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坦然面對生活中的貧窮與苦難
面對底層的窮與苦,你的選擇將照亮未來的人生路。
北京一名計程車司機,因長年帶著患老年痴呆的妻子跑車而導致評分很低。他的故事上熱搜後,各種評論五花八門,甚至有人質疑:幹嘛僱個保姆在家裡看著?
這種質疑讓人很無語。
沒有經歷過窮與苦的生活,你可能永遠不知道——
總有一些人生活在社會的底層,而他們生命中最大的祈求就是「好好活下去」。
你的起點可能比別人的終點還要高,你的毫不在意也許早就超越了別人的竭盡全力,甚至你扔掉的垃圾都讓別人無法企及。總而言之一句話,當你因為無聊而悶悶不樂的時候,他們正用盡全身的力氣只為了活下去。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只有滿足了低層次的需求,才會進而去追求高層次的需求。在人類的需求層次中,生存需求是第一位,然後才是安全的需求、愛和歸屬的需求以及尊重的需求,最終才會有自我實現的需求。
雖然對於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來說,僅僅為了活下去已經耗盡了全部力氣,沒有多餘的精力去考慮其他;但是,卻有許多來自社會底層的人,在生活的窮與苦之中坦然面對,勇敢回擊。
得差評的出租司機,沒有抱怨兒女不在身邊的無奈,沒有放棄已經無法自理的髮妻。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在窮與苦的面前,即使為了生存必須用盡全力,也要把心放在走向陽光的旅途裡。
寒冬季節住在工地四處透風工棚裡的父親,只為省下所有打工的錢寄回家。家裡的父母和妻子都已經去世,孩子跟著伯父一家生活;孩子的成績很好,而這位父親所有的苦都只為能給孩子一個與自己不同的未來。
母親離家出走、父親因病放棄治療的初中男孩,獨自去辦死亡證明,只為能送自己去孤兒學校讀書。他語氣平靜、行為得體,異常懂事。他說自己很少哭,也不想哭,雖然他只有自己,但是也還有自己。
扛大包的父親,左手抓緊背上的大包,右手牽緊幼小的孩子。走在臺階上的腳步小心翼翼,不敢有絲毫閃失。他沒有抱怨生活的艱辛與不易,而是選擇繼續努力。
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有很多,在面對窮與苦的選擇中,有些人選擇了頹然放棄,有些人選擇了向黑暗屈服,卻有更多的人選擇了堅持到底。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被陷害入獄的銀行家用十年的努力,忍受屈辱和痛苦,靠著自己的智慧和堅持,終於逃出監獄,重新回到陽光下生活。
如果以他這樣的境遇都能夠重新做回自己,相信你也可以。
作家劉同說:「做一個努力的人好處在於,人家見了你都會想幫你。如果你自己不做出一點努力的樣子,人家想拉你一把,都不知你的手在哪裡。」
是的,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己怎麼出生、怎麼長大,但是在長大之後卻可以選擇是前進還是退縮、是勇敢還是怯懦、是努力還是懶惰、是堅持還是放棄。
每個故事都有結局。
被差評的出租司機、自己辦死亡證明的男孩和扛大包的父親都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助。生活在一點點變好,而他們面對窮與苦時所做的選擇,就像人生航程中的燈塔,照亮了遠方前進的道路,也讓更多的人因為他們的堅持而發現美好,更讓整個社會因他們的存在而溫暖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