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噹當,肉格來啦!
肉格很小的時候便聽過中華三祖的故事,你們知道誰是中華三祖嗎?沒錯,他們是黃帝,炎帝與蚩尤,你可能會好奇「中華三祖」是怎麼回事,下面我來告訴你吧。中華三祖,指的是約5000年前的炎帝、黃帝與蚩尤,1992年,歷史學家任昌華先生首次提出了「三祖文化」,並第一次將蚩尤作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和黃帝、炎帝並排在一起,打破了傳統上的勝者王、敗者寇之說,確立了中華民族同祖同源的觀點。

咱們說完了中華三祖,下面該來說一說他們徵戰的地方,涿鹿縣了。廢話不多說,先來看看涿鹿縣地名的由來,了解一下吧。張守節《正義》:「涿鹿,山名。……涿鹿故城在山下,即黃帝所都之邑於山下平地。」涿鹿因涿鹿山而得名。這麼說來,涿鹿的地名還是離不開中華三祖啊,這可真是緣分啊。

古涿鹿城,其遺址在今涿鹿縣城東南30多公裡的礬山鎮三堡村北。初以軒轅黃帝所居稱為軒轅之丘、軒轅之臺,約在夏商之際依山名稱竹鹿,春秋之際普以「竹鹿」二字之音,分別被記之以濁鹿、獨鹿、蜀漉等不同名稱。戰國後期統一到涿鹿二字上來,西漢始置縣、南北朝時其城即毀;今涿鹿城因處桑乾河、洋河匯合處,古為沼澤地帶,所以建城較晚,北魏以後才逐漸修建完善。漢代始置縣,稱下洛,王莽更名下忠,三國魏時稱廣寧,北齊曰北燕,唐長安時名永興,後唐為新州,石敬瑭送予契丹後改名奉聖州,元更名保安州。明代時,屬京師保安州(徙治今懷來縣新保安)。清初沿明制,仍為保安州(治今縣城),屬宣府鎮;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改屬宣化府。

涿鹿的文化歷史可夠悠久的啊,這裡其實還有好玩的地方呢,你們可能會想,好玩的地方肯定也跟中華三祖有關,其實還真是這樣呢,具體是什麼樣,咱們來看看吧。咱們先來看一個比較神奇的泉水吧。

黃帝泉,位於涿鹿縣礬山鎮黃帝城,古稱之為阪泉,即為黃帝族飲水之處。傳說,軒轅黃帝當年常在此泉"濯浴龍體",故又稱"濯龍池"。黃帝泉為自流泉,水自平地湧出,積聚成池,北有一出水口,潺潺流向千年形成的天然河道,足供礬山鎮十多個村萬餘民眾飲用,水色清澈,泉湧 如泣注,冬不結冰,夏不生腐,久旱而不竭,黃帝泉水,滋潤肌膚,醫治許多慢性疾病。經國家地礦部、衛生部、化工部鑑定,黃帝泉為含鍶質、重碳酸、屬鈣鎂型天然優質礦泉水,水質優於國內嶗山礦泉水,並可與義大利「奎查」、「莫拉」等世界名泉媲美。稱得上為華夏第一泉。

《史記》記載,黃帝在涿鹿之戰後,曾「合符釜山」。釜山上至今仍留存著古合符壇,四周有鎮石,位於東西南北四個正方位。下面來看看這個中華合符壇。中華合符壇是為了紀念黃帝在涿鹿釜山合符、中華民族實現首次融合這一偉大歷史事件,弘揚合符文化而建。與中華三祖堂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在縱貫中華合符壇的千年文化神道上,依次排列著嫘祖浣紗、三祖橋、華表、中華一統廣場、中華合符壇、民族圖騰柱、九龍柱等景觀。

肉格想,如果你想了解一下黃帝,炎帝與蚩尤的那段歷史,可一定要來這裡看看,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的。看到這裡,文章就要結束啦,喜歡肉格的文章嗎?喜歡就點讚加關注哦,當然,我也會在評論區等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