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
標題是我問記者的一個問題,不是腦筋急轉彎。
在一次面對面採訪時,記者讓我解釋一下,中微子為什麼會振蕩?難得給記者認真講一下科學原理,我於是興致勃勃地拿起筆,寫了幾個符號後,突然心裡一動,問:你知道根號負一等於多少嗎?記者說不知道,以前數學學得不好,所以沒學理科。沒有根號負一,怎麼講相位、講態的疊加呢?於是我放棄了這個偉大的想法,開始講蘋果有三種顏色三種味道。
這個問題我後來問了不少記者,沒有一個知道答案!在一個有七八家中央級媒體參加的溝通會議上,我們問有沒有學理科出身的,結果只有一個曾經學過一段時間理科。
反過來,學理科的博士中,文字比較好、能寫寫畫畫、能說會道的有多少?很遺憾,我試過幾次,也很少見。寫點科普吧,跟科技論文一樣,嚴謹有餘,索然無味,一般人不大有興趣讀,讀了也不大容易懂。
在國外,科技新聞和評論的記者,有很多是理科的博士。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深入報導。當然我們也需要一些學文科的,甚至搞藝術的,從另一個角度表述科學。李政道先生就給一幫畫家侃過正負電子對撞機,結果產生了中國科學院高能所現在的標誌(見下圖),不過也不能全這樣啊,思維方式、報導的興趣點是不一樣的!
去年有一次我們要求某報記者完稿後給我們審一下,記者說給我們發郵件後必須在一個小時內回復。我們不能保證。拌了幾句嘴後,該記者很氣憤地說:哼,我還沒問你們產業化和經濟效益怎麼樣呢!這算是擊中了軟肋,噎得我們半晌無語。據我所知,現在負責科技的官員都很進步了,只問過我們科學價值,從來沒有問過基礎研究的產業化和經濟效益。不知道他們報有沒有專門報導科學(不是技術或者經濟)的記者。
不能指望記者能在短時間內理解一個前沿的科學問題,但倘若是一個做過科研的記者,他關心的肯定是科學價值,不會扯到經濟效益上去。倘若是天天採訪技術革新的記者,按套路就得問怎麼產業化。對媒體機構,也許可以降低點對科學記者的文字功底要求,招點了解科學的人。對搞科研的人,也得練一練表達能力。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jun)
[26]劉建康
理工科出身的人搞新聞、文學、哲學的確都會很不錯的!建議文科生懂一些理工科的東西。
[25]龐志峰
奇怪的是高考文科也考複數的內容呀,怎麼會不知道呢?
博主回覆:不用就會忘,對付考試的東西,不靠譜。
[3]周賢中
感覺現在中國的記者報告科技新聞,不是為了科普需要,而是政治攻勢的一部分。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試想一下,如果一個真正的科技記者,連續跟蹤報導科技新聞,只要不是白痴,肯定能記住不少數理化知識的。科學的未來,需要靠科普來吸引下一代搞科研。這些是不能靠記者的。
博主回覆:同時,不同的人視野是不一樣的,需要有多種角度的闡釋。記者與科學家都很重要。需要有專業的記者。
[2]ppbbkkaa
-1開平方是什麼,這是每個上過高中的人都知道的,跟文理科沒關係,文科也要學數學,高中的時候選學文科的人很多不是數學不好,重要的原因是物理和化學不好。
《中國科學報》 (2012-05-18 A3 博客@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