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吃才最靠譜?你們要的「吃飯指南」來了→

2021-01-08 上海普陀發布

在疫情期間,很多吃貨都不得不暫時放棄了火鍋奶茶小燒烤,轉而開始了對營養的追求。

畢竟,良好的免疫力是保證自身健康的銅牆鐵壁,健康的免疫系統有益於幫助我們抵抗疾病。

而健康的免疫力需要足夠營養物質的支持,合理膳食是機體保持良好的免疫力的物質基礎。

本周是全民營養周

一起來看看

哪些營養物質是構成免疫系統

不可缺少的部分吧

大家可以對照自家的菜單

好好研究一下,自己每天吃的食物

到底有沒有涵蓋這些營養物質~

七大元素,

構成免疫力「金鐘罩」

一、鋅

鋅是很多酶的成分,是全身細胞的轉錄因子。缺鋅時,個體對感染的免疫反應會被削弱。

從飲食中適度補鋅,有提高免疫力的效果,但如果補充劑量過大,則會抑制免疫反應。

通常動物來源如瘦肉、牛肉和海鮮的鋅吸收率較高,植物來源含鋅豐富的食品有堅果、幹豆和小麥胚芽,可以適量攝入。

二、維生素C

維生素C是很多酶的輔助因子,還可作為抗氧化劑,減輕免疫反應造成的炎性和組織損傷。但需要注意的是,自行服用維生素C每天不要超過2克以上。

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有鮮棗、獼猴桃、草莓、花菜、油菜苔、青椒和紅椒等。

三、維生素D

維生素D有助於降低呼吸道感染發生的概率,減輕流感的症狀。

三文魚等多脂魚類(各部肌肉混合後脂肪含量高於5.0%的魚類)的維生素D含量較高。

四、β-胡蘿蔔素

β-胡蘿蔔素是維生素A的前體,對免疫系統的健康有重要作用。β-胡蘿蔔素還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緩和預防細胞損傷。充足的β-胡蘿蔔素可降低感染發生的風險。

富含β-胡蘿蔔素的食物有胡蘿蔔、西藍花、菠菜、莧菜及芒果等。

五、維生素E

維生素E是免疫系統正常工作必不可少的營養素,同時,維生素E還是強效抗氧化劑,可幫助我們的身體抗感染。

杏仁、花生、榛子和葵花籽都富含維生素E。

六、硒

硒對免疫系統的影響很強,富含硒的食物有巴西堅果、沙丁魚、大蒜、西藍花和大麥等。

七、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抗體的重要成分,抗體的主要功能是與抗原(包括外來的和自身的)相結合,從而有效地清除侵入機體內的微生物、寄生蟲等異物。

抗體在免疫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優質蛋白質的攝入有利於提高我們的免疫力。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雞蛋、牛奶、牛肉、海鮮、堅果、大豆及製品。

吃飯指南

這麼吃才能吃出健康

以上營養素

除了維生素D在食品中含量較低、

可通過營養補充劑攝取

其餘都能通過合理膳食獲取

那麼,怎麼做到合理膳食呢?

中國營養學會

根據中國人群的膳食需求

制定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簡單總結一下,就是:

(1)食物多樣,多吃蔬菜、水果、粗糧、豆類和堅果;

(2)適量吃魚、禽、蛋和奶製品;

(3)限量吃畜肉、精白米麵、糖和鹽;

(4)炒菜用植物油,少用或不用動物油。

其中,蔬菜水果富含維生素C和β-胡蘿蔔素;粗糧含維生素E;豆類和堅果富含蛋白質、鋅和硒;魚、禽、蛋和奶製品富含蛋白質和鋅。可見,只要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安排飲食,就可以獲得提升免疫力的營養素。

特別提醒:

不建議吃極低卡路裡膳食和節食減肥,應該吃高質量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幫助我們保持健康體重和良好的代謝狀態,通過多樣化膳食獲取充足的礦物質和維生素,保證機體產生足量的免疫細胞和抗體,幫助身體抵抗感染。

為了改善免疫力,藥補不如食補,而老年人及營養缺乏的人群可以通過多元營養補充劑來改善免疫力。

資料:健康上海12320

編輯:尉瀾

相關焦點

  •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真靠譜還是偽科學?權威研究來了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真靠譜還是偽科學?  「少吃點」的飲食理念,在科學界幾乎沒有爭議,那怎麼吃、從什麼時候開始少吃才有效?《Nature》的最新研究給了我們答案。  Nature: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應儘早調整飲食  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所、德國科隆大學、英國Babraham研究所和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們用小鼠對此進行了研究,用800隻小鼠進行晚期飲食限制轉換。
  • 看到香港廚師處理特大號烏賊,這要怎麼吃才過癮,口水流一地
    看到香港廚師處理特大號烏賊,這要怎麼吃才過癮,口水流一地,古人云,民以食為天,在現在的生活中沒有什麼是比吃飯還要來得重要的,唯有吃飽喝足才是生存之道,一日三餐那就是一天吃飯的標準,人們日常可以吃到的食物那就是多種多樣,其中海鮮就是比較常見的食物,很多人都是非常喜歡,畢竟這海鮮吃起來的口感要比禽類的鮮美
  • 2016最新膳食指南來啦!六大建議教你吃出健康
    5月13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在國家衛計委新聞發布會上正式發布。這本權威的「吃飯指南」歷時兩年半時間完成,既包括一般人群的膳食指南,也包括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嬰幼兒、孕婦乳母、兒童青少年、老年人和素食人群)等,更加強調食物的多樣化與均衡,其中有六大核心推薦。吃出來的問題有多少?許多病是吃出來的。
  • 美國膳食指南醜聞爆光,專家排隊質疑,讓人變胖,很不靠譜
    2020年的最後一天,美國最新版膳食指南終於發出了。很多人看完之後,發現看了個秘密,還是一樣的味道,還是一樣的配方,少鹽,少吃飽和脂肪,吃高碳水,低脂肪。今天,我先來科普一下膳食指南的歷史,1977年,美國參議院營養委員會發布了一份《美國人的飲食目標》的報告。緊接著,1980年,美國農業部根據這份報告發布第一份膳食指南。
  • 【科普】肉該怎麼吃?吃多少最好?來,收好這份健康吃肉指南!
    上周六小編給您送上了好好吃肉的理由那麼肉該怎麼吃?吃多少最好?小編這就給您帶來健康吃肉指南到底該吃多少肉?參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各年齡段人群的適宜攝入量見表2。烹製成的大塊畜禽肉或魚,吃前最好分成小塊再供食用。小份量是食物多樣和控制總量的好辦法。終於降到三級響應的廣州,愛吃的街坊們免不了「報復性吃吃吃」。如果聚餐這一天肉吃超量了也不用太過擔心,可在接下來幾天減少肉量,多吃其他食材,雨露均沾,才能健康長久。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痛風等患者要嚴格限制肉類的攝入。
  • 三文魚怎麼吃才最好吃
    之前介紹過了帝王蟹,那麼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三文魚的來歷和吃法。三文魚,是一種鮭魚,肉質鮮美肥厚,緊密充實,所以在西餐裡是一道主打菜系,那麼三文魚要怎麼吃呢,也像平時吃魚一樣清蒸紅燒麼?肯定不是的,我覺得三文魚最好的吃法就是生吃了。
  •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偽科學還是真靠譜?都說飯吃七分飽,多飽才算?答案是......
    「吃什麼、怎麼吃」,一直是我們關心的問題。有句老話說:「吃得越飽,死得越早」,但也有人經常大魚大肉,卻依然非常健康,活到了九十歲。那麼,「吃得越飽,死得越早」到底靠不靠譜,怎麼吃才健康呢?最近發表在科學雜誌《nature》的最新研究給了我們答案——《Nature》子刊《Nature Metabolism》近期刊載了一篇研究。
  • 約會吃飯太快惹尷尬 吃飯哪些小細節容易讓對方反感?
    「沒想到吃飯太快也會帶來這麼大的尷尬。」最近,吳浩軍被相親對象告知和他一起吃兩頓飯都沒怎麼吃飽,原因竟是他吃飯太快。本以為話題就這樣結束了,沒想到小婷又笑著像開玩笑一樣地說,這讓她感到有點跟不上節奏,前兩次吃飯都沒怎麼吃飽,「我當時看到她碗裡的飯都還沒開始動,顯得特別尷尬。」吳浩軍說,他立馬承諾,以後吃慢點保持和小婷吃飯一樣的節奏。
  • 南方人困惑:為何東北人要在炕上吃飯,不嫌髒嗎?
    比如說在買菜這件事上,南北方就存在很大的不同,北方很多家庭買菜都是一麻袋一麻袋的買,尤其是到了冬天,更是屯菜的季節,這讓南方人很不能理解:買這麼多菜,吃得完嗎?北方人對南方人的買菜方式也同樣困惑,在得知,南方人買菜可以按顆買,連小蔥都可以一顆一顆買,北方人也很疑惑:南方人這麼買菜不會被打嗎?
  • 李榮浩一天只吃一頓飯,月瘦16斤,這樣吃靠譜嗎?
    有人說:身心再怎麼疲憊不堪,我們也要吃好一日三餐,一頓不吃就餓得慌。大部分人覺得,餓一頓就會餓壞肚子,得膽結石等等問題。實際上,大部分現在的腸胃問題都是吃壞的,而不是餓壞的。在以前,我們人類從來都是餓了才吃飯,而不是到點就吃飯,其實,世界上所有的動物都是餓了才吃東西,不是定時定點一日吃三餐的。一日三餐是現代文明的衍生品,這麼吃更多的是社交需求,而不是健康需求。
  • 最新膳食指南:餐餐有蔬菜 每天起碼吃12種食物
    5月13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在國家衛計委新聞發布會上正式發布。這本權威的「吃飯指南」歷時兩年半時間完成,既包括一般人群的膳食指南,也包括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嬰幼兒、孕婦乳母、兒童青少年、老年人和素食人群)等,更加強調食物的多樣化與均衡,其中有六大核心推薦。吃出來的問題有多少?許多病是吃出來的。
  • 觀念要改了,不吃才更健康!
    在健康營銷的洗腦下,人們認為要保持身體健康,就要吃各種補品、要吃各種保健品才行,這真是大錯特錯。黃芪泡水能長期喝嗎?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冒昧的問一句:你為什麼要用黃芪泡水喝呢?而且還要長期泡水喝?黃芪泡水,有效成分很難滲出。作為中藥材的黃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黃芪的根,嚼之有豆腥味兒。
  • 航天員在太空怎麼吃飯?
    原標題:航天員在太空怎麼吃飯?   新華網北京2月2日電(記者餘曉潔)航天員在太空怎麼吃飯?寒假期間正在中國科技館展出的「中國夢·科技夢——航天主題科普展覽」,為觀者答疑釋惑。   航天員在飛船哪個位置吃飯呢?答案是軌道艙。因為軌道艙裡有食品加熱設備,可以讓航天員吃上熱飯喝上熱水。
  • 若《成龍歷險記》拍攝真人版,得知演員陣容,漫迷:不吃飯也要看
    若《成龍歷險記》拍攝真人版,得知演員陣容,漫迷:不吃飯也要看hello,我是你們的小編囧囧,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成龍歷險記》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動漫,講述了龍叔和小玉等人的冒險故事,從播出後就受到了觀眾的喜愛,有些觀眾甚至希望這部動漫被拍成真人版
  • 指南針怎麼看,讓我來教你指南針怎麼看?
    指南針怎麼看,我來教你指南針怎麼看?指南針是眾多戶外山地運動愛好者的忠實夥伴,用以戶外的求生、安全。
  • 宇宙的年齡是怎麼來的?靠譜嗎
    宇宙大爆炸看到這裡,有人就會好奇,科學家是怎麼計算出宇宙年齡的呢?結果靠譜嗎?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得先知道科學家測量宇宙的方法,事實上,科學家測量宇宙年齡的方法也不多,也就兩種,第一種就是探尋宇宙中最古老的星球,宇宙的年齡應該和最古老星球差不多的。那麼,怎麼探尋宇宙中最古老的星球呢?我們知道,物質都是從簡單到複雜方向發展的,也就是說,整個元素周期表的元素都是從氫元素開始發展的,而宇宙中含氫元素最多的就是恆星。
  • 吃飯搭臺兩夜店美女,想不到吃這麼簡樸的快餐美食
    中午吃飯隨便找了家小店,點了份梅菜扣肉飯,剛準備吃呢,兩穿著時尚的美女走過來問旁邊有沒人坐,要搭臺!我當然沒有拒絕的理由!其中一美女看我還沒吃飯,就拿著手機拍來拍去,好奇的問我是不是食品監督局的!我哈哈大笑,告訴她只是拍著好玩而已!
  • 中國最「奇怪」的省,盛產辣椒卻不吃「辣」,你們猜到是哪了嗎?
    難道不是四川種植辣椒最多麼?下文轉載自作者:sunshine美食屋中國最「奇怪」的省,盛產辣椒卻不吃「辣」,你們猜到是哪了嗎?現在喜歡吃辣椒的人越來越多了,尤其是年輕人,身邊有很多人吃飯的時候幾乎是無辣不歡,好像沒有辣椒,這頓飯一點味道都沒有了,甚至有一些朋友,都是直接把辣椒當成零食來吃的,可以說是視辣如命,不過也有一些人是不喜歡吃辣椒的,在我們中國有一個最奇怪的省,這裡盛產辣椒,但是這裡的人卻不愛吃辣,你們猜到是哪裡了嗎?
  • 不吃晚餐或米飯,瘦身還是傷身?
    晚餐不吃飯身體出狀況小Z今年38歲,是一個孩子的媽媽。沒結婚的時候,小周就嫌棄自己太胖,挖空心思地減肥。生完孩子之後,小Z的身材越顯「富態」了,於是在孩子斷奶之後,她便自作主張省了晚餐,有時實在餓,就吃一個蘋果或一點蔬菜,想以此來達到瘦身的目的。
  • 通過吃飯,能看出一個人的家庭素養嗎?網友:一隻手必須要扶碗
    飯桌上,哪種習慣最讓人討厭?網友:本來我家也是要人到齊了才吃飯,可是嫁人後,公公每次吃飯都讓人叫幾遍才肯吃讓別人等著他再落座,覺得對燒飯的人一點都不尊重,所以以後都不想等他了。1、吃飯不要第一個動筷子,尤其是長輩在,每一盤菜只能夾靠近自己這邊的,吃啥菜想好再夾,筷子不能指人,筷子不能敲碗發出太大聲音,吃多少乘多少飯,碗裡不能剩飯粒,吃湯菜用大勺子不要用筷子。都是爸爸教的,小時候和爸爸一起吃飯提心弔膽的,生怕被爸爸說。2、我特別特別討厭喝熱粥或者喝熱湯,吸進嘴裡,咽下去,然後,嗯 一聲,我也不知道為啥非得嗯一聲,你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