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前,蘇聯將一隻3歲的小狗送入太空,結果怎樣?

2020-10-16 文史江山

1957年11月3日,蘇聯第二號探測衛星發射升空。帶著人類的期望,這顆衛星直接駛向了茫茫宇宙。突破大氣層,然後繞著地球環繞,並將所有的數據第一時間傳輸回來。第二天,蘇聯宣布了二號衛星發射成功的消息。全世界都沸騰了,蘇聯人倍感驕傲。他們又一次站在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生命進入太空

不過,外界並不知道,在二號探測衛星上面,蘇聯科學家放了一隻小狗。它的名字叫做萊一卡。在俄羅斯語言中,萊一卡意味著希望。毫無疑問,這是蘇聯人的希望。他們能夠為後來的載人航空打下基礎,這一次實驗非常關鍵。萊一卡肩負重任,同樣肩負挑戰。外太空的環境超乎人類的認識。儘管是博學的科學家們,他們也難以考慮到所有的情況。

對於有機生命來說,火箭發射的強大離心力便是致命的。超越身體十幾倍的重力一下子倒灌上來,血液衝擊到腦部,四肢骨頭如同被汽車碾壓一般。劇烈的疼痛感會非常明顯。到達空中之後,離心力迅速下降。血液又會極速鬆弛下來,此後,身體會漂浮在半空。這就有可能造成碰撞和劃傷。就算躲過了這些,飛船穿越大氣層之時,劇烈的摩擦會引起高溫和高壓。這都是超越生命體存在的嚴苛條件。

彼時,美蘇爭霸愈演愈烈。這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思想制度的較量,這是兩個大國榮耀的戰鬥。如同軍備競賽一樣,太空被視為了新的制高點。誰能夠率先升上太空,誰就是人類歷史的創造者。蘇聯高層下達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蘇聯的國旗一定要率先飛舞在浩渺太空中。在這樣的壓力下,蘇聯的科學家倍感困惑。到底是求穩求新,還是迅速推進。

毫無疑問,他們沒有任何選擇。於是,為了推動航空項目的進展,各類實驗必須聚集到一起。在一艘飛船上,蘇聯人既可以採取育種實驗,又要檢測外太空環境,甚至還要帶上複雜的細菌培養皿。科學或許是複雜的,但是人心更加複雜。在太空項目上馬剛剛兩年,載人航空被提上了日程。

萊一卡意味希望

在蘇聯官員眼中,僅僅升起火箭和飛船,這已經達不到震懾全世界的效果了。下一步,他們的目標是把人類送出大氣層。那才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這是人類文明從未到達的邊緣,這是名傳千古的大事。急功近利讓蘇聯的官員瘋狂了,那些接受過理性邏輯訓練的科研人員同樣如此。於是,萊一卡被選中了。

1957年,萊一卡剛剛過完自己三歲的生日。對於一條狗來說,他也算是成年了。兩年前,他就和同伴開始了嚴苛的訓練。他們被視為人類的福星,他們將走在人類前面。跳躍,奔跑,離心力訓練,超重力訓練。為了培養萊一卡,他的飲食甚至比高官還要好。特種的骨頭飼料,精美的餐具,還有8人的服務團隊。

作為狗類中的明星,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可是,萊一卡不會想到。之所以待自己這麼好,蘇聯人是有著期盼的。萊一卡非常爭氣。他通過了一層層的考驗,並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於是,他被送上了二號探測衛星的飛船。這是一個緊密的金屬容器,裡邊裝著種種昂貴的科學儀器。在狹窄的空間中,萊一卡只能被固定在牛奶盒子大小的座位上。

聽話的萊一卡乖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長大了眼睛,打量著四周。實際上,對於這個環境,他已經接受過許多次的訓練了。他等待著一如往常一樣的眩暈感,然後就可能好好的美餐一頓。這一次,他的美味佳餚被放在了面前。他可以放肆的大快朵頤。之前,他是不被這樣允許的。畢竟,萊一卡的體重也是關鍵數據。過重會影響飛船運行的。

榮耀之旅

很快,大地開始顫動。高聳的火箭點火,發射,然後徑直駛入外太空。通過檢測器,地面上的科學家們時刻觀察著萊一卡。相處兩年,不少科研人員對萊一卡都有感情。萊一卡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樣。而這一刻,他們卻把孩子送上了未知的旅途。太空的環境萬般複雜,僅僅憑藉現有的知識,這是絕對不夠的。萊一卡就是前行者。

突然,萊一卡開始暴躁起來,科學家們清楚,飛船中的溫度開始升高了,犬類是難以忍受的。可是,飛船中的製冷系統根本來不及。高溫和高壓迎面而來,離心力比平時想像的還要強大數倍。萊一卡被重重擠壓在地面上,他表情悲愴,痛苦萬分。一些女科學家們心疼地哭出來了,她們不忍看到這樣的畫面。幾分鐘之後,萊一卡沒有了動靜,他真的去往了天堂了。

另一方面,二號探測衛星成功脫離地球軌道。它將沿著軌道繞地飛行,並成為蘇聯的國有衛星。萊一卡的生命體徵數據傳輸了回來,它的心率圖開始復現。最高程度之時,它的心跳達到了每分鐘兩百。可以想像,萊一卡遭到了多麼大的痛苦和驚嚇。而他成為了蘇聯航空歷史上的英雄。1961年,加加林成功穿越大氣層,他得到了全人類的讚譽。不久後,蘇聯為萊一卡建造了一座豐碑。

結語

萊一卡是英雄之犬,他代表著蘇聯人的頑強毅力。為了徵服外太空,人類必須有所捨棄。顯然,萊一卡願意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有人猜測,在外太空死去,萊一卡的痛苦是難以想像的。

要知道,這是一條訓練精良的獵犬。他的身體素質超越常人,在極寒和高溫的環境下,他都可以輕鬆忍受。可是,他還是離我們而去了。至少,蘇聯人都虧欠他一個名份和榮耀。

相關焦點

  • 62年前,蘇聯將一隻3歲小狗送入太空,後來如何了?
    它們代表著人類,步入太空,感受太空的魅力。而今天我們也要來說說這樣一個探索太空的物種,它是一隻3歲的小狗,在62年前被蘇聯太空人送往太空,現如今怎麼樣了呢?在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人們開始對宇宙進行研究,並想方設法能夠探索宇宙。人們也開始進入研究和試驗。
  • 64年前,蘇聯將一隻3歲小狗送入太空,它至今仍在地球軌道流浪
    我們曾迫切的期盼能夠將人類的足跡留在太空,為此,在人類世界誕生了一個偉大而充滿挑戰性的職業,太空人。小狗萊卡於是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尤裡·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乘坐著東方1號宇宙飛船,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但加加林卻不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地球生物。
  • 62年前,蘇聯將一隻3歲的小狗送入太空,如今現狀如何?
    於是,在1955年的哥本哈根宇航大會上,當美國代表向蘇聯科學院行星星際研究委員會主席謝多夫詢問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是美國人還是蘇聯人時,對方回答:「都不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是一隻流浪狗,蘇聯的流浪狗。」沒錯,在浩瀚無垠的宇宙面前,人類還是一個經驗全無的「嬰兒」,第一次進入太空這樣的大事,當然不能直接送人上去了。
  • 蘇聯將一隻3歲小狗送入太空,62年過去,如今仍在地球軌道流浪
    這是來自於漢代《十五從軍徵》中的詩句,讓作者自己也沒想到的是,當時是「雉」從梁上飛,2000年之後居然還有「狗」可以飛入太空。冷戰期間,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綜合國力和意識形態都是美蘇兩國競爭的對象。此外,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兩者又將目標瞄上太空,將太空變成競爭的主要對象之一。
  • 1957年,蘇聯將一隻3歲的流浪狗送入太空,後來怎樣了?
    1957年,蘇聯將一隻3歲的流浪狗送入太空,後來怎樣了?人類對未知領域的探秘,一直在源源不斷地進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將目光投向了太空。一望無垠的天際,到底是什麼樣子,夜晚仰望星空,那些一眨一眨的東西,究竟有什麼樣的面孔?人類是渺小的,要想見識宇宙的神秘,必須主動邁出一步。上世紀五十年代,人類在做足了準備之後,終於向地球之外探索了,這是裡程碑的一步。
  • 蘇聯曾將一隻3歲小狗送入太空,62年過去,如今仍在地球軌道流浪
    在此以前,人類對太空的環境尚未知曉,所以許多的動物被當成實驗品和犧牲品,為人類的太空夢想做貢獻。齧齒動物、壁虎、沙鼠和蝸牛是被送入太空中的第1批地球動物,不過在進入軌道以前,由於技術的不成熟,它們均因環境的變化而喪命。 直到一條三歲的流浪狗被送上太空時,情況才得轉變。
  • 63年前,人類將一條狗送入太空,至今還在太空,如今怎樣了?
    在人類的太空探索之中,有一位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那就是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作為第一位登上月球並在月球行走的太空人,在他的身上,有著太多太多的「第一」。對於人類而言,第一總是能夠被銘記,而第一之後的第二第三,似乎不是那麼容易被記住。
  • 62年過去了,蘇聯送入太空的那隻3歲小狗,現今仍在地球軌道流浪
    除了孟德爾侍弄出豌豆後發現了遺傳規律、薛丁格養育出貓後了解了量子力學的宏觀不確定原理、摩爾根用瀕死的果蠅發現了基因學說外,世界歷史上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動植物實驗,比如說62年前蘇聯送進太空的小狗。由於外太空一直以來是一個無人知曉的存在,科學家不知道當人類上升到太空時,身體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因此很多動物被當成試驗品。
  • 前蘇聯曾將3歲流浪狗送入太空,為什麼63年後它還在太空流浪?
    太空實驗,是對當時太空大環境不太了解的我們所必要進行的,於是在太空夢和太空軍備競賽的驅使下,人類太空計劃開始的那幾年,動物成了太空實驗的重要試驗品,但這裡的大多數動物最終成了犧牲品。最可憐的莫過於第一批動物果蠅、老鼠、青蛙,蝸牛等生物被送入太空,但是,無一例外的是他們在還沒有達到預定太空軌道之前就已經宣布死亡。
  • 1957年,蘇聯將一隻3歲的小狗送入太空,它至今還在地球軌道流浪
    探索太空是源於冷戰時期,蘇美兩國在軍事上都儲存著較多的核彈頭,誰也不敢輕易動用武力,為此蘇聯和美國決心將戰場開闢到外太空,展開了一場科技競賽,雖說這場競賽只是為了爭奪霸權地位。1961年4月12日,蘇聯發射了了世界上第一艘載人飛船「東方」1號,尤裡·加加林成為了窺探太空全貌的人。尤裡·加加林在接受採訪的時,說出了一句非常不體面,但又非常實際的話:我是上外層空間的第一人?還是進入太空的最後一隻狗?
  • 蘇聯曾把一隻3歲狗狗送去太空,63年過去,它還在地球軌道流浪
    從二戰結束以後,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就從未止步過。前蘇聯和美國開始軍備競賽的時候,也是人類在太空中探索邁出重大一步的時刻。而這所有一切的成功,都離不開一直流浪狗的功勞。前蘇聯曾把一隻3歲小狗送入太空,63年過去,它還在地球軌道流浪,這隻流浪狗值得被人們銘記在心。
  • 59年前,美國一隻黑猩猩成功進入太空,返回後,結果怎樣?
    古人仰望天空,觀察天空,而到了如今我們這一代人類終於開始踏入了太空。加加林,前蘇聯太空人在1961年4月12號作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開啟了人類踏入宇宙的新時代。前蘇聯的宇航技術走在了所有人類的前面,美國看到了蘇聯研製出了載人航天技術,也加進了航天技術的研發進程。
  • 1961年,美國將一隻3歲黑猩猩送入太空,中途發生意外,後來怎樣
    歷史上第一隻從地球出發進入太空的動物是名叫「萊卡」的小狗,它完成任務後並沒返回地球,因為當初蘇聯科學家沒有設計返程計劃。萊卡是1957年去世的,它去世4年後,另一隻動物也被送入了太空。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叫《太空黑猩猩》,影片講述的是美國的某個黑猩猩家族世代負責執行太空任務。
  • 62年前蘇聯把一隻小狗送上太空,後來結局如何了?
    當時人們得出的答案是:來自於蘇聯的一條流浪狗比人類更先進入太空。那麼62年前,蘇聯把一隻小狗送上太空,後來這隻狗的結局又如何呢?這條流浪狗在成為太空人之後,被取了一個官方名字,叫做萊卡。當初蘇聯科學家們想要將太空人送往太空
  • 第一隻登上外太空的小狗,63年過去了,至今仍在地球軌道流浪
    美蘇冷戰時期,人類邁出通往太空的第一步,讓很多人知道了進入太空第一人是來自蘇聯的加加林,但其實在他之前,蘇聯安全實驗室已經派出了一隻小狗成功登上了太空,萊卡就是第一隻登上外太空的小狗,如今63年過去了,至今仍在地球軌道流浪。
  • 63年前,蘇聯將一隻狗送上太空,為何飛行僅4天,就被執行安樂死
    不得不說,由於這兩個國家的競爭行為,大大推動了全人類科技的發展和進步,今天筆者要說的,就是當年「有幸」成為第一隻上太空的狗,萊伊卡,當年它順利進入太空,成為萬千人民的英雄,然而僅僅4天後,萊伊卡就被執行了「安樂死」,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1957年,蘇聯將一隻3歲的小狗送入太空,它後來的命運怎麼樣了?
    如今,萬戶已被稱為「太空第一人」,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也同樣被稱為「萬戶」。千戶飛雖失敗,但他對飛天表達了華夏民族對飛天的熱愛與嚮往。最後,在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著太空人楊利偉升入太空並成功返航之後,我國才算是真正實現了「千戶夢」。但是,早在1957年,有一隻流浪狗卻是全人類的第一個飛入太空的人!
  • 為啥將小狗和猴子送入太空?
    為什麼要將小狗和猴子送入太空呢?1957年11月3日,蘇聯把一隻小狗送入太空;1961年1月21日,美國人又把一隻猴子送上了太空。之所以要先將動物送上太空,是為了在太空進行生命科學實驗,為人類和地球上的生物、環境服務。
  • 62年前,蘇聯把一隻小狗送上太空,後來這隻狗的結局如何?
    當時人們得出的答案是:來自於蘇聯的一條流浪狗比人類更先進入太空。那麼62年前,蘇聯把一隻小狗送上太空,後來這隻狗的結局又如何呢?這條流浪狗在成為太空人之後,被取了一個官方名字,叫做萊卡。當初蘇聯科學家們想要將太空人送往太空,也僅僅只是一個計劃。
  • 第一隻有幸上太空的小狗,僅過了4天,為何將它實行「安樂死」?
    引言想必大多數人都聽說過「太空育種」,「太空」育種即航天育種,別名空間誘變育種。科學家發現,通過將作物種子或誘變組織送入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環境對種子進行誘變培育,能使種子發生變異。將這些變異之後的種子帶回地球播種後就可以得到高品質新型作物品種。我們日常食用的「太空椒」就是得益於「太空育種」而變得外形美觀、口感清爽,從而深受消費者喜愛。看到這裡,不少人不禁異想天開:倘若把人類都送入太空遨遊一圈,那麼回到地球之後,人類是不是也會變得更加完美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