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想必大多數人都聽說過「太空育種」,「太空」育種即航天育種,別名空間誘變育種。科學家發現,通過將作物種子或誘變組織送入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環境對種子進行誘變培育,能使種子發生變異。將這些變異之後的種子帶回地球播種後就可以得到高品質新型作物品種。我們日常食用的「太空椒」就是得益於「太空育種」而變得外形美觀、口感清爽,從而深受消費者喜愛。看到這裡,不少人不禁異想天開:倘若把人類都送入太空遨遊一圈,那麼回到地球之後,人類是不是也會變得更加完美強大?
01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迄今為止已然久矣:14世紀末,明朝的士大夫萬戶把47枚火箭綁在椅子上,想要通過火箭把自己送入宇宙。顯然,這是行不通的,萬戶因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以這一歷史事件為標準,最早的航天行動應該是「萬戶飛天」。據西方學者考證,萬戶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到利用火箭航空飛天的人」。雖然萬戶飛天的結果不盡人意,但這仍然是人類在太空探索之路上的一大創舉!時至今日,人類對太空的探索仍未止步,毋庸置疑的是,宇宙中還有許多奧秘等著人類去探索發現。時間來到了上個世紀50年代,人類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1957年10月,首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成功升空,一個月後,一位神秘的「乘客」搭載「斯普特尼克」2號進入太空。
這位神秘「乘客」的身份在1955年的哥本哈根宇航會上有過交代。當美國代表向蘇聯科學院相關人員詢問第一個登陸太空的將會是美國人還是蘇聯人時,主席只是若有所思地搖了搖頭——「都不是!首次搭載「斯普特尼克」號訪問太空的將不是人類,而是一隻小狗。」此番話一出,頓時語驚四座。蘇聯行星星際研究委員會的主席並沒有說謊,果不其然,混血狗萊伊卡於11月3日乘坐「斯普特尼克」號代表人類首次訪問了太空……
02
關於為何選擇萊伊卡的原因,在當時流傳著許多版本的說法。有人說是因為萊伊卡生性活潑可愛,也有人說太空人們不喜歡萊伊卡所以才拿它當試驗品。年僅3歲的萊伊卡被餵養營養膠、在離心倉中適應多日之後,終於變成了一隻光榮的「宇航犬」。然而,這只可憐的小傢伙並不知道自己即將面臨著什麼。在發射「斯普特尼克」2號當天,萊伊卡被裝進了一個恆壓絕熱的密封艙中,科學家在其體內植入感應器,以便於隨時觀察萊伊卡的身體狀況。但是,四天之後,蘇聯官方卻宣布已經對萊伊卡進行「安樂死」。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蘇聯航空局官方公布了「斯普特尼克」2號的發射全過程和萊伊卡從生到死的調查結果。在發射初期,萊伊卡並未表現出任何異狀仍然可以正常的進食,即便被安全繩拴住,萊伊卡仍然能夠在航空艙中四處溜達,行為活潑。官方對萊伊卡之死做出的解釋是:萊伊卡在第五天進食的時候誤食太空艙內的劇毒物質而中毒,隨後被「安樂死」。對於這個解釋,人們顯然無法接受,據知情人士透露,萊伊卡在進入太空幾個小時之後便死去了,死因是高溫和高壓。太空艙內的降溫裝置失靈,導致太空艙內的溫度急劇上升,植入萊伊卡的溫度傳感器顯示,萊伊卡的體溫度一直處於40到50℃,它是被活活熱死的!
03
萊伊卡的結局令人心疼,「斯普特尼克」2號在飛行了162天之後墜落到地球上而爆炸,萊伊卡的屍體也是隨著大火而化為灰燼……在萊伊卡進入太空的那一年,蘇聯發行了印有小狗萊伊卡的郵票,以此來紀念這隻光榮犧牲的「宇航犬」……
結語
每每回想起地球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生命體—— 萊伊卡的結局,航空科學家們不禁慶幸——倘若地球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是人,還不知道會釀成怎樣的慘劇。在人類探索太空的道路上,「宇航犬」萊伊卡無疑功不可沒!
文|南書房|雜史篇
感謝觀看由「南書房」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覺得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讚、轉發一下。如有不足之處,還望諸位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