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專家:飛行汽車儘管帶來期待,更應認識艱難

2020-10-10 櫻寺水榭

JBpress10/8刊發渡邊光太郎的文章,分析一個五人小企業研發的獲得國際大獎的飛行汽車,指出,飛行汽車的優勢尚未證明,還需要長遠的不懈努力。

最近,"飛車"一詞成為熱門話題。這種飛行汽車是一種像無人機一樣的交通工具,裡面能坐一個人。它可以不需要跑道就能起飛,似乎有望像汽車一樣,成為天空中的簡易交通工具。

隨著近日豐田汽車公司進入這個領域的報導,公眾對飛車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的確,想必任何人都能輕鬆駕車飛翔,讓夢想成真。遺憾的是,飛行汽車的研發,其實是國外的研發佔據了領先地位,但是,近來日本也有企業開始參與飛行汽車的研發。

我有機會參觀了其中的一家叫Tetra航空的風險公司。Tetra 航空是一家只有5名員工的小公司,但是,卻是一家實力雄厚的公司,在波音公司贊助的名為"Go Fly"的飛機研發競賽中獲得了獎項。在一個有上百支隊伍參加比賽中,唯獨Tetra航空獲得了獎金,顯然未來有望。日本企業在飛行汽車方面的能力,得到世界認可,當然值得高興。要知道,日本航空業至今遠遠落後於美歐。不過,如果飛行汽車能讓日本企業製造的飛行器在全球範圍內起飛,那就太好不過了。

另一方面,與許多其他新技術一樣,人們對飛行汽車充滿了期待。但是,事實上,很多熟悉飛機的人,都對它的未來有苛刻的評價。在本文中,我們考查了日本對飛行汽車可能性所抱有的希望和批評混雜的現狀。

希望真的過度嗎?

自從飛行汽車成為熱門話題後,就有人提出,簡易飛行汽車隨時可能成為現實。我想,"飛車"這個名字之所以被創造出來,是因為它像汽車一樣方便,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有人說,飛行汽車將徹底改變移動性,引領MaaS革命,所謂MaaS是Mobility as a Service的縮寫。

但是,就目前來看,我們所說的飛行汽車會不會像現在的飛機這樣流行,並不容易看透。因為,與現有飛機相比,這種飛行器並沒有明顯優勢。大多數所謂的飛行汽車,都有多個螺旋槳平行安裝下面,垂直起飛。螺旋槳由電機驅動,因此它們是用電飛行。

作為飛行汽車的好處,可以列舉能改善維護和降低燃料(電力)成本,自動化操作,不需要飛行員,並能在任何地方降落。不過,電動化和自動駕駛,也可以在固定翼飛機(也即常見的機翼飛行)和直升機上實現,顯然這些並不是飛行汽車的獨佔的優勢。此外,直升機也已經實現了垂直起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垂直起降不一定是在任何地方降落的唯一方式。

電動動力固定翼飛機的研究已經完成,世界上小型飛機的商業化已經不遠了。飛行汽車的優勢與現有的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等飛機並無區別。換句話說,人們常說的飛行汽車的優勢也同樣沒有根據。

與固定翼飛機的機翼和直升機的旋翼相比,電機和小型螺旋槳的安置要靈活得多。

因此,有人駕駛的無人機型飛行器,也就是所謂的飛行汽車,其外形比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更加靈活。這是一個只針對飛行汽車的功能,而且,在現有的飛機上也存在。不過,這個功能,是否能實現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不能實現的東西,還很難說。

另外,人們都說要把它做成簡易的交通工具,但是,我們所說的飛行汽車這種東西,並沒有技術上的道理可以說它要比其他飛機更容易。

它和其他飛機沒有什麼不同,只要失去了懸浮的力量,就會墜毀。要想飛起來,飛機必須比汽車輕得多,而且,它的飛行能量必須遠遠大於汽車,還必須像飛機一樣安全。因此,它永遠不可能會是一輛簡單的汽車。

這一點,如果你對飛機有一定的了解,那就是一個很容易理解的常識。這樣一來,我不禁覺得,那種說MaaS革命,說飛行器將是任何人都能輕易獲得的觀點,就顯得非常業餘。估計飛行汽車,是要到22或23世紀的事情,如果有真能有的話。

飛車沒有優勢,反而有一大弱點

它們的效率比直升機更低,而直升機在燃油效率方面大大不如固定翼飛機。絕大多數飛行汽車,都是用固定螺距的螺旋槳飛行,原則上很難達到和直升機一樣的效率。

但是,通過自由調配和其他技術創新,來彌補效率低下的問題也沒有多少希望。即使它們的效率不高,但是,如果它們的便利性能夠得到更多的補償,它們也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載體。

然而,目前還沒有克服飛行器效率低下的前景,也很難希望飛行器能夠提供直升機所不能提供的便利。因此,未來飛行汽車的發展,必須找到比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更獨特的優勢,找到更好的歸宿,才能得到普及。

其實,飛車連形狀都還沒有固定

目前,飛車的形式和尺寸多種多樣。只不過它們配備了多個與地面平行安裝的螺旋槳。例如,在Tetra 航空公司製造並在Go Fly中獲獎的飛機中,前兩個螺旋槳的位置與後兩個螺旋槳的位置不同,還有很多機型配備了多個與地面平行的螺旋槳。而且,有一個固定的機翼,這是很多其他型號所沒有的設計。Tetra航空的飛車布局。它裝有4個以不同角度排列的螺旋槳和機翼,前進時可補充升力。

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使用更多的螺旋槳動力進行推進,用固定翼的升力來承載保持浮力所需的部分力量,從而獲得速度和燃油效率。這是一項技術創新,彌補了前述飛車效率低下的問題。

也就是說,有希望通過更靈活的布局和造型來彌補飛行汽車效率的不足。另外,由於它們的外形與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不同,可能會帶來它們所沒有的便利。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找到什麼形狀最好的答案。例如,許多飛行汽車的螺旋槳位於乘員的下方或緊挨著乘員。

有人指出,這樣做如果發生意外,螺旋槳飛出,很有可能撞到乘員。這種安排很有可能會在審查時遇到阻礙。由於飛行器的外形還沒有確定,所以無法確定它的效率會比直升機低到什麼程度,也無法確定只有飛行汽車才有的優勢。換句話說,飛行汽車的可能性,目前還無法確定。

在某些情況下,飛行汽車很有可能無法成功發揮其相對於直升機的優勢,其應用也可能找不到,或者說受到無限限制。由此可見,對飛行汽車的挑戰,就是要找到一種在外形自由度和應用吸引力方面具有最大優勢的形式。

發展飛行汽車的意義

飛車的潛力還是未知數,但是,並不意味著發展飛車就沒有意義。首先,如果飛行汽車普及了,日本就必須發展飛行汽車,否則就會被徹底拋棄。它可能會遭受與現有航空業相同的命運。三菱太空噴氣機的發展停滯不前,也讓人擔憂,但是,除非日本有人去開發飛機,否則日本的航空工業無法持續發展。

飛行汽車的開展將有助於培育人才,支撐航空工業開展。Tetra航空獲得Go Fly獎的飛機屬於無人機類別,但是,它已經獲得了FAA的型號認證。

當然,無人機範疇比本田噴氣機簡單得多,更不用說三菱太空噴氣機了。不過,能夠親身體驗一下機體認證這種東西,還是非常寶貴。此外,還能獲得組織整機的經驗,這在日本航空業也無法容易獲得。

自然,飛行汽車在飛行的過程中一定要輕巧,電機一定要輕巧、大功率,電池一定要輕巧、大容量。實現這一目標的技術積累,可以用於製造電動汽車,也可以應用於所有其他用電產品。

對於還在形成過程中的東西,如何實現效率和作用的最大化,應該是一個很好的經驗。當然,對MaaS革命的幻想卻沒有多大意義,但是,如果我們在開發飛車之前就了解飛車的實際情況,對人力資源的開發會有幫助。

如果飛行汽車普及了,開發工作就算大功告成,但是,即使飛行汽車沒有普及,開發經驗也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已經很成熟了,如果日本試圖效仿,就會像三菱太空噴氣式飛機一樣,困難重重。

另一方面,飛行汽車還沒有成型。這使得日本更容易參與到行動中來。我認為,還是應該支持認真研發一款實用的現實飛車。

對Tetra 航空的期望

目前,Tetra 航空研發的機型,正是那款在Go Fly中取勝的飛機,而且,是專門為此而研發的一款飛機。換句話說,這並不是為了立即實用。不過,該公司計劃於2021年開始在美國銷售預售,價格為數千萬美元的休閒用。目前,正在開發這方面的模式。

當然,我所提到的關注點正在被理解和發展。它們將在明年的美國奧什科什航空展上亮相,順便說一下,奧什科什航空展是飛機開發商最大的慶典活動。就像目前飛行事業的宿命一樣,在美國拿到型號證書,然後出售就容易多了。

就連本田噴氣機的發布、型式認證,第一個市場都是在美國。作為一個日本人,雖然有點悲哀,但是,考慮到市場和社會的接受基礎,這也可能難以可避免。

儘管如此,這份公告還是揭示了飛車作為日本公司製造的產品,將會是什麼樣子。目前,關於它的外觀和規格還沒有任何消息,但是,如果打算銷售這款車型,就會考慮到實用性。

即使公布了原型機,但要獲得型式認證並準備銷售,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是,當它亮相時,就會讓人知道飛行汽車將能為市場提供什麼。有消息稱,該車的發展方向是通過安裝像Go Fly的機身一樣的機翼,來節省懸浮所使用的能源。

此外,它還計劃成為一款搭載內燃機的混合動力車型,不過僅靠低能量密度的電池,其續航裡程受到限制。這也使化石燃料的使用成為可能,因為,化石燃料的能量密度比電池高,也可以延長續航裡程。它將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表現如何,以及它能發揮這樣的功能,還有待觀察。

發展飛行汽車意義重大

另一方面,人們對飛行汽車的期望值有些超前,目前還不清楚飛行汽車會是什麼樣子,與現有飛機相比有什麼優勢。說實話,這些事情讓我都感到有些茫然。認真瞄準在市場上出售某種模型的出現,將澄清飛車的歧義。關於未來飛行汽車的爭論將變得更加現實。

無論如何,Tetra航空的未來非常令人振奮。真想能看到他們生產出一些東西,讓人們對飛行汽車的質疑聲一掃而空。

相關焦點

  • 對再次定向降準應克服四種認識傾向
    很明顯,市場對於此次定向降準不宜過度「臉譜化」,更不能給定向降準戴「高帽子」,尤其不能將定向降準」視為貨幣寬鬆、強刺激和加槓桿的開始。那麼,該對此次國務院提出的定向降準做何理解?筆者認為要結合當前經濟金融形勢作出全面、客觀、科學的分析,力戒片面化、孤立靜止地看待定向降準作用。具體說,應避免出現四種不良傾向:首先,不宜對定向降準過度解釋,克服主觀臆測傾向。
  • 飛行汽車會是未來出行的答案嗎?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它被允許上路,但是並不可以在路上起飛,因為飛行所受的限制太多太多。有意思的是,9月底的北京國際車展上,小鵬汽車也發布了一款概念飛行器,被命名為「旅航者者T1」,它的整體為銀色,右下方的座位和上方的8軸螺旋槳組成,可搭乘2人,座艙前方還設置了擋風玻璃,未來感十足。
  • ...太力飛行汽車公司推出的「全球首款量產飛行汽車」——Transition
    全球首家飛行汽車公司美國太力飛行汽車公司推出的「全球首款量產飛行汽車」——Transition 李倩 發表於 2018-09-29 16:47:26 飛機與汽車結合的產物真的要來了。
  • 日本首次試驗載人飛行汽車,但是飛行汽車的普及卻不被看好
    8月25日,日本的飛行汽車在試驗場上首次搭載人員飛行。其實早在此之前,已經有很多國家試驗過飛行汽車了,但目前這架飛行汽車是世界上最小的電動垂直起降汽車,符合人們對飛行汽車的想像。許多人因此認為,不久之後飛行汽車就會變得普遍了。
  • 從小鵬超低空飛行汽車亮相北京車展,探討飛行汽車的未來
    Pop.Up Next,該飛行汽車分為座艙、地面、飛行三個模塊。飛行汽車的未來充滿希望,2018年9月22日,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張揚軍在第二屆全球未來出行大會首屆飛行汽車論壇上說:「未來的飛行汽車不是飛機跑起來,是汽車飛起來,具備三大基本特徵——即時垂直起降、地面行駛為主、智能無人駕駛」。
  • 日本飛行汽車試飛
    飛行汽車和飛機都有什麼區別?現在我們談及的「飛行汽車」主要是對一類飛行器的統稱,這類飛行器既具備飛機的基本結構如旋翼、機翼、起落架,也融合了汽車的特點,比如不需要飛行的時候可以像汽車一樣在公路上行駛,駕駛方法相對簡化,日常停放不需要佔用很多空間。
  • 日企「飛行汽車」載客空中盤旋4分鐘
    據新華社電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8月29日發表題為《要去哪裡,我們不需要路》的報導稱,一家日本公司成功試飛了一輛「飛行汽車」,這輛汽車將試駕者帶到了空中。相關內容摘編如下:其他許多公司也都在努力研發飛行汽車,而日本「天空駕駛」公司的項目朝著正確方向邁出了一步,該公司成功地將自己的汽車提升到了離地面數英尺高的地方。
  • 中美關係期待四十不惑且更應共同進化
    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的中外專家們各有看法,但均認為在中美實力此消彼長的現實形勢下各自應該調整心態,減少猜疑,擴大合作。用基辛格的話來說就是,「中美兩國應共同進化。」傅高義認為,這讓人們意識到,是鄧小平給中國帶來了新生,並在國際舞臺上佔據了一席之地。當然,鄧小平訪美除了用平易微笑融解堅冰,更重要的是傅高義口中評價的「智慧」。「在與來訪者的交談中,他總是引導他們談一些與其切身利益有關的問題,同時也會向他們透露兩三件重要事情,這些事情通常比他在國內的公開談話深入些」。
  • 這次汽車真上天了!日企「飛行汽車」載客空中盤旋4分鐘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8月29日發表題為《要去哪裡,我們不需要路》的報導稱,一家日本公司成功試飛了一輛「飛行汽車」,這輛汽車將試駕者帶到了空中。相關內容摘編如下:其他許多公司也都在努力研發飛行汽車,而日本「天空駕駛」公司的項目朝著正確方向邁出了一步,該公司成功地將自己的汽車提升到了離地面數英尺高的地方。
  • 今日快訊丨日本測試小型載人飛行汽車
    飛行汽車」項目中,日本的 SkyDrive 公司已率先對自家產品進行了測試。據 SkyDrive 負責人福澤智宏透露,他希望 「飛行汽車」能夠在 2023 年之前變成現實,但他也承認,確保飛行安全至關重要。福澤表示,到目前為止這臺機器只能飛行五到十分鐘,但如果能最終達到飛行三十分鐘將具有更大的出口潛力,包括向中國等地出口。不過對於這種飛行汽車而言,其電池尺寸,空中交通管制和其他基礎設施問題是將其商業化的眾多潛在挑戰之一。
  • 未來飛行汽車真的來了
    據國外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0月28日, 飛行汽車Liberty已獲得批准可以在歐洲道路上行駛,這是全球第一臺獲批上路的飛行汽車。這款飛行汽車由荷蘭製造商PAL-V打造。今年2月以來,Liberty陸續通過多個測試,包括嚴格的歐洲道路準入測試、制動和噪音汙染測試等。
  • 還是飛行汽車要來了?
    事實上,如果當年福特不放棄,就不會有今天的波音;同樣重要的是,因為福特全部公開了本公司所擁有的人類飛行方面的自主智慧財產權,才讓後繼者的努力變得更加可能。8月25日,一家日本公司首次公開飛行汽車試飛畫面,將在2023年推出市場。
  • 航天技術上車帶來無限想像,飛行汽車不再是夢想
    未來,在車水馬龍的城市裡,不再會有擁堵,我們會看到在公路飛馳的汽車,也會看到在公路上方飛行的汽車。新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應用,讓飛行汽車不再只是夢想,而是走進現實。9月10日,在R汽車的旗艦展示空間——R SPACE城市異想空間,上汽乘用車請到了上海航天局科技委常委、研究員,中國嫦娥探月工程嫦娥三號、四號探測器副總指揮、副總師,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指揮,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探測器副總指揮張玉花,與上汽集團副總工程師,上汽技術中心副主任,捷能公司總經理朱軍一起,就航天技術在民用汽車上的探索和應用前景進行探討。
  • 專家講堂 || 甲醇毒性問題不應成為甲醇汽車推廣障礙
    配合工信部甲醇汽車試點總結工作和後續推動甲醇汽車推廣應用工作,《中國汽車報》專家講堂欄目自2018年5月起開闢甲醇汽車專欄,著手系統介紹甲醇汽車和甲醇燃料在動力燃燒和熱力燃燒領域的應用,從而引發社會、民眾、媒體開始聚焦甲醇燃料。
  • 中國小企業也發布了飛行汽車 吹的很大,但尚無日本完成度高
    【數碼愛好者訊】近日,小鵬汽車發布了一款名為旅航者T1的飛行器。該款飛行器的思路似乎和日本SkyDrive 旗下的新型飛行汽車 SD-03有些相似。兩者都是主打超低空飛行汽車的概念。當然,從外形就能看的出來,這兩款飛行器的設計理念完全不同。
  • 正在走進現實的「飛行汽車」,能否顛覆地面交通?
    另外,這塊飛行汽車的機翼過度佔用地面道路空間,儘管後來也取得了政府的飛行許可證,但也沒有機會推廣到民用領域。在現實中沒有成功的飛行汽車,卻在虛擬的科幻影視作品中大放異彩。在眾多科幻導演構築的未來世界中,飛行汽車成為必不可少的一種元素。在架空宇宙的《星球大戰》當中,恢弘壯闊的宇宙飛船都已經是一種平常的存在,更不用說在行星表面貼地飛行的汽車飛船。
  • 日本「飛行汽車」首飛成功,載客懸停4分鐘,2023年投入商用
    1917年,「飛行汽車之父」格·寇蒂斯研發出了史上第一輛飛行汽車Autoplane。Autoplane由鋁金屬打造,足足裝載了3隻翼展達12.2米的機翼。由於各方面技術的限制,Autoplane沒能夠真正飛上天空,不過它也實現了短距離的飛行式跳躍。現如今,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飛行汽車產業也逐步邁入正軌。
  • 世界首輛飛行汽車亮相!飛行最高時速可達200英裡
    導讀:世界首輛飛行汽車亮相!飛行最高時速可達200英裡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汽車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飛行汽車來了!日本公司率先推出電動飛行車,在空中飛行了4分鐘
    據了解這是日本公司「天空駕駛」研發的電動飛行汽車Skydrive,實驗地點就在日本的豐田市一個山區裡。視頻中坐在電動飛行汽車裡的是一名工程師,他穩定地駕駛著Skydrive,最終完成了所有的測試任務。 除了日本,以色列也正在尋求發展飛行汽車的機會在日本公司研發出可載人的電動飛行汽車之前,瑞典就已經完成了無人電動飛行汽車的試飛試驗。此次日本的Skydrive成功試飛,讓很多人看到了飛行汽車未來光明的發展前景,實際上已經有不少國家的公司和機構正在緊鑼密鼓地研發飛行器汽車,比如美國和以色列。
  • 日本公司「飛行汽車」試飛成功
    人們一直夢想著有一輛能在天空中飛翔的汽車。日本的SkyDrive已經成功地進行了一次飛行汽車載人的適度試飛。這只是世界上眾多「飛行汽車」項目中的一個。他說,他希望這種飛行汽車能在2023年之前走進人們的生活。不過,他指出了安全的重要性。他對美聯社說:「在世界上100多個飛行汽車項目中,載人試飛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數。」「我希望很多人想要駕駛飛行汽車,並且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