,探查海底熱液活動及其形成的硫化物是本次環球科考航次在南大西洋海域的重要工作
  • 大西洋史學研究新趨勢
    該學院還與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出版社合作,出版從大西洋視角研究南卡羅來納歷史的專著,並把它們收錄在「卡羅來納沿海地區與大西洋世界」系列圖書中。1997年,美國歷史學家卡倫·庫珀曼在紐約大學歷史系建立了大西洋世界工作室,希望以此來吸引更多的學者從事以大西洋史為主題的學術研究。2004年,歐洲學者創辦了名為《大西洋研究:全球潮流》的史學雜誌,專門刊載大西洋史和全球史方面的論文。
  • 南大西洋現磁場異常,是地球磁場要翻轉嗎?專家稱或出現獨立磁場
    但是科學家在對地球磁場進行研究時,發現地球的磁場分布並不均勻,比如南大西洋磁場異常區,其磁場強度比世界其他地區弱了南大西洋磁場異常區最早發現於1958年,它的中心在南美洲與非洲之間的大西洋中,包括南美洲西南、非洲南端以及大西洋南部
  • 中國大洋46航次環球科考結束南大西洋科考
    中國網12月15日訊 日前,記者從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了解到,經過兩個航段、長達60多天的走航和作業取樣,「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的科學調查結束,不僅獲取到豐富的海底巖石和生物樣品等,為後期科研積累了寶貴樣品和數據,也意味著此次科考大西洋航段的科考任務順利完成。
  • 南大西洋的荒島——聖赫倫那島,拿破崙的終老之地
    此後,本島與南方的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組成聖赫倫那直轄殖民地,土地面積122平方公裡,居民4255人(2008年統計數據),首府及主要港口均為詹姆士敦。聖赫倫那是一個很小並且偏遠的火山島,但也是個十分美妙的地方。每年十二月到次年三月,成年鯨鯊會在這裡的海岸聚集。從非洲的海濱一直延伸1200英裡直至南大西洋,許多鯨鯊都在這鮮為人知的地方孕育出它們的下一代。
  • NASA啟動緊急調查:南大西洋異常區域正急速擴張,非洲南部已陷落
    熟悉航天和地理的朋友都知道大西洋有一個巨大的磁異常區域,一直以來它就在那裡,太空飛行器路過都會受到影響!不過最近數十年來,南大西洋東部又出現了一個新的極小值區域,而且每年正在以20千米的速度擴大,非洲南部已經有部分地區陷落!
  • 地圖看世界;南大西洋的戰略重地阿森松島
    阿森松島位於中大西洋海嶺中,屬於火山島,主島面積約為88平方公裡,在其近岸處有若干面積不足1平方公裡的小島和礁石。聖赫倫那島,面積121平方公裡,是屬南大西洋中的一個火山島,隸屬於英國,離非洲西岸1950公裡,離南美洲東岸3400公裡,孤懸海中。(拿破崙滑鐵盧戰敗之後,最後被囚禁在聖赫倫那島,直至死亡。)
  • 中科院南美實驗室研究揭示南大西洋異常區電離層特性
    中新社北京7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日從中國科學院(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設在該中心的中科院南美空間天氣實驗室/中巴空間天氣聯合實驗室(簡稱「中科院南美實驗室」)科研人員,在南大西洋異常區電離層特性研究方面已取得重要成果,首次利用中科院南美實驗室巴西聖瑪利亞臺站和中國子午工程武漢臺站數字測高儀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 中科院南美實驗室研究揭示南大西洋異常區電離層特性
    中新社北京7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日從中國科學院(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設在該中心的中科院南美空間天氣實驗室/中巴空間天氣聯合實驗室(簡稱「中科院南美實驗室」)科研人員,在南大西洋異常區電離層特性研究方面已取得重要成果,首次利用中科院南美實驗室巴西聖瑪利亞臺站和中國子午工程武漢臺站數字測高儀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研究揭示出南大西洋異常區電離層特性。
  • 南大西洋異常怎麼辦?地球磁場的怪異行為 1100萬年前就早已存在
    南大西洋異常怎麼辦?在南大西洋異常區是地球磁場,保護地球從高劑量的太陽風和宇宙輻射的一個薄弱點。之所以存在這種異常,是因為地球內部的Van Allen輻射帶最靠近行星表面,從而導致高能粒子通量增加。反過來,這種異常也會對繞地球軌道運行的衛星和太空飛行器造成技術幹擾。
  • 「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海底獲得形態奇特玄武巖
    「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海底獲得形態奇特玄武巖 (1/4) "← →"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