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蝦、巴西豬肉、印度凍帶魚……近期國內部分城市在進口冷凍食品或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常州市進口冷鏈食品的安全如何保證?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及時消除進口冷鏈食品在生產經營消費環節的疫情傳播風險,常州市經開區市場監管局持續推進物防、人防和閉環管理,全力防範因冷鏈食品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
「這黑虎蝦是產自越南的吧?既然是進口冷鏈食品,那就一定要專區售賣,怎麼能和餛飩、燒賣這些普通食品擺在一起呢?」昨天,常州市經開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在轄區一家超市進行冷鏈食品安全監管,發現問題後當即嚴肅指出。
連日來,經開區市場監管局對食品進口商、生產經營企業、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商場超市、生鮮電商、餐飲企業等冷庫進行全覆蓋摸排工作,截至目前,共摸排各類主體4000餘戶,冷庫主體單位93家,冷庫145個,其中涉及進口冷鏈食品的主體共16家。
按照規定,生產經營者對進口冷鏈食品必須專用通道進貨、專區存放、專區售賣。沒有檢驗檢疫證明、沒有核酸檢測報告、沒有消毒證明、沒有追溯信息的,一律不得上市銷售。各進口冷鏈食品經銷商要建立健全銷售臺帳,保證每批次、每件食品做到來源可查、去向可追。但巡查中,執法人員發現部分經營主體索證索票臺帳不全,進口冷鏈食品與普通食品混放貯存等問題,立即批評教育,指出問題的嚴重性。目前商家都已整改到位。
市場監管部門提醒消費者,若發現商家銷售不能提供「體檢合格證明」的進口冷鏈食品,要向相關部門投訴舉報;對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要做好消毒處理;處理食材前要洗手,在接觸進口冷鏈食品時應佩戴一次性手套,避免用手觸摸口鼻眼等處;烹飪進口冷鏈食品,要做好餐具和臺面的清潔,食物煮熟煮透,確保食品安全。食用後一旦出現發熱等症狀,要及時到發熱門診就診,並主動告知食材來源、品種及食用時間等信息。
(錢力 莊奕 圖文報導)