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有限的注意力,我們該如何高效利用?

2021-01-10 精英特

在這樣一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我們總是在談如何提高注意力,但很多人卻沒有注意到一個事實:那就是絕大多數人注意力稀缺的根本原因是出於人類的本能。

那麼,當現代人類的提高注意力的需求與自己的本能產生矛盾時,我們如何破解呢?

在這種情況下,與其逆勢而為,向自己的本能挑戰,妄圖強行提升自己的注意力;不如順勢而為,承認我們的注意力是稀缺的,更好的運用有限的注意力,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具體應該如何操作呢?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

1、始終將注意力放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

既然注意力如此有限,我們就應該注意力用在重要的地方,而不是將其浪費在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上。

生活中,相信大家常常都會花不少時間思考這樣一些問題:今天中午吃什麼?明天出去逛街時穿什麼衣服?

但我們知道,每個人的注意力都是極其有限的,將自己寶貴且有限的注意力花在這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上,其實是對我們注意力這種稀缺資源極大的浪費。

真正的高手,都懂得將自己寶貴的注意力用在刀刃上,而不是浪費在那些無足重輕的小事上。

作為全球最大社交軟體公司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在不到30歲時就帶領Facebook成為全球市值top10的巨頭公司,被人們譽為「比爾·蓋茨第二」。

那麼,扎克伯格為何能夠年紀輕輕就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原因當然有很多,但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他懂得高效運用自己有限的注意力。

了解扎克伯格的朋友應該非常清楚,身價數百億美元的他,無論是在公司開會,在外面發表演講,或是在外面逛街時,從來都是只穿灰色T恤和藍色牛仔褲。

難道扎克伯格從來不換衣服?當然不是這樣。事實上,在扎克伯格的衣櫃中,有超過20件一模一樣的灰色T恤。

當被問及自己為什麼總是只穿灰色T恤和藍色牛仔褲時,扎克伯格解釋道:「每天早上醒來,都有超過十億的用戶在等著我服務,我不想把時間浪費在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在生活中,我總是儘量簡單一些,少做選擇」。

你看,始終將注意力放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幫助扎克伯格成功的創造了Facebook。

2. 主動「植入」信息,高效利用注意力

我們知道,人類之所以無法長期、持續的集中注意力,是因為我們的本能傾向於不集中注意力,以節約更多的能量。因此,主動調用自己的注意力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那麼,也沒有一種方法,可以以「欺騙」自己大腦的方式,既不消耗能量,又達到利用自己注意力的目的呢?好消息是,答案是肯定的。大家先來看一個故事。

2016年11月9日,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終於揭曉。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川普(也譯為「川普」)爆冷戰勝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成功當選美國第四十五任總統。

在川普(川普)當選總統的那天,在中國股票市場發生了非常奇怪的一個現象,凡是名稱中帶有「川」字的股票,大都出現明顯上漲。而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支股票「川大智勝」則是直接漲停。要知道在這之前,川大智勝基本上是漲少跌多,這次的漲停極其反常。

看到這裡,你一定在想:川普的當選,和中國股市「川」字股票的大漲有關係嗎?其實是有關係的,而能夠解釋這一現象的,正是我們之前提到的「有限注意力」理論。

我們知道,在中國,不少媒體也將「川普」的名字翻譯為「川普」。川普當選美國總統,這毫無疑問是當天最熱點,最吸引眼球的事件。

考慮到我們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當媒體的報導反覆出現在我們眼球,不斷衝擊我們的大腦時,這條消息在我們大腦中所佔的權重將會越來越大。

因此,中國的股民們在反覆接收到「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後,當他們回到股市投資時,大腦便會自動關注和「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有關的股票。而名稱中帶有「川」字的股票自然會受到極大的關注,從而被更多的人購買,價格就這樣漲上去了。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認為,我又不炒股,也不關心誰當選美國總統,上面的這個案例和我有關係嗎?

其實,可以不誇張的講,這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關係。

上面提到的川大智勝等股票的大漲,是因為我們的大腦被動的被新聞「植入」了「川」字這條信息。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按照上述這個案例中的邏輯,主動給自己的大腦「植入」一些我們希望接收的信息。

比如,現在我們又到了給自己設立新年目標的時候了。為了不讓自己再次陷入「設立目標→放棄目標」的窘境中,我們完全可以利用「有限注意力」原則,將設立好的目標貼在牆上、設置為電腦桌面、設置為手機桌面、貼在書桌上……

總之,就是想方設法,讓自己無時無刻都能夠看到自己的年度目標,強行將這些信息「植入」自己的大腦。隨著時間的推移,年度目標將在你的大腦中佔據越來越高的權重,從而不斷推動著自己完成目標。

所以你看,雖然每個人的注意力都非常有限,但如果我們懂得將注意力用在關鍵的地方,並知道如何利用好碎片化的注意力,有的放矢的「植入」自己希望接收到的信息,你就已經超過了90%以上的競爭者!

喜歡這篇文章,就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倍增學習效率。

相關焦點

  • 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分配注意力的
    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大腦真的無所不能嗎?近日,來自英國倫敦的研究人員根據大腦成像方法監測細胞代謝發現,由於大腦供應是有限的,大腦能夠同時處理的信息也是有限的。研究人員向18名參與者提供一些視覺任務(複雜或簡單的視覺搜索任務),該任務中還會出現一些視覺幹擾,研究該過程中大腦視覺皮層不同區域的代謝程度。當參與者將注意力集中在一項具體任務時,研究人員可以觀察相關大腦區域能量使用情況,同時觀察面臨不同任務時,大腦相關區域代謝水平的變化情況。
  • 不一樣的「注意力」:人機互動注意力的測量指標與利用
    本文我們關注注意力(Attention)問題。在這裡,我們談到的注意力與大家非常熟悉的機器學習中的注意力模型(Attention Model,AM)不同,本文討論的是人機互動中的注意力問題。人機互動中的這種注意力也被稱為是用戶的關注焦點(User's focus Of Attention)。
  • 面對極端氣候災難,我們該如何減少碳排放?
    之前,澳大利亞智庫突破性國家氣候恢復中心的一項研究表明,電影中的末日災難,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該智庫科學家認為,文明的死刑判決可能已經籤署。曾經的某年某日,當氣候變化可能意味著世界末日和我們的結束。  當然,雖然這只是一個預測,但最新的分析數據顯示,這種情況正在變得更加嚴重。
  • 神經營銷學:贏得有限的注意力
    如今我們關注的問題是:企業如何吸引這種新型消費者?   贏得受眾有限的注意力   人的大腦及其短期記憶力,只能處理有限的大腦輸入信息。過去,廣告信息出現在電視、報紙、雜誌和廣告牌上,而現在出現了許多新的渠道,譬如社交網絡、電子郵件、電話和面對面交流等。
  • Nature Nanotechology:如何高效利用太陽能進行水汽蒸發
    材料類綜合、全面、專業的微信平臺  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太陽能的有效利用一直是人們密切關注的研究領域。其中直接利用太陽能實現水的高效蒸發、海水淡化和鹽分結晶是今年來的一個熱門研究領域。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頭痛?學會這5招,輕鬆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雖然以上2則故事都說明了過度集中注意力容易讓人陷入極端,但並不是說集中注意力就不好,就像硬幣有正反兩面,注意力也像一把雙刃劍,關鍵在於用劍之人把握的力度,用得好,也是非常有助於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的。那麼,注意力到底對我們的生活有何利弊呢?它又是如何作用於我們的生活呢?
  • 世界氣象日 | 極端天氣來臨,我們該如何面對?
    頻發的極端天氣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極端天氣的增加將給人類社會造成什麼影響?人們又應如何應對呢?明天是世界氣象日,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在這種複雜背景下,加之人類活動對地球環境的改變,例如溫室氣體的人為排放、土地利用對地球表面特徵的改變(如森林砍伐、沙漠化、城市化等),地球的大氣環流系統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最終導致異常和極端天氣的發生。
  • 覺得人生荒謬而無意義的時候,我們該如何面對?
    因此,我們必須從外部找到一些東西來堅持,在面對未知時給予我們清晰和指引。他發現,宗教正是答案,我們應該跨越信仰,擁抱這個更高的目標作為生命的最終意義,即使沒有堅實的證據證明它的有效性。這樣的擁抱可能會解決問題,結束我們存在的焦慮,但它不是沒有代價的。
  • 面對挫折,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
    在生活當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那麼面對挫折,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呢?其實生活中遇見挫折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沒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但是有些人遇見挫折,會一蹶不振,而有些人卻會去成長。聰明的人利用挫折使自己成長,只有歷經無數磨難都沒有辦法擊倒你的堅強,你才能在這個社會立於不敗之地。不經歷風雨如何見彩虹,只有經歷了風雨還能微笑面對的人,才能夠欣賞彩虹的美麗!人要越挫越勇,直到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擊垮你,那你將可以平靜的面對發生的一切,不會在害怕什麼。
  • 金字塔注意力網絡:一種利用底層像素與高級特徵的語義分割網絡
    根據 SENet[8] 和 Parsenet[18] 提供的靈感,我們嘗試為從 CNN 提取出的高級特徵抽取精準的像素級注意力。圖 1 中顯示的金字塔池化模塊可以增加感受野並更高效地分類細節。圖 1:VOC 數據集的視覺化結果 [5]。如圖所示,FCN 基礎模型難以在細節部分做出準確預測。第一排圖片中自行車的把手沒有被識別成功,第二排圖片中在牛旁邊的羊被識別到了錯誤類別。
  • 《有序》:4個方法重新組織你自己的大腦,提升你的注意力
    人類大腦進化的速度,遠遠跟不上信息爆炸的速度,但若能將充塞在我們腦中的信息取出,讓它外部化,或者對信息分類或形成組塊,就可以重新組織並加以管理,從而卸下腦中負擔、讓頭腦再次高效運轉!一個「有序」的大腦,才可以幫助你做時間管理、人際管理,在家庭生活和公司行為上做出正確、合理的決策。書中既有理論,又分析了大量和我們生活相關的實例,讀來鞭闢入理,趣味橫生。
  • 他用醫生和病患的雙重身份,告訴我們面對死亡該如何活下去
    帶著這份誠意,保羅給我們詮釋著:什麼樣的人生是值得過的;當生命有期限,我們該如何生活;做一個真正活過的人。1.什麼樣的人生是值得過的在保羅看來,讓自己的人生有意義,那才是值得過的人生。因此,他一直在找尋屬於自己人生意義的事情。保羅從小對文學感興趣,是因為他母親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谷歌研究院出品:高效 Transformer 模型最新綜述
    近期,為了解決該問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模型變體。在下文中,我們將這類模型稱為「高效 Transformer」。  在不同的語境下,我們可以對模型的效率有不同的理 解。「效率」可能指的是模型的內存佔用,在運行模型的加速器(如 GPU)的內存時,考慮內存佔用是十分重要的。「效率」還可能指的是計算開銷(例如,訓練和推理階段的 FLOP——每秒浮點數運算數)。
  • Neuron:我們的大腦為什麼在快速不停的轉換注意力?
    但研究感知的神經科學家現在發現:我們的大腦實際上會以驚人的速度轉移焦點-每秒四次。集中注意力需要我們的大腦做出平衡舉措:對可能需要更高優先級的活動的進行聚焦。為了做到這一點,感知似乎表現得像一部老式電影,不斷地從一幀到另一幀跳動,比眨眼之間更快。
  • Cell子刊:面對質疑,微生物組研究未來該如何發展?
    面對質疑,微生物組的研究究竟應該如何發展?未來,我們應該怎樣更深入地研究微生物組與宿主之間的相互關係?這些最新的發展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腸道微生物組到底是什麼,它存在的理由是什麼,以及我們如何利用這些信息來改善我們的生活。
  • 如何利用紅外傳感器追蹤蛋白質構象變化設計出高效藥物?
    打開APP 如何利用紅外傳感器追蹤蛋白質構象變化設計出高效藥物?為此,在蛋白囊狀功能體中,實現藥物與靶蛋白的結合,是完成該目標的關鍵。這種結合過程也可以改變蛋白質表面結構(這種現象稱為蛋白質的構象變化),並打開有利於攜帶活性藥物的新囊腔。 充分利用這些新結構是藥物研究的「聖杯」,這是因為它們有機會提高活性藥物的選擇性,並減少副作用。然而,利用目前監測蛋白質表面結構的傳統生物物理方法,要實現這一突破非常困難。
  • 專訪丨周雨霏:面對具體的災難,該如何安放我們的同情?
    他圍繞著幾個在思想史上產生過重要爭議的問題和思想實驗展開論述,其中包括出自巴爾扎克的「若單憑意念就可以殺死一位遠在北京的滿大人並因此致富,是否值得試試看」、伏爾泰和盧梭爭論的「是否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世道德」、伏爾泰和亞當·斯密思考的「我們該如何遙望遠處的災難?怎麼樣才能算是符合道德的?」還有盧梭的憐憫心理論。直到今天,這些道理倫理學的古老討論,一點也沒有過時。
  • 《學會如何學習》:由大腦工作原理入手,概括高效學習的8個方法
    雖然我們都知道要去努力學習,但就結果來說,光有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這就好比,有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付出了不亞於別人的汗水,但考試成績卻不盡如人意。因此,找到高效學習的方法才是重中之重。《學會如何學習》是一本於2020年1月出版的新書,書中主要圍繞人類大腦工作的一般原理和特殊原理來展開,進而分析得出高效學習的一些可行性策略。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在撰寫過程中還結合了三位作者各自的學習經歷。
  • Nature通信:大規模集體注意力的加速動力學-虎嗅網
    這個雖然是一個虛擬的故事,但跟我們的真實的世界亦有關聯,只要做一個小小的改動:把這個模式中的「能量」改成「注意力」,它跟我們現實世界幾乎一模一樣。同時我們也已經注意到網絡熱點層出不窮,人們有限的注意力已經很難去長期追蹤某一問題,由此「網際網路的記憶只有7秒」這一說法應運而生。可是,熱點議題、流行文化如何競爭我們的注意力資源,又有著怎樣的變化規律?這一系列問題卻仍然缺乏詳細的闡述。
  • 如何避開浪費時間與精力的低效會議?請用四二四注意力法則
    在多年的職場培訓中,格·阿爾科特發現對於那些必須要開的會議,如果想開成功,開成一個高效的會議,最好能採用「四二四注意力法則」。 也就是把40%的注意力放在會前準備上,開會前把每件事都安排妥當,包括議題、議程;把20%的注意力放在開會上,即所有人聚在一起的那段時間;再把40%的注意力放在處理後續事情上,跟蹤推進結果、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等。這個法則收錄在格·阿爾科特的《高效忍者》一書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