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新聞與西方國家乃至世界其他地區的政治、經濟、生活等息息相關。隨著當今社會發展、各種自媒體的興起,形形色色的新聞充斥著每天的生活,為了快速篩選出我們感興趣的新聞內容、儘快掌握新聞要點,我們需要「讀題」。
閱讀英語新聞是學習現代英語、了解全球時事的最實用的途徑之一。我們只有把握好英語新聞標題的要點,才能更好的理解和運用英語新聞。而要準確掌握標題要點,就需要了解新聞標題的特點,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下文總結歸納了幾個常見的英語新聞標題特點:
1. 新詞多
新聞反映的是社會中出現的新鮮事物,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教育、衛生等方方面面,可謂無所不包。因此,英語新聞每年都會不斷產生大量的新詞也不足為奇了。
例1:Shared housing startups are taking off
參考譯文:共享住宅初創公司蓬勃發展
解析:隨著共享經濟的日漸興起,「共享住宅」這些前所未有的概念也應運而生。
例2:Who are the working poor in America?
參考譯文:美國的窮忙族有哪些?
解析:「窮忙族」最早出現於上世紀90年代的美國,指拼命工作仍然無法擺脫最低水準生活的人們。後來「窮忙」蔓延到了日本,經濟學家門倉貴史這樣解釋「窮忙族」:每天繁忙地工作著,卻依然無法過上富裕生活的人。後來這個新詞也逐漸被人們熟知,並在網絡上流傳使用。
2. 小詞多
英語新聞標題總是力求用有限的字數來表達新聞的內容。為此,在措詞上儘可能選用字形短小、音節不多而意義較廣的詞(即「小詞」),使得表達確切簡練,這點在財經新聞中體現地尤為明顯。
例1:Fosun shares hit as group denies loss of contact with chairman
參考譯文:復星否認董事長失聯,股價再次暴跌
解析:此標題中的「hit」就是典型的小詞,表示「遭至嚴重影響」的意思。注意:這裡的hit實際是省略了be動詞的被動語態。
例2:Global bond market sell-off gains pace
參考譯文:全球債市拋售加劇
解析:此標題中用「gain pace」來形容拋售速度加快,顯得拋售動作形象生動。
3. 縮略詞多
新聞標題為了節約版面,力求精煉地提示新聞內容,經常使用縮略語。縮略語包括縮語、縮寫和略語,是用音節較短的語言形式代替音節較長的語言形式,即把一個長的詞語縮略為短的詞語,從而達到簡化表述的效果。
例1:This Is What Instagram Ads Look Like
參考譯文:這就是Instagram廣告
解析:此標題中的ads=advertisements,也是一個常見的縮略語表達。
4. 常用標點符號
英文標題裡常用冒號、逗號等:
1) 冒號主要用於提示下文或說明發言的主體、出處等。
例1:Walmart and Humana: Why Seniors Are at the Center
參考譯文:沃爾瑪併購哈門那:老年人是交易核心
解析:這則報導主要介紹了沃爾瑪欲收購哈門那(一家擁有1,400萬醫保計劃會員的醫療保險公司)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通過整合哈門那的資源,吸引老年人進入沃爾瑪門店進行一站式採購(藥品+商品)。
例2:President Xi: China to enhance disaster prevention capabilities
參考譯文:習近平:全面提高國家防災減災能力
解析:此標題中的冒號即是提示發言的主體。在漢譯時,考慮到是提高國家層面的防災能力,因此加入「全面」二字,一來符合漢語常用表達習慣,二來也避免句子「頭輕腳重」。
2) 逗號常用於代替連詞「and」,或用於代替引號,表示前面內容為引語。
例1:Kim Jong-un, Moon Jae-in meet for historic summit
參考譯文:金正恩與文在寅舉行歷史性會談
解析:此標題中的逗號即相當於連詞「and」。因金正恩與文在寅都是政界名人,譯文也無需進行過多增譯。
例2:Chinese-Australian billionaire involved in UN bribery case, MP claims
參考譯文:澳聯邦議員聲稱澳籍華人富豪周澤榮涉嫌賄賂聯合國高官
解析:在此標題中,逗號前面的即為引語內容。UN和MP都是縮寫語,分別表示United Nations和Member of Parliament。譯文結合新聞內容,將「UN bribery case」具體處理為「賄賂聯合國高官」,比字面上的「聯合國賄賂案」更清晰明確。此外,通過添加注釋性詞語——「澳」,說明議員國籍,避免讀者產生誤會。
5. 多用一般現在時
通常情況下,媒體所載消息多為己發生過的事,按日常英語語法,標題中的動詞應使用過去時態,但是這樣容易給人產生一種陳舊感,缺乏吸引力。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英語新聞標題常用一般現在時從形式上來增強報導的新鮮感、現實感和直接感。
例1:Xi vows tough battle against pollution to boost ecological advancement
參考譯文:***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解析:這則報導主要概述了習近平主席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內容。雖然習主席的講話先於報導的發出時間,但仍採用一般現在時增強報導的現實感。此外,在漢譯的時候,通過權衡,適當增加一些詞語,形成排比表達,使得標題的形式更趨漢化;並加入冒號,重點提示發言的主體。
例2:U.S. quitting Iran nuclear pact adds pressure, uncertainty for sanctions compliance officers
參考譯文: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增添合規壓力和不確定性
解析:這則新聞主要介紹了美國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之後,會給全球企業中負責制裁相關事務的官員造成壓力和困擾。就揭示新聞內容而言,標題並不講究面面俱,可選擇重點突出某部分內容。因此譯文進行了一定刪減,將「sanctions compliance officers」簡單處理成「合規」,以免標題過長,進而拖累譯文的可讀性。
6. 多用主動語態
從修辭學角度而言,相較被動語態,主動語態表達得更為清楚有力,而句子更為簡短,語言更加連貫,層次分明。因此,在英語新聞標題中,多採用主動語態,以提高讀者使用信息的效率。只有在事件或動作的接受者比執行者更重要時才使用被動語態,突出強調賓語部分,以引起讀者注意。
例1:NTT-IP Invests $1 Million in New Partner EnglishCentral
參考譯文:NTT-IP向其新合作夥伴EnglishCentral注資100萬美元
解析:此標題採用主動語態,主謂賓一目了然,譯文直譯即可將原文意思表達清楚。
英語新聞標題中的動詞表示被動語態時,被動語態結構「be+過去分詞」形式中的助動詞「be」,通常被省略,也經常不用「by」來引出動作的執行者。
例2:$12BN invested in European startups last year
參考譯文:歐洲初創公司去年共獲120億美元投資
解析:此標題採用被動語態,就是為了強調120億美元的投資金額。
綜上所述,英語新聞標題可以通過各種語言特點的運用而取得不同的效果,由此引起讀者興趣,並促使讀者去閱讀正文。掌握英語新聞標題的特點,可以幫助我們快速了解新聞內容,並進一步深入閱讀感興趣的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