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浴是中醫的特色療法之一,臨床上常常用於下肢病變的患者,常見的病人如下肢風溼骨痛、糖尿病足、下肢凍瘡等等類型的治療。此外,經過辨證用藥,也可用於很多全身性的疾病。
在了解這些組合有什麼功效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幾個藥分別有什麼作用。
一 方中活血祛瘀的藥物介紹
在這個處方中,紅花、雞血藤、益母草屬於活血化瘀的藥物,其中雞血藤除了活血之外,還有養血通絡的作用,而益母草除了化瘀通經外,還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作用。
1.紅花
紅花是臨床上應用非常廣的一味活血化瘀藥,紅花味辛性溫,具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血瘀經閉、產後瘀阻疼痛等等,常常與桃仁、川芎配伍;也用於跌打損傷、心腹瘀阻等等。
2.雞血藤
雞血藤味苦、甘,性溫,具有活血補血,舒經通絡的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血瘀或者血虛之月經不調、通經。閉經等等,此外,由於其還具有舒筋活絡的作用,對於風溼痺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等等疾病也常常應用。
3.益母草
益母草可以說是女性之草了,對於婦女的經產帶下等婦科疾病,益母草可謂功勞不小。益母草辛苦微寒,具有活血祛瘀,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作用。臨床常用於治療婦人血瘀經產諸證,對於產後惡露不盡者益母草膏可謂非常恰合。
此外,益母草由於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也常常用於水腫、小便不利,尤其適合於水瘀互結類型的水腫。常常配伍白茅根、澤瀉等活血利尿。
二 處方中溫經散寒藥物介紹
在這個處方中,剩下的艾葉、生薑屬於溫熱藥物,其中艾葉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生薑具有散寒解表的作用,兩者都是足浴中經常用到的藥物,兩者配伍,艾葉能溫裡寒,生薑能祛外寒,是不可多得的配伍方式。
1.艾葉
艾葉辛苦、性溫,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調經安胎、祛溼止癢的作用。臨床上艾葉常用於虛寒性的出血證,比如婦女虛寒崩漏。用於虛寒性的腹痛,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的腹中冷痛。也用於虛寒型的月經不調、胎動不安等等,此外,艾葉外用,也用於治療婦女帶下、溼疹常常可配伍黃柏、花椒、防風、蒼朮等煎湯外洗。
2.生薑
生薑可謂廚房一寶,用得好生病少。我們日常常用的生薑屬於發散風寒藥,經常用來治療風寒感冒。
生薑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作用。臨床上常用於風寒表證,用於各種嘔吐,特別適合於胃寒嘔吐。以及風寒咳嗽。生薑溫中帶散,擅長與解表寒,與艾葉配伍用來泡腳是不可多得的搭配方式。
三 這個處方配伍的功效與作用
前面分析了各個藥材的作用,那麼整個處方性偏溫,重在祛瘀止痛。也就是說,這個處方可以起到散寒止痛,祛瘀通絡的作用。當然,根據劑量的不同還可能會有所變化,但總體而言不會離這兩個功效太遠。
這個方對於寒溼痺痛患者比較適合,如果此類患者,可以嘗試在冬天多用來泡腳。
此外,對於糖尿病足,下肢血運較差的患者也可以起到一定改善末端循環的作用,但是對於糖尿病足的患者應當時刻注意水溫,以免燙傷。
更多中醫藥知識,請關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